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2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滑膜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1型抑制剂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詹静 吴利群 +2 位作者 谷志远 张银凯 胡济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内uPA与PAI-1基因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滑膜中偶可见uPA和PAI-1染色弱阳性的滑膜内衬细胞,滑膜下层也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有uPA和PAI-1的弱阳性表达。术后1周,滑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uPA和PAI-1阳性的细胞增加,其表达也逐渐增强,12周时,细胞中uPA和PAI-1的基因为强表达。结论滑膜组织中存在较完善的uPA/PAI-1系统,该系统可能在由关节盘前移位造成的滑膜组织改变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 酶原激活剂抑制-1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抑肽酶对纤溶酶原活化的抑制作用(英文)
4
作者 王莹 孙自勇 刘建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8,共11页
抑肽酶属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能够抑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及胰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研究表明,抑肽酶能够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_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_PA)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但不影响u_PA和t_PA对小分子底物的酰胺水... 抑肽酶属Kunitz抑制剂家族成员,能够抑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及胰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研究表明,抑肽酶能够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_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_PA)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但不影响u_PA和t_PA对小分子底物的酰胺水解活性.用u_PA研究了上述作用的机制,发现抑肽酶与u_PA的丝氨酸蛋白酶功能区特异性结合,而与纤溶酶原没有相互作用.抑肽酶与u_PA的结合并不阻断u_PA的活性位点,因为u_PA对小分子底物的水解活性仍然保持.上述发现提示抑肽酶可能存在另一种抑制作用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关于Kunitz抑制剂或纤溶酶原激活酶抑制剂的作用.由于人体内的Kunitz抑制剂与抑肽酶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根据研究结果,推测体内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并非仅受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丝氨酸蛋白酶 Kunitz抑制 抑制作用 尿激酶酶原激活 组织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罗晓丽 邓仁生 申源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 目的:研究8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酶原激活抑制 组织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小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上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雪莲 董强 +1 位作者 刘玲 王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是否可以改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MG并鉴定。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并鉴定...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是否可以改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MG并鉴定。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并鉴定。首先,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MG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状态下自身释放tPA的含量,细胞被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和OGD3h复氧不同时间组(1、3、5、7、24 h)。其次,研究NSP在MG缺氧/复氧时的作用,本部分实验分3组,分别为缺氧/复氧干预组、tPA干预组及tPA+NSP干预组。以上各组均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盖玻片上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率,ELISA试剂盒测定IL-1β和NO含量。结果 MG在H/R时合成tPA,OGD3h复氧3h时释放量最多。H/R时MG激活,炎性因子IL-1β和NO的释放增多。tPA干预MG后,细胞活化并增殖、IL-1β和NO的释放增多。各NSP预处理组细胞活化、增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多均没有tPA或H/R干预组明显。结论 MG在H/R时合成tPA。H/R早期即诱发了MG的活化。tPA可以进一步诱发MG的增殖和活化。H/R和tPA的干预均引起IL-1β和NO的释放。NSP可减轻H/R和tPA干预引起的MG活化和增殖,减少MG中IL-1β和NO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组织酶原激活剂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缺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广东 刘树军 +2 位作者 苗里宁 顾华 罗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肾组织中PAI1含量变化,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FN、LN及PAI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FN、LN与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球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FN、LN及PAI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与PAI1含量升高密切相关,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干扰PA/PAI1系统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积聚并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免疫复合物肾炎 细胞外基质 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抗复合物 组织酶原激活剂-酶原激活剂抑制-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陈立云 李玲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5-218,231,共5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局灶性 易卒中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酶原激活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酶原激活抑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 动脉闭塞模 蛋白表达 梗死灶体积 细胞外间质 血管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胰蛋白酶抑制剂亲和层析填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嫚 任启生 +1 位作者 宋新荣 冯长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研究用交联琼脂糖为载体 ,三聚氯氰为活化剂 ,刺桐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基 ,制备亲和填料的方法 .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 ,对制备的填料进行表征 .用制备的亲和填料吸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reteplase,r- PA) ,研究吸附与... 研究用交联琼脂糖为载体 ,三聚氯氰为活化剂 ,刺桐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基 ,制备亲和填料的方法 .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 ,对制备的填料进行表征 .用制备的亲和填料吸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reteplase,r- PA) ,研究吸附与解吸附条件 .