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TLR2和TLR4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宝山 兰道亮 +3 位作者 黄偲 陈亚冰 黄勇 李键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1-903,共3页
为检测牦牛TLR2和TLR4基因m 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牛TLR2和TLR4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β-actin为参照基因,建立了检测牦牛天然免疫受体TLRs家族TLR2和TLR4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TLR2和TLR4基因在牦牛各... 为检测牦牛TLR2和TLR4基因m 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牛TLR2和TLR4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β-actin为参照基因,建立了检测牦牛天然免疫受体TLRs家族TLR2和TLR4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TLR2和TLR4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LR2和TLR4基因在牦牛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LR2基因在小肠表达量最高,在卵巢表达量最低,在肾、肺、肝、心、脾、乳腺、大肠、肌肉等组织依次有较高的表达;TLR4基因在乳腺表达量最高,在肌肉表达量最低,在脾、肝、小肠、肾、卵巢、肺、心、大肠等组织依次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TLR2和TLR4基因可能在牦牛抗病免疫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研究高原动物免疫机制和应对牦牛及其他高原动物重大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TLR2 TLR4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TLR6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分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宝山 兰道亮 +4 位作者 黄偲 陈亚冰 张雁 王英 李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97,103,共8页
为了解牦牛TLR6基因特点及其在牦牛各组织动态表达分布规律,根据GeneBank中野牦牛TLR6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LR6基因在牦牛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行研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得到牦牛... 为了解牦牛TLR6基因特点及其在牦牛各组织动态表达分布规律,根据GeneBank中野牦牛TLR6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LR6基因在牦牛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行研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得到牦牛TLR6基因编码区全长2 397 bp,编码氨基酸798个,N端含有26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分子质量91.5719 ku,理论等电点6.45。蛋白预测结果表明,TLR6编码蛋白整体表现为疏水性。同源性分析表明,10条序列当中牦牛与野牦牛、普通牛、藏羚羊等物种具有较高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最近。该结果说明TLR6基因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荧光定量结果表明,TLR6基因在牦牛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TLR6基因在脾脏表达量最高,在肌肉表达量最低,在卵巢、肺、小肠、肝、肾、心等组织依次有较高表达。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TLRs在牦牛等其他高原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动态表达规律,以及牦牛抗病免疫及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TLR6 克隆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骨鲫MSTN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扬 许炎坤 +3 位作者 舒琥 李强 蓝召军 刘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9,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sogu var.)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和组织表达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缩骨鲫基因组MSTN基因全长4 737 bp,含有两个内含子... 采用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sogu var.)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和组织表达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缩骨鲫基因组MSTN基因全长4 737 bp,含有两个内含子和三个外显子;编码区长度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1aa^23aa),TGF-β前肽保守区域(34aa^256aa),TGF-β功能区(281aa^375aa),保守的RXXR蛋白酶酶切位点以及C-端活性区域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与其他物种MSTN相似。此外,缩骨鲫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MST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6.1%。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TN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脑、眼、心脏中次之;在肝胰脏、卵巢、肠和肾脏中微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sogu var.) 克隆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组织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表达与定位分析
4
作者 黄天晴 史秀兰 +8 位作者 王炳谦 邹作宇 谷伟 刘恩慧 程琳 刘洋 董福霖 潘赞宇 徐革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4-1254,共11页
微管构成纺锤体主要架构,在染色体配对与分离过程起重要作用。通过β-tubulin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根本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开放阅读框1533 bp,编码424个氨基酸... 微管构成纺锤体主要架构,在染色体配对与分离过程起重要作用。通过β-tubulin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根本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开放阅读框1533 bp,编码424个氨基酸。β-Tubulin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47.5 kDa。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银大马哈鱼(O.kisutch)同源性高达99.5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虹鳟与大鳞大马哈鱼(O.tshawytscha)和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聚为一支。实时定量检测发现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240-330 dpf同一发育阶段中,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中的表达量较三倍体雌性虹鳟相对较高,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40-330 dpf,β-Tubulin蛋白主要在二倍体虹鳟卵母细胞核内表达,在三倍体虹鳟卵原细胞核内表达量较少。推测三倍体虹鳟性腺败育可能与β-tubulin基因的低表达与组织异常定位有关,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阻提供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Β-TUBULIN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茅黑鸡miR-206表达及靶基因预测分析
5
作者 黄金星 陈兰 +7 位作者 张涛 陈福祥 吴鹏飞 冒静 巩用双 谢恺舟 王金玉 戴国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6-513,共8页
为了研究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4周龄金茅黑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8种组织及2、6、10、14、16周龄胸肌和腿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为了研究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4周龄金茅黑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8种组织及2、6、10、14、16周龄胸肌和腿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6在8种组织及不同周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miR-206在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低表达,为鸡骨骼肌特异性表达miRNA;miR-206均在公、母鸡腿肌和胸肌组织生长早期(2周龄)表达最高,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miR-206共有356个靶基因,其中21个与肌肉生成相关,多个靶基因已知参与调控肌肉生成,包括配对框7(paired box 7,Pax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1(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1,BDNF1)、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和卷曲类受体7(frizzled class receptor 7,FZD7)基因。此外,发现miR-206靶基因富集到多条已知参与调控骨骼肌生成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Wnt、肌动蛋白骨架调控和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结合表达数据推测,miR-206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ax7、IGF1、BDNF1、RARB、FZD 7基因和MAPK、Wn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鸡肌肉生成。本研究揭示了金茅黑鸡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预测了其调控骨骼肌生成的可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miR-206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6 金茅黑鸡 组织表达分布 表达规律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洼牦牛TLR1~10基因克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宝山 兰道亮 +4 位作者 陈亚冰 黄偲 符梅 李解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737,共10页
本研究克隆了麦洼牦牛天然免疫受体1~10基因的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特点,荧光定量PCR测定TLR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麦洼牦牛TLR基因与其他物种在核苷酸水平及氨基酸水平上均表现出很高的保守... 本研究克隆了麦洼牦牛天然免疫受体1~10基因的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特点,荧光定量PCR测定TLR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麦洼牦牛TLR基因与其他物种在核苷酸水平及氨基酸水平上均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遗传进化方面,麦洼牦牛TLRs与牛和绵羊TLRs遗传进化距离最近,并与人、马、鼠TLRs等形成哺乳动物的一个分支,与鸡则形成遗传距离较远的一个分支。同时我们在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时发现,TLR1、TLR6先聚为一小支,再与TLR10又聚为更紧密的一支,然后TLR1、2、6、10和TLR7、8、9分别聚集在两个单个的分支上,TLR其他成员各自成为一支。荧光定量结果表明,TLRs在麦洼牦牛各组织均有表达,但不同成员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TLR2、TLR4和TLR6在脾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小肠、肾、肝中有高表达,TLR1、TLR5、TLR7、TLR8、TLR9和TLR10在肾表达量最高,在肝、肾、脾等组织中高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开展能为以后揭示TLRs在牦牛等高原模式动物分子免疫机制以及牦牛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TLR1-10 克隆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