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参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在夏眠期间表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慕雁 孙芮 +1 位作者 洪泽州 朱爱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2-61,共10页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利用夏眠的习性来应对夏季的高温胁迫,长期的代谢减退和基因转录抑制是刺参夏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体内关键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HDACs)的基因全长及结构特征,测定了该家族成员(H...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利用夏眠的习性来应对夏季的高温胁迫,长期的代谢减退和基因转录抑制是刺参夏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体内关键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HDACs)的基因全长及结构特征,测定了该家族成员(HDAC1,HDAC3和HDAC4)在夏眠期间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表明:刺参HDAC3和HDAC4与紫海胆(Strongylocehtrotus purpturatus)相关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分属HDACs家族的Ⅰ型和Ⅱ型。定量表达分析表明,刺参不同组织中同属Ⅰ型的HDAC1和HDAC3基因在刺参夏眠不同阶段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而属于Ⅱ型的HDAC4基因在深度夏眠阶段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II型HDACs在刺参夏眠基因转录抑制中具有潜在的特殊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 基因特征 夏眠 转录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2′脱氧胞啶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刘哲 张峰 佟丹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研究5-杂氮-2'-脱氧胞啶(5aza-CdR)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DAC)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人尤文氏瘤细胞株RD-ES,观察不同浓度5aza-CdR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 研究5-杂氮-2'-脱氧胞啶(5aza-CdR)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DAC)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人尤文氏瘤细胞株RD-ES,观察不同浓度5aza-CdR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增强5aza-CdR对RD-ES细胞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LAQ对RD-ES细胞系的IC50值是8 ng/mL,5aza-CdR联合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并与瘤抑制基因ECAD和TSLC1的表达密切相关。5-az,a-2'脱氧胞啶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杂氮-2'-氧胞啶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RD—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夏德安 刘春娟 +3 位作者 吕世博 张彦妮 刘奕佳 马旭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5,共8页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过程,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个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组蛋白乙酰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同作用来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过程,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个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组蛋白乙酰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同作用来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细胞内分布、分类、底物特异性以及在发育和胁迫反应中的功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发育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和去乙酰化酶RP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婷 陆军 +3 位作者 孙晖 董梅 韩松岩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2,共6页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分别过量表达出约50kDa的蛋白。利用6xHis亲和层析纯化了这两种重组酶。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进行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本工作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组蛋白去乙酰化 GCN5 RPD3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杰 孟凡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95-2500,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albumin ratio,FA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中的水平及预后价值,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albumin ratio,FA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中的水平及预后价值,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17例NSCLC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疾病者(参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DAC4水平,并检测三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癌胚抗原等水平,比较三组HDAC4、FAR水平的差异性,分析HDAC4、FAR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及两者在NSCLC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结果FAR、HDAC4在NSCLC患者循环中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HDAC4、FAR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HDAC4联合FAR在非小细胞诊断中AUC为0.782,敏感性59%,特异性96%。生存分析表明较高的HDAC4、FAR预示着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log-rank检验,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DAC4、FAR、远处转移、手术治疗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DAC4、FAR在NSCLC患者循环中升高,HDAC4联合FAR在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且较高HDAC4、FAR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二者有望作为评价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4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霉素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强 吴晓君 +2 位作者 张玉霄 陈瑞 马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研究曲古霉素(TSA)对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TSA预处理心...