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白国良 乌灵军 +1 位作者 朱佳宁 李红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基于 S-SC组合框架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结构模型和恢复力模型 ,采用分段变刚度单元模型编制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 ,进行该类组合框架的整体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了不同地震波的加速度及频谱特征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关键词 钢梁-角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分段变刚度杆 恢复力模型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柱-钢梁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楚留声 高丹盈 赵更歧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34,共5页
结合SRC框架振动台试验和Pushover分析结果,针对实际SRC柱-钢梁组合框架不易出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抗震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控制的不协调和钢梁与SRC柱在抗震特性本... 结合SRC框架振动台试验和Pushover分析结果,针对实际SRC柱-钢梁组合框架不易出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抗震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控制的不协调和钢梁与SRC柱在抗震特性本身的差异两方面,论证了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在规范方面存在基础上的缺陷以及内力调整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钢梁-SRC柱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的实现宜按照极限承载力进行调整并以钢筋混凝土一级框架相应的内力调整系数进行设计的建议,指出了对SRC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时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钢梁组合框架 弱梁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有珍 赵帅领 +2 位作者 徐飞 金晶 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节点传力机理等方面分析试件的抗震机理。研究结果显示:(a)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BRS板屈服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要构件处在弹性状态。(b)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且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而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c)试件SYJ1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小于0.005 rad,而加载至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仍小于0.01 rad,表明该试件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YJ3的自复位功效稍劣于试件SYJ1,前者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之前时自复位功效尚好,但加载后期其自复位功效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卷边PEC-钢梁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柱失效工况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玄伟 王来 +2 位作者 柳长江 邢国起 杨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7,共12页
为研究中柱失效工况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抗倒塌性能,基于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的抗力机制及抗倒塌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抗倒塌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梁端柱的约束作用、正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弯曲刚度... 为研究中柱失效工况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抗倒塌性能,基于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的抗力机制及抗倒塌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抗倒塌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梁端柱的约束作用、正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弯曲刚度的差异以及楼板与钢梁之间黏结滑移效应等影响因素,并对模型的抗力-变形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设计了一榀2跨1/3缩尺的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试件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中柱失效后剩余结构的破坏模式、荷载传递机理以及主要的抗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倒塌过程中结构的抗力经历了从梁机制到悬链线机制的转化,其中压拱机制和悬链线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倒塌承载能力。最后基于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理论公式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 拆除构件法 倒塌试验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缀板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相杰 杨晓明 +2 位作者 韩孝坤 刘凯 布雪敬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3期41-44,50,共5页
为研究缀板式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的抗震耗能能力,基于三榀框架试验所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在不改变材料本构及各不同构件的参数设置,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构造形式的框架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得到框架的应力云图及荷载-位移曲线... 为研究缀板式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的抗震耗能能力,基于三榀框架试验所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在不改变材料本构及各不同构件的参数设置,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构造形式的框架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得到框架的应力云图及荷载-位移曲线,研究框架在低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形式下框架钢梁发生了屈曲扭转、底部柱子在大位移时发生压弯、肋板连接处所受应力较大,破坏机制符合强柱弱梁,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为以后实际工程中提供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 框架体系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钢梁(BRS)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6
作者 袁园 方有珍 +1 位作者 符兴国 蔡珊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为研究薄钢板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针对1榀2层单跨对穿螺栓端板连接薄钢板组合截面PEC-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结构试验试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往复荷载下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对试件结构滞回特性、水平... 为研究薄钢板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针对1榀2层单跨对穿螺栓端板连接薄钢板组合截面PEC-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结构试验试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往复荷载下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对试件结构滞回特性、水平抗侧刚度、耗能延性和破坏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试件结构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大的抗侧刚度;试件层间变形为剪切型变形模式;试件耗能能力主要由梁端削弱截面屈服和PEC柱脚钢构架屈服与混凝土压溃提供,端板对穿螺栓连接及梁端削弱截面实现了梁端塑性铰区远离节点区;试件最终破坏模式为梁端削弱截面和PEC柱脚处形成塑性铰的塑性破坏机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组合框架 梁端削弱截面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火灾全过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力学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景玄 张鹏鹏 王文达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真实火灾工况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火性能,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单层单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平面框架经历火灾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合理选取热工参数,进行了组合框架在ISO-834标准升降温曲线下的热传... 为进一步研究真实火灾工况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火性能,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单层单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平面框架经历火灾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合理选取热工参数,进行了组合框架在ISO-834标准升降温曲线下的热传分析,研究了组合框架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截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在热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选取材料本构模型、单元类型、边界条件以及网格划分等,对经历常温加载、升温、降温以及火灾后的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平面框架的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由于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受火过程中的吸热与约束作用使组合框架在受火后仍具有较高承栽力。该方法可进一步完善钢管混凝土结构抗火分析理论,也可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 有限元 火灾全过程 热传模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有珍 马雪玉 +2 位作者 耿苏齐 金晶 汪逸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残余侧移角、滞回耗能和节点受力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板摩擦滑移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体构件梁柱处在弹性状态;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而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且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试件SMJ–2加载至试验结束对应层间相对侧移3.182%,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05 rad,即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MJ–3加载至中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50和大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30,其残余侧移角分别小于0.005和0.01 rad,自复位功效良好,而试件SMJ–1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1 rad,但随后加载产生的残余侧移角由于竖向力二阶效应而增大趋势明显,自复位功效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组合框架边节点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文升 范海飞 +1 位作者 周俊 王志龙 《建筑技术》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刚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铰接,为使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实现刚接,提出预制现浇组合柱及组合梁结构,预制梁与预制芯柱采用焊接连接,通过现浇外柱实现梁柱节点整体浇筑’从而形成刚性节点。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组合框架柱 组合框架 框架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滨轻轨先铰接后刚接的钢-混凝土混合框架墩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郝丽维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8期72-73,77,共3页
结合跨疏港公路立交桥下部结构采用钢横梁钢筋混凝土墩柱组合框架墩结构 ,主要介绍框架墩的构造形式、计算模式。
关键词 轻轨铁路 立交桥 下部结构 钢横梁-钢筋混凝土墩组合框架 结构设计 桥墩 计算模式 铰接 刚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