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花鹿茸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义 赵世臻 +2 位作者 宋健华 尹鸿轸 朱桂彬 《特产研究》 1989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H-E和ET-VG染色,对生长了40天的东北梅花鹿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茸组织横向划分为三层:皮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纵向划分为四个带:增生带、成熟带、肥大带和钙化带。此外对鹿茸具有快速生长的组织学基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H-E和ET-VG染色,对生长了40天的东北梅花鹿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茸组织横向划分为三层:皮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纵向划分为四个带:增生带、成熟带、肥大带和钙化带。此外对鹿茸具有快速生长的组织学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还表明,茸皮的生发层比一般皮肤厚得多;鹿茸不存在皮下结缔组织,没有竖毛肌及汗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茸 组织结构研究 竖毛肌 皮下结缔组织 成熟带 软骨小梁 组织学基础 生发层 纵向划分 皮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鳃病鲫鱼的内脏器官组织结构研究与病因分析
2
作者 单宝凯 王树海 +5 位作者 许家磊 孟卫芳 尹义然 李雪飞 周燕侠 余开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期16-17,共2页
鲫鱼大红鳃病发病猛、致死率高,发病期在5-6月,水温20~26℃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尾重250克以下的鲫鱼。发病时病鱼在距离水面5~10厘米深处,不游动。用物品敲打水面,鱼会下沉,但过一会又上浮到原来水面不游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 鲫鱼大红鳃病发病猛、致死率高,发病期在5-6月,水温20~26℃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尾重250克以下的鲫鱼。发病时病鱼在距离水面5~10厘米深处,不游动。用物品敲打水面,鱼会下沉,但过一会又上浮到原来水面不游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黏液增多、水肿、出血呈鲜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病 黄色液体 病因分析 尾重 组织结构研究 鳍条 时病 发病高峰期 发病期 鳃小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