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化作战C^2组织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杰勇 姚佩阳 孙鹏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77,共5页
指挥控制(C2)组织的设计与应用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之一。从分析传统C2组织难以满足未来网络化作战的需求出发,提出了网络化条件下C2组织的设计需求和应用需求,详细描述了网络化作战C2组织设计的设计流程以及组织应用中的关键技... 指挥控制(C2)组织的设计与应用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之一。从分析传统C2组织难以满足未来网络化作战的需求出发,提出了网络化条件下C2组织的设计需求和应用需求,详细描述了网络化作战C2组织设计的设计流程以及组织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归纳出网络化作战C2组织设计与应用研究的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中心战 指挥控制 网络化 组织设计 组织应用 整体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少兵 强虹 +1 位作者 贾小明 李周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954-9956,共3页
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法等改革措施,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 教学改革 农林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菁华 霍兴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应用 皮瓣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终端的APP应用组织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怡然 《信息通信》 2015年第1期230-231,共2页
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已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首先从宏观方面基于开发者、移动应用商店、用户、盈利模式四个视角对移动终端APP的分类架构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不同人群的关注视角对分类的影响。然后从... 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已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首先从宏观方面基于开发者、移动应用商店、用户、盈利模式四个视角对移动终端APP的分类架构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不同人群的关注视角对分类的影响。然后从微观入手,对APP应用组织的条目编排从描述控制、条目排序、分类标引三个方面进行了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应用组织 浏览痕迹移动 应用商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庆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0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缺损的临床优势。方法对72例头额部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皮肤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的综合性总结。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创面的处理方法,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缺损的临床优势。方法对72例头额部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皮肤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的综合性总结。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创面的处理方法,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对头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皮肤组织扩张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应用 头部皮肤缺损 扩张技术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网络融合在应急抢险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世伟 熊廷坤 周金全 《中国新通信》 2022年第8期59-60,101,共3页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通信网络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应急抢险中多种网络资源融合应用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加强对多种通信网络融合的组织应用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前各种商用、专用网络资源,能够更加高效...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通信网络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应急抢险中多种网络资源融合应用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加强对多种通信网络融合的组织应用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前各种商用、专用网络资源,能够更加高效便捷支撑各类应急抢险保障,更大限度地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组织应用 应急抢险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军事场景的5G边缘计算系统构建及融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松岳 黄伟 +3 位作者 苗恺 何航 李立甫 韩亚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8,共7页
为增强5G应对计算密集、时延敏感、边缘感知和安全隔离型场景的能力,通过5G与MEC的融合,深度发掘技术融合涌现出的军事潜力。开展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关键技术赋能现代军事的支撑作用,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5G与MEC融合的架构... 为增强5G应对计算密集、时延敏感、边缘感知和安全隔离型场景的能力,通过5G与MEC的融合,深度发掘技术融合涌现出的军事潜力。开展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关键技术赋能现代军事的支撑作用,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5G与MEC融合的架构基础和运行机制,并提出了6种5G架构下MEC系统构建的方法;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设计了4种5G MEC系统部署策略,并相应给出了系统架构和适用的军事场景。对信息系统构建和装备预先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移动边缘计算 信息系统构建 场景构设 组织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血压变异与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克勤 陈清梦 +2 位作者 严慎强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3-610,617,共9页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溶栓后24h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评估溶栓后24h再灌注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记录血压均值和变异指标,后者包括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V)、上升变异(sv-rise)和下降变异(sv-drop)。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指标对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88例患者,其中114例(60.6%)达到再灌注,74例(39.4%)未达到再灌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溶栓后24h内收缩压连续变异(SBPsv),尤其是上升变异(SBPsv—rise)较大者不易达到再灌注(SV:OR=0.421,95%CI:0.187—0.950,P=0.037;sv—rise:OR=0.311,95%凹:0.137~0.704,P=0.005)。同时,静脉溶栓后24hSBPsv—rise高者不易达到早期神经功能恢复(OR=0.372,95%CI:0.166~0.832,P=0.016);SBPsv、SBPsv-rise和SBPsv—drop是溶栓治疗3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SV:OR=6.381,95%a:2.132~19.096,P=0.001;SV.rise:OR=5.615.95%CI:2.152~14.654,P〈0.001;sv.drop:OR=3.009,95%CI:1.263~7.169,P=0.01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收缩压变异越大越不利于脑组织再灌注和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并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血压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严慎强 毛颖盈 +2 位作者 钟根龙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8-6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II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8±12.9)岁,女性151例(33.6%),男性298例(66.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0±103.7)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0(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不良(mRS≥3)的比例(OR=1.517:95%CI:O.504—4.568;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微出血(i〉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P=0.569)。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而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静脉内 预后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采用活动导向模式分析
