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桁组合钢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荣辉 曾庆元 王海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62,共7页
对板桁组合钢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用有限个横向条带法构造了板桁组合结构极段考虑局部屈曲的空间位移模式。基于三维连续体的虚功增量方程,导出了横向条带板段单元U.L列式,用空间欧拉坐标变换考虑其位形变化,用截面塑性系数来... 对板桁组合钢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用有限个横向条带法构造了板桁组合结构极段考虑局部屈曲的空间位移模式。基于三维连续体的虚功增量方程,导出了横向条带板段单元U.L列式,用空间欧拉坐标变换考虑其位形变化,用截面塑性系数来考虑其材料非线性。应用所编程序,对广东西江桥原板行组合结构模型梁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一些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桁组合钢梁 非线性有限元 横向条带板段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П型组合钢梁简易放顶煤工艺在44117工作面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永志 邵洪杰 +1 位作者 陈先应 时应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58,共2页
介绍了П型组合钢梁简易放顶煤工艺及在谢二矿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简易放顶煤工艺 П型组合钢梁 工作面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组合钢梁简易放顶煤工艺在44117工作面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永志 邵洪杰 +1 位作者 陈先应 时应宏 《煤矿开采》 2001年第z1期32-34,共3页
44 117工作面平均煤厚 3 2m ,中间有泥岩夹矸 ,直接顶为砂质泥岩 ,软且易冒 ;直接底为细砂岩 ,较硬。通过与分层开采和加大采高 ,只采顶分层方案比较 ,确定采用π型组合钢梁简易放顶煤工艺。介绍了该工艺回采过程 ,支护方案设计及其取... 44 117工作面平均煤厚 3 2m ,中间有泥岩夹矸 ,直接顶为砂质泥岩 ,软且易冒 ;直接底为细砂岩 ,较硬。通过与分层开采和加大采高 ,只采顶分层方案比较 ,确定采用π型组合钢梁简易放顶煤工艺。介绍了该工艺回采过程 ,支护方案设计及其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组合钢梁 放顶煤 回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钢梁在旧房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昌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5-79,共5页
根据多年的旧房改造经验,提出采用组合钢梁旧房改造的方法。将组合钢梁与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从施工与经济性2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钢梁具有自重轻、施工简单、工期短、施工安全性高、改造后使用状况良好等优点;对组合钢梁方案... 根据多年的旧房改造经验,提出采用组合钢梁旧房改造的方法。将组合钢梁与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从施工与经济性2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钢梁具有自重轻、施工简单、工期短、施工安全性高、改造后使用状况良好等优点;对组合钢梁方案从强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提出了简化的设计计算方法。组合钢梁具有很高的稳定系数;对组合钢梁法的钢桁架高度、杆件尺寸、桁架在墙内的内伸长度等给出了经验值。实例表明,作者提出的组合钢梁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混凝土过梁 组合钢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钢梁在旧房改造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昌良 戴菊斌 周兆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对“组合钢梁在旧房改造中的应用”作了尝试,通过对现场调查,得出合理的荷载设计值并简化成节声、荷载,所示方法实用简便,对旧房改造中的托墙打洞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组合钢梁 托墙打洞 旧房改造 荷载设计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桁组合钢梁斜拉桥剪力滞效应分析
6
作者 马国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1,共5页
以某在建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建立了箱桁组合整体有限元模型。对整体钢箱桥面的剪力滞效应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横隔板间距、桥面板厚度和箱梁截面高度等参数对桥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箱桁组合钢梁中整体钢箱桥面存... 以某在建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建立了箱桁组合整体有限元模型。对整体钢箱桥面的剪力滞效应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横隔板间距、桥面板厚度和箱梁截面高度等参数对桥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箱桁组合钢梁中整体钢箱桥面存在一定的剪力滞后现象,边跨由于应力水平较低和支座处受力复杂导致剪力滞后效应较明显,过渡墩支点处最大应力不均匀系数为9.27;中跨大部分节段剪力滞后效应较小,顶板应力不均匀系数在1.06左右,底板应力不均匀系数在1.09左右,顶板应力均匀程度高于底板;从中跨跨中向桥塔方向,应力不均匀系数逐渐减小;随着横隔板间距、桥面板厚度和截面高度的增大,顶、底板应力不均匀系数减小,其减小值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箱桁组合钢梁 剪力滞效应 横隔板间距 桥面板厚度 截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7
作者 方有珍 杨勇 +1 位作者 孙敏 孙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可通过连接T形件长圆孔尺寸设计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实现基本复位,大震设计水平下自复位连接转变为承压型传力模式实现部分复位”的性态化设计目标;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试件主要利用辅助BRS耗能件耗能,且残余侧移不超过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而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BRS耗能元件耗能与结构主体构件损伤耗能相结合,承载能力呈增长趋势,且卸载后实现了部分复位功效;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消除梁端拉压相消而小幅度提高了试件整体性,而新型PEC柱脚铰接明显削弱了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组合边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凯常 刘继明 +3 位作者 吴成龙 刘震 陈珊珊 王鹏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为探究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组合边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在此基于已有的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该边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型。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所建模型有效且可... 为探究预制装配式SRC柱-钢梁组合边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在此基于已有的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该边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型。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所建模型有效且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节点核心区节点盖板悬臂段长度(l)、翼缘连接板厚度(t)和翼缘连接板焊缝长度(wl)对该新型节点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新型节点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关键路径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节点盖板悬臂段长度能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但对提升节点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增加翼缘连接板厚度有利于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30.3%和43.0%,但增加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不利于塑性铰外移;翼缘连接板的焊接长度可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和延性性能,但焊缝长度为100 mm的节点承载力下降约为13.2%,建议焊缝长度取值110~1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钢梁 节点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方有珍 赵帅领 +2 位作者 徐飞 金晶 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节点传力机理等方面分析试件的抗震机理。