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珺 王永槐 +4 位作者 李光源 孔凡鑫 李萌萌 杨军 马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CSF患者(CSF组)和42例无CSF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CSF患者(CSF组)和42例无CSF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采用TMAD检测二尖瓣环左心房充盈期位移、被动排空期位移及心房收缩期位移(TMAD_D、TMAD_P及TMAD_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LAEF和LAAEF降低,且TMAD_D和TAMD_S均降低(P均<0.01)。CSF组TMAD_D和TAMD_S均与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TFC)呈负相关(r=-0.31,-0.36,P均<0.01)。结论CSF患者左心房储器及泵功能降低,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越慢,功能降低越显著。TMAD可快速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功能 二尖瓣 冠状动脉 血流速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二尖瓣环位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及病变程度 被引量:5
2
作者 罗娟 周爱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定量评估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意义。方法根据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集125例心功能减低患者为心功能减低(LVEF≤54%)组,50名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LVE... 目的观察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定量评估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意义。方法根据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集125例心功能减低患者为心功能减低(LVEF≤54%)组,50名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LVEF≥55%)者为正常对照组。将心功能减低组再分为LVEF 50%~54%、LVEF45%~49%、LVEF 40%~44%、LVEF 35%~39%及LVEF≤34%亚组,各25例。在室间隔和侧壁上描记两点,分别记为第1点和第2点,软件自动计算二者的最大位移;将两点连线,中点记为第3点,计算最大位移及其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结果心功能减低组TMAD各项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MAD各参数均与LVEF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TMAD参数有望成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 超声心动描记术 Simpson法 每搏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场拟合与深度学习预测的弹性成像反演算法
3
作者 王润科 邱苏豪 冯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8-198,共1页
目的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能够记录组织位移,并由反演算法得到组织的弹性模量分布图。在目前常用的反演算法中,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非线性反演算法(NLI)能够在噪声较大的情况下计算不规则生物组织的力学性质分布。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依赖... 目的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能够记录组织位移,并由反演算法得到组织的弹性模量分布图。在目前常用的反演算法中,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非线性反演算法(NLI)能够在噪声较大的情况下计算不规则生物组织的力学性质分布。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依赖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且将在迭代优化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迭代优化 深度学习 反演算法 位移 非线性反演 分布图 组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心肌病左室肥厚及形变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郑逸 杨晓红 +3 位作者 周绮平 黄尧垚 张帆 王良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检测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cardiomyopathy,UCM)患者心肌生物力学参数,评价左室肥厚及左室形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7例UCM患者分为临床心功能正常...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检测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cardiomyopathy,UCM)患者心肌生物力学参数,评价左室肥厚及左室形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7例UCM患者分为临床心功能正常组(A亚组,32例)及心功能异常组(B亚组,35例),另选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受检者临床心功能分级积分NYHA-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球形指数(left ventricular spherical index,LVSI)以及心肌生物力学参数即左室平均径向应变(mean radial strain,MRS)、平均径向应变率(mean radial strain rate,MRSR)、平均纵向应变(mean longitudinal strain,MLS)、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issue motion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左室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systolic twist angle,STA)。结果:UCM组LVMI增大,而STA,MLS,MRS,MRSR,TMAD,LVSI减低(P<0.05)。UCM组中B亚组与A亚组比较: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S,MRS,MRSR,STA,TMAD,LVSI减低(P<0.05)。正常对照组和UCM组MLS绝对值与LVEF均呈正相关;UCM患者MLS绝对值与LVSI呈正相关,与LVMI呈负相关。以MLS–14.10%为截断点判定患者NYHA-P>4分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1%,Yuedden指数最高0.585。UCM患者心肌收缩期STA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用2D-STI技术检测心肌生物力学参数来评价UCM患者左室局部功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左室肥厚与心室形变无直接相关,临床心功能分级与左室肥厚及心室形变相关,与局部心功能参数相关性更明显,局部心肌力学参数改变存在于心功能分级尚好及心室重构程度较轻的患者,局部心肌力学参数下降预示心功能向异常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心肌病 心功能 左室肥厚 形变 应变 应变率 收缩期扭转角度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