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组织物残留的宫腔镜手术 被引量:9
1
作者 班艳丽 崔保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7-810,共4页
妊娠组织物残留(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RPOC)是指流产或分娩后部分妊娠组织仍残留于宫腔内的情况。RPOC可继发于药物流产、手术流产、自然流产、经阴或剖宫产分娩后,依据超声诊断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妊娠的6.3%[1]。近期并发症... 妊娠组织物残留(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RPOC)是指流产或分娩后部分妊娠组织仍残留于宫腔内的情况。RPOC可继发于药物流产、手术流产、自然流产、经阴或剖宫产分娩后,依据超声诊断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妊娠的6.3%[1]。近期并发症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感染、疼痛等;若处理不当则可导致远期并发症如宫腔粘连、继发性不孕、再孕后自然流产、胎盘植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假包膜 血管网 组织物残留 瓷白色 妊娠组织 硬结节 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VC门窗异型材组织物
2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发明 核壳结构 刚性冲击改性剂 纳米PVC 门窗异型材 组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联合核因子-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3
作者 冷彪 洪德全 +3 位作者 谈明 田明 谢闪亮 涂杳然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55-2460,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联合核因子-κB(NF-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27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STBI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53)与...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联合核因子-κB(NF-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27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STBI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53)与预后良好组(n=74)。对比两组的血清NF-κB水平、临床资料与血清TFPI-1水平。筛选影响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血清NF-κB与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F-κB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血清TFPI-1水平比预后良好组低。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0岁例数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TFPI-1水平(OR=0.328,95%CI:0.156~0.689)为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NF-κB水平(OR=3.773,95%CI:1.797~7.924)、年龄>60岁(OR=3.543,95%CI:1.687~7.441)为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TFPI-1、NF-κB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47、0.931(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NF-κB联合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1 核因子-ΚB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石斛及其组织培养物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红 刘峻 +1 位作者 王峥涛 丁家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采用化学发光法 ,以 3种活性氧ROS(O2÷、·OH、H2 O2 )模型检测 5种药用石斛及其培养物对ROS的清除作用。5种药用石斛及其培养物的氯仿与甲醇提取物均具有清除 3种ROS的作用 ,且多超过阳性对照Vc的清除能力。氯仿提取物中以杯... 采用化学发光法 ,以 3种活性氧ROS(O2÷、·OH、H2 O2 )模型检测 5种药用石斛及其培养物对ROS的清除作用。5种药用石斛及其培养物的氯仿与甲醇提取物均具有清除 3种ROS的作用 ,且多超过阳性对照Vc的清除能力。氯仿提取物中以杯鞘石斛 (DendrobiumgratiosissmumRchb .f.)药材的清除ROS能力最强 ,甲醇提取物中以铁皮石斛(D .officinaleKimura)培养物的清除ROS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活性氧 化学发光 清除作用 组织培养 药用植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明党参组织培养物和栽培品中香豆素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步达 姚晓 +2 位作者 郑紫婷 李祥 陈建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8-1643,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和珊瑚菜内酯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Agilent-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和珊瑚菜内酯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Agilent-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14 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栽培明党参的根皮4种香豆素成分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珊瑚菜内酯的含量普遍偏高,分别为5.8970、1.2710、0.0301、0.9236mg/g,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根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含量较高分别为3.7939、0.8384 mg/g;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组织培养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香豆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樊桂成 荣新洲 +4 位作者 王学敏 李庆辉 刘思容 周岳平 张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清标本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变化,对比分析3组的差异。结果(1)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腹腔注射后很快可见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12 h后达到高峰期,36 h后开始出现回落。生理盐水组炎症因子浓度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P<0.01);(2)坏死组织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的上升时间早于内毒素组(2~4 h vs 5~6 h),并且部分炎症因子在峰值期间(30 h)较内毒素组明显增高(P<0.05);(3)曲线拟合中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曲线明显有别于内毒素组。结论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中含有不同于甚至强于单纯内毒素毒性的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有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坏死组织分解 内毒素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贺冬梅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昭月 谭琦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85-88,共4页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可能低于菇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组织分离 DNA相似性 遗传相关性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及mVEGF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鲁静 侯平 +2 位作者 张宁 马晓春 赵丽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3-384,387,共3页
