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酸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全基因组启动子区组蛋白H4 K16乙酰化修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田 王玉婧 +2 位作者 程爽 张小华 刘向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探究酵母乙酸耐受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ChIP-chip)技术,分析乙酸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全基因组启动子区组蛋白H4 K16乙酰化修饰的变化。结果表明,酵母细胞经乙酸胁迫... 为探究酵母乙酸耐受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ChIP-chip)技术,分析乙酸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全基因组启动子区组蛋白H4 K16乙酰化修饰的变化。结果表明,酵母细胞经乙酸胁迫处理(60 mmol/L、30 min)后,与对照组(添加等体积无菌水)相比,73个酵母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4 K16位点乙酰化修饰发生了改变,乙酰化修饰上升基因19个,主要分布在2、4、5、7、13、15、16号染色体上;乙酰化修饰下降基因54个,主要分布在1、2、4、5、6、7、8、10、11、12、13、14、15、16号染色体上。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按生物学过程分类乙酰化修饰改变基因主要富集在碱基切除修复、细胞骨架组装、细胞周期进程和含蛋白质的复合物组装;按细胞组分分类乙酰化修饰改变基因主要富集在液泡质子转运V-型ATP酶、DNA聚合酶复合体、质子转运双扇区ATP酶复合物/质子转运域、有丝分裂纺锤体和核染色体;按分子功能分类乙酰化修饰改变基因主要富集在单链DNA 3′—5′外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蛋白酶体结合、ATP酶活性/耦联离子跨膜运动。随机选取3个启动子区组蛋白H4 K16乙酰化修饰发生差异变化的基因(ATP12、VPS55、DLT1)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ChIP-chip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ChIP-chip试验的准确性。综上,酿酒酵母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4 K16乙酰化修饰与乙酸耐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乙酸胁迫 组蛋白h4 乙酰化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对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慧 陈诚 梁志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8-872,共5页
目的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H3K4甲基化酶抑制剂(5’-deoxy-5’-methylthioadenosine,MTA)处理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干预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水平,探讨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对人妊娠... 目的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H3K4甲基化酶抑制剂(5’-deoxy-5’-methylthioadenosine,MTA)处理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干预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水平,探讨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对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n=16),免疫组化定位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在子宫平滑肌细胞核的表达。分别利用不同浓度TSA、MTA对其进行处理,Real-time PCR检测PR、PRA、PRB 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比较处理前后PRA、PRB启动子区H3、H4乙酰化及H3K4三甲基化水平。结果TSA可使PRA/PRB明显增高(P<0.05),使PRA启动子区H3、H4乙酰化水平明显上升(P<0.05)。MTA可使PRA/PRB明显下降(P<0.05),PRA启动子区H3K4乙酰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种药物的干预主要通过对PRA的调控来调节PRA/PRB比值。结论组蛋白H3、H4乙酰化和H3K4甲基化均可使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比值发生改变,可能参与"功能性孕激素撤退"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h3K4甲基化 妊娠 子宫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致大鼠肝损伤使组蛋白H4低乙酰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凌妍 李玉红 +5 位作者 任琦 田慎谦 王悦 牛琛 史哲 冯福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H4乙酰化表达水平与异烟肼致大鼠肝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ig给予异烟肼55 mg·kg^(-1),每天1次,连续3,7,10,14,21或28 d后处死。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组蛋白H4乙酰化表达水平与异烟肼致大鼠肝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ig给予异烟肼55 mg·kg^(-1),每天1次,连续3,7,10,14,21或28 d后处死。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组蛋白H4K5和H4K8乙酰化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连续给异烟肼后肝组织中总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在28 d时最低(P<0.05);MDA含量于14 d后处于高水平状态(P<0.05);肝组织组蛋白H4K5和H4K8呈低乙酰化水平(P<0.05),至14 d时达到最低值(P<0.05)后略有升高。异烟肼处理3 d,即可见HAT活性显著降低(P<0.05),HDAC活性显著升高(P<0.05),至21 d时HAT和HDAC活性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异烟肼引起大鼠肝组织中组蛋白H4K5和H4K8呈低乙酰化状态,提示组蛋白H4低乙酰化可能参与异烟肼致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药物性肝损伤 组蛋白h4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异常与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燕 伏箫燕 +2 位作者 崔婷 蒋青松 邱红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与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方式连续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与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方式连续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组蛋白H3(histone3,H3)、组蛋白H4(histone 4,H4)、乙酰化组蛋白H3(actylation-histone 3,ac H3)及乙酰化组蛋白H4(actylation-histone4,ac H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得分明显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前脑皮层和海马HDAC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组蛋白H3和组蛋白H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ac H3及ac H4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US诱导大鼠产生抑郁样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脑内HDAC表达增高致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组蛋白乙酰化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 乙酰化组蛋白h3 乙酰化组蛋白h4 hDA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婧 李静心 +4 位作者 孟春花 朱前明 刘勇 曹少先 王慧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9-354,共6页
