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房新志 周梅 +1 位作者 赵峰 李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6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所用一抗包括CK(AE1/AE3)、EMA、vimentin、desmin、S-100...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6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所用一抗包括CK(AE1/AE3)、EMA、vimentin、desmin、S-100、CA125、β-catenin、HMB45、CD117、CD99、CD34、MSA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32~74岁(平均56岁)。临床上表现为近期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并伴有疼痛及相应的功能障碍,肿块位于深筋膜或肌肉内。CT显示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与肌肉相近并有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为实性低回声肿物,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MRI-T1加权显示等信号,MRI-T2加权显示高信号。肿块呈多结节状,缺乏包膜,直径3~25cm(平均7cm);切面灰白色及灰红色,质地偏软呈鱼肉样,灰白色区域质地偏韧。在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明显异型的上皮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呈中等大小,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嗜酸性,丰富,细胞界限不清,少部分细胞呈梭形并与上皮样细胞间有移行,此外还有部分瘤细胞为横纹肌样细胞,表现为核偏位,核形不规则,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并有核内包涵体;肿瘤坏死明显并侵及横纹肌、骨等周围组织。随访结果:3例病人术后复发,2例患者死于广泛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主要表达EMA(6/6)、vimentin(6/6)、AE1/AE3(5/6)、CD99(5/6)、β-catenin(6/6)、CD34(4/6),而HMB45、S-100、CD117、CD31等均为阴性。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是一中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需与具有类似细胞形态的多种肿瘤鉴别;结合免疫表型,对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肿瘤/病理学 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者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文萍 吴艳 +7 位作者 张守华 刘智文 曾松涛 肖强 徐红艳 黄慧 邹音 黄金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者肝脏病理形态学特征,初步建立反映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术中冰...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者肝脏病理形态学特征,初步建立反映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例患儿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年龄35~150d。结果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增高。汇管区细小胆管增生、畸形、萎缩,伴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程度(F1—F4):1例(1.23%)、11例(13.58%)、51例(62.96%)、18例(22.22%);小胆管增生程度(B1-B3):21例(25.93%)、41例(50.62%)、19例(23.46%);BA炎症程度分级(G1~G3):40例(49.40%)、41例(50.60%)、0例(0%)。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rS=-0.07,P=0.952)、与小胆管增生程度(rS=-0.07,P=0.533)无相关性。81例(100%)均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72例(88.90%)汇管区可见胆栓,其中轻度45例(62.50%),中度26例(36.10%),重度1例(1.39%)。64例(79.00%)有多核巨肝细胞,11例(13.60%)可见脂肪变性。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50%。术中冰冻与石蜡切片在肝纤维化、小胆管增生、炎症程度与胆栓方面一致性较好。结论 术中冰冻肝活检对BA的诊断和病变程度的判断具有明显优势,建立BA病变程度的病理综合评价系统,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和术中、术后对疾病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阴道黏膜组织学与阴道黏膜刺激性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玉英 白文霞 苏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7-228,i0001,共3页
目的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西兰雌性白兔阴道的正常组织学及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新西兰兔子宫、阴道分离后固定于11%甲醛内,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讨论新西兰雌性白兔阴... 目的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西兰雌性白兔阴道的正常组织学及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新西兰兔子宫、阴道分离后固定于11%甲醛内,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讨论新西兰雌性白兔阴道是一根较粗的肌膜性管道,延续于子宫颈,下接阴道前庭,阴道黏膜表面主要被覆单层柱状纤毛上皮,阴道前庭黏膜表面被覆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在药物刺激下,阴道上皮可发生坏死、脱落,继而形成糜烂或溃疡,局部可有肉芽组织形成及炎细胞浸润。根据病变程度可进行半定量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前庭 阴道 组织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球后肌锥内弥漫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4
作者 洪远 陈盛 张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49,F0003,共3页
关键词 眶肿瘤/病理学 组织细胞瘤 纤维/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珍婧 迟宝荣 +2 位作者 马丽娜 赵文静 苑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145,共4页
目的 :观察 CTGF- m 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 5 2只实验性肝纤维化雄性昆明种小鼠肝脏中 CT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小鼠 CT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 (P<0 .0 1) ,... 目的 :观察 CTGF- m 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 5 2只实验性肝纤维化雄性昆明种小鼠肝脏中 CT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小鼠 CT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 (P<0 .0 1) ,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 .5 82 ,P<0 .0 1)。结论 :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 CTGF-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提示 CTGF在肝纤维化激活及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结缔组织/病理学 肝硬化 实验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大鼠胚胎后肾同种移植器官形成
6
作者 徐剑 郑树森 +4 位作者 梁廷波 谢海洋 沈克震 冯晓文 金雯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0-517,533,共9页
目的:探索扩大器官移植供源,诱导免疫耐受的新途径.方法: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将远交系SD大鼠孕第14~19天(E14~E19)的胚胎后肾分组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的腹腔,移植后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取标本进行生化和... 目的:探索扩大器官移植供源,诱导免疫耐受的新途径.方法: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将远交系SD大鼠孕第14~19天(E14~E19)的胚胎后肾分组移植到行单侧肾脏切除的成年SD大鼠的腹腔,移植后4周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并取标本进行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植入大网膜28 d后,E18、E19胚胎后肾增大,但已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替代;E16、E17胚胎后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使用环孢霉素A者,E17胚胎后肾则发育良好;E14、E15胚胎后肾植入大网膜或残留肾蒂周围,发育的肾单位、集合管、输尿管结构正常,组织中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移植时宿主肾脏不切除而植入胚胎后肾,其后肾不发育;部分E15、E16胚胎后肾出现输尿管或肾盂积液现象,积液中尿素氮、肌酐值浓度与尿液中接近.结论: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E14、E15组或使用环孢霉素A的E17组移植后肾在同种成年大鼠体内能够再血管化,并形成器官,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泌尿功能.多种因素影响胚胎后肾的移植效果,但是排斥反应仍然是最主要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病理学 组织移植/病理学 移植 同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