目的 :通过Ⅱ型胶原诱导鼠关节炎 (CIA)动物模型的建立 ,研究探讨CIA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中和抗体对其抑制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无血清培养、用3H TaR掺入技术检测CIA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及... 目的 :通过Ⅱ型胶原诱导鼠关节炎 (CIA)动物模型的建立 ,研究探讨CIA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中和抗体对其抑制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无血清培养、用3H TaR掺入技术检测CIA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及抗VEGF中和抗体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影响。结果 :发现在CIA小鼠关节组织提取物及小鼠VEGF(mVEGF)作用下 ,培养的HUVEC增殖明显 ,并被抗VEGF中和抗体所抑制 ,抑制率分别为 :6 9 9%、72 2 %。结论 :CIA关节炎形成早期关节组织内可能含有大量的VEGF ,并以较强的生物活性形式存在。同时提示 ,VEGF刺激大量滑膜细胞增殖、血管新生、滑膜炎形成 ,VEGF可能是CIA形成过程中关键性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组织提取 mVEGF 关节炎 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CIA 模型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对椰枣组织培养物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东霞 徐中亮 +3 位作者 符海泉 张宁 王义 王富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59-3066,共8页
【目的】为降低椰枣愈伤组织褐化率和提高体胚发生率,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糖处理对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影响,为优化培养基配方提供依据。【方法】以椰枣组织培养物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糖处理(蔗糖、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的组织培养试验... 【目的】为降低椰枣愈伤组织褐化率和提高体胚发生率,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糖处理对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影响,为优化培养基配方提供依据。【方法】以椰枣组织培养物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糖处理(蔗糖、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的组织培养试验,统计椰枣愈伤组织褐化率及体胚发生率,测定不同糖处理下愈伤组织、体胚和不定芽的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综合分析不同糖处理对椰枣组织培养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在蔗糖培养基中增加果糖,体胚和不定芽的蔗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下降,愈伤组织和体胚的果糖含量及愈伤组织的淀粉含量上升,愈伤组织褐化率升高。在蔗糖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不定芽蔗糖含量和愈伤组织果糖含量降低,愈伤、体胚和不定芽的淀粉含量上升,愈伤和体胚的葡萄糖含量上升,体胚发生率升高。愈伤组织和体胚的淀粉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定芽的淀粉和果糖含量(P<0.05,下同),愈伤组织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体胚和不定芽,体胚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定芽,不定芽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愈伤组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率与愈伤组织果糖含量、不定芽果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体胚发生率与体胚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体胚发生率与体胚蔗糖含量、愈伤组织褐化率与愈伤组织果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体胚发生率与体胚蔗糖含量、愈伤组织葡萄糖含量、体胚葡萄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体胚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椰枣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过程中减少果糖的用量,在体胚发生培养时增加葡萄糖的用量,可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提高体胚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枣 组织培养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引芳 陈春涛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离 DNA 遗传差异 香菇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维甲酸对早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斌 常立文 +6 位作者 容志惠 刘汉楚 张谦慎 陈红兵 祝华平 卢红艳 王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原蛋白-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氧(FiO285%)暴露早产SD大鼠肺损伤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MMP-2、MMP-9、TIM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原蛋白-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氧(FiO285%)暴露早产SD大鼠肺损伤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MMP-2、MMP-9、TIMP-1和TIMP-2mRNA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检测MMP-2和MMP-9酶原及活酶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暴露4、7、14d,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MMP-2活酶、MMP-9酶原及活酶和TIM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RA对空气暴露下它们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但不同程度下调高氧暴露后MMP-2、MMP-9、TIMP-1mRNA的表达和MMP-2活酶、MMP-9酶原及活酶的表达,进一步提高TIMP-1蛋白表达;高氧、RA对TI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高氧暴露明显改变MMPs/TIMPs的表达,在肺泡形成关键时期,MMPs/TIMPs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是造成肺发育受阻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协调MMPs/TIMPs之间的表达,改善肺泡结构,降低肺纤维化程度,从而逆转高氧所致肺损伤,是RA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肺损伤 维甲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剑文 邹丽 +2 位作者 何明 周燕 赵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34-403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 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从RNA水平检测其MMP9和TIMP1的表达,同时收集18例正常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 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从RNA水平检测其MMP9和TIMP1的表达,同时收集18例正常足月妊娠的胎盘组织进行对照。