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汉族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仕群 薛耀明 +2 位作者 杨光彩 何飞英 赵小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47例病史7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77例,糖尿病非肾病(DNN)患者70例]和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47例病史7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77例,糖尿病非肾病(DNN)患者70例]和26名健康人进行了PAI-1基因4G/5G多态性分析.结果DNN组PAI-1基因的4G/4G基因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N组(x2=13.008,P<0.01);与5G/5G基因型相比,DNN组PAI-1基因4G/4G型对DN组的比数比为1.447,95%的可信区间:0.533~3.934(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DN与DNN组PAI-1基因4G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x2=1.22,P>0.05);结论PAI-1基因4G/4G基因型与广东汉族人2型DN的发病有关联,4G/4G基因型广东汉族2型糖尿病人易发生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剂抑制-1 基因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2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2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滑膜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1型抑制剂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詹静 吴利群 +2 位作者 谷志远 张银凯 胡济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内uPA与PAI-1基因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滑膜中偶可见uPA和PAI-1染色弱阳性的滑膜内衬细胞,滑膜下层也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有uPA和PAI-1的弱阳性表达。术后1周,滑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uPA和PAI-1阳性的细胞增加,其表达也逐渐增强,12周时,细胞中uPA和PAI-1的基因为强表达。结论滑膜组织中存在较完善的uPA/PAI-1系统,该系统可能在由关节盘前移位造成的滑膜组织改变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 酶原激活剂抑制-1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20%自体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收取其帖壁的单核细胞,以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oxLDL对正常人单核细胞干预24h,72h的uPAR、LOX-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干预正常人单核细胞24小时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uPAR及LOX-1蛋白表达上调,在50μg/ml时达峰,而高浓度组(100μg/ml)对两者的蛋白表达起着抑制作用。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低浓度(10μg/ml)不能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较高浓度(50μg/ml、100μg/ml)能够较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LOX-1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调,但浓度≥50μg/ml时,其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中oxLDL不同作用时间对uPAR及LOX-1的影响不同,提示了oxLDL致炎症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促进小鼠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损伤后的修复
6
作者 凌长春 陶贤梅 +3 位作者 萧瑶 胡华 陈祖林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小鼠和t-PA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利用持针器钳夹坐骨神经20 s。在损伤后第3,7,11,15天观察小鼠坐骨神经血-神...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小鼠和t-PA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利用持针器钳夹坐骨神经20 s。在损伤后第3,7,11,15天观察小鼠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修复情况。采用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观察野生型小鼠组和t-PA基因敲除小鼠组血-神经屏障渗透性的差异。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两组小鼠损伤段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重要的组成性蛋白occludin的恢复情况。结果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t-PA基因敲除小鼠组血-神经屏障的通透性在损伤后第7,11,15天高于野生型小鼠组。免疫荧光及其Western Blot显示t-PA基因敲除延缓了坐骨神经损伤后occludin的表达。结论t-PA基因缺失对小鼠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损伤后的修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与坐骨神经血-神经屏障损伤后,其组成性蛋白occludin的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基因敲除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止血活性的早期改变及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艾力曼.马合木提 Nicolas Meneveau +1 位作者 Francois Schiele Jean-Pierre Bassand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Ⅶ(FⅦa)及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活性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前后的早期改变及其与PAI-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急性支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Ⅶ(FⅦa)及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活性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前后的早期改变及其与PAI-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均在70%以上。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样采集顺序依次为:球囊扩张前冠状动脉入口处(Ostium)用引导导管,球囊扩张15min以后及支架植入后15min通过血栓吸引器穿过病灶在病变远端采血。结果PAI-1基因多态性在本组中分布为4G/5G型最多(12例,60%),4G/4G型其次(6例,30%),5G/5G型最少(2例,10%)。4G和5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和40%。具有PAI-14G/5G基因型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浆PAI-1、D-D以及FⅦ活性在球囊扩张后较球囊扩张前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1),然而这些指标在球囊扩张前与支架植入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球囊扩张较支架植入更易损伤血管内皮并导致冠状动脉内局部、早期止血活性的一过性增高,具有PAI-14G/5G基因型患者对这种反应较为敏感。