研究结果显示:(a)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BRS板屈服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要构件处在弹性状态。(b)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且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而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c)试件SYJ1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小于0.005 rad,而加载至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仍小于0.01 rad,表明该试件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YJ3的自复位功效稍劣于试件SYJ1,前者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之前时自复位功效尚好,但加载后期其自复位功效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屈曲约束支撑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熊进刚 王雨辰 +1 位作者 胡淑军 蓝钦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将屈曲约束支撑(BRB)引入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RCS)组合结构中,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屈曲约束支撑(P-RCS-BRB)组合结构连接节点,以适应当前抗震设计的更高要求。该节点不仅能实现全装配,还能有效降低支撑所带来的开合效应影响... 将屈曲约束支撑(BRB)引入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RCS)组合结构中,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屈曲约束支撑(P-RCS-BRB)组合结构连接节点,以适应当前抗震设计的更高要求。该节点不仅能实现全装配,还能有效降低支撑所带来的开合效应影响。采用经验证的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对此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高承载、可装配、震后无损伤等特点,满足强节点连接的设计要求和大震弹性的抗震目标,有助于实现结构的震后功能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组合节点 开合效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柱-钢梁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楚留声 高丹盈 赵更歧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34,共5页
结合SRC框架振动台试验和Pushover分析结果,针对实际SRC柱-钢梁组合框架不易出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抗震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控制的不协调和钢梁与SRC柱在抗震特性本... 结合SRC框架振动台试验和Pushover分析结果,针对实际SRC柱-钢梁组合框架不易出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抗震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控制的不协调和钢梁与SRC柱在抗震特性本身的差异两方面,论证了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在规范方面存在基础上的缺陷以及内力调整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钢梁-SRC柱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的实现宜按照极限承载力进行调整并以钢筋混凝土一级框架相应的内力调整系数进行设计的建议,指出了对SRC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时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柱-钢梁组合框架 强柱弱梁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国良 乌灵军 +1 位作者 朱佳宁 李红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基于 S-SC组合框架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结构模型和恢复力模型 ,采用分段变刚度单元模型编制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 ,进行该类组合框架的整体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了不同地震波的加速度及频谱特征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关键词 钢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 分段变刚度杆 恢复力模型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洋大桥设计风参数及主梁断面气动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林 刘鹏 +2 位作者 徐军 崔冰 崔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概率统计模型设计风速和混合气候模式设计风速,确定狮子洋大桥桥位处设计风参数;对5种主梁方案开展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主梁方案比选和颤振稳定性气动措施优化、不同扭转阻尼比下涡激共振稳定性评价以及台风气候模式下多模态抖振频域计算。结果表明:桥位设计基本风速取34.9 m/s;颤振稳定性方面,对5种主梁方案,上、下层桥面设置通长纵梁能显著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稳定性,增设桥面底部中央稳定板、封闭下层桥面底部和上、下弦杆风嘴可进一步提升抑振效果;涡激共振响应方面,当扭转阻尼比达到0.32%时,扭转涡激共振基本消失;抖振响应方面,台风下主梁抖振响应显著高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规定的百年重现期内设计风速下抖振响应。推荐主梁方案为上、下层桥面系分别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整体式箱梁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其主梁断面可满足颤振、涡激共振和抖振的抗风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 台风 风致振动 气动选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伸式端板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模式
14
作者 陈来稳 李升才 王毅恒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研究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对7个外伸式端板连接复合焊接环式箍筋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裂缝出现时荷载较... 为研究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对7个外伸式端板连接复合焊接环式箍筋混凝土柱-蜂窝钢梁组合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外伸式端板连接型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裂缝出现时荷载较小;在构件屈服后,在节点区出现主X型交叉斜向剪切裂缝,破坏阶段,节点核心区成通裂状态,部分混凝土压碎鼓出、箍筋屈服、刚度退化、试件破坏,最终破坏模式为节点核心区域剪压破坏.通过与课题组其他试验结果对比,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型试件耗能增长最快,核心区箍筋、纵筋、混凝土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型为较合理的节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伸式端板 蜂窝钢梁-混凝土柱组合节点 裂缝发展规律 破坏模式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工作面放顶煤开采顶板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计跃 《煤矿开采》 2002年第z2期12-14,共3页
 介绍了新庄孜煤矿在倾角27~30°厚煤层采用π型组合钢梁放顶煤采煤方法的主要技术安全措施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π型组合钢梁 大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楼结构的综合加固
16
作者 王宝山 胡晓天 杨青 《林业科技情报》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承重墙体严重开裂,梁板挠度大幅度超过规范允许值、刚度严 重不足,致使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教学楼的承重墙体及梁板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浆液压力灌浆补强,而梁 板的刚度不足则是通过增设组合钢梁的方法进... 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承重墙体严重开裂,梁板挠度大幅度超过规范允许值、刚度严 重不足,致使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教学楼的承重墙体及梁板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浆液压力灌浆补强,而梁 板的刚度不足则是通过增设组合钢梁的方法进行了加固,本文就其加固方法作了详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浆液压力灌浆 增设组合钢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girder considering shear lag and slip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旺保 蒋丽忠 余志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70-2577,共8页