结果表明 ,用该方法制备的亲和填料 ,制备工艺简单 ,吸附性能良好 ,对r- PA的吸附量为 8.76 mg· g- 1 .解吸附完全 ,不影响活性 ,可以用来分离纯化 r-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氯氰 刺桐胰蛋白酶抑制 重组人组织酶原激活剂突变体 亲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辉 党瑜华 张菲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与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活性及mR NA表达的影响。方法 :0 .1mmol/L、0 .5mmol/L、1 .0mmol/LHcy及 1 .0mmol/LHcy加不同浓度MT(1nmol/L ,5nmol/L ,1 0nmol/L ,5 0nmol/L)分别作用HUVECs 6h后 ,用PAI 1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用RT PCR技术检测PAI 1mRNA。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UVECs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 (P均 <0 .0 1 ) ;不同浓度的MT均可显著降低Hcy所致的PAI 1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增高 (P均 <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MT可降低Hcy所致的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立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9期673-676,共4页
该文综述了丝氨酸蛋白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凝血酶及其同源性抑制剂PAI-1、Neuroserpin和PN-1的表达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讨论了t-PA及其抑制剂Neuroserp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旨在为... 该文综述了丝氨酸蛋白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凝血酶及其同源性抑制剂PAI-1、Neuroserpin和PN-1的表达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讨论了t-PA及其抑制剂Neuroserp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旨在为人类急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组织酶原激活剂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眼组织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纤维化是许多眼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用抗纤维化药物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如 :5 -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已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 ,本文重点提出转化生长因子 - β抑制剂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
关键词 组织维化 维化药物 手术 丝裂霉素C 组织酶原激活剂 5-氟尿嘧啶 转化生长因子 -β抑制 核心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因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铃 陆化 +3 位作者 沈文怡 卢瑞南 孙幸福 周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对MM初发患者50例(THL联合治疗27例,其他治疗2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血浆FIB、D-Dimer、AT-Ⅲ水平,同时体外构建MM细胞和HUVECs共培养体系,在加与不加THL干预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结果:MM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T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HL联合治疗者血浆D-Dimer、FIB表达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升高,ATⅢ水平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s tP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AI-1表达水平升高。THL能显著抑制对照组及共培养组HUVECs的tPA分泌(P=0.021、P=0.033),增加PAI-1分泌(P=0.017、P=0.024)。结论:MM患者血栓的形成与凝血反应增强、抗凝及纤溶因子活性降低有关,THL治疗可加重MM患者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深静脉血栓 组织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IC、TM、t-PAIC四种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15
作者 蒋冬雪 翟志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minogen an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scular coagulation,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33例有出血倾向或血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2017年版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分为显性DIC组、前DIC组和非DIC组,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检测实验室指标,包括TAT、TM、PIC、t-PAIC,比较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其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显性DIC患者中,TAT、TM、P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t-PAIC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前DIC患者中,TAT、TM、PIC、t-PA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ROC曲线显示,TAT、TM、PIC及t-PAIC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7,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可达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DIC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α2抑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应用后MMP-2、MMP-9表达的改变及Neuroserpin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立云 曾进胜 +4 位作者 李常新 温红梅 解龙昌 Nigel P.Birch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8-261,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血管再通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以及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3 h...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血管再通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以及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并静脉注射rt-PA,于预组在应用rt-PA前脑内注射NSP,1天后处死,常规病理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MMP-2、MMP-9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表达均升高;应用rt-PA后可见缺血再灌注区有灶性出血及红细胞漏出,同时使MMP-9进一步升高,但对MMP-2影响不大;应用rt-PA的同时使用NSP可以减轻缺血损伤,减少出血的发生,并使升高的MMP-9减少至接近正常水平,但NSP可以使MMP-2表达略有升高。