PCI术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 多态性 酶原激活剂抑制-1 凝血因子Ⅶ 性P选择素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东 樊峥 +6 位作者 傅研 殷红 翟艳玲 祁雅慧 朱宇清 王瑾 赵相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 (PAI 1 )基因调节区 -675bp位点 4G/5G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AD)的关系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测定 4G/5G基因型 ,并检测PAI 1抗原水平 ,共观察了 1 2 1例单纯 2型...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 (PAI 1 )基因调节区 -675bp位点 4G/5G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AD)的关系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测定 4G/5G基因型 ,并检测PAI 1抗原水平 ,共观察了 1 2 1例单纯 2型糖尿病 (typeⅡdiabetes)患者、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CAD患者和 1 0 0例对照者。结果 :合并CAD组的 4G/4G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 4 9.4%比 3 7.0 % ,P <0 .0 5 ) ,CAD组中PAI 1与三酰甘油 (TG)呈正相关 ,并与 4G/5G多态性有关 ,表现为 4G/4G基因型携带者的PAI 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 5G/5G基因型携带者〔( 3 9.82× 1 0 - 3± 3 .1 1× 1 0 - 3)ng/L比 ( 3 8.0 4× 1 0 - 3± 2 .73× 1 0 - 3)ng/L ,P <0 .0 5〕。提示 :PAI 1基因 4G/5G多态性与TG的联合作用与PAI 1抗原水平相关 ,并与 2型糖尿病合并CAD的发病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冠心病 酶原激动抑制-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siRNA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彦萍 田园园 +4 位作者 白林林 王卫丽 刘建 李文斌 马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0-905,共6页
目的: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siRNA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BLM组、BLM+非特异siR-NA组(BLM+N组)和BLM+PAI-1 siRNA组(BLM+P组)。B... 目的: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siRNA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BLM组、BLM+非特异siR-NA组(BLM+N组)和BLM+PAI-1 siRNA组(BLM+P组)。BLM 5 mg/kg气管内滴入制作肺纤维化模型,control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于局麻下BLM+P组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 7.5 nmol(0.2 mL);BLM+N组注入相同剂量的非特异siRNA;control组和BLM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 d共给药8次。分别于第7 d、14 d和28 d每组处死6只,左肺行肺泡灌洗测定PAI-1活性,右中叶肺组织RT-PCR法检测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7 d、14 d和28 d肺泡灌洗液中PAI-1活性持续升高,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可以使肺泡灌洗液中PAI-1的活性降低,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模型组7 d、14 d和28 d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BLM+P组3个时点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分别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每周2次气管内给予PAI-1 siRNA可以持续减少PAI-1表达。PAI-1 siRNA不但直接抑制肺纤维化进展,而且可以打破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化 酶原激活抑制1 RNA干扰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抑肽酶对纤溶酶原活化的抑制作用(英文)
10
作者 王莹 孙自勇 刘建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8,共11页
抑肽酶属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能够抑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及胰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研究表明,抑肽酶能够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_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_PA)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但不影响u_PA和t_PA对小分子底物的酰胺水... 抑肽酶属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能够抑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及胰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研究表明,抑肽酶能够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_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_PA)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但不影响u_PA和t_PA对小分子底物的酰胺水解活性.用u_PA研究了上述作用的机制,发现抑肽酶与u_PA的丝氨酸蛋白酶功能区特异性结合,而与纤溶酶原没有相互作用.抑肽酶与u_PA的结合并不阻断u_PA的活性位点,因为u_PA对小分子底物的水解活性仍然保持.上述发现提示抑肽酶可能存在另一种抑制作用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关于Kunitz抑制剂或纤溶酶原激活酶抑制剂的作用.由于人体内的Kunitz抑制剂与抑肽酶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根据研究结果,推测体内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并非仅受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丝氨酸蛋白酶 Kunitz抑制 抑制作用 尿激酶酶原激活 组织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11
作者 李曦 谢英 +10 位作者 张维君 温绍君 赵瑞祥 彭新界 张文 张妍 程秀琴 王龙华 刘洁琳 郭永和 周玉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评价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方法:选择92例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 目的:评价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方法:选择92例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对可能影响D-Dimer、t-PA、PAI-1水平的性别、年龄和血清肌酐、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采用协方差方法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房颤组D-Dimer[(0.16±0.10)mg.L-1]、t-PA[(42.58±30.28)μg.L-1]和PAI-1[(86.03±21.43)μg.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08)mg.L-1,(26.02±13.84)μg.L-1和(64.94±24.35)μg.L-1]。