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基于组织行动者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双 姜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近年来,农民合作组织作为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国规模化产业化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存在着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可持序发展。基于组织行动者的视角,从行... 近年来,农民合作组织作为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国规模化产业化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存在着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可持序发展。基于组织行动者的视角,从行动者在组织中的不同的依赖关系和权力情况入手,对农民合作组织中的各类行动者加以分析,可以对农民合作组织结构松散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找出可行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组织 组织行动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组织行动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双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校企合作在本质上属于企业生产性组织行为,是生产系统更新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互动结果,有助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向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聚集。从组织行动视角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选择行为展开多重考察发现,企业投资校企合作应超越"... 校企合作在本质上属于企业生产性组织行为,是生产系统更新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互动结果,有助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向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聚集。从组织行动视角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选择行为展开多重考察发现,企业投资校企合作应超越"成本—收益"计算的短视倾向,在推进劳动"再技能化"的进程中塑造"人机共生"新型生产系统,从而为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筑牢竞争优势。对此可能蕴含的启示是:塑造多元平等的政策主体,构建协商共治的政策议题,设计多管齐下的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企业选择 技能赋能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特政府加勒比民间外交战略的构建及其原因分析——以加勒比/中美洲行动组织建立为例
3
作者 杨晨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末,多个加勒比国家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出现了美国政府眼中的“权力真空”。为防止其他国家获取地区主导权,美国总统卡特建议出台一套全新的加勒比政策,希望利用联邦政府外的力量来加强美国与加勒比民众间的相互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多个加勒比国家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出现了美国政府眼中的“权力真空”。为防止其他国家获取地区主导权,美国总统卡特建议出台一套全新的加勒比政策,希望利用联邦政府外的力量来加强美国与加勒比民众间的相互联系,以提升美国在加勒比国家的影响力。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此制定了加勒比地区民间交往战略,将已有的民间团体、组织整合起来,为联邦政府所用,使之成为落实政府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从新近公开的档案材料入手,解析由美国政府主导的民间外交在加勒比落地的过程,对于我们认清美国外交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米·卡特 加勒比 民间交往战略 加勒比/中美洲行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场域”承载的组织认知、行动和战略变化——基于东方汽轮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蓉 杜义飞 潘琼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2019年第6期620-637,共18页
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在场域中如何影响战略变化的程度?本文从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不同优先级出发,基于战略变化理论和场域理论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从1966年到2017年间影响战略变化的关键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战略变化的过程机制并提出... 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在场域中如何影响战略变化的程度?本文从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不同优先级出发,基于战略变化理论和场域理论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从1966年到2017年间影响战略变化的关键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战略变化的过程机制并提出了“战略场域”的概念。研究发现,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通过改变企业的场域来调整战略变化的程度。当企业以行动主导与场域之间的交互,战略以演化的方式变化;当组织认知与行动的变化相协调时,促进战略转型的出现。组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在场域的驱动和聚焦作用下开拓出新的场域,促进战略演化到战略转型的变化。通过将场域的视角引入战略变化的过程研究,构建了组织认知、行动与战略变化之间的桥梁,深化了对战略变化过程的理解,并为场域在战略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变化 组织认知 组织行动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的合作行动何以可能?——上海梅村党建激活社区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徐选国 吴佳峻 杨威威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5,218,共24页
【问题】社区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键场域,然而真正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情形并不多见。纵观上海梅村30年治理变迁,其从效果不彰转向治理成功,论文将这种转变视作有组织的合作行动所致,进而探究社区治理中有组织的合作行动... 【问题】社区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键场域,然而真正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情形并不多见。纵观上海梅村30年治理变迁,其从效果不彰转向治理成功,论文将这种转变视作有组织的合作行动所致,进而探究社区治理中有组织的合作行动何以可能、如何可能。【方法】通过5年非连续时间对梅村治理实践及变迁进行的长时段观察,以及对各类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借助个案研究法对梅村治理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上海梅村治理的转型体现出政党激活社会、社会助推治理效能的双向运作机理,促进了社区从治理失败到治理成功的转变。一方面,社区党组织通过规则制定和组织观念塑造,以再组织化机制将原先隐蔽的社会力量激活;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借助党组织搭建的项目化平台,以自组织化机制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之中,提升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效能。【贡献】论文批判性地反思了集体行动的经典理论命题,结合特定社区治理情境提出了“政党激活社会”的本土解释框架;从再组织化和自组织化两个方面阐释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运作机制,对目前意义宽泛的党建引领机制进行了学理建构,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践效能提供了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激活社会 组织的合作行动 社区治理 组织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组织:理解当代中国政府的新视角
