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Rosai-Dorfman病:25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付长霞 薛德彬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6-726,共1页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分析 皮肤 组织细胞增生症 巨大淋巴结病 亚洲国家 病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宇 廖文俊 +5 位作者 李春英 马翠玲 刘玲 高天文 王刚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5例萎缩性DFSP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萎缩性DFSP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界限清楚的萎缩性斑块,部分皮损可伴有皮下结节或外生性结节... 目的:探讨萎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5例萎缩性DFSP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萎缩性DFSP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界限清楚的萎缩性斑块,部分皮损可伴有皮下结节或外生性结节。临床上萎缩性DFSP容易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硬斑病。萎缩性DFSP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明显变薄,真皮内肿瘤细胞不形成典型的席纹状排列,而是平行于表皮,肿瘤细胞可以不浸润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4阳性,CD68、S-100蛋白阴性。结论:相对于经典型DFSP而言,萎缩型DFSP的皮损不呈经典的结节性改变,而是表现为萎缩斑,容易误诊。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萎缩,肿瘤细胞不呈席纹状排列,容易误诊为瘢痕或其他纤维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性 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48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渊民 刘宇 +2 位作者 王刚 高天文 李春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的48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在出生时和婴幼儿发病者38例(79%),分布于头部者34例(71%)。皮... 目的:分析总结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的48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在出生时和婴幼儿发病者38例(79%),分布于头部者34例(71%)。皮损多表现为缓慢增大的单发丘疹、结节或斑块等多形性损害。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向下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可见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凹陷的囊状腔上部衬以鳞状上皮细胞,囊状腔下部及乳头状突起衬以腺上皮细胞。18例患者同时并发有皮脂腺痣表现。结论:该病出生时及婴幼儿好发,多分布于头部,组织病理学有表皮向下凹陷形成囊状腔及囊状腔下部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的特征性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假性淋巴瘤3例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玉洁 顾安康 +1 位作者 纪华安 张理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1临床资料 例1.女,22岁。左侧鼻翼红色结节.偶伴瘙痒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左侧鼻翼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偶伴瘙痒,自以为“青春痘”未予理会,皮疹继续增大,自行外用“红霉素眼膏”及“痤疮膏”半月余未见明显疗效,遂... 1临床资料 例1.女,22岁。左侧鼻翼红色结节.偶伴瘙痒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左侧鼻翼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偶伴瘙痒,自以为“青春痘”未予理会,皮疹继续增大,自行外用“红霉素眼膏”及“痤疮膏”半月余未见明显疗效,遂于2014年3月14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及昆虫叮咬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分析 假性淋巴瘤 鼻部 红霉素眼膏 临床资料 红色丘疹 昆虫叮咬 青春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平滑肌瘤4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婷 童咏花 +2 位作者 张凌云 吴士迪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19年6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43例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其中25~60岁者最多见,占79.1%;病程>20年者8例(18....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19年6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43例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其中25~60岁者最多见,占79.1%;病程>20年者8例(18.6%);皮损位于下肢者最多见;伴疼痛者21例(48.8%)。所有样本中毛发平滑肌瘤16例(37.2%),血管平滑肌瘤22例(51.2%),生殖器平滑肌瘤5例(11.6%),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5.6%。结论:皮肤平滑肌瘤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多发者常见于躯干,单发者常见于下肢,误诊率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是唯一确诊手段。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可作为诊断潜在恶性肿瘤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皮肤 平滑肌瘤 毛发 平滑肌瘤 血管 平滑肌瘤 生殖器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下鲍恩病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美艳 刘宇 +3 位作者 刘玲 王雷 高天文 王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甲下鲍恩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2年5月一2021年11月该院确诊的6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45~77岁,病程为4个月~8年。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 目的:探讨甲下鲍恩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2年5月一2021年11月该院确诊的6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45~77岁,病程为4个月~8年。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手指甲,其中3例表现为纵行黑甲,1例表现为甲下出血,1例表现为甲板增厚、变形,局部呈疣状外观,1例表现为甲下角化过度。所有患者甲组织病理均表现为典型鲍恩病改变。结论:甲下鲍恩病可表现为纵行黑甲。该病临床容易误诊,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掌部光泽苔藓7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7
