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肉组织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昌棋 张瑶 +7 位作者 刘泽鹏 陆家伟 李燕苹 赵彦钦 田元勇 卢航 鲁雪峰 赵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9,共11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实现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植物肉作为动物肉制品的有效替代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植物肉的主要成分植物源蛋白在二级结构上以β-折叠为主,形状似球形,不同于以α-螺旋、线性结构为主的动物源蛋白,通过... 为满足消费者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实现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植物肉作为动物肉制品的有效替代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植物肉的主要成分植物源蛋白在二级结构上以β-折叠为主,形状似球形,不同于以α-螺旋、线性结构为主的动物源蛋白,通过组织化技术可改变其结构特性进而得到纤维结构与传统肉制品相似的植物肉产品。植物肉的营养性、可持续性等优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新型植物蛋白的开发、加工技术的优化以及感官特性的提升、营养安全的保障等问题是植物肉产品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以上问题,本文在介绍了植物肉蛋白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肉组织化技术及原理,并对植物肉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可行性对策,以期为植物肉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肉 植物蛋白 组织化技术 加工原理 问题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及其组织化技术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立宁 魏益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2-116,共5页
大豆因其富含高品质的蛋白质以及异黄酮、皂甙、低聚糖、卵磷脂、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而在国际国内受到极大重视,成为当今世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蛋白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前景,并重点论述了组织化大豆蛋白的现代... 大豆因其富含高品质的蛋白质以及异黄酮、皂甙、低聚糖、卵磷脂、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而在国际国内受到极大重视,成为当今世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蛋白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前景,并重点论述了组织化大豆蛋白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组织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振 相海 +4 位作者 赵有斌 宋健宇 张德程 梁昊 张艺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4,共8页
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是植物蛋白肉生产加工的主要方式,具有规模化、产业化、连续化、高效节能等优点。旨在对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进行梳理,从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及其设备方面综述了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 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是植物蛋白肉生产加工的主要方式,具有规模化、产业化、连续化、高效节能等优点。旨在对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进行梳理,从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及其设备方面综述了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螺杆挤压组织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螺杆挤出机是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加工的主要设备,螺杆为螺杆挤出机的核心部件,螺杆元件及螺杆构型对挤压压力、剪切力、扭矩和平均停留时间具有较大影响。温度、剪切力、压力、原料等都是影响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 螺杆元件 螺杆构型 挤压组织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和PAX5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马慧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李颖鸿 赵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染色强度评分来判读两种染色方法。结果 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单染和双重染色技术中,两种染色方法在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切片无脱片现象,组织结构完整,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染色定位清晰,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常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新明 罗颖洁 +3 位作者 杨通 莫明聪 林云恩 刘桂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88-1190,1194,共4页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技术 抗原修复 常见问题 抗原性 固定液 抗体效价 组织化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 组织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被引量:7
6
作者 贺莉 赵彤 朱梅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3-724,727,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 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技术 KIKUCHI淋巴结炎 检测 免疫组织化 单克隆抗体 CD20 CD45RO CD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学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健 郝选明 曾志刚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7,共4页
从普通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及定量组织化学等方面对国内外组织化学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普通组织化学方法逐渐退出而被... 从普通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及定量组织化学等方面对国内外组织化学技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普通组织化学方法逐渐退出而被其它更高效、精确的检测手段如免疫学方法及定量组织化学方法等技术代替。其中,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等先进组织化学技术在体育科研中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稳定、可靠、准确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技术 体育科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文华 张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1期61-64,共4页
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发现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辟出了新的思路... 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发现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辟出了新的思路。作者简述了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技术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颖 陈彪 +1 位作者 王乃利 郝欣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防脱片处理分为Ⅰ组(后固定组)、Ⅱ组(烤片组)和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处理后,每组再行抗原修复,分别分为A组(热修复组)、B组(酶消化组)和C组(Triton组)。应用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WARP、NF200、CD68及IBA1这4种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其脱片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防脱片处理的3组中,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的防脱片效果最佳,基本无脱片现象。抗原修复的3组中,A组和C组的抗原修复作用较为满意,B组修复作用不佳,且对组织的细胞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结论应用后固定联合烤片法防止脱片和应用热修复或Triton进行抗原修复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当的防脱片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对提高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和制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耳 冰冻切片 防脱片 抗原修复 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建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是神经生物学领域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使探针(probe)与组织内特定的mRNA在切片上进行杂交,从而将传递基因信息的mRNA变为可视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观察...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是神经生物学领域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使探针(probe)与组织内特定的mRNA在切片上进行杂交,从而将传递基因信息的mRNA变为可视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观察单一细胞中编码各种神经活性物质的mRNA的定位及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它们在脑内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调节因素,借此,可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将高度分化的脑组织各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为分析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提供物质基础。