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玉向 杨卓瑾 +4 位作者 于东玉 杨茜茜 杨婧思 高菲菲 阎春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揭示动物脑内KDM5A表达改变与神经疾病发生相关,提示KDM5A是探究脑疾病潜在的靶分子。本文从KDM5A分子结构、表达调控通路等方面总结最新进展,从而为后续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 组蛋白H3第4位残基三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宛纭 金艳花 朴云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9-986,共8页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黄素胺氧化酶家族的成员。LSD1是重要的赖氨酸甲基化橡皮擦之一,通过可逆性地去除组蛋白H3K4me1/2、H3K4me1/2的甲基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功能。LSD1位于细...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黄素胺氧化酶家族的成员。LSD1是重要的赖氨酸甲基化橡皮擦之一,通过可逆性地去除组蛋白H3K4me1/2、H3K4me1/2的甲基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功能。LSD1位于细胞核内,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肿瘤的增殖、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过程。过去的研究发现,LSD1在多种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显著过表达,并与患者的生存率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LSD1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同时抑制肿瘤细胞自噬和免疫监视,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在宫颈癌中,LSD1与HPV16E7存在相互作用,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此外,LSD1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特别是在恢复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方面。本文综述了LSD1在妇科肿瘤中的分子机制、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探讨了不同LSD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妇科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甲基 肿瘤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IB-04通过抑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表达来调控MDM2/P53/SLC7A11/GPX4轴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健 金俊豪 金艳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4-1152,共9页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实验显示,JIB-04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uh7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689μmol/L及0.7392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结果显示,JIB-04可显著激活细胞内ROS的累积。通过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试剂盒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GSH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发现,在2μmol/L JIB-04处理下,HepG2和Huh7细胞内GSH分别下降88.4%和80.7%,而脂质过氧化物分别升高4.75倍和9.25倍。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JIB-04显著降低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和SLC7A1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铁死亡相关通路蛋白质MDM2明显下调,P5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机制研究显示,JIB-04可以使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蛋白质水平下调约58%和51%。通过ChIP检测发现,在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分别提高了2.19倍和2.14倍,同时qRT-PCR证明,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 mRNA水平显著下调。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JIB-04可下调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表达,进而影响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甲基化水平抑制MDM2基因表达,减少MDM2蛋白与P53蛋白结合,P53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同时,铁死亡相关蛋白质SLC7A11和GPX4的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GSH耗竭、ROS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最终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4 肝细胞癌 Jumonji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调控神经功能与脑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嘉祥 房靖皓 +5 位作者 魏忠诚 蒋素芳 董禹豪 袁洁 张明 赵湘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0,共5页
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发育与脑疾病中的作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以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方式,其调控的方式多样,类型复杂,参与的神经发育过程与功能众多。本文将围绕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形式及修饰酶,其如何参与神经发育... 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发育与脑疾病中的作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以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方式,其调控的方式多样,类型复杂,参与的神经发育过程与功能众多。本文将围绕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形式及修饰酶,其如何参与神经发育与学习记忆,在神经退行性和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等展开综述。本文将为后续深入探讨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 表观遗传修饰 脑疾病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任芳 李彩瑜 +4 位作者 马源蔚 韩品 杨思远 张飞跃 温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16-2121,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OC生存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组织芯片技术用于测定临床标本中KDM5A的表达情况,绘制临床标本中KDM5A mRNA表达热图和KDM5A蛋白分布图;Kaplan-Meier法绘制68例卵巢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KDM5A与预后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结果对公共数据库资料和临床病例分析得到,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KDM5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并且在卵巢癌患者中,KDM5A高表达者的生存预后都劣于低表达者,分析临床卵巢癌患者的病理信息发现,KDM5A高表达与更晚的FIGO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5)具有相关性。