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稳定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蒋丽忠 汤裕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已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框架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组合梁负弯矩区转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组合梁连续和钢柱连续两种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节点塑性极限转角的求解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一种简化的组合框架梁稳定设计方... 在已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框架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组合梁负弯矩区转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组合梁连续和钢柱连续两种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节点塑性极限转角的求解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一种简化的组合框架梁稳定设计方法,并得出了组合梁负弯矩极限调幅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使组合框架塑性铰处的内力充分重分布,使梁柱连接的转动刚度合理,也能使组合梁的设计达到充分利用组合效应及节点延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 塑性角 半刚性连接 调幅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取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范重 程竞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3,110,共7页
分析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正弯矩区截面抗弯刚度增大系数的变化范围和负弯矩区楼板翼缘有效宽度范围内钢筋对梁截面惯性矩的增大效果,对受力状态与组合框架梁负弯矩区长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变刚度组合... 分析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正弯矩区截面抗弯刚度增大系数的变化范围和负弯矩区楼板翼缘有效宽度范围内钢筋对梁截面惯性矩的增大效果,对受力状态与组合框架梁负弯矩区长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变刚度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混合结构设计时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组合框架梁 负弯矩区 弯矩比 刚度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及组合节点的刚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锁军 郭余庆 《山西建筑》 2006年第23期1-2,共2页
介绍了组合框架梁的刚度评价方法,并从混凝土板的厚度、混凝土板配筋率及组合钢节点的滞回性能几方面对影响组合节点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供以后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 组合框架梁 节点 刚度 配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框架梁有效翼缘宽度试验分析
4
作者 程晓燕 杜新喜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6,共3页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中,通过引入有效翼缘宽度的概念考虑混凝土翼板中剪力滞后的影响。在组合框架的试验基础上,对组合框架梁的有效翼缘宽度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规范GB50017—2003、欧洲规范4和英国规范BS 5950计算结果进行比...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中,通过引入有效翼缘宽度的概念考虑混凝土翼板中剪力滞后的影响。在组合框架的试验基础上,对组合框架梁的有效翼缘宽度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规范GB50017—2003、欧洲规范4和英国规范BS 595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试验实测应变计算的有效宽度均大于规范取值,而由实测挠度反算的有效宽度均小于规范取值,规范中推荐的有效宽度值用于计算组合框架梁的变形和刚度是偏于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翼缘宽度 组合框架梁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框架梁的试验
5
作者 程晓燕 杜新喜 施浩 《建筑技术开发》 2005年第11期21-22,共2页
组合框架梁应用于住宅钢结构中,能起到减小框架梁梁高,增加建筑净空的作用.介绍两榀1:1比例、1×2跨、单层的由钢与混凝土叠合板组成的组合框架梁结构模型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情况.
关键词 组合框架梁 住宅钢结构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深肋组合扁梁弹性刚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元清 杨璐 +2 位作者 石永久 张如杭 本刊编辑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框架组合扁梁正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方法在假定计算截面保持平截面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验证和理论推导的方法,对框架组合扁梁的正负弯矩区进行刚度分析.结果基于换算截面法的假设,通过等效刚度方法,提出了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等... 目的研究框架组合扁梁正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方法在假定计算截面保持平截面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验证和理论推导的方法,对框架组合扁梁的正负弯矩区进行刚度分析.结果基于换算截面法的假设,通过等效刚度方法,提出了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等效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框架深肋组合扁梁抗弯刚度值与试件跨中挠度为1/400梁跨时的平均刚度值相比,误差小于6.0%,而与试件跨中挠度达1/250梁跨的平均刚度值相比,误差大约为3.0%,且偏于保守.结论试验揭示了内嵌于混凝土楼板之中框架组合扁梁在受力过程中截面的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验证了平截面假定在进行框架深肋组合扁梁弹性刚度分析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组合 抗弯刚度 力学特性 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元清 张如杭 +1 位作者 石永久 杨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21-1624,共4页
为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塑性受力阶段深肋组合扁梁的截面应力状况,提出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破坏机制;推导出简化的深肋组合扁梁负弯距区的抗弯承载力公式,并利用已研究... 为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塑性受力阶段深肋组合扁梁的截面应力状况,提出框架深肋组合扁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破坏机制;推导出简化的深肋组合扁梁负弯距区的抗弯承载力公式,并利用已研究的正弯距区抗弯承载力公式,得到框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得到了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组合 抗弯承载力 深肋压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娜 郑宏 杜坤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6层钢框架和6层钢框架填充组合深梁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及塑性铰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6层钢框架和6层钢框架填充组合深梁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及塑性铰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钢框架内填深梁以后,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增强,且深梁首先破坏,保证钢框架安全,充分起到了抗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内填组合 SAP2000 动力弹塑性分析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文升 范海飞 +1 位作者 周俊 王志龙 《建筑技术》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刚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铰接,为使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实现刚接,提出预制现浇组合柱及组合梁结构,预制梁与预制芯柱采用焊接连接,通过现浇外柱实现梁柱节点整体浇筑’从而形成刚性节点。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组合框架 组合框架梁 框架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郑文忠 刘铁 +2 位作者 谭军 解恒燕 李忠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76,共9页
结合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实践,提出了在施工阶段只在原房屋结构顶侧实现新增套(扩)建框架与原房屋框架的类链杆连接,待新增套(扩)建结构沉降充分后,再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的设计思路。通过在原结构顶与外套框架柱... 结合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实践,提出了在施工阶段只在原房屋结构顶侧实现新增套(扩)建框架与原房屋框架的类链杆连接,待新增套(扩)建结构沉降充分后,再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的设计思路。通过在原结构顶与外套框架柱间设置混凝土垫块,并在二外套框架柱间布置并张拉预应力筋,来实现施工阶段外套框架柱与原结构顶的类链杆连接。在新增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原结构顶上皮标高处二外套框架柱中预埋钢筋焊接连通,并浇筑一定厚度混凝土,来实现在原结构顶标高处新旧结构间的永久性可靠连接。将原框架节点的后植钢筋与外套框架柱的预埋钢筋焊接连接,来实现新旧结构在各层的链杆连接。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原房屋的正常使用,提出了用挂模钢桁架来承托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施工阶段荷载,用挂模钢箱来承托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次梁施工阶段荷载,用垂直于次梁内置钢箱焊接的型钢主楞来承托楼板荷载的施工阶段自承重混凝土楼盖设计与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扩)建工程 预应力 内置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 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