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组织化技术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与死亡时间推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彬 孔祥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9-81,87,共4页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Dooxyribonuclcic acid histochemical tochniquc)是指经过Fculgcn反应测定组织切片中细胞核DNA染色的深度,以确定组织中DNA含量的一种技术。1973年,Kiliovsk首次对猪死后0~72小时内肌肉细胞核Fculgcn染色进行组织...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Dooxyribonuclcic acid histochemical tochniquc)是指经过Fculgcn反应测定组织切片中细胞核DNA染色的深度,以确定组织中DNA含量的一种技术。1973年,Kiliovsk首次对猪死后0~72小时内肌肉细胞核Fculgcn染色进行组织化学定量研究,发现DNA含量随死亡时间逐渐下降,并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推断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组织化学测定技术 死亡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学 DNA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美梅 孙彦伟 林乃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94-97,共4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断中,除用于对病原体准确的检测外,主要用于病原在机体组织中的定...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断中,除用于对病原体准确的检测外,主要用于病原在机体组织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新病原的发现、活体动物中病原的检测、以及对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等,是广泛使用的现代病理学研究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技术 兽医诊断 组织分布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远山正弥 盐坂贞夫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5-154,共20页
近几年随着基因工程的进展,新兴的分子遗传学中有些研究手段已被引入神经科学领域中。其中之一便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cal technique)。众所周知,以往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上检测某种特定的... 近几年随着基因工程的进展,新兴的分子遗传学中有些研究手段已被引入神经科学领域中。其中之一便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cal technique)。众所周知,以往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上检测某种特定的蛋白质、神经肽或糖类等的重要手段;与其相反,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则是检测组织内的蛋白质、神经肽的前体信使RNA(mRNA)的方法。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有几种方法。如:从已经确定的核苷酸序列制作30-50 mer的合成DNA,再用某些方法将之标记以其做为探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组织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玉珍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6期8-8,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把相关的物质标记在抗体上,来表示复合物的存在和状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兽医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把相关的物质标记在抗体上,来表示复合物的存在和状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兽医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对病原体的检测、定位、动态分布,以及新病原体的发现和对固定组织的研究,是现代兽医诊断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文通过查询大量的中外文献,就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技术 兽医诊断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俊勇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第4期59-59,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以及化学变化的反应,通过荧光素、酶、金属离子等多种显色物质,标记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以及化学变化的反应,通过荧光素、酶、金属离子等多种显色物质,标记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不仅运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现在已经发展到兽医诊断的相关技术当中。本文通过查找具有一定国际地位、影响力较深的文献进行学习和多种方式进行答疑的方式,围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的话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技术 兽医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蛋白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试验感染山羊组织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
16
作者 Abu Elzein E M 邱文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29,共1页
本试验首次利用鸭沙门氏菌蛋白A与过氧化氢酶偶联,用于检测试验感染山羊组织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山羊用致病性小反刍兽疫病毒进行试验感染,这些病毒分离自2002年在沙特阿拉伯野生瞪羚自然爆发小反刍兽疫的严重疾病。该技术十分迅速... 本试验首次利用鸭沙门氏菌蛋白A与过氧化氢酶偶联,用于检测试验感染山羊组织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山羊用致病性小反刍兽疫病毒进行试验感染,这些病毒分离自2002年在沙特阿拉伯野生瞪羚自然爆发小反刍兽疫的严重疾病。该技术十分迅速,并且优于过氧化氢酶抗过氧化氢酶法(PAP)检测法,不需将组织中原本存在的过氧化氢酶失活,并且广泛用来检测很多种类动物。该技术优于其他免疫标记偶联技术的一个特点是,PA可以特异吸附于IgG的可结晶片段(Fc),从而使抗原与IgG的抗原结合片段(Fab)结合,使IgG分子能与抗原特异性反应。所以,这并不是与抗原竞争与IgG分子的Fab部位结合。在目前的研究中,PA酶联用于检测试验感染山羊的各个组织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小反刍兽疫病毒 沙门氏菌 A蛋白 免疫组织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方法学描述的要求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3-723,共1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技术方法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研究论文 标本来源 检测技术 生物医学 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大柱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4期178-180,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病理研究、检测病原体等方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病理研究、检测病原体等方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兽医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够帮助兽医确定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兽医诊断的准确性,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 免疫组织化技术 兽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c-erbB-2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薇 车向明 +4 位作者 单涛 樊林 李萌 张倩 高希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在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FISH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2%。在I HC检测c-erbB-2()时,FISH结果与其一致性较差,符合率仅为35.3%。结论I 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c-erbB-2表达的首选方法;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与FISH有良好的一致性。因I HC检测c-erbB-2表达()时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类患者在应用赫赛汀治疗时应做FISH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免疫组织化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琰 席海燕 周欢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1,共4页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片中是否有阳性细胞分布;通过试验BrdU不同注射剂量、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各自稀释度、抗原修复方式及DNA变性温度对BrdU标记结果的影响,以寻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佳条件。观察发现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有红色BrdU阳性细胞分布;未经BrdU标记的对照组动物同部位组织切片和以PBS代替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未见BrdU阳性细胞。BrdU适于内蒙古绒山羊活体标记;2 mol/L HCl 37℃变性30 min,胰蛋白酶37℃修复30 min,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的稀释度均为1?100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U 绒山羊 免疫组织化技术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