6
作者 邓顺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0,共7页
当代中国政府组织,既有现代官僚制组织的外在形态又具自身特殊的"精神气质",突出表现为组织形式的党政一体和组织功能的政治行政双重复合。现有"官僚制组织"和"伦理化组织"两种研究范式,都一定程度存在... 当代中国政府组织,既有现代官僚制组织的外在形态又具自身特殊的"精神气质",突出表现为组织形式的党政一体和组织功能的政治行政双重复合。现有"官僚制组织"和"伦理化组织"两种研究范式,都一定程度存在抽象化、简单化的问题。基于行动理论而建构的"行动组织"推论方式,力求消解组织中主体与客体、工具与价值、正式行为与非正式行为的对立与区隔,更加深入地透析当代中国政府组织的生动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政府组织 行动组织 官僚制组织 伦理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基于组织与行动者的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权 熊锦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信息技术的更迭与扩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亦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当前围绕相关议题开展的讨论,表现出重外向功能而轻内向效果的倾向,存在研究视角缺失的问题。鉴于此,基于组织和行动者两个维度,构建了... 信息技术的更迭与扩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亦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当前围绕相关议题开展的讨论,表现出重外向功能而轻内向效果的倾向,存在研究视角缺失的问题。鉴于此,基于组织和行动者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数字政府建设之内向效果的分类框架,并提出四种理想类型:理想数字政府、非人格化数字政府、官僚本位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悖论。以该框架为指导,结合经验材料对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现状进行分类考察,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出发,以“健康码”嵌入社会治理体系、网格化治理、信息孤岛、痕迹主义和数字形象工程等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境。未来数字政府建设中,应注意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与尊重政府组织(组织)和公务人员(行动者)的需求间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信息技术 组织行动 理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空间生产”视角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亚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3-46,共4页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行动者—空间生产” 利益契合 公共精神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组织中的复杂知识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宁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2,共7页
社会服务的多样化趋势对社会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化的服务需要符合复杂现实的要求。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复杂知识生产的过程。然而当社会组织在面对生存导向陷阱、专业导向陷阱、管理型治理陷阱时,很... 社会服务的多样化趋势对社会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化的服务需要符合复杂现实的要求。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复杂知识生产的过程。然而当社会组织在面对生存导向陷阱、专业导向陷阱、管理型治理陷阱时,很难开创出适应复杂现实的服务模式,更无法发掘支持专业服务的复杂知识。本文认为,建构复杂的组织知识当立足于个体行动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在性,在发挥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展开技术专家与复杂社会现象之间的无间断沟通、互构,才能实现专业的、复杂的知识生产。更进一步而言,高度复杂的社会现实决定了社会组织之间要形成合作的关系,复杂知识是技术专家与社会互构的产物,也是合作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复杂知识生产蕴藏在组织的合作行动中,人的社会性在复杂组织知识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社会组织中的复杂知识生产也推动着组织变革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知识 新社会组织 组织行动 行动 合作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过程建模与设计
10
作者 沈敏 阳东升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7期27-29,共3页
组织过程设计,依据组织的使命和资源约束,建立组织完成使命的最佳任务流程。组织使命到任务分解,包括域分解、目标分解、过程分解和行为分解等。通过划分组织平台资源能力建立任务过程与组织功能资源能力的关联。其组织过程设计模型,包... 组织过程设计,依据组织的使命和资源约束,建立组织完成使命的最佳任务流程。组织使命到任务分解,包括域分解、目标分解、过程分解和行为分解等。通过划分组织平台资源能力建立任务过程与组织功能资源能力的关联。其组织过程设计模型,包括定义组织过程产生、过程演化模型及过程策略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过程:行动过程(COA) 动态贝叶斯网(En-D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重塑的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百度案例 被引量:37
11
作者 欧阳桃花 曾德麟 +1 位作者 崔争艳 翟宇宏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45-1755,共11页
基于动态的能力重塑视角,以百度的两次战略转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能力重塑如何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发现:组织认知凝滞与能力简单复制造成的能力刚性阻碍企业战略转型,而能力重塑可分为能力延伸与能力再构两种机制,前者在组织认知... 基于动态的能力重塑视角,以百度的两次战略转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能力重塑如何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研究发现:组织认知凝滞与能力简单复制造成的能力刚性阻碍企业战略转型,而能力重塑可分为能力延伸与能力再构两种机制,前者在组织认知上主要关注行业的成熟技术与短期的市场份额,通过对已有技术或市场的利用式学习来延伸组织能力;后者在组织认知上主要关注行业的前沿技术与长期的市场效益,通过对新技术与新市场的探索式学习来开发组织能力。组织认知的整合与组织行动的分离能促进两种机制的协调互补,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转型 能力重塑 组织认知 组织行动 协调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隋岩 苗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4,共9页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性官民冲突和社会性公共事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显著性、互动性和极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三对核心维度,认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前提是从私人性转化为公共性,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性和理性相互影响,事件的发展变化则由具体的组织行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概念 公共性 显著性 互动性 极化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源与竞争优势:一个改进的VRIO框架 被引量:4
13
