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伟平 黄高昇 +4 位作者 王娟红 王文清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结果在32例真性HNL患者淋巴结中,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和59·4%,而在对照淋巴结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53·8%和23·1%。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真性HNL中B19病毒基因组DNA及病毒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B19病毒在真性HNL中有更高感染率,推测与真性HN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微小病毒B19 巢式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被引量:7
2
作者 廖新波 庄恒国 +4 位作者 林华欢 林秋雄 骆新兰 蔡秀玲 姚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总结 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查 1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 ;分别用S P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和凋亡。结果 :5例曾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上副皮质区 ,尤其滤泡间区有各种... 目的 :总结 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查 1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 ;分别用S P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和凋亡。结果 :5例曾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上副皮质区 ,尤其滤泡间区有各种大小散在或融合病灶 ,由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 ,缺乏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5RO ,不表达CD15、CD2 0、CD30 ;组织细胞表达CD6 8和 (或 )Mac387。结论 :淋巴结活检显示有多种组织细胞、转化T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 ,不合并有粒细胞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免疫组织化学 HNL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映红 郑宇辉 +2 位作者 黄建平 杨涛 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 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性31例(47.7%)、女性34例(52.3%),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0岁以下18例(27.7%)、20岁以上26例(40.0%)、30岁以上13例(20.0%),20~30岁之间病例较多。病程为30d的病例最多,有15例(23.1%)、其次为7d 7例(10.8%)。发热20例(30.8%)、无发热45例(69-2%)。淋巴结最大直径1.5~3.0 cm48例(73.9%)。镜检淋巴结结构完整56例(86.2%)、部分完整7例(10.8%)、结构完全破坏者2例(3.1%)。淋巴结单个大的坏死灶1例(1.5%)、多灶性坏死灶62例(95.4%)、出现坏死灶融合呈大片坏死者33例(50.8%)。淋巴结中组织病理学三个阶段特点:增殖期、坏死期和黄色瘤期,三种不同病理特征,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淋巴结中。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量CD68阳性细胞。EBER指标,阳性14例(21.5%)、阴性51例(78.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热、EBER与各指标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淋巴结结构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关联,回归方程:Y=0.012+0.008X,其中Y为结构,X为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说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越多,结构完整性越低,结构越不完整。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多灶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皮质融合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病理组织学各阶段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增殖期、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与皮质融合坏死灶、坏死边缘灶转化淋巴细胞之间都存在关联。黄色瘤期百分比与皮质坏死灶、年龄之间存在关联。结论:HNL诊断性条件,即所谓三个组织学特点,必须与淋巴瘤、结核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免疫组织化学 EBER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八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军 宋玉明 赵凤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慎诊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病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继发白血病、淋巴瘤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梅刚 邓燕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白血病 淋巴 继发 HNL 黄色瘤 KIKUCHI淋巴结炎 西方国家 日本 年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邹善华 王宝珍 潘文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个自限性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淋巴瘤相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 坏死性 淋巴结炎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释疑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天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 HNL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0-571,共2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组织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组织发生,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34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标本行HE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光镜观察,其中4例做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多样的组织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组织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组织发生,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34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标本行HE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光镜观察,其中4例做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多样的组织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和凋亡为其特征。结论必须抓住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T细胞大量增生和凋亡的形态特征,才能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位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并发皮损12例
10
作者 向欣 徐子刚 +1 位作者 马琳 周春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54-756,共3页
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并发皮损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2例并发皮损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并发形态多样的皮损。其中... 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并发皮损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2例并发皮损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并发形态多样的皮损。其中多形红斑样损害2例,紫癜样损害3例,充血性斑丘疹7例。其中2例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1例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下延;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见多量核尘,大量淋巴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IgA(-),IgG(-),IgM(-),C3(-),C4(-),fibrin(-),Clq(-)。另1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水肿,部分基膜增厚,真皮见灶状淋巴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基膜IgM(+),C3(+),IgA(-),IgG(-),C4(-),fibrin (-),Clq(-)。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确诊依赖于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30%的患者可伴有皮损,应注意与病毒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猫抓病和淋巴结结核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炎 坏死性 组织细胞 皮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宣 金辅玲 +2 位作者 胡斌飞 方益屏 王德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0-401,共2页
小儿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认识的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患。本院自1988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 组织细胞 坏死性 淋巴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儿童风湿免疫病联盟 +7 位作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何庭艳 唐雪梅 孙利 张秋业 俞海国 杨军 宋红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adenitis,HNL)是一种免疫失调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极易误诊、漏诊。针对HNL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规范化共识和指南。本共识率先就HN...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adenitis,HNL)是一种免疫失调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极易误诊、漏诊。针对HNL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规范化共识和指南。本共识率先就HNL诊断与治疗相关的11个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旨在为中国儿科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规范中国儿童HNL的诊断、合理用药和长期随访管理,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藤本病 亚急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病 免疫失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娜 张燕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HNL患者的^(18)F-FDG PET/CT及临床表现,分区域选取^(18)F-FDG摄取最高的病变淋巴结54枚,分析其最大径、位置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 目的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HNL患者的^(18)F-FDG PET/CT及临床表现,分区域选取^(18)F-FDG摄取最高的病变淋巴结54枚,分析其最大径、位置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相关性。