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研究曲古霉素(TSA)对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TSA预处理心肌细胞,观察TSA对心肌细胞面积、3H亮氨酸掺入率、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乙酰化组蛋白3的蛋白表达水平,观察AngⅡ和TSA对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活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ngⅡ和TSA处理后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0-6mmol/L AngⅡ作用48 h后,心肌细胞面积增加至对照组的(1.63±0.46)倍(P<0.01),而10-7mmol/L和3×10-7mmol/L TSA预处理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面积增大。TSA干预也阻断了AngⅡ引起的蛋白合成速率增加以及ANP和BNP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均为P<0.05)。AngⅡ刺激心肌细胞使乙酰化组蛋白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SA可逆转这一效应。同时TSA抑制了AngⅡ介导的磷酸化JNK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 TSA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HDAC活性增加,可能通过抑制JNK的激活而发挥抑制心室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组蛋白乙酰基抑制剂 组蛋白乙酰基 曲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鉴定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TIP60β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轶 曾昭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克隆人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TIP60β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TIP60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运用RT-PCR方法从人脑组织克隆TIP60β cDNA,构建酵母双杂交BD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以其为诱饵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 目的克隆人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TIP60β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TIP60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运用RT-PCR方法从人脑组织克隆TIP60β cDNA,构建酵母双杂交BD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以其为诱饵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相关生物学分析。结果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经双酶切可释放出1443bp DNA片段,与理论值大小一致,测序比对分析表明序列正确。以其为诱饵经酵母双杂交筛选共获得32个克隆,进一步验证与测序分析,最终确认HDAC7A、DMD2、CREB1、BD73、PHF17、AR等9个克隆基因。结论以TIP60β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获得9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它们很可能与TIP60β转录活性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TIP60β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在聚集小体和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韵 梁中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HDAC6)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微管脱乙酰基酶,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小体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聚集小体在早期通过自吞噬作用,对细胞起着保护性作用,而...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HDAC6)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微管脱乙酰基酶,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小体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聚集小体在早期通过自吞噬作用,对细胞起着保护性作用,而HDAC6能调节聚集小体的形成并且参与自噬性降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HDAC6参与聚集小体以及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6 聚集小体 神经变性疾病 自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Ia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9
作者 许戈阳 唐朝枢 耿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具有转录抑制功能,近年来发现其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分化发育,调控多种刺激诱发的心肌肥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本文就有关IIa型HDACs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Ⅱa型组蛋白乙酰基 心血管系统分化发育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抑制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翼 罗雯雯 +1 位作者 王坤 石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1-759,共9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了HDAC11在BLBC中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模型研究HDAC11对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使用免疫共沉淀的方...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了HDAC11在BLBC中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模型研究HDAC11对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使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观察HDAC11与Twist蛋白的相互结合,用启动子报告基因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鉴定HAS2是否为Twist的靶基因。结果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表达较低。在BLBC细胞中过表达HDAC11可以强烈抑制BLBC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和在裸鼠体内转移。HDAC11识别并占据Twist蛋白的DNA结合域,对抗其促侵袭的功能,并抑制Twist诱导的HAS2基因转录。结论 HDAC11过表达可抑制BLB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11 基底样乳腺癌 侵袭 转移 TW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大鼠记忆及海马内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士明 张立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表达的影响,探究铝损伤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低染毒组(Al-L)、中染毒组(Al-M)、高染毒组(Al-H),以出生当天(1 d)至90 d持... 目的:通过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表达的影响,探究铝损伤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低染毒组(Al-L)、中染毒组(Al-M)、高染毒组(Al-H),以出生当天(1 d)至90 d持续染毒方式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记忆功能,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海马HA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HA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穿越平台次数较少,表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受损;尼氏染色显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受损,同时大鼠海马H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亚慢性铝暴露降低大鼠海马CA1区HAT1表达,可能导致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海马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在肝癌细胞中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分析