结果:正常妊娠时MMP9和TIMP1 mRNA在胎盘绒毛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胎盘绒毛中MMP9和TIMP1 mRNA表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MMP9/TIMP1比值显著小于正常妊娠时的比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其胎盘绒毛中MMP9和TIMP1 mRNA表达均减少,提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胎盘血管重铸异常,易引起胎盘血流灌注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明胶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1 原位杂交 滋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捷 李锦康 +4 位作者 黄敏 华仰德 杨晓东 陈秀玉 刘家应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6-678,688,共4页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MMP-9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合并冠脉损害(CAL)者尤甚,治疗后降至正常;MMP-9的升高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KD患儿无论是否合并CAL,其急性期TIMP-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MMP-9/TIMP-1比值在KD组急性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无热对照组降低,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作为一种损害因素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IMP-1可抑制其作用;MMP-9的水平可反映KD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抑制物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小龙 江振友 +3 位作者 蔡淑玉 董军 肖瑞 卢燕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IL-6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的IL-6(0.125~2.0 ng/ml,实验组)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 目的:观察IL-6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的IL-6(0.125~2.0 ng/ml,实验组)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对照组给予培养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PI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0.125~0.5 ng/ml)对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IL-6增加到1 ng/ml后,作用12 h后细胞活力开始下降.IL-6(0.5 ng/ml)作用6~24 h显著下调细胞TFPI mRNA表达(P<0.05),6 h时抑制效果最强(TFPI mRNA/GAPDH mRNA均值仅为0.191),以后抑制效应渐减弱,48 h达到正常水平(TFPI mRNA/GAPDH mRNA均值为0.399).结论:提示IL-6(0.5 ng/m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IL-6(0.5 ng/ml)在6~24 h内可抑制HUVECs的TFPI mRNA表达而诱发凝血系统失衡,这可能与急性炎性反应时相的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组织因子抑制 脐静脉 内皮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辉 李勇 +3 位作者 张金芳 王洪利 冀宪领 段祖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2-326,共5页
为探讨桑树合成1-脱氧野尻霉素(1-DNJ)的代谢途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研究了桑树品种大10的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几种组织培养物中1-DNJ的质量分数在无菌苗叶片中为0.309604%,无菌苗... 为探讨桑树合成1-脱氧野尻霉素(1-DNJ)的代谢途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研究了桑树品种大10的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几种组织培养物中1-DNJ的质量分数在无菌苗叶片中为0.309604%,无菌苗中为0.158516%,再生芽中为0.318756%,再生苗中为0.168672%;桑树绿色愈伤组织、疏松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悬浮细胞诱导愈伤组织中不含1-DNJ。推测1-DNJ产生于由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芽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1-脱氧野尻霉素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高峰 许澎 +6 位作者 伍旭升 周亚刚 乔祺 俞利群 施旭荣 徐岭 朱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药物支架组两组(n= 29),测定置入支架前、置入后即刻、24小时后、48小时后血液中TF和TFPI的浓度,比较同组中不同时点TF和TFPI的变化以及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对应时点的TF和TFPI的变化。结果: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TF均显著升高;非药物支架组介入后即刻TFPI升高,以后降低至基线值以下,药物支架组也有类似趋势,但两组间对应时点TF和TFP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置入药物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类似,并不促进系统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支架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的基因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涌灵 吕广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观察胰腺组织及其癌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 (TIMP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胰腺癌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 Northern- blot、原位分子杂交 ISH的方法 ,对15例胰腺癌中 MMP2、MMP9和... 目的 :观察胰腺组织及其癌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 (TIMP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胰腺癌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 Northern- blot、原位分子杂交 ISH的方法 ,对15例胰腺癌中 MMP2、MMP9和 TIMP1基因的 m RNA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结果 :胰腺癌组织 MMP2、MMP9和 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它们在胰腺癌组织和间质细胞中均有分布 ;其表达与肿瘤的大小、CA19- 9无关 ,与包膜侵犯、腹腔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等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结论 :在胰腺癌组织中 MMPs和 TIMPs的异常表达 ,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基因表达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新华 傅羽 +3 位作者 张一娜 邹亚男 杜秀敏 韩志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基因治疗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石龙 王前 +3 位作者 郑磊 李俊玲 文志斌 贺石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VII(FVII)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硬死 急性脑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3 位作者 杨洋 李春华 王万粮 东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支架(n=124)和金属裸支架(n=25)。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1周外周静脉血TF、TFPI水平。比较雷帕霉素支架组与金属裸支架组不同时点TF、TFPI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临床支架后血栓形成事件。结果术后24h、48h、1周时雷帕霉素支架组TF水平均明显高于金属裸支架组(P<0.05);术后24h时TFPI水平雷帕霉素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P<0.01);术后48h及1周时2组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发生支架后血栓形成3例,均为雷帕霉素支架组。结论 AMI支架治疗后,雷帕霉素支架可使TF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导致雷帕霉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雷帕霉素 血栓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