结果11例HNL中,7例受累淋巴结呈全身性分布,4例仅颈部和/或腋窝淋巴结受累;11例颈部淋巴结均受累,9例腋窝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呈卵圆形,最大短径均<2.30 cm,密度多均匀,且无融合趋势;^(18)F-FDG PET/CT显像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_(max)为1.22~23.34,中位SUV_(max)为5.56(2.37,9.87)。8例发热患者中,6例中轴骨摄取高于肝脏。淋巴结最大短径、最大长径均与SUV_(max)呈低度正相关(r=0.496,P<0.001;r=0.347,P=0.010),所在位置与SUV_(max)无明显相关(r=0.019,P=0.892)。结论HNL于^(18)F-FDG 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轻、中度肿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多受累及代谢增高,伴或不伴中轴骨代谢增高。^(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HNL患者全身淋巴结受累、判断疾病活动度及辅助活检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华 童晓燕 +2 位作者 林一聪 刘爱华 王玉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904-2905,共2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颈部淋巴结肿痛、发热和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常合并淋巴结外表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少见,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高热、头痛和四肢抽搐入院,...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颈部淋巴结肿痛、发热和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常合并淋巴结外表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少见,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高热、头痛和四肢抽搐入院,入院后逐渐出现颈部淋巴结肿痛,脑脊液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数目增多。颅脑磁共振成像示:部分软脑膜强化、颅脑静脉成像未见异常,诊断考虑"KF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予以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并痊愈。对于伴有淋巴结肿痛的脑膜炎患者应考虑到KFD的可能性,尽早行淋巴结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另外,KFD可伴发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无菌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首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毒学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家诚 金晓龙 陆建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V在KD和NLD中均有高表达 (6 6 7%和 6 0 % ) ,HSV 2也在部分KD(4 0 % )和NLD病人 (2 0 % )出现阳性。此外 ,有 36 6 % (1 1 / 30 )的KD病人EB病毒阳性 ,而NLD淋巴结内EB病毒阴性。结论 HBsAg、HPV和HSV 2可能不是KD的致病因子。EB病毒在KD感染率较高 ,而在NLD阴性 ,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毒学 免疫表型 病毒病因学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CD123及MPO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红杰 刘俊杰 +3 位作者 章如松 洪练青 朱芸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CD123和MPO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HN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 目的探讨CD123和MPO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HN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CD123在HNL中的阳性率为89.7%,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3.3%(P<0.01),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16.7%(P<0.01),其CD123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MPO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8%,两者联合应用,其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6%。结论 CD123和MPO在HNL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是诊断HNL较为理想的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CD123 MPO 免疫组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热伴关节肿痛为特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道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四海 韩宁林 +3 位作者 李雪苓 窦红曼 吴倩 邢学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27岁女性,因间断性发热20^+d,膝关节肿痛7 d入院。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1°C,双膝关节肿痛,双手及两大腿可见大量散在红色针尖样皮疹,淋巴结大、脾大,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淋巴结局限于双侧腋窝,质地软,局部压痛,活动... 27岁女性,因间断性发热20^+d,膝关节肿痛7 d入院。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1°C,双膝关节肿痛,双手及两大腿可见大量散在红色针尖样皮疹,淋巴结大、脾大,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淋巴结局限于双侧腋窝,质地软,局部压痛,活动度好。左侧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示:碎块状淋巴结组织,结构不完整,淋巴滤泡存在,滤泡减少或消失区见弥散成片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少量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分裂易见,其间有片状大小不等坏死灶,胞核崩解,并见较多纤维素样坏死血管,伴出血。免疫组化示CD3(弥漫+);CD20(滤泡+);CD79α(滤泡+);CD68(+);EMA(-);ALK(-);CD15(少量细胞+);CD30(+),CD4(-),CD5(+);CD10(-);bcl-2(+);CD21(+);粒酶B(-);TIA-1(-);EBV(-)Ki-67(+)。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明确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停用抗菌药物,使用5%葡萄糖100 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 mg静滴3 d后未见发热,腋窝淋巴结逐渐缩小。后改为甲泼尼龙8 mg/d,每日2次,每两周减一片,至最后停止使用,随访两年,多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膝关节不肿,可以自由行走,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关节肿痛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红杰 马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oto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淋巴结炎症性病变。临床以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病理组织学以坏死和吞噬核碎屑的组织细胞为主及数量...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oto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淋巴结炎症性病变。临床以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病理组织学以坏死和吞噬核碎屑的组织细胞为主及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样单核(树突)细胞增生。HNL无特殊治疗(临床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多数属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HNL预后较好,少数可有复发。近年来男性发病率上升,并有死于该疾病的报道,该文就HNL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永馨 王向波 +2 位作者 叶静 贾建平 李存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1-1832,共2页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复发病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淋巴结病理活检诊断的KFD15例,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15例KFD中有3例病情反复发作,复发比例为20%,高于国外报道的1%...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复发病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淋巴结病理活检诊断的KFD15例,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15例KFD中有3例病情反复发作,复发比例为20%,高于国外报道的1%~3%复发率。3例复发性KFD中病程最长达14年。其中2例抗核抗体阳性,另外1例狼疮细胞(+),实验室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均有重叠,但尚未达到SLE的诊断标准。结论:本组KFD病例的高复发率可能具有人群和区域特点。复发性KFD的实验室指标与SLE多有重叠,应重视其合并或进展为SLE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复发 系统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友德 邢益平 李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 :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H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口学特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 目的 :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H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口学特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HNL多见于年轻人,年龄11~59岁,平均(26±9)岁,男女比例为1∶1.3,70例(94.6%)患者伴有发热,12例(16.2%)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46例(62.2%)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总数下降,20例(27.0%)出现轻度贫血;29例(39.2%)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34例(54.0%)C反应蛋白增高,50例(83.3%)血沉增高,7例(12.5%)抗核抗体阳性;3例(5.6%)EB病毒Ig M抗体阳性;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可见典型病理学改变。48例(64.9%)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中发现2例(2.7%)患者复发。结论 :HN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理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