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隐球菌组织病理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琦 陈晶晶 +1 位作者 王晓秋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0-741,共2页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甲苯胺蓝 组织病理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猪HEV流行病学调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娄永志 辛娇娇 +1 位作者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掌握西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西藏藏猪血清样本313份,西藏林芝约克猪肝脏样本53份;对藏猪血清进行HEV-IgG抗体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对约克猪肝脏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EV开放阅读框2(ORF2)... 为掌握西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西藏藏猪血清样本313份,西藏林芝约克猪肝脏样本53份;对藏猪血清进行HEV-IgG抗体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对约克猪肝脏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EV开放阅读框2(ORF2)基因保守区域,对RT-PCR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确定西藏猪HEV基因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阳性肝脏组织进行病原定量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313份西藏藏猪血清样本中HE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35.46%(111/313),其中,公藏猪和母藏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1%(68/173)和30.71%(43/140);1~2月龄仔猪、2~4月龄保育猪、4~6月龄育肥猪和8月龄以上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87%(17/61)、32.93%(27/82)、43.00%(43/100)和34.29%(24/70)。西藏约克猪肝脏样本中检测到2份HEV RNA阳性样本,分别命名为TLZyork1和TLZyork2,GenBank登录号为PP464289和PP464290,拷贝数为3.15×10^(3)和2.81×10^(4)copies/mL,与HEV 4a、4b、4c、4d基因型同源性为73.9%~97.4%;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约克猪TLZyork1和TLZyork2均属于HEV 4d基因型。约克猪HEV RNA阳性肝脏样本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中大量肝细胞水肿,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等。综上,西藏藏猪和约克猪中存在HEV流行,提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对西藏猪HEV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约克猪 戊型肝炎病毒(HEV) 流行病学调查 组织病理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夏丹 孙红 +1 位作者 刘溢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泡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泡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泡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1.92,P〈0.01),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术后7d内,各组术眼滤过泡面积和高度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14、28d,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较1.0g/LHCPT组与MMC组的滤过泡面积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表明,MMC组与1.0g/LHCPT组术区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膜下组织中纤维细胞增生量下降,胶原纤维染色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1.0g/LHCPT能抑制术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效降低眼压,且功能性滤过泡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羟基喜树碱 抗纤维化药物/用法 剂量 青光眼/手术 药物疗法 高眼压 组织病理学技术/苏木精一伊红染色 Masson三重染色 小梁切除术/滤过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