Based on Hamilton principle,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girder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hear lag effect meeting self equilibrated st... Based on Hamilton principle,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girder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hear lag effect meeting self equilibrated stress,shear deformation,slip,as well as rotational inertia were induced.Therefore,natural frequency equations were obtained for the boundary types,such as simple support,cantilever,continuous girder and fixed support at two ends.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solu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by calculation example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verified,which also shows the correctness of longitudinal warping displacement functions.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were obtained.The decrease extent of each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girder is great under action of the shear lag effect.The shear-lag effect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girder increases when frequency order rises,and increases while span-width ratio decreases.The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fre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gi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girder shear lag effect shear deformation SLIP free v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igue properties of special kin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18
作者 胡铁明 黄承逵 陈小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42-149,共8页
The speci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ists of a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 and constructional bars are set up at their bonding interfa... The speci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ists of a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 and constructional bars are set up at their bonding interface. Fatigu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 under the action of negative moment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rough inverted loading mode the load-beating state of a composite beam was simulated under the action of negative moment. With the ratios of constructional bars being 0, 0.082% and 0.164% respectively as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constructional bar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beam, such as fatigue life, crack propagation, rigidity loss as well as damage behavior of bonding interface, wer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al bars on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s and the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crack widths and rigidity loss we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al bars can enhance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bonding interface between composite layer and old concrete beam and restrict expanding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synergistic action of composite layer and old concrete beam, to reducing the stress amplitude of bars and the crack width of composite layer, and to increasing the durability and fatigue life of the composite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tructional bar bonding interface FATIG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ortional buckling analysis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 considering effect of stud rotational restraint under hogging moment
19
作者 JIANG Li-zhong NIE Lei-xin +2 位作者 ZHOU Wang-bao WU Xia LIU L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158-3170,共13页
Restrained distortional buckling is an important buckling mod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SCCBB)under the hogging moment.Rotational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restraints of the bottom plate by the webs are ess... Restrained distortional buckling is an important buckling mod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SCCBB)under the hogging moment.Rotational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restraints of the bottom plate by the webs are ess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SCCBB distortional buckling.Based on the stationary potential energy principle,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rotational restraint stiffness(RRS)of the web upper edge as well as the RRS and the lateral restraint stiffness(LRS)of the bottom plate were derived.Also,the SCCBB critical moment formula under the hogging moment was derived.Using twenty specimens,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estraint effect of the studs,top steel flange,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bottom plate.Both the RRS and the LRS have a nonlinear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ernal loads and the RRS of the web’s upper edge.Under the hogging moment,the RRS of the web upper edge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CCBB distortional buckling critical moment.With increasing RRS of the web upper edge,the SCCBB critical moment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tends to be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s distortional buckling elastic rotational restraint boundary lateral restraint stiffness buckling mo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