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薛爽 魏坤 +4 位作者 杨丽红 朱秀静 姚雪燕 刘玮 王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1期803-80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发病3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发病3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溶栓入选标准,用rt-PA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溶栓治疗。同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于患者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24h、3d、2周和1个月分别监测其病变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进行了脑血液动力学监测。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65±9)岁。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r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6~16分,平均(11.4±2.8)分。溶栓前TCD检查TIBI0级1例,1级3例,2级8例,3级3例,4级2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5级1例(腔隙性脑梗死)。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2~3h,平均(2.80±0.20)h。闭塞动脉在溶栓过程中再通2例,溶栓后1h内再通1例,24h内再通4例,溶栓再通4h后再闭塞1例,其余无变化。溶栓前与溶栓后24h、3d、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及TIBI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与TIBI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溶栓前后脑血液动力学改变与神经功能变化明显相关,脑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溶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超声检查 多谱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重型肺炎心功能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熊丰 邓蕾丽 杨锡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观察重型肺炎患儿的心功能情况 ,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26例重型肺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20例重型肺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儿、20例轻型肺炎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小儿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右室血流参数 ,同时检查血气分析、... 为观察重型肺炎患儿的心功能情况 ,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26例重型肺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20例重型肺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儿、20例轻型肺炎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小儿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右室血流参数 ,同时检查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结果显示:26例重型肺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右室血流参数与一般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同期测定的心胸比例、心电图正常 ,心肌酶谱基本正常 ,仅有8例AST或LDH轻度升高 ;20例重型肺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 ,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右室血流参数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P<0.05)。提示肺炎患儿若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肺炎 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彩色多谱 超声心动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负荷运动中和运动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继政 孙飙 +1 位作者 牛洁 韩峰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脉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运动中和运动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时随强度的增加舒张早期最大的峰值速度E峰峰值流速、舒张晚期最大的峰值速度A峰峰值流速,舒张早期最大瞬时压差(PPGE)、舒张末期最大瞬时压差(PPGA)增... 采用脉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运动中和运动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时随强度的增加舒张早期最大的峰值速度E峰峰值流速、舒张晚期最大的峰值速度A峰峰值流速,舒张早期最大瞬时压差(PPGE)、舒张末期最大瞬时压差(PPGA)增加,但vE/vA值下降。其动力来源可能与运动时左室的收缩功能提高有关。运动后恢复期E峰、A峰峰值流速,PPGE、PPGA逐渐减少,vE/vA值逐渐增大,并很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谱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张功能 左室收缩功能 恒定负荷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天刚 阎小娣 +2 位作者 杨松娜 周惠清 潘咏梅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组织速度成像对局部纵向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存活心肌提供可靠的超声定量方法。方法 :对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病变和 61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 目的 :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组织速度成像对局部纵向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存活心肌提供可靠的超声定量方法。方法 :对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病变和 61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正常组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 ,5、10和 2 0 μg/ (kg·min)所测的心肌收缩期峰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正常组基础状态下 ,各室壁基底部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心尖部 ,而且呈现一定的规律 ,即基底部大于中部 ,中部又大于心尖部的速度梯度变化 ;侧壁 ,后壁和下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后间隔、前间隔和前壁。其中下、后壁心肌的峰值速度大于其它节段。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时 ,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 0 μg/ (kg·min)收缩期峰值速度达最大值 ;40 μg/ (kg·min)时 ,收缩期峰值速度反而降低。在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的不同阶段 ,仍然保持基础状态下的速度梯度规律和侧壁 ,后壁和下壁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后间隔、前间隔和前壁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的规律。 5 μg/ (kg·min)时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节段心肌运动无变化 ,但定量负荷显示其心肌收缩峰值速度已明显增加 ,且与基础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心肌功能 组织多 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