结论KDM5A高表达促进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并且可用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卵巢癌 预后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柏效治 原翔 +4 位作者 刘怡文 孔金玉 孙蔚 李燕乐 谢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内增殖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在卵巢癌SKOV3细胞系中,对KDM4C进行下调时,其体外迁移、侵袭、增殖及成瘤方面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减弱(P<0.05),其体内增殖及成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KDM4C高表达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KDM4C可能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恶性生物学行为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添加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生长性能及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许文婕 王宇 +8 位作者 巫丽云 董博 朱晓鸣 韩冬 刘昊昆 杨云霞 张志敏 解绶启 金俊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组成、营养沉积、血浆代谢物及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鱼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游离氨基酸组成没有受到饲料赖氨酸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对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相关关键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4%赖氨酸组肌肉myog的基因表达量高于2%赖氨酸组(P<0.05)。结果表明,低鱼粉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中科5号”全鱼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可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配方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感知 代谢 异育银鲫“中科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婷婷 黄秋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H3的K4、K9、K27、K36、K79和H4的K20均可被甲基化。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基因的失活相关连;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第36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连;组蛋白H... 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H3的K4、K9、K27、K36、K79和H4的K20均可被甲基化。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基因的失活相关连;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第36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连;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同源盒基因沉默、X染色体失活、基因印记等基因沉默现象有关;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与防止基因失活和DNA修复有关。与此同时,组蛋白的去甲基化也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甲基 组蛋白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CpG岛组蛋白H3赖氨酸4三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素文 睢维国 +1 位作者 涂植光 戴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CpG岛组蛋白H3赖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水平。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芯片技术(ChIP-chip)对15例IgA肾病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3K4me3进行高通量的筛选,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CpG岛组蛋白H3赖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水平。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芯片技术(ChIP-chip)对15例IgA肾病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3K4me3进行高通量的筛选,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hIP-qPCR)验证芯片结果。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3K4me3显著差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肾病患者的83个基因存在H3K4me3显著差异,其中有39个基因显示H3K4me3水平增高,44个基因H3K4me3水平降低;ChIP-qPCR验证结果与CpG岛芯片结果相符,基因H3K4me3异常变化影响mRNA的表达。结论 IgA肾病患者PBMCs基因组H3K4me3存在显著改变,异常基因有助于研究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组蛋白H34 甲基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Y-1001靶向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下调胶质母细胞瘤Notch/HES1通路的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1
作者 杨红丽 向亚运 +1 位作者 谭婷婷 雷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30,共11页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组。肿瘤细胞种植后,每7 d用400μg/kg ORY-1001进行灌胃,检测肿瘤生长和动物生存时间,评估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效应。检测A490 nm值测定ORY-1001对GBM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RY-1001对LSD1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SD1的GBM细胞(sh-LSD1),并通过动物成瘤实验评估沉默LSD1在活体动物内的作用以检测LSD1药物抑制获得的表型特异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SD1相关的基因及通路。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SD1及不同剂量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Notch1(oeNotch1)的U87细胞。测定过表达Notch1后,ORY-1001对GBM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ChIP揭示ORY-1001对Notch/HES1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 LSD1在GBM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01)。ORY-1001治疗以及LSD1基因沉默都使荷瘤动物肿瘤负荷减轻(P<0.05)和生存时间延长(P<0.001),对多种GBM细胞的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ORY-10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SD1的表达。Notch通路富集了与LSD1抑制相关的差异基因,LSD1沉默及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表达显著下调(P<0.05),逆转了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作用(P<0.05)。结论 ORY-1001通过抑制GBM中LSD1的表达而下调Notch/HES1通路,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生信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Notch/HES1通路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家族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潜在作用:基于多组学分析
12
作者 付小聪 余光创 郭艳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2-1831,共10页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和Assistant for clinical bioinformatics探讨KDMs的表达对BLCA样本的预后影响。利用Timer和GSCALite分析KDMs在膀胱癌中的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结果首先揭示了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特征,并不是所有KDMs都具有一致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KDM1A/1B/2B/4A/4B/5B/5C的表达上调(P<0.05),而KDM3B/6B/7C的表达下调。甲基化水平差异分析显示KDM1A/3B/4A/4B/4C/5A/5B/5C/7B的甲基化水平下调,而KDM7C甲基化水平上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4个KDMs家族成员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其中KDM1A最显著。突变分析显示,KDM6A非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突变种类最多,且与其它KDMs的非同义突变具有互补性。生存分析显示,KDM3A/4C/5D/6A/7B对BLCA患者总生存率具有保护性作用,而KDM3B/5B/5C对BLCA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危险性影响。