作者 刘宇 廖文俊 +6 位作者 李春英 马翠玲 付萌 刘玲 高天文 王刚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手掌部光泽苔藓(lichen nitidus,LN)是LN的罕见类型,皮损及组织病理表现与经典的LN类似,临床容易误诊。本文对7例手掌部LN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光泽苔藓 手掌部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der病7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8
作者 刘宇 王雷 +4 位作者 廖文俊 马翠玲 李春英 高天文 王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4-215,共2页
胸腹壁Monder病(MD)是一种罕见的累及胸腹壁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为胸壁和(或)腹壁的条索状硬结节,常伴有疼痛。本文对MD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复习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科确诊的7例M... 胸腹壁Monder病(MD)是一种罕见的累及胸腹壁的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为胸壁和(或)腹壁的条索状硬结节,常伴有疼痛。本文对MD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复习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科确诊的7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皮损特征及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der病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涵体纤维瘤病1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鹏 刘宇 +3 位作者 张伟刚 王刚 高天文 李春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包涵体纤维瘤病(inclusion body fibromatosis,IBF)又名婴儿肢端纤维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是一种少见的、主要累及婴幼儿指(趾)的良性纤维性肿瘤。
关键词 纤维瘤病 组织病理分析 包涵体 INFANTILE 临床 纤维性肿瘤 纤维病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皮下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10
作者 李思远 高俊男 +3 位作者 赵国洪 钱锦花 禹泽中 王萍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明确犬皮下肿瘤的类别和性质,本试验收集16例犬皮下肿瘤病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采集的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显示,16例病例均确诊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6例。通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有4例未确定肿瘤性质或类别,进... 为明确犬皮下肿瘤的类别和性质,本试验收集16例犬皮下肿瘤病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采集的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显示,16例病例均确诊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6例。通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有4例未确定肿瘤性质或类别,进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确认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例。通过上述结果发现,恶性肿瘤占比高达50%,且犬皮下肿瘤类别丰富,有14类肿瘤;从发病部位可见,乳腺肿瘤和皮肤肿瘤为高发的犬肿瘤疾病。通过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对肿瘤疾病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肿瘤 组织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3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晓华 魏秋彩 +1 位作者 丁行振 郝远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分析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2001年1月~2007年9月眼科病理室存档的233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结果良性病变191例(81.97%),其中前3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60例(25.75%),炎... 目的分析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2001年1月~2007年9月眼科病理室存档的233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结果良性病变191例(81.97%),其中前3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60例(25.75%),炎症22例(9.44%),皮样囊肿13例(5.58%)。恶性病变42例(18.03%),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20例(8.97%),包括淋巴瘤10例(4.29%),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4例(1.72%),横纹肌肉瘤3例(1.29%),纤维肉瘤1例(0.43%),其他2例(0.86%);继发性恶性肿瘤22例(9.87%),分别为眼睑皮脂腺癌眼眶蔓延9例(3.86%),眼睑鳞状细胞癌眼眶蔓延6例(2.58%),眼睑黑色素瘤眼眶蔓延3例(1.29%),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蔓延3例(1.29%),眼睑基底细胞癌眼眶蔓延1例(0.43%)。结论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脉管源性肿瘤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病变中最多见的是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占位性病变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细胞棘皮瘤9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雷 杨励 +1 位作者 王刚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大细胞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9例大细胞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细胞棘皮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头面部和四肢,多表现为浅褐色斑块,临床上与脂溢性角化病不易鉴别。组织病... 目的:探讨大细胞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9例大细胞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细胞棘皮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头面部和四肢,多表现为浅褐色斑块,临床上与脂溢性角化病不易鉴别。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肥厚及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部分皮损周围可见到日光性黑子或脂溢性角化病样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大细胞棘皮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脂溢性角化病及日光性黑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瘤 大细胞 分析 临床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外Paget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丽君 高宇 曹爱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6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0.4岁。皮损主要发生于顶泌汗腺分布较丰富的区域,如阴囊、阴茎、肛周、会阴... 目的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6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0.4岁。皮损主要发生于顶泌汗腺分布较丰富的区域,如阴囊、阴茎、肛周、会阴等部位,少数发生于腋窝、腹股沟。临床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浸润性红斑或斑块,表面渗出、糜烂和结痂。典型的组织病理特点为表皮内散在或成巢状分布的Paget细胞,免疫表型:CK7、CEA、GCDFP-15等均阳性,CK5/6、CK20、S-100蛋白、HMB-45等均阴性。结论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该病误诊率高,早期临床易误诊为湿疹等疾病。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减少临床误诊,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若切除不完整极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临床分析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东来 何志新 +3 位作者 俞宝田 渠涛 付兰芹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9-771,共3页