12
作者 袁红凤 贠昊林 +6 位作者 赵丽娜 杨光 袁颖 耿俞 冯恋雲 王宇飞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赖氨酸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作为第一个被鉴定的蛋白ε-氨基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具有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然而,在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乙酰... 赖氨酸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作为第一个被鉴定的蛋白ε-氨基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具有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然而,在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乙酰化蛋白质及其修饰位点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揭示了HAT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在建立HAT1敲除HepG2肝癌细胞系的基础上,应用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对肝癌细胞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鉴定出HepG2肝癌细胞中547种蛋白质上的858个乙酰化修饰位点,发现HAT1影响了68种蛋白质上74个位点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HAT1修饰的底物蛋白质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涉及疾病发生过程、RNA生物学、剪接体和核小体组装、氧化应激、各种信号通路以及代谢途径等。我们进一步验证了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异常脂代谢。应用CCK8、克隆形成和Edu细胞增殖检测等方法证实,HAT1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本研究揭示的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位点,对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开发抗肝癌药物提供了精准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1 肝癌 赖氨酸乙酰化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NL101对大鼠神经元的作用
13
作者 王晓蓉 张霞燕 +5 位作者 徐栋敏 余舒莹 方三华 卢韵碧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活性、数量、形态以及坏死的变化,并观察NL101对正常神经元的作用;以同类药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作为对照.结果:0.001 ~ 10 μmol/L的NL101对HCA诱导的皮层混合细胞数量减少没有明显影响;但1、10 μmol/L的NL101可明显减少细胞坏死(P<0.05);1μmol/L的NL101可增加神经元数量.1、10μmol/L的NL101可明显降低原代神经元活性(均P <0.05);但0.01 ~ 10 μmol/L的NL101可显著减轻HCA诱导的神经元活性降低(均P<0.05);1、10 μmol/L的NL101可减少HCA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均P <0.05).NL101的作用与SAHA大致相当.结论:NL101对HCA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L101对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经典的SAHA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药物作用 高半胱氨酸 药理学 组蛋白乙酰基 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怀彬 林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李燕 王海荣 卢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4~0.922,P=0.00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7、0.73;再灌注时间+NLR联合血清HDAC3预测AMI患者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90~0.922,P<0.01),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3、0.84。结论术前HDAC3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在再灌注时间和NLR的基础上检测术前血清HDAC3可为慢血流/无复流的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组蛋白乙酰基 血流速度 影响因素分析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哮喘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降低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胥武剑 宁允叶 +3 位作者 洪伟峻 邵艳 蔡在龙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中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变化趋势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构建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检测肺组织HDAC活性。以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及...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中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变化趋势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构建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检测肺组织HDAC活性。以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及人原代支气管平滑肌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MTT、Transwell及三维凝胶收缩等方法检测抑制HDAC活性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细胞增殖、迁移、收缩能力的变化。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DAC活性为(0.371±0.054)μmol/(L·μg),较正常对照组的(0.603±0.034)μmol/(L·μ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A(0.5μmol/L)作用后12~24h,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环及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α-sm-actin、SM22-α表达明显增加,作用后24h及48h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数目分别为(1.719±0.044)×104及(1.808±0.009)×104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911±0.048)×104及(2.537±0.01)×104个(P<0.0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数也在TSA作用后显著降低(88±7.632vs52±7.5,P<0.05)。此外,TSA作用24h后的三维凝胶收缩率[(9.885±7.084)%]较空白对照组[(44.844±3.808)%]及PDGF组[(41.315±7.943)%]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哮喘小鼠肺部HDAC的活性下降,可能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向"收缩型"转变有关,但HDAC活性下降并不增加细胞的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平滑肌细胞 组蛋白乙酰基 曲古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慧 夏梦玲 戴元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吸烟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吸烟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和吸烟哮喘模型,其中吸烟哮喘组在激发后置于自制熏箱内被动吸烟,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IF-1α及HDAC2表达情况,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计数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哮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例与吸烟哮喘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7±0.03、0.85±0.07比0.42±0.03)且吸烟哮喘组显著高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0.52±0.05)低于吸烟哮喘组(均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DAC2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4±0.12、1.74±0.06比3.93±0.08)(均P<0.01)且吸烟哮喘组显著低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2.53±0.09)高于吸烟哮喘组(均P<0.05)。