综合预后模型证实KDM4C/6A/7B具有膀胱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其表达与BLCA患者免疫浸润呈正相关。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KDM2B/3B/4B/4C/5A与大多数抗癌药物呈负相关,而KDM2B/4B与6种抗癌药物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KDMs基因家族在膀胱癌中的高突变互补性、过表达与低甲基化负相关性的特征,并与膀胱癌预后、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多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建立过程及其遗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伟 王宇 解莉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组蛋白甲基化作为组蛋白修饰中的一种重要修饰,在植物体的发育和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上,同时根据不同的赖氨酸位点和每个赖氨酸位点甲基... 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组蛋白甲基化作为组蛋白修饰中的一种重要修饰,在植物体的发育和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上,同时根据不同的赖氨酸位点和每个赖氨酸位点甲基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根据对基因的不同功能,通常将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分为2大类:(1)能够促进基因表达的,如H3K4me3和H3K36me3;(2)能够抑制基因表达的,如H3K9me2和H3K27me3。不同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需要相应的阅读(reader)、书写(writer)和擦除(eraser)3种蛋白。同时,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遗传性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综述了植物中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建立与去除过程,以及对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可遗传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蛋白修饰 甲基 甲基化的建立与去除 可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对肾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宁黛 周冰倩 +2 位作者 陈哲逸 陈诗宇 郑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1-579,共9页
目的·研究失活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lysine demethylase 5C,KDM5C)对肾透明细胞癌迁移、侵袭的作用,分析它调控的基因,探索其失活后促癌的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KDM5C稳定敲除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Caki-1细胞株,... 目的·研究失活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lysine demethylase 5C,KDM5C)对肾透明细胞癌迁移、侵袭的作用,分析它调控的基因,探索其失活后促癌的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KDM5C稳定敲除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Caki-1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小室观察肾癌细胞KDM5C敲除后迁移、侵袭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用786-O Control-sg、KDM5C-sg 2组细胞RNA测序数据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做差异基因分析、功能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探索KDM5C缺失后的促癌机制。根据EMT基因集筛选出测序数据中上调的EMT相关基因,并通过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对基因进行初步筛选,最后通过LASSO回归分析、风险森林模型进一步筛选与KDM5C敲除后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结果·KDM5C敲除后786-O和Caki-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迁移和侵袭表型(P=0.000)。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肾癌患者KDM5C突变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情况变差(P=0.042)。RNA测序分析表明KDM5C敲除后可能通过影响黏附相关分子、上调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基因。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到2组细胞在敲除KDM5C后β-caten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上调。最后将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中得到的10个上调EMT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风险森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KDM5C可能对PLAUR基因具有调控作用。结论·KDM5C在肾癌中突变可通过增强肿瘤迁移和侵袭促进肾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酶5C 肾透明细胞癌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桂美 王继军 +2 位作者 陶文华 卜平 钱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3-756,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PRMT5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43例人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样本分别作为胃癌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探讨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PRMT5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43例人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样本分别作为胃癌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样本中PRMT5的高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13.3%)比较,胃癌组胃癌组织中PRMT5高表达率(72.1%)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弱阳性表达标本中,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浆中,表现为弱到中等强度表达,细胞核染色较少;高分化胃癌标本中,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浆中,表现为中等和强表达,细胞核染色较多;中、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标本中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细胞核表现为强表达。PRMT5高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联(P<0.05或P<0.01),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联(P<0.05)。结论:PRMT5高表达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后脑内特异性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1时空表达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运周 陈卫碧 +2 位作者 高岱全 刘刚 宿英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前后脑内是否存在特异性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1(LSD1)及其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26只,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各63只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大鼠按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处死时间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前后脑内是否存在特异性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1(LSD1)及其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26只,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各63只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大鼠按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处死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56只(1、6、12h,1、3、7、14、30d),每个时间点7只,对照组7只。