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念清 宋景春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物-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 脓毒症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志聪 王斌 +1 位作者 华锋 崔恩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酶原激活物抑制-1 组织酶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酶原激活物抑制-1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6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24-72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和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德峰 孙力 +2 位作者 刘保国 于红艳 李民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2 盐酸吡格列酮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患者血浆、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武淑玲 杨默迟 袁进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PAI在PDR的发展中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静 叶平 +1 位作者 刘永学 贺艳丽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四个含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体外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油酸组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亚油酸诱导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转染质粒PAI-pGL3-A(-804/+17)相比较,当转染质粒含有PAI-pGL3-B(-636/+17)、PAI-pGL3-C(-449/+17)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共转染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亚油酸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亚油酸可以增加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蛋白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亚油酸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在PAI-1启动子-804^-636、-449^-276区域内存在亚油酸作用的调控PAI-1基因表达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1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韶南 李广镰 +1 位作者 冯开薇 雷晓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R与PA1-1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R与PA1-1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HOMA指数)分为2组:胰岛素抵抗(IR)组(HOMA-IR>5)80例,非IR组(HOMA-IR≤5)85例.分析两组ACS患者间PAI-1水平、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PAI-1水平及IR对接受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IR组ACS患者与非IR组相比,PAI-1水平明显升高,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I-1及IR均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纤溶功能紊乱、IR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PAI-1水平及IR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克勤 苏胜偶 +2 位作者 尹博英 郭雅卿 陈贤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阐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寻找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方法。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30... 目的阐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寻找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方法。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6例;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人30例(年龄、性别与糖尿病两组匹配)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空腹血浆PAI-1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相关指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2型糖尿病两组血浆PAI-1水平、Homa-IR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超体质量肥胖组[男腰臀比(WHR)≥0.90,女WHR≥0.85]血浆PAI-1水平高于非肥胖组(男WHR<0.90,女WHR<0.85)(P<0.05);相同WHR水平间PAI-1水平依正常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逐渐升高;PAI-1与BMI、WHR、FINS、总胆固醇、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PAI-1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测定血浆PAI-1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冠状动脉疾病 酶原激活物抑制1 胰岛素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作民 孟昭艳 刘为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MS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纯MS组(27例)、MS+CHD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空腹血...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MS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纯MS组(27例)、MS+CHD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空腹血浆PAI-1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浆真胰岛素水平,收集MS的其他有关数据如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PAI-1水平健康对照组为(167.1±44.8)ng/L,MS组为(413.9±107.5)ng/L,MS+CHD组为(551.6±167.3)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水平与ISI呈负相关,与空腹真胰岛素、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以PAI-1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ISI、空腹真胰岛素、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与PAI-1具有相关性.结论 MS患者的PAI-1水平增加,合并CHD的MS患者更为明显,并与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可能在MS发展为CHD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酶原激活物抑制-1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梦希 王黎 王大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8期848-849,共2页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和相关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SHR-T)、依那普利组(SHR-E)、两药联合组(SHR-TE)和空白对照组(SHR-C)。选取10只魏-凯氏大鼠(WKY),为正...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和相关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SHR-T)、依那普利组(SHR-E)、两药联合组(SHR-TE)和空白对照组(SHR-C)。选取10只魏-凯氏大鼠(WKY),为正常对照组(WKY)。治疗前后,测定血压、sICAM-1、PAI-1。