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2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邵凤扬 卞光荣 +2 位作者 顾进 陈隐漪 顾成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动脉粥样硬化 tPA活性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PAI活性 血液系统 平衡失调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R1基因对脂多糖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刘颖 陈先俊 +5 位作者 肖川 袁佳 李清 李璐 杨金凤 沈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23-2329,共7页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中差异表达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的动态表达特点,以及该基因对LPS刺激下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LPS损伤后的RLE-6TN细胞进行RNA-...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中差异表达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的动态表达特点,以及该基因对LPS刺激下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LPS损伤后的RLE-6TN细胞进行RNA-seq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NF-κB信号通路为核心,找到该信号通路富集到的的差异表达基因LPAR1。使用LPS刺激处于生长对数期的RLE-6TN细胞6、12、24、48及72 h,检测细胞中LPAR1基因的动态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细胞中LPAR1基因的表达,观察该基因对细胞中TF和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RLE-6TN细胞中LPAR1的表达在刺激6 h后开始升高,24 h时候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低;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低敲了细胞中LPAR1基因水平。LPS刺激24 h后,RLE-6TN细胞中TF和PA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敲LPAR1基因后,TF和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接近正常对照水平(P> 0.05)。结论 LPAR1基因对LPS刺激下RLE-6TN细胞TF和PAI-1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纠正ARDS肺泡内纤维蛋白沉积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受体1 肺泡上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组织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siRNA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彦萍 田园园 +4 位作者 白林林 王卫丽 刘建 李文斌 马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0-905,共6页
目的: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siRNA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BLM组、BLM+非特异siR-NA组(BLM+N组)和BLM+PAI-1 siRNA组(BLM+P组)。B... 目的: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siRNA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BLM组、BLM+非特异siR-NA组(BLM+N组)和BLM+PAI-1 siRNA组(BLM+P组)。BLM 5 mg/kg气管内滴入制作肺纤维化模型,control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于局麻下BLM+P组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 7.5 nmol(0.2 mL);BLM+N组注入相同剂量的非特异siRNA;control组和BLM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 d共给药8次。分别于第7 d、14 d和28 d每组处死6只,左肺行肺泡灌洗测定PAI-1活性,右中叶肺组织RT-PCR法检测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7 d、14 d和28 d肺泡灌洗液中PAI-1活性持续升高,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可以使肺泡灌洗液中PAI-1的活性降低,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模型组7 d、14 d和28 d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BLM+P组3个时点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分别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每周2次气管内给予PAI-1 siRNA可以持续减少PAI-1表达。PAI-1 siRNA不但直接抑制肺纤维化进展,而且可以打破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化 酶原激活物抑制1 RNA干扰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9
6
作者 景坚 徐亮 李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酶原激活物 心房颤动 血小板聚集抑制 脑出血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晓丽 邓仁生 申源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酶原激活物抑制 组织酶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广东 刘树军 +2 位作者 苗里宁 顾华 罗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肾组织中PAI1含量变化,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FN、LN及PAI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FN、LN与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球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FN、LN及PAI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与PAI1含量升高密切相关,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干扰PA/PAI1系统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积聚并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免疫复合物肾炎 细胞外基质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抗复合物 组织酶原激活-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伟 吴绪平 +3 位作者 丁昀 罗惠平 孙国杰 吴洪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 ib)含量。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针刺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调节机体凝血纤溶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针刺疗法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D-二聚体 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凝血和纤溶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洁琪 赵水平 +2 位作者 方颖 吴立荣 李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后两组分别设有不同浓度,以阿托伐他汀或甲羟戊酸孵育兔脂肪细胞24小时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和PAI1蛋白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TF和PAI1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在阿托伐他汀浓度为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大,脂肪细胞TF、PAI1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1μmol/L甲羟戊酸后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甲羟戊酸逆转,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100μmol/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兔脂肪细胞TF、PAI1mRNA和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阿托伐他汀 甲羟戊酸 组织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陈立云 李玲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5-218,231,共5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局灶性 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酶原激活物抑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 动脉闭塞模 蛋白表达 梗死灶体积 细胞外间质 血管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TF、tPA和PAI-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美明 林闽溪 +1 位作者 沈庆乐 李培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 ,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对比 ,血浆 t PA活性、t PA/PAI-1明显降低 ,PAI-1活性明显增高 (均为 P<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 ,可能对老年人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组织因子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辉 党瑜华 张菲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的影响。方法 :0 .1mmol/L、0 .5mmol/L、1 .0mmol/LHcy及 1 .0mmol/LHcy加不同浓度MT(1nmol/L ,5nmol/L ,1 0nmol/L ,5 0nmol/L)分别作用HUVECs 6h后 ,用PAI 1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用RT PCR技术检测PAI 1mRNA。