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萃取及组氨酸Heyns化合物加香对再造梗丝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朱晓兰 李宽 +3 位作者 赵勇 袁广翔 汪金玲 俞京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改善再造梗丝产品香气平淡、杂气较多的问题,对其原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调整,具体为以组合酶萃取代替温水萃取,辅以组氨酸Heyns化合物(His-H)进行回填加香,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对工艺调整前后再造梗丝... 为改善再造梗丝产品香气平淡、杂气较多的问题,对其原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调整,具体为以组合酶萃取代替温水萃取,辅以组氨酸Heyns化合物(His-H)进行回填加香,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对工艺调整前后再造梗丝中试产品常规化学成分、细胞壁主要组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萃取时使用的最优溶液应为质量分数0.8%E_(c)和质量分数0.4%E_(p)的组合酶溶液,萃取后产品质软色浅;回填阶段添加质量分数0.25%的His-H后,再造梗丝香气质提升,杂气减少,刺激性下降,感官品质整体优于对照梗丝;工艺调整后再造梗丝中试产品的常规化学成分保持协调,中性香气物质总含量提升约27.0%,细胞壁主要组分(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含量降低率超过15.0%,所制卷烟烟气透发性优于对照品,木质气下降,香气量明显增加,吸食品质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梗丝 酶萃取 组氨酸heyns化合物 回填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dori与Heyns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理功能分析
2
作者 黎浩然 熊世俊 +7 位作者 饶雄飞 余振 杨艳华 兰明蓉 吴哲宽 何蔓 陈贝贝 胡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3,共7页
在美拉德反应初期阶段,氨基酸与还原糖反应形成了初始的中间体席夫碱,并通过1,2-烯甲醇的重排生成了Amadori化合物与Heyns化合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Amadori化合物与Heyns化合物对食品营养价值、烟草风味与疾病治疗有关键影响。为进... 在美拉德反应初期阶段,氨基酸与还原糖反应形成了初始的中间体席夫碱,并通过1,2-烯甲醇的重排生成了Amadori化合物与Heyns化合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Amadori化合物与Heyns化合物对食品营养价值、烟草风味与疾病治疗有关键影响。为进一步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本文对3种氨基酸对应的Amadori和Heyns化合物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金属离子螯合能力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由同一氨基酸生成的Amadori和Heyns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而Heyns化合物对Zn^(2+)和Cu^(2+)的螯合能力较强。这一结果说明Amadori和Heyns化合物在生理功能上的贡献不完全相同。在实际分析中,需要对Amadori和Heyns化合物加以区分以阐明二者的作用功效。此外,因两者具有的多种生理功能,它们有作为抗衰老药物以及食品中抗氧化剂的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ADORI化合物 heyns化合物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致变色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德慧 张吉林 孙德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1,共7页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HisH2)2SiW12O40·6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别对其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C12H3...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HisH2)2SiW12O40·6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别对其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C12H34N6O50SiW12.空气中,在135°C以下稳定.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44005(18)nm,b=1.29788(10)nm,c=1.86898(14)nm,β=124.0380(10)°,V=4.9048(6)nm3,Z=4和Dc=4.465g·cm-3.基于F2的最终统计:拟合优度(GOF)=1.268,R1=0.0344和wR2=0.0851(I>2σ(I)).该单晶超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一个[SiW12O40]4-多阴离子和两个质子化的[H2His]2+有机阳离子以及结晶水组成.他们之间通过氢键的作用组装成三维网络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样品具有光致变色性质.通过对变色样品电子自旋共振谱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光致变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 组氨酸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的致突变因子/致癌因子的筛选
4
作者 王桂山 《商业研究》 1980年第3期49-51,共3页
提起癌症,人们常常不寒而傈,它已占人类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虽然肿瘤病因尚不清楚。但知约80—90%是由食物添加剂、药物、真菌毒素、“三废”(废气、废液、废渣)、防腐剂、化工产品、放射线、病毒等环境因子引起的。... 提起癌症,人们常常不寒而傈,它已占人类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虽然肿瘤病因尚不清楚。但知约80—90%是由食物添加剂、药物、真菌毒素、“三废”(废气、废液、废渣)、防腐剂、化工产品、放射线、病毒等环境因子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商业部门加强检查致癌因子是预防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过去用动物实验检索某种致癌因子,需时2—3年,耗资惊人。今天,有机化合物数量与日俱增。单用动物实验法是难以胜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因子 突变因子 动物实验 有机化合物 培养基 鼠伤寒沙门氏菌 变异株 添加剂 回复突变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