为了解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规律,以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为标记,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中组蛋白高度乙酰化... 为了解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规律,以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为标记,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中组蛋白高度乙酰化,在第1及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则发生去乙酰化;II型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s)负责调控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的动态变化;特异性抑制II型HDACs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纺锤体形态和染色体排列,但广谱性抑制HDACs后会导致卵母细胞染色体排列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h4K12 纺锤体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不同细胞间组蛋白修饰变化对MafA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岳 鲍世韵 +3 位作者 刘嘉林 郑锦锋 林宝行 余小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类型之间MafA基因转录起始区的组蛋白修饰差异,探讨组蛋白修饰对MafA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β细胞(NIT-1)、NIH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及小鼠胚胎干细胞(mES...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类型之间MafA基因转录起始区的组蛋白修饰差异,探讨组蛋白修饰对MafA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β细胞(NIT-1)、NIH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及小鼠胚胎干细胞(mES)三者中的MafA和MLH1基因转录起始区组蛋白修饰(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的状况。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基因的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以mES细胞为参照,NIT-1细胞MafA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H3K4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H3K9m3修饰水平明显降低(P<0.05);NIH 3T3细胞MafA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H3K9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H3K4m3修饰水平明显降低(P<0.05);(2)MafA基因的仅在NIT-1细胞表达,其表达与H3K4m3修饰存在直线相关(相关系数0.995);与H3K9m3修饰存在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0.751);(3)管家基因MLH1的表达与所检测组蛋白修饰无相关性。结论 H3K9m3与H3K4m3修饰能相互协调,共同调控MafA基因的表达,对胚胎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修饰 h3K4m3 h3K9m3 MafA基因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巴豆酰化修饰的测定及与肿瘤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利杰 洪西 +2 位作者 黄先玉 罗静 俞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H-Score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巴豆酰化修饰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低,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间比较,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4乙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巴豆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887),与前列腺癌分级呈正相关(r=0.493,P=0.000)。结论·相比较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巴豆酰化修饰可以作为一种更好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巴豆酰化修饰 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脑膜瘤临床病理观察
8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8 位作者 王倩 尼玛卓玛 多布啦 魏倩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廖瑞倩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1-627,共7页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旨在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存档的11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组蛋白H3第27...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旨在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存档的11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黏蛋白4(MUC4)、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孕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P53、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结果评估。结果 共116例脑膜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4~7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影像学检查显示11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08例位于颅内、8例位于椎管;肿瘤最大径0.3~10.0 cm,平均(5.7±2.2) cm。显微镜下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方面:111例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53例)、脑膜上皮细胞型(20例)、过渡型(24例)和砂砾体型(10例)多见;4例为WHOⅡ级(3例为非典型脑膜瘤、1例为透明细胞型);1例为WHOⅢ级(乳头型)。免疫组织化学方面:9例(9/116,7.8%)H3K27me3表达缺失,64例(64/116,55.2%)MUC4阳性,101例(101/116,87.1%)SSTR2阳性。80例有随访结果,71例无复发、9例复发。结论 脑膜瘤是西藏地区病理存档资料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中年女性患者多见,颅内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占位为主。WHOⅠ级的纤维型脑膜瘤最多见,WHOⅡ和Ⅲ级的脑膜瘤少见。MUC4在脑膜上皮细胞型和过渡型脑膜瘤中表达率较高,在纤维型中表达率偏低;H3K27me3表达缺失可能与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藏族人群 脑膜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 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