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UVECs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 (P均 <0 .0 1 ) ;不同浓度的MT均可显著降低Hcy所致的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增高 (P均 <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MT可降低Hcy所致的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晨华 张闪闪 +3 位作者 王育新 陈岩 张辰昊 张佩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13例心源性栓塞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167例(预处理组),未服...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13例心源性栓塞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167例(预处理组),未服药146例(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近期(溶栓后1 h、24 h和7 d)神经功能改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发病后90 d)预后,并记录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预处理组患者静脉溶栓后1 h[48.50%(81/167)对32.19%(47/146);χ~2=8.574,P=0.003]、24 h[57.49%(96/167)对45.21%(66/146);χ~2=4.704,P=0.030]和7 d[77.25%(129/167)对63.01%(92/146);χ~2=7.602,P=0.006]神经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率[3.59%(6/167)对3.42%(5/146);χ~2=0.006,P=0.936]、病死率[0.60%(1/167)对0.68%(1/146);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和发病后90 d预后良好率[80.84%(135/167)对74.66%(109/146);χ~2=1.732,P=0.1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可以改善心源性栓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酶原激活物 血栓解疗法 血小板聚集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对腹膜间皮细胞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伟 李晓婷 +7 位作者 李云东 隋淑凤 谭春林 刘在波 刘莉 王学萍 王康 纪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延长腹腔镜手术时间对人体腹膜间皮细胞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方法对1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21例开腹手术(开腹组)的高中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开始及随后45、90、120min采集壁腹膜标本,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延长腹腔镜手术时间对人体腹膜间皮细胞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方法对1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21例开腹手术(开腹组)的高中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开始及随后45、90、120min采集壁腹膜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培养大网膜间皮细胞,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间皮细胞损伤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腹腔镜组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于手术45、90、120min时显著低于开腹组,开腹组tPA水平在手术45min显著降低,但在腹腔镜组未有明显改变;延长手术时间可引起腹腔镜组腹膜间皮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增殖活性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通过抑制PAI-1增量调节,延长腹膜纤溶作用,减少术后并发腹膜粘连形成。腹腔镜延长手术时间可增加间皮细胞损伤、降低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维蛋白解作用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 腹膜粘连 间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系统及TF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珠 张艳 +2 位作者 于睿 礼海 王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33-2336,共4页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第4周末开始分别予与益气活血复方、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片,持续给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PAI-1、t-PA、TF。8周末处死动物,取家兔左右颈总动脉,用透射电镜观察颈总动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PAI-1水平持续升高,t-PA略有升高,TF水平明显升高。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AI-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t-P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1),T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电镜水平证实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改善颈内动脉的超微结构。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分泌,同时抑制组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组织酶原激活物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一1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眼组织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纤维化是许多眼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用抗纤维化药物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如 :5 -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已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 ,本文重点提出转化生长因子 - β抑制剂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
关键词 组织维化 维化药物 手术 丝裂霉素C 组织酶原激活 5-氟尿嘧啶 转化生长因子 -β抑制 核心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α)水平与纤溶活性检测
19
作者 孙翠萍 马建军 +3 位作者 李学 冯艳 袁丽品 徐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Oli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SCI患者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Lp(α)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Oli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SCI患者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Lp(α)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并对SCI患者的血清Lp(α)水平与血浆t-PA和PAI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组血清Lp(α)水平[(238.48±48.76)mg/L]高于对照组[(198.36±38.42)mg/L,t=4.759,P<0.05];SCI组t-PA活性[(0.11±0.01)IU/mL]低于对照组[(0.49±0.12)IU/mL,t=-22.973,P<0.05],而PAI活性[(0.86±0.22)AU/mL]高于对照组[(0.48±0.10)AU/mL,t=11.626,P<0.05]。SCI组血清Lp(α)水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676,P<0.05),与PAI活性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血清Lp(α)水平升高是SCI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降低t-PA的活性和(或)增强PAI的活性,干扰纤溶系统的平衡,参与SCI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Α)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因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铃 陆化 +3 位作者 沈文怡 卢瑞南 孙幸福 周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对MM初发患者50例(THL联合治疗27例,其他治疗2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血浆FIB、D-Dimer、AT-Ⅲ水平,同时体外构建MM细胞和HUVECs共培养体系,在加与不加THL干预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结果:MM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T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HL联合治疗者血浆D-Dimer、FIB表达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升高,ATⅢ水平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s tP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AI-1表达水平升高。THL能显著抑制对照组及共培养组HUVECs的tPA分泌(P=0.021、P=0.033),增加PAI-1分泌(P=0.017、P=0.024)。结论:MM患者血栓的形成与凝血反应增强、抗凝及纤溶因子活性降低有关,THL治疗可加重MM患者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深静脉血栓 组织维蛋白酶原激活 维蛋白酶原激活物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