报告5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男4例,女1例,年龄13~50岁。3例皮损为带状或网状分布的紫红色丘疹,2例皮损呈疣状。皮损多无自觉症状,但有1例患者皮损伴有剧烈的瘙痒。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局部颗粒层增厚,棘层... 报告5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男4例,女1例,年龄13~50岁。3例皮损为带状或网状分布的紫红色丘疹,2例皮损呈疣状。皮损多无自觉症状,但有1例患者皮损伴有剧烈的瘙痒。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局部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现为棘层肥厚和萎缩相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炎性细胞呈带状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4例患者的毛囊和真皮血管周围也有炎性细胞浸润。本病需与扁平苔藓和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苔藓样 慢性 临床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同组织病理特征的多发性鲍恩病1例
15
作者 陈思远 夏颖 +4 位作者 杨珍 钱悦 朱里 涂亚庭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1-232,共2页
鲍恩病(Bowen’s disease)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皮损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上,单发或多发。多发性鲍恩病临床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皮损分别有透明细胞改变和无透明细胞改变的多发性鲍恩病报告如下。
关键词 鲍恩病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曹凌晓 黄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年第21卷第4期“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1]第255页中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之项目接收编号8207050442,改为项目批准号82071417;第256页英文基... 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年第21卷第4期“帕金森病合并脑小血管病人脑组织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1]第255页中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之项目接收编号8207050442,改为项目批准号82071417;第256页英文基金项目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207050442),改为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2071417)。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帕金森病 神经疾病 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 组织病理分析 更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状肉芽肿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肉芽肿 栅栏状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2-712,共1页
组织病理特征以上病理图片的主要特征是:表皮溃疡形成,溃疡下方真皮胶原纤维纤维蛋白样坏死,周边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下方可见软骨组织,呈嗜酸性;溃疡面两侧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 组织病理分析以下病理图片的特征符合慢性结节... 组织病理特征以上病理图片的主要特征是:表皮溃疡形成,溃疡下方真皮胶原纤维纤维蛋白样坏死,周边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下方可见软骨组织,呈嗜酸性;溃疡面两侧表皮角化过度,轻度增生。 组织病理分析以下病理图片的特征符合慢性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ehondrodermatitisnodulafischronicahelicis)。慢性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又称为温克勒病(Winklerdisease),临床上相对少见。本病在组织病理上有特征性,其主要表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 慢性 组织病理特征 炎性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分析 溃疡形成 皮胶原纤维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管肿瘤
19
作者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恶性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甘露聚糖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迪 蔡钦岭 +3 位作者 马瑞 于旻睆 刘卫敏 魏玉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2-365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甘露聚糖肽(MTY)对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甘露聚糖肽(MTY)对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灌服抗生素阿莫西林,MTY组灌服酵母甘露聚糖肽。4周后,对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昆明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攻毒试验,通过对攻毒试验前小鼠肠道微生物分析以及PEC感染后小鼠死亡率、脏器指数、肠道组织以及各器官切片组织病理分析,同时观察体内试验过程小鼠体质变化,综合评价MTY对PEC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MTY对PEC有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MTY组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有益菌丰度增加,菌群多样性增加;与模型组相比,MTY处理能有效降低小鼠感染PEC后的死亡率;MTY显著提高了小鼠胸腺指数(P<0.05),降低脾指数(P>0.05),并极显著降低肝指数(P<0.01);MTY抑制了小鼠空肠杯状细胞的减少(P>0.05);MTY抑制了小鼠肠道中MUC2及ZO-1表达下调(P<0.05);MTY对感染PEC后的小鼠肠道、肝、脾和肺等器官均起显著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灌服酵母甘露聚糖肽能减轻PEC对机体的损害,进而对小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酵母 甘露聚糖肽 肠道菌群分析 致病性大肠杆菌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