房颤组PAI-1/t-PA比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房颤组D-Dimer(P=0.047)、t-PA(P=0.264)和PAI-1(P=0.00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但t-PA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血液 D-二聚体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晓丽 邓仁生 申源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酶原激活抑制 组织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伟 吴绪平 +3 位作者 丁昀 罗惠平 孙国杰 吴洪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 ib)含量。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针刺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D-二聚体及F ib含量,调节机体凝血纤溶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针刺疗法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抑制-1 D-二聚体 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陈立云 李玲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5-218,231,共5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局灶性 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酶原激活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酶原激活抑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 动脉闭塞模 蛋白表达 梗死灶体积 细胞外间质 血管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MMP-9及脑出血性转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杰 李光勤 蒋国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iminogen,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缺...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iminogen,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缺血6h后静脉应用rt-PA及尿激酶,24h后处死,脑组织中MMP-9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脑出血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结果:脑缺血后MMP-9表达增加,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MMP-9表达均进一步增加。脑缺血对照组、rt-PA溶栓组及UK溶栓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8±0.010、0.225±0.0341、0.228±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及脑出血量均较缺血对照组增加,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均可上调MMP-9表达并与出血性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栓治疗 出血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TF、tPA和PAI-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美明 林闽溪 +1 位作者 沈庆乐 李培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 ,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对比 ,血浆 t PA活性、t PA/PAI-1明显降低 ,PAI-1活性明显增高 (均为 P<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 ,可能对老年人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组织因子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辉 党瑜华 张菲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的影响。方法 :0 .1mmol/L、0 .5mmol/L、1 .0mmol/LHcy及 1 .0mmol/LHcy加不同浓度MT(1nmol/L ,5nmol/L ,1 0nmol/L ,5 0nmol/L)分别作用HUVECs 6h后 ,用PAI 1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用RT PCR技术检测PAI 1mRNA。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UVECs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 (P均 <0 .0 1 ) ;不同浓度的MT均可显著降低Hcy所致的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增高 (P均 <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MT可降低Hcy所致的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抗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3例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齐 张茁 +1 位作者 李琴 王力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3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在症状发生6h内应用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治疗前后进行颅脑CT及MR...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3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在症状发生6h内应用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治疗前后进行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1例溶栓后症状一度缓解后再度加重,1例好转,1例痊愈,无出血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在6h时间窗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一定疗效,有待大样本研究结果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脑梗死 重组组织酶原激活剂 静脉 血栓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因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铃 陆化 +3 位作者 沈文怡 卢瑞南 孙幸福 周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对MM初发患者50例(THL联合治疗27例,其他治疗2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血浆FIB、D-Dimer、AT-Ⅲ水平,同时体外构建MM细胞和HUVECs共培养体系,在加与不加THL干预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结果:MM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T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HL联合治疗者血浆D-Dimer、FIB表达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升高,ATⅢ水平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s tP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AI-1表达水平升高。THL能显著抑制对照组及共培养组HUVECs的tPA分泌(P=0.021、P=0.033),增加PAI-1分泌(P=0.017、P=0.024)。结论:MM患者血栓的形成与凝血反应增强、抗凝及纤溶因子活性降低有关,THL治疗可加重MM患者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深静脉血栓 组织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