10
作者 钱思宇 《大众标准化》 2019年第17期37-37,39,共2页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专职队伍,是高校教职员工中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成分,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熟、学业进步、品行优良、生活愉悦、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和主力军。鉴于高校辅导员履职尽责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大...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专职队伍,是高校教职员工中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成分,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熟、学业进步、品行优良、生活愉悦、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和主力军。鉴于高校辅导员履职尽责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学情,适应学生的需求,切中学生的兴奋点,采用学生喜欢的管理教育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和愿意投入其中的,活动导向模式应为高校辅导员所重视和采用。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工作体会,就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采用活动导向模式问题,对活动导向模式的管理教育功能、活动导向模式的组织和应用两方面发表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活动导向模式 管理教育功能 组织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后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丽萍 陈智才 +4 位作者 严慎强 钟根龙 张圣 徐梦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指导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WUIS病例资料。出血转化参照ECASSII标准,临床结局评估采用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3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有6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8例为WUI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年龄〈80岁的WUIS患者,年龄≥80岁的WUIS患者中男性(41.2%与76.5%,P=0.007)及吸烟者(11.8%与43.1%,P=0.019)比例低,心源性卒中(64.7%与35.3%,P=0.034)比例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神经功能良好的比例低(52.9%与78.4%,P=0.043)。以临床结局良好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是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24,95%CI:0.141-1.953,P=0.336)。以出血转化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房颤动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4.947,95%CI:1.194-20.506,P=0.028),而年龄则不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39,95%CI:0.972—1.111,P=0.262)。结论:高龄不增加WUIS患者在多模式影像检查指导下的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也不独立影响其神经功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LOGISTIC模型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泮飞虎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的基线资料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是否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患者7 d病死率、 3个月病死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均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浙江省周末与非周末、工作日夜间与白天、非常规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毛刷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超 陈智才 +4 位作者 唐欢 徐梦骏 张圣 孙建忠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毛刷征与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毛刷征与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和M2)患者,在SWI图像上将两侧静脉显影程度评分相减(患侧.健侧)得到不对称指数(AI)。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毛刷征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和毛刷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分析毛刷征联合早期再灌注对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最后纳入分析66例患者,平均年龄(68-4-13)岁,女性22例(占33%),男性44例(占67%),共计26例(39.4%)患者出现出血转化。根据AI将其分为三组:AI=0(n=9)、AI=1(n=39)、AI=2(n=18)。各组间出血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分级升高(即毛刷征越显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9,95%CI:1.080—6.210,P=0.033)。非再灌注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毛刷征越显著者出血转化率越高(P=0.023)。结论:SWI毛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相关,有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聪聪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 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 P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 P < 0.01 ]。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 (16.5,63.5)min, P < 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 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 0.934,95 % CI: 0.882~ 0.989, P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 = 0.912,95 % CI: 0.855~0.973, P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卒中/影像诊断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陶安阳 王志敏 +9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 P <0.05或 P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 OR = 2.527 ,95 % CI :2.030~3.146, P <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心房颤动/病因学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灌注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清梦 许绿依 +3 位作者 严慎强 张晓程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 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