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曦 储成林 +1 位作者 毛钊 王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 (MSC)作为种子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 ,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 ,接种于三维多孔纳... 目的 :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 (MSC)作为种子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 ,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 ,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中 ,培养 15天后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 结果 :大鼠MS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逐渐形成 ,并不断地增加。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细胞生长良好 ,形成许多细小的钙结节和胶原纤维。 结论 :新的骨髓培养法可使大鼠MSC分化和增生为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成骨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是可利用的支架材料。用MSC作为种子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有很多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 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化骨组织 大鼠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材料在组织工程化骨构建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祎 叶茂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和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已经为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创新方法。其中细胞种植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发的中心环节,通过基质材料在缺损病变部位建立一个有利于种子细胞吸附,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骨 无机材料 构建 应用 组织工程原理 组织工程 修复重建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欣泉 陈传俊 张志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99-200,203,共3页
利用促进成骨的蛋白多肽基因转染体外培养扩增的种子细胞,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通过种子细胞表达基因产物,可有效地促进新骨的形成,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就基因修饰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及其促进成骨的研究作... 利用促进成骨的蛋白多肽基因转染体外培养扩增的种子细胞,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通过种子细胞表达基因产物,可有效地促进新骨的形成,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就基因修饰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及其促进成骨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骨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 研究进展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吴景冬 李皓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分别感染10 MOI的CON和SPK1慢病毒,在感染病毒14 d后,分别使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检测A_(595 nm)和A_(490 nm)以判定成骨、成脂能力,检测两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构建SD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在CON与SPK1两组ADSC与β磷酸三钙陶瓷(β-TCP)结合后,将组织工程骨填压至缺损处,4、6周后X线检测大鼠骨缺损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PK1、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ON和SPK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别为94.4%、94.9%;CON和SPK1组SP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10)vs.(1.29±0.17),P<0.05;CON和SPK1组A_(595 nm)分别为(0.20±0.02)vs.(0.41±0.01),A_(490 nm)分别为(0.72±0.01)vs.(0.51±0.02),均P<0.05。CON与SPK1的ALP活性分别为(1.42±0.09)vs.(2.68±0.09),P<0.01。在骨缺损修复中,第4周SPK1组大鼠骨缺损处形成的高密度组织面积显著大于CON组,在第6周时SPK1组大鼠骨缺损治愈,而CON组则尚有缺损。CON和SPK1组在感染病毒48 h后BMP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0.16)vs.(4.46±0.23),P<0.05。结论 SPK1修饰的ADSC体外、体内成骨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MP7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骨 能力 形态发生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的腰椎横突间融合
5
作者 龙厚清 李佛保 +3 位作者 王迎军 刘少喻 于滨生 廖威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30,634,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骨愈合生物学特点及其融合效果。【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单节段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术,依植骨材料随机分为A(自体髂骨)、B(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C(单纯支架)3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骨愈合生物学特点及其融合效果。【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单节段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术,依植骨材料随机分为A(自体髂骨)、B(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C(单纯支架)3组,每组15只。术后2、6、12周分别处死动物3、3、9只,取出腰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分析融合状况。【结果】术后2周3组均未见骨性融合,12周大体标本观察A、B、C组融合率分别为66.67%(8/12)、83.67%(10/12)、0;生物力学测试A、B组融合者硬度和强度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示B组融合块中央区典型软骨细胞较少,纤细编织骨包围支架材料周围,此区新生骨以组织工程骨的直接成骨为主。【结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可达到自体髂骨的融合效果,未吸收支架材料不影响局部生物力学功能,中央区骨形成主要是直接成骨过程,边缘区包括膜内成骨、软骨成骨和直接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材料 组织工程化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促进犬牙槽骨再生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谭丽思 林晓萍 +1 位作者 刘尧 魏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以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Bio-Oss小牛无机骨粉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结合Bio-Gide胶原膜促进犬牙槽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在3只犬的口腔里人工制作12个三壁骨缺损,每只... 目的:探讨以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Bio-Oss小牛无机骨粉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结合Bio-Gide胶原膜促进犬牙槽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在3只犬的口腔里人工制作12个三壁骨缺损,每只犬的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单纯植入Bio-Oss骨粉。手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HE,Masson染色)检测骨缺损的再生效果。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X-ray可见缺损区新生骨骨量明显增加,切片HE染色见新生牙槽骨已充满骨缺损处,骨小梁成团状,Masson染色为红色;对照组X-ray可见骨缺损区阴影变浅,HE染色骨小梁排列凌乱,Masson染色为蓝绿色。结论:组织工程化骨促进犬牙槽骨再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骨 再生 Bio-Oss小牛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