吸烟哮喘组肺组织中HIF-1α与HDAC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1)。吸烟哮喘组BALF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均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吸烟哮喘组(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上调吸烟哮喘小鼠HDAC2,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吸烟 组蛋白乙酰基 罗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文 李俊 +5 位作者 蔡伦 张涛 王和平 王雷 陈文 韩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标本,提取典型病变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在肿瘤干细胞、胶质瘤贴壁细胞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对T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3在肿瘤干细胞NCH421k和NCH441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14和0.95,在胶质瘤贴壁细胞中为2.04,在星形细胞瘤中为1.06。HDAC3在瘤细胞胞核和胞质中呈阳性表达。HDAC3胞核总阳性表达率为16.7%(56/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13.6%(34/250),WHO分级Ⅲ级者为0,WHO分级Ⅱ级者为37.3%(22/59);HDAC3胞质总阳性表达率为49.3%(165/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42.0%(105/250),WHO分级Ⅲ级者为65.4%(17/26),WHO分级Ⅱ级者为72.9%(43/59)。23例复发患者两次TMA保存完整,其中5例WHO分级恶化,18例WHO分级无恶化。5例WHO分级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2例,增强1例;胞质染色强度稳定4例,增强1例。18例WHO分级无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13例,增强3例;胞质染色强度减弱4例,稳定9例,增强5例。HDAC3胞核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正相关(r=0.148,P=0.007),阳性表达强度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03,P=0.037);HDAC3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负相关(r=-0.140,P=0.014),阳性表达率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胞核HDAC3的高表达预示较好的预后。HDAC3在胞核及胞质内的表达移位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星形细胞瘤 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印东 王立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合物,通过诱导蛋白过乙酰化引起染色体重建、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调节转录因子活化和抑制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HDA...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合物,通过诱导蛋白过乙酰化引起染色体重建、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调节转录因子活化和抑制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HDACIs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中显示了明确而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在炎症免疫疾病动物模型及基础研究中显示出的免疫抑制活性,为探索从基因水平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从炎症免疫性疾病、T淋巴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等几方面,对HDACIs参与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抑制剂 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移植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东 刘长庭 +1 位作者 于晓妉 刘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1-1303,1307,共4页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紫杉醇(TAX)对肺癌细胞株H1299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TSA和(或)TAX处理H129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随后将H1299细...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紫杉醇(TAX)对肺癌细胞株H1299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TSA和(或)TAX处理H129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随后将H1299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细胞36h;TAX组,TAX(10nmol/L)处理细胞24h;TSA组,TSA(300nmol/L)处理细胞12h;TF组,TSA(300nmol/L)处理细胞12h后,加入TAX(10nmol/L)处理24h。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对细胞进行Hochest33342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蛋白和p21蛋白表达。结果TSA预先作用12h可以使TAX对H1299细胞的IC50由110.6±38.7nmol/L下降至63.7±11.8nmol/L(P<0.05)。与对照组比较,TAX和TF组细胞存在明显的G0/G1期阻滞,但4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很低(P>0.05)。TSA、TAX及TF组可见以死亡为主的细胞核改变现象,凋亡小体很少。4组均未检测到PARP剪切蛋白。与对照组比较,TSA、TAX及TF组的p2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TAX组比较,TSA组和TF组的p21蛋白明显增加(P<0.05),且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HDAC抑制剂TSA可提高TAX对肺癌细胞H1299的毒性,促进细胞死亡,但其机制与细胞凋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曲古抑菌素A 肺肿瘤 紫杉酚 pGTP结合蛋白质类 聚ADP核糖聚合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多囊肾病
20
作者 薛澄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66,共4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乙酰化修饰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调节了Pkd1基因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乙酰化修饰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调节了Pkd1基因的表达,其中HDAC5是液体流动引起的肾上皮细胞钙信号通路作用的靶点;HDAC6在囊泡表皮细胞中过度表达,通过α-tubulin去乙酰化参与调节纤毛形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运输,并且通过β-catenin去乙酰化调节Wnt信号通路。HDAC抑制剂既能减少Pk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囊肿的形成,又能延缓Pkd2基因敲除小鼠肾功能下降,因此抑制HDAC可能成为治疗ADPKD的新靶点。本文主要就ADPKD去乙酰化修饰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组蛋白乙酰基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