作者 楼润平 薛声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149,共4页
以RBV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DCV)为基础,采用经典的"输入—转化—输出"分析范式,从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改进的VRIO框架,描述了如何通过HR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改进的VRIO框架的含义是:组织输入的人力资源应当具备竞争优... 以RBV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DCV)为基础,采用经典的"输入—转化—输出"分析范式,从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改进的VRIO框架,描述了如何通过HR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改进的VRIO框架的含义是:组织输入的人力资源应当具备竞争优势潜力;组织的转化能力由组织学习、组织行动和激励机制这三项相互作用的系统要素构成;组织输入的人力资源,经过有效转化,就能输出为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竞争优势 组织学习 组织行动 VRIO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开企业战略规划变化的“潜过程”——基于认知视角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蓉 杜义飞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2,共12页
基于认知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纵向案例研究法对1966—2015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战略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战略同时受到组织认知和组织行动的影响;当组织认知和组织行动的变化发生"共振"时,组织更易实现战略阶段... 基于认知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纵向案例研究法对1966—2015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战略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战略同时受到组织认知和组织行动的影响;当组织认知和组织行动的变化发生"共振"时,组织更易实现战略阶段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规划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组织认知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样态、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制度-行为”融合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露 周建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9,共10页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境、特殊需求与利益选择塑造“典型实践”,或迫于制度化压力而采取任务式创新、趋同化创新与展示型创新等策略行为,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实践样态。基层治理创新乱象丛生,有碍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制度与行为的融合视角,阐释基层行动者的制度压力与回应行为及其制度性同构、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乱象生成于合法性逻辑对结果逻辑的挤压、策略行为运作的隐性空间以及制度逻辑与行为逻辑的互构,进而提出从识别创新样态、矫正创新乱象与促进创新变革等方面优化基层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创新 创新乱象 组织行动逻辑 制度性同构 策略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玉春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6,F0003,共7页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由报告的模式、主要内容和指标、形式和质量标准构成。文章比较了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同模式、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指标、报告的形式,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双重主导模式,以经济...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由报告的模式、主要内容和指标、形式和质量标准构成。文章比较了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同模式、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指标、报告的形式,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双重主导模式,以经济、环境、社会三重底线为视角,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指标,以及报告的形式。文章根据信息产品的特性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 报告模式 全球报告行动组织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i 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extruded Al-3.0 Mg-0.5 Si alloy 被引量:3
17
作者 YANG Xiao-kun XIONG Bai-qing +6 位作者 LI Xi-wu YAN Li-zhen LI Zhi-hui ZHANG Yong-an LI Ya-nan WEN Kai LIU 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636-2646,共11页
The effect of Li(2.0 wt%)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l-3.0 Mg 0.5 Si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tes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 The effect of Li(2.0 wt%)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l-3.0 Mg 0.5 Si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tes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im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however,the ductility is sharply decreased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sm changes from ductile fracture to intergranular fracture.The elasticity modulus 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increases by 11.6%compared with the base alloy.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Li addition can absolutely change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he base alloy,andδ′-Al_(3)Li phase becomes the main precipitates.Besides,β′′-Mg_(2)Si andδ′-Al_(3)Li dual phases precipitation can be visibly observed at 170℃ ageing for 100 h,although the quantity ofδ′-Al_(3)Li phase is more thanβ′′-Mg_(2)Si phase.The width of the precipitate-free zone(PFZ)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is much wider at the over-ageing state than the base alloy,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uctile and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elon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0 Mg-0.5 Si alloy Li addition microstructure ageing behav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