结果:治疗组血压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WKY组的sICAM-1、PAI-1与SHR-C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sICAM-1与WKY组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单药组与联合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PAI-1和sICAM-1的表达。两者联合治疗对PAI-1的表达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浆可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表达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海 张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于玻璃体手术中采集PDR35眼玻璃体,同时采集因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20眼玻璃体作...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于玻璃体手术中采集PDR35眼玻璃体,同时采集因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20眼玻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并与VEGF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R眼玻璃体中VEGF、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眼玻璃体(P<0.001)。t-PA及PAI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在PDR眼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不仅有VEGF,可能同时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为靶标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长春 胡萍 马增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PAI-1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被阐明,PAI-1升高不仅是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标记物,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以PAI-1为靶标,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拮抗 雌激素替代疗法 羟甲基戊 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 降血糖药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SHR主动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郭倩玉 杜卫京 +2 位作者 肖广辉 王佩显 党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 I-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分为卡托普利组(Ⅰ组)、氯沙坦组(Ⅱ组)、阳性对照组(Ⅲ组)各10只,分别用卡托普利100m g/(kg.d)、氯沙坦20m g/(kg.d)...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 I-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分为卡托普利组(Ⅰ组)、氯沙坦组(Ⅱ组)、阳性对照组(Ⅲ组)各10只,分别用卡托普利100m g/(kg.d)、氯沙坦20m g/(kg.d)及蒸馏水2m l/d灌胃;设W istar大鼠10只为阴性对照组(Ⅳ组)。灌胃给药4周后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半定量法测组织中PA I-1蛋白及PA I-1 mRNA表达情况。结果Ⅲ组主动脉组织PA I-1表达较Ⅳ组显著增加,Ⅰ组和Ⅱ组PA I-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 1)拮抗剂可减少SHR主动脉PA I-1表达,增加局部纤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1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卡托普利 氯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22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朱公文 王义平 +4 位作者 王延琪 张式其 王克安 李志军 郑玲霞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6,共2页
本文报道22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L)活性、血浆纤溶酶(PL)活性在病程中的活动变化。结果EHF患者在发热期、少尿期七一PA与PL活性显著上升(P<0.01),PAL活性低于正常,t-PA/PAL比值显著升... 本文报道22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L)活性、血浆纤溶酶(PL)活性在病程中的活动变化。结果EHF患者在发热期、少尿期七一PA与PL活性显著上升(P<0.01),PAL活性低于正常,t-PA/PAL比值显著升高(P<0.01)多尿期与恢复期t—PA与PAL的活性有所下降,PAL活性增强,t—PA与PAL比值低于发热期和少尿期(P<0.01),由此可见,EHF患者出血症状可能与t—PA活性增强,PAL活性下降,纤溶系统功能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组织 酶原 激活物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4G/5G)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概率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莹 程晓东 +4 位作者 胡玉皎 王昊 周铁成 郝晓柯 刘家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为携带PAI-1(4G/5G)基因4G型的手术患者提供数据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收集1494例行基因位点检测人群血液样... 目的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为携带PAI-1(4G/5G)基因4G型的手术患者提供数据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收集1494例行基因位点检测人群血液样本,使用荧光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AI-1(4G/5G)基因位点,分析我国西北地区PAI-1(4G/5G)基因在体检健康者、剖腹产患者、烧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之间4G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336例体检健康者中5G5G(野生型)78例(23.21%),4G5G(杂合突变型)152例(45.24%),4G4G(纯合突变型)106例(31.55%)。401例剖腹产患者中5G5G(野生型)60例(14.96%),4G5G(杂合突变型)195例(48.63%),4G4G(纯合突变型)146例(36.41%)。603例烧伤患者中5G5G(野生型)100例(16.58%),4G5G(杂合突变型)295例(48.93%),4G4G(纯合突变型)208例(34.49%)。15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5G5G(野生型)21例(13.64%),4G5G(杂合突变型)81例(52.59%),4G4G(纯合突变型)52例(33.77%)。剖腹产患者、烧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PAI-1(4G/5G)基因4G型携带率与体检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观察200例烧伤手术患者,患病后2个月内有139例(69.5%)发生深静脉血栓事件,4G4G基因型血栓事件为86.49%(64/74),4G5G基因型血栓事件为65.00%(52/82),5G5G基因型血栓事件为50.00%(23/46),不同基因型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分析PAI-1(4G/5G)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可预防或降低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脑卒中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1(4G/5G) 脑卒中 易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
20
作者 刘彬 皇甫超申 +1 位作者 葛振英 康玉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9-310,共2页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4 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 ...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4 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肿瘤组中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1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