结论 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可能与MMP-9表达增加有关,溶栓时联合应用NSP可能通过降低rt-PA所致的MMP-9表达上调而减轻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MMP-2 MMP-9 重组组织酶原激活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对PAI-1和tPA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妍 李法琦 +4 位作者 李万玉 周平 周希 赵玉伟 邱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经AngⅡ1型受体(AT1R)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经AngⅡ1型受体(AT1R)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AMI组(n=8)和特异性ERK上游激酶抑制剂(PD98059)组(n=8),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大鼠AMI模型,建模后14d,制备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和tPA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匀浆磷酸化ERK1/2(p-ERK1/2)和ATl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核规则;AMI组心肌纤维消失中断,部分心肌细胞空泡变,部分心肌纤维及核溶解消失,肌纤维呈空管状,梗死区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并有炎症细胞浸润;PD98059组AMI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②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及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但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其tPA/PAI-1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③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主动脉组织匀浆p-ERK1/2和ATl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④各组大鼠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及主动脉组织匀浆p-ERK1/2和ATlR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5~0.94,P<0.01)。⑤与AMI组比较,PD98059组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主动脉组织匀浆p-ERK1/2和ATlR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其tPA/PAI-1比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AMI时AngⅡ具有诱导PAI-1但抑制tPA合成与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ngⅡ经AT1R激活ER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紧张素Ⅱ 酶原激活抑制-1 组织酶原激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鄂亚军 贺能树 范海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给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600μg/100μl及低浓度组300μg/100μl,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高、低浓度实验组均促进新生内膜中PAI-1的表达(P<0.05),对中膜PAI-1表达的影响除高浓度15 d组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实验组新生内膜t-P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中膜t-PA的表达高浓度15 d及30 d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在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同时亦造成局部PAI-1的高表达及t-PA的较低表达,两者表达的失衡可能成为晚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局部缓释 酶原激活抑制1 组织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tPA及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丽 陆化 +3 位作者 卢瑞南 王铃 李建勇 孙幸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ultiple myeloma cells,MM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ultiple myeloma cells,MM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纤溶活性,从而进一步了解MM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MM细胞株U266与HUVEC共培养24、48、72 h,以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MMCs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 PA、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HUVEC、MMCs t PA、PAI-1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无论是ELISA法还是PCR,均未检测到MMCs培养上清中t PA、PAI-1蛋白和m RNA的表达。与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相比,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 t PA、PAI-1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对照组中,PAI-1与t P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80,P=0.01);HUVEC与MMCs共培养体系中,PAI-1与t P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88,P=0.002);HUVEC单独培养组中,t-PA、PAI-1表达水平与时间呈正相关(rs=0.90,P=0.001;rs=0.90,P=0.001);共培养组中,t-PA、PAI-1表达水平与时间呈正相关(rs=0.95,P<0.001;rs=0.84,P=0.004);两组中t PA、PAI-1与GAPDH条带灰度值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MCs可促进HUVEC对t PA及PAI-1的分泌,在保证细胞活力的前提下,随共培养时间延长,两者分泌增加,且PAI-1与t PA的表达呈一定相关性,然而,MMCs对HUVEC t PA及PAI-1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组织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健康妊娠妇女新凝血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燕贻 胡芸 +1 位作者 武明阳 项忠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ound,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水平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科进行孕期检查和生产的492例健康妊娠妇女,将其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和产褥组,并选取123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AT、PIC、tPAI-C和TM的水平。分析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产褥期妇女各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TM、TAT在早孕、中孕及晚孕组逐渐升高,在产褥组逐渐降低(P<0.05或P<0.01)。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而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P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非妊娠妇女tPA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产褥期妇女t PAIC水平显著降低(P<0.01)。TM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3.20~4.60 TU/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3.12~7.90 TU/mL,晚孕期为3.42~8.29 TU/mL,产褥期为2.70~6.40 TU/mL。TAT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50~1.64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0.52~6.91 ng/mL,晚孕期为0.96~12.92 ng/mL,产褥期为0.82~3.75 ng/mL。P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160~0.519 ng/mL,妊娠妇女为0.162~0.770μg/mL。tPA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1.90~4.80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2.03~9.33 ng/mL,晚孕期为2.80~14.20 ng/mL,产褥期为1.10~8.40 ng/mL。结论:妊娠妇女的4项新凝血标志物TM、TAT、PIC及tPAI-C的水平随孕期的发展显著升高,生产后逐步恢复正常;本研究建立了妊娠妇女TM、TAT、PIC、tPAI-C的参考区间,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妊娠妇女血栓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抑制物的复合物 组织酶原激活剂/组织酶原抑制复合物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