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巫家晓 罗婷婷 +1 位作者 于大海 卿海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结合结合蛋白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1及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民华 孟翔凌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患者的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ATB1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P<0.05);E-Cad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胆囊癌组织中SATB1、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E-Cad、SATB1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中SATB1、E-C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望成为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 上皮钙粘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珂 禹莉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20-622,共3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多基因参与调控的过程。Dickinson等[1]在1992年首次利用MARS(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作为探针从人类cDNA文库中发现了SATB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而...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多基因参与调控的过程。Dickinson等[1]在1992年首次利用MARS(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作为探针从人类cDNA文库中发现了SATB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多种肿瘤相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膀胱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2-8]等,并在这些肿瘤中通过改变多种基因的调控从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肿瘤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本文主要从SATBl的结构、转录调控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异性结合结合蛋白-1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干预大鼠心脏微小血管重塑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裴强 吴阳 +2 位作者 马钢 解坤 赵习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时大鼠心脏微小血管变化及桂枝茯苓胶囊对其影响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1只和造模组29只。8周末两组各取2只处死,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后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各9只。分别给...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时大鼠心脏微小血管变化及桂枝茯苓胶囊对其影响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1只和造模组29只。8周末两组各取2只处死,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后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各9只。分别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辛伐他汀和卡托普利、生理盐水灌胃,14周末检测心肌微小动脉密度(MMAD)和心肌毛细血管密度(MC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TIM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MMAD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D低于空白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对照组及观察组MM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空白组、空白组与对照组间M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及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模型组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 mRNA及蛋白表达与MMAD呈正相关(r=0.65、0.41,P<0.05),与MCD呈负相关(r=-0.59、-0.46,P<0.05)。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与MMAD呈正相关(r=0.69、0.71,P<0.05),与MCD呈负相关(r=-0.49、-0.47,P<0.05)。结论 AS大鼠心脏微小血管发生重塑,可能的机制是NF-κB及MMP-2过表达;桂枝茯苓胶囊有抑制NF-κB及MMP-2过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微小血管 转录因子-ΚB 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2异性组织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