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切片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和常见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兰会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第8期80-81,共2页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进行病理诊断是兽医学中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方法之一。所谓组织切片,即取动物某一实体器官上的组织块用石蜡包埋,然后进行切片及染色的制片过程。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包括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粘片,...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进行病理诊断是兽医学中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方法之一。所谓组织切片,即取动物某一实体器官上的组织块用石蜡包埋,然后进行切片及染色的制片过程。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包括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粘片,染色与封固五大步骤。制作时,对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制片工作的彻底失败。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一方面取决于兽医师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切片技术 制片过程 病理诊断 兽医诊断 封固 粘片 切片质量 病理组织切片 苏木素 染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和实用的对支架置入血管段的组织学切片制备方法
2
作者 赵安莎 张海燕 +5 位作者 潘长江 夏丁 张良 黄楠 李占全 赵红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对硬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获得了一种快速而实用的对支架置入后器官组织切片制备的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切片能完整的保留置入支架与组织,充分获得置入物与组织界面反应的信息。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分析能成功的在制备的切片上开展... 对硬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获得了一种快速而实用的对支架置入后器官组织切片制备的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切片能完整的保留置入支架与组织,充分获得置入物与组织界面反应的信息。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分析能成功的在制备的切片上开展,为评价各种血管支架质量好坏和研究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机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的制作及其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温蕾 陈肇源 +1 位作者 陈桂霞 袁镜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5期36-36,共1页
随着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动物传染病的诊断经常采用准确快速的PCR、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等;但是,若想更直观详细地了解病理、确定病情发展进程,组织切片技术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组织切片... 随着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动物传染病的诊断经常采用准确快速的PCR、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等;但是,若想更直观详细地了解病理、确定病情发展进程,组织切片技术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组织切片技术可分为石蜡切片和冰冻切;其中石蜡切片具有直观性、可保存时间长、成本低廉、运用范围广等优点,在疾病诊断、病理学研究等方面的运用尤其成熟,是兽医诊断中是最权威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组织 组织切片技术 染色时间 二甲苯 D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家族新成员——组织芯片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征浩 周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组织芯片作为芯片家族新成员 ,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的优势 ,具有经济、简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 ,可同时从DNA ,mRNA和蛋白质 3个水平检测基因表达 ,广泛运用于生物科学研究 。
关键词 组织芯片 肿瘤 组织切片技术 分子生物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缘青蟹受精过程核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锦民 康现江 +2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叶海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用光镜和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锯缘青蟹受精过程核相变化的特征.锯缘青蟹刚排出的成熟卵子为初级卵母细胞,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在卵子产出后30min内第1极体排出并分裂成两个小极体;第2极体随着受精膜的形成和举起而排放,在卵子... 用光镜和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锯缘青蟹受精过程核相变化的特征.锯缘青蟹刚排出的成熟卵子为初级卵母细胞,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在卵子产出后30min内第1极体排出并分裂成两个小极体;第2极体随着受精膜的形成和举起而排放,在卵子产出后50~60min内排出;第1,2极体分别位于受精膜的内外两侧.雄性原核形成早于雌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向卵子中央移动,最后发生联合形成联合核.排卵后的6~7h内,合子核才开始第1次核分裂.锯缘青蟹为数精入卵,单精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极体 受精过程 核相 排出 成熟卵子 初级卵母细胞 原核 人卵 组织切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性腺形状和颜色鉴定红鳍东方鲀的性别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赛红 王玉芳 +2 位作者 姜志强 仇雪梅 王秀利 《河北渔业》 2014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机采集体长18~20 cm、体重200~25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 ugu rubripes)44尾,解剖观察并记录性腺组织外观,然后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鉴定个体的性别。结果表明:性腺为细长条状且呈乳白色的个体为雄性个体,而性腺为袋状且呈淡红色... 随机采集体长18~20 cm、体重200~25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 ugu rubripes)44尾,解剖观察并记录性腺组织外观,然后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鉴定个体的性别。结果表明:性腺为细长条状且呈乳白色的个体为雄性个体,而性腺为袋状且呈淡红色的个体为雌性个体,且样本群体中的雌雄性别比例为1∶1。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性腺外观形状和颜色即可准确鉴定体长为20 cm左右的红鳍东方鲀的性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性别鉴定 性腺形状和颜色 组织切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