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大鼠LSD1在各脑区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显示,LSD1在缺血前散在分布各脑区,主要分布于海马及前额区皮质。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后1hLSD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高,于6h达到小高峰,随后缓慢下降,至缺血再灌注后12h达低点,但齿状回区及CA1区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12h后,不同脑区表现出各自的时间分布特点:齿状回区1d、海马CA1区3d及前额区7dLSD1第2高峰分别为[(13492.7±639.6)个vs(614.1±126.6)个,(2371.1±403.2)个vs(119.3±22.6)个,(1874.7±78.1)个vs(97.4±15.8)个,P<0.01],随后缓慢下降,直至30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正常状态下,LSD1即存在于大鼠海马齿状回区、CA1区及前额区,并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点。从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特点推测,LSD1可能在脑损伤后诸多调节通路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组蛋白N-甲基转移酶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免疫组织化学 海马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
17
作者 周淑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阳 张翠 孙瑶 张根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1、POU5同源盒转录因子1(OCT4)、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因子17(SOX17)、叉头盒蛋白A2 (FOXA2)、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 (PDX1)、配对盒转录因子4(PAX4)、PAX6、肝细胞核因子6 (HNF6)、肝细胞核因子1同源盒蛋白A(TCF1)、NK6同源盒蛋白1(NKX6. 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及MAF b ZIP转录因子A(MAFA)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PDX1、胰岛素的表达和定位;双硫腙(DTZ)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分泌颗粒分布情况; 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C肽分泌量。结果 LSD1敲低组的IPC分化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OX17、PDX1、PAX4、胰岛素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LSD1敲低组的IPC共表达成熟β细胞特异性蛋白PDX1和胰岛素。另外,这些IPC能感应葡萄糖刺激并以胰岛素分泌小泡形式释放胰岛素,胰岛素或C肽释放量约为天然胰岛细胞的1/6(而对照组仅为1/8)。结论敲低LSD1基因可以促进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 产胰岛素细胞(IPC) 敲低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及其修饰酶在小鼠不同组织中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钰莹 王新力 +10 位作者 张冉 张之岩 汪钰 杨博 王冠杰 张鑫 马福浩 许宏业 武晓慧 张丰 李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1-1497,共7页
目的研究出生后7日龄和2月龄小鼠各组织器官中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的水平及其修饰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B(Kdm6B/JMJD3)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Kdm6A/UTX)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出生后7日龄和2月龄小鼠各组织器官中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的水平及其修饰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B(Kdm6B/JMJD3)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Kdm6A/UTX)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日龄和2月龄小鼠脑、涎腺、背部脂肪、胸腺、肺、心脏、胃、肠、肝、睾丸、皮肤组织中H3K27me3、EZH2、JMJD3和UTX表达,实时定量PCR验证,统计分析H3K27me3水平与EZH2、JMJD3和UTX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H3K27me3在7日龄和2月龄小鼠被检测组织中均持续存在;EZH2在7日龄和2月龄小鼠脑、心肌、肝及皮肤中表达,但仅在2月龄小鼠涎腺、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胸腺中持续表达;JMJD3在7日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胃中表达,但在2月龄小鼠的肺、脂肪组织、胃中不再表达;UTX在7日龄小鼠的脑、皮肤、涎腺、心肌、睾丸、肺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但仅在2月龄小鼠睾丸中表达;大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H3K27甲基调节酶相应的mRNA呈中等或较高水平表达。结论 H3K27me3在小鼠不同时期各组织中均持续存在;EZH2多存在于2月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肝、胸腺;JMJD3、UTX多存在于7日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睾丸、肺、脂肪组织;H3K27me3分布与EZH2的表达之间无明显一致关系,与JMJD3或UTX不存在明显反向分布关系,EZH2与JMJD3或UTX的表达分布也不存在反向关系。提示EZH2、JMJD3和UTX在小鼠出生后多种组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体内H3K27me3水平及其修饰酶可能受多因素控制,以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位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 修饰酶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 特异性脱甲基酶6B(Kdm6B/JMJD3) 特异性脱甲基酶6A(Kdm6A/U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蛋白赖氨酸酰基化修饰调控的基因转录及疾病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吉红 张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8-1414,共7页
染色质是人类遗传信息的载体,位于染色质上的基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的精准表达调控与DNA的可接触性和染色质相关复合物的密切关联。组蛋白是染色质的重要组成成份,组蛋白上的多种化学修饰,例如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构成组蛋白密码... 染色质是人类遗传信息的载体,位于染色质上的基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的精准表达调控与DNA的可接触性和染色质相关复合物的密切关联。组蛋白是染色质的重要组成成份,组蛋白上的多种化学修饰,例如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构成组蛋白密码,实时调控染色质的开放程度及转录调节复合物与染色质的结合,导致基因转录的激活或抑制。随着高分辨率质谱和专一性化学修饰抗体制备技术的提高,一系列新型组蛋白赖氨酸酰基化修饰,例如巴豆酰化、乳酸酰化和琥珀酰化等被发现,进一步扩展了组蛋白密码的多样性,显著增加了组蛋白密码调控基因转录的复杂性。本文着重概述了新近发现的赖氨酸巴豆酰化、乳酸酰化、琥珀酰化、异丁酰化、甲基丙烯酰化和异烟酰化等新型组蛋白赖氨酸酰基化修饰的书写、阅读及擦除的动态调控分子机制,总结了这些组蛋白酰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阐述了新型组蛋白酰基化修饰与人类疾病的关联,提出新型组蛋白酰基化修饰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基化 基因转录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及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申婕 曾志辉 +4 位作者 杨雷 曾茂君 欧阳喆深 赵明一 杨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5,共8页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KDM6A),又称X染色体上普遍转录的四肽重复序列(UTX),与多种肿瘤尤其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KDM6A通过将H3K27me3去甲基化为H3K27me2或H3K27me1激活基因的表达;还可通过非去甲基化酶功能调控靶基因转录的激活,参与形成与Set1结构域相关的蛋白质复合体的亚基继而调节H3K4me1表达;与酵母交配型转换/蔗糖不发酵复合物的结合,从而促使染色质构象开放;促进H3K27ac生成。本文全面阐述KDM6A(UTX)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