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算我国2001—2020年人均食物氮足迹,建立组合预测体系。结果显示:2001—2020年,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由16.04 kg N/a增至18.95 kg N/a;全国食物氮足迹由20.47 Mt N/a增至26.76 Mt N/a;居民饮食结构正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的低氮消费模式转向以动物源食物为主的高氮消费模式;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活性氮的最终归宿为大气(64.3%)、水体和深层土壤(35.7%);我国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动物源食物消费氮占比呈正相关性,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性;未来10 a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呈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年均增幅为0.16 kg N/a。展开更多
文摘碳价是碳市场的核心要素,碳价波动受到众多因素及其时滞效应的影响。为精准预测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hinese emission allowances,CEA)价格,从关联碳市场、经济发展、国外能源、国内能源和人民币汇率五个维度选取结构化影响因素,从经济政策、环境影响和用户意愿三个维度爬取来自百度搜索引擎的非结构化影响因素,然后引入MIV-BP模型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碳价以及多源影响因素进行时滞估计。在此基础上,构建融合多源信息的碳价时滞组合预测模型MIC-LSTM-BP,并和基准模型LSTM、BP、LSTM-BP以及时滞基准模型MIC-LSTM、MIC-BP、MIC-LSTM-GBDT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时滞信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相较于基准模型和时滞基准模型,MICLSTM-BP模型预测CEA价格精度最高,价格波动追随能力最好。
文摘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算我国2001—2020年人均食物氮足迹,建立组合预测体系。结果显示:2001—2020年,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由16.04 kg N/a增至18.95 kg N/a;全国食物氮足迹由20.47 Mt N/a增至26.76 Mt N/a;居民饮食结构正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的低氮消费模式转向以动物源食物为主的高氮消费模式;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活性氮的最终归宿为大气(64.3%)、水体和深层土壤(35.7%);我国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动物源食物消费氮占比呈正相关性,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性;未来10 a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呈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年均增幅为0.16 kg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