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单无创评分系统和组织学评分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死亡风险: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作者 刘昌海 唐红 +2 位作者 LIU CH AMPUERO J PAVLIDES M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66-1866,共1页
【据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1年7月报道】题:简单无创评分系统和组织学评分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死亡风险: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作者Liu CH等)目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研究领域,简单无创评分... 【据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1年7月报道】题:简单无创评分系统和组织学评分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死亡风险: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作者Liu CH等)目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研究领域,简单无创评分系统和组织学评分是否能预测NAFLD患者的临床结局尚有争议。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Liu等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旨在探讨简单无创评分系统和组织学评分预测NAFL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肝脏疾病相关死亡率和肝脏失代偿相关疾病(包括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或肝失代偿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死亡风险 组织学评分 系统综述 荟萃分析 评分系统 META分析 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军 郭睿 +5 位作者 康安静 陈晓黎 苏宝山 黄小钟 靳耀锋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结直肠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目前对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成...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结直肠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目前对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设计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1)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组织学类型并予以评分:④非黏液性腺癌(管状腺癌、筛状粉刺型腺癌、髓样癌、锯齿状腺癌、微乳头状癌等,1~3分);④黏液性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评3~4分);④鳞癌(1~3分);④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1~4分);④特殊类型结直肠癌(透明细胞癌、梭形细胞癌等,4分);④未分化癌(5分);(2)病理诊断书写格式:按照组织学结构主次顺序诊断,如***癌伴***癌;(3)计分方法:将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不同组织类型的分级-评分累计作为结直肠癌的总评分,单一结构组成的结直肠癌其分值乘以2获得最终得分。并采用这一方案对66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分析其与TNM分期和淋巴结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是否伴有淋巴结癌转移关系密切,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随着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癌转移而升高,并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该分级-评分方案能够客观评价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有可能成为一个评价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预测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客观指标,但仍有必要经过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对该新型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方案进行持续修订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织学分型 组织学分级-评分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军 刘妮 +3 位作者 康安静 李宗芳 苏宝山 陈晓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胃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现阶段对胃癌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提供评估指标。方法根据胃癌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参照WHO分型方案和现阶段对胃癌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按照胃癌不同组织学结构所占面积的主次将其分为主要型和次要型进行诊断和评分,最后将评分相加的总和作为胃癌的总评分。该文采用这一系统对2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评分,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胃癌组织学分级-评分的增高,胃癌的TNM分期也随之增加,且两者之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新型胃癌组织学分型、分级-评分系统的提出,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诊断 组织学分型 组织学分级-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发BALB/c鼠肠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齐宇 王开 +2 位作者 伊淑帅 潘娜 胡桂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建立BALB/c小鼠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肠炎模型,本研究分别灌服小鼠浓度为1.0×107cfu/m L、1.0×108cfu/m L和1.0×109 cfu/m L的菌液,连续灌服3 d,对其发病情况和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灌... 为建立BALB/c小鼠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肠炎模型,本研究分别灌服小鼠浓度为1.0×107cfu/m L、1.0×108cfu/m L和1.0×109 cfu/m L的菌液,连续灌服3 d,对其发病情况和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灌菌后小鼠食欲下降、体重降低,外周血中IL-1α、TNF-α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增加,十二指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炎症发生。灌菌期结束后第5 d,小鼠粪便稀软,体重降到最低,所检测的细胞因子含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十二指肠肠黏膜层与肌层间隙增宽、杯状细胞增多、固有层与黏膜层炎性细胞侵润,炎症变化最为明显。本研究建立了BALB/c小鼠感染ETEC K88肠炎模型,于灌菌期结束后第5 d炎症最为严重。此外,接种不同浓度菌液的小鼠炎性因子数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细胞因子 肠道组织学评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不同炮制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药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洪超 关书博 王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黄柏药效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蜜制组、盐制组、酒制组、生品组与模型组,每组10只,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蜜制组、盐制组、酒制组、生品组给予对应药液灌胃干预,比较各组疾病活...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黄柏药效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蜜制组、盐制组、酒制组、生品组与模型组,每组10只,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蜜制组、盐制组、酒制组、生品组给予对应药液灌胃干预,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组织学评分及结肠组织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差异。结果:其中蜜制组、酒制组DAI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低于盐制组、生品组,结肠组织TNF-α、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盐制组、生品组,结肠组织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盐制组、生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蜜制组、盐制组、酒制组结肠长度及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品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及结肠组织MDA水平均明显低于生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炮制黄柏均可增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尤以蜜制、酒制黄柏增强效果较为突出,可为其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炮制 药效 溃疡性结肠炎 小鼠 疾病活动指数 结肠长度 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 组织学评分 炎症介质 氧化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