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下红砂岩损伤破裂与渗透特性
1
作者
姚玮
俞缙
+2 位作者
周先齐
常方强
常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探究深地工程开挖诱导岩体损伤破裂及渗透性演化规律,开展了同步测定波速与渗透率的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红砂岩的损伤与渗透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岩石在不同组合扰动阶段具有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
为探究深地工程开挖诱导岩体损伤破裂及渗透性演化规律,开展了同步测定波速与渗透率的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红砂岩的损伤与渗透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岩石在不同组合扰动阶段具有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其末端形态取决于在何种扰动阶段破坏,初始应力比为决定组合扰动诱发岩石破坏难易的主要因素;②总峰值轴向应变随初始应力比增大而增大,其中组合扰动轴向应变占比始终较低,总峰值体积应变绝对值随初始应力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组合扰动体积应变占比较高;③在初始加载阶段,波速增大,渗透率降低,在组合扰动阶段,波速下降,渗透率增加,且损伤与体积应变近似呈线性关系,损伤与渗透率随扰动次数增加均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且拐点分别近似在一条直线上;④岩石在组合扰动卸围压阶段破坏为单剪切破坏模式,在组合扰动循环加载阶段破坏为共轭剪切破坏模式;⑤双高(高初始应力比与高初始围压)条件将显著加剧岩体开挖失稳破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组合扰动
力学特性
损伤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涡组合扰动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延奎
魏占峰
+2 位作者
邓学蓥
黄涛
丁兴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采用测压、测力以及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头部微三角扰动块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背涡的主控作用和背风侧单孔位微吹气对背涡空间位置及相应侧向力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微三角块扰动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的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新技术,...
采用测压、测力以及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头部微三角扰动块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背涡的主控作用和背风侧单孔位微吹气对背涡空间位置及相应侧向力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微三角块扰动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的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新技术,并在某飞机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实验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4风洞中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扰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的有效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扰动
主动控制技术
大迎角
非对称涡
微吹气
扰动
微三角块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
3
作者
蔡顺智
胡琦
+2 位作者
钱少江
黄振旭
李大鹏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4期1-6,53,共7页
为了阐明多重组合扰动因素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Rhizon采样技术和微电极系统等手段,研究了扰动下微界面溶解氧渗透深度、pH、ORP、铁离子和含水率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藻类组(ES5)的OPD最大,...
为了阐明多重组合扰动因素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Rhizon采样技术和微电极系统等手段,研究了扰动下微界面溶解氧渗透深度、pH、ORP、铁离子和含水率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藻类组(ES5)的OPD最大,达到了11.5 mm。不同扰动下对照组、摇蚊幼虫组、组合扰动组、河蚬组(或藻类)的p H剖面曲线趋势从左向右平移,而ORP剖面曲线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是ES1、ES2、ES4、ES3、ES5组。河蚬组表层0~6 cm沉积物的平均含水率达到了61.68%,为各组最高。与组合扰动组相比,河蚬的出现降低了沉积物OPD,而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OPD。同时,组合扰动下河蚬或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p H。其次,组合扰动下河蚬的出现降低了沉积物ORP,而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沉积物ORP。除此之外,河蚬的出现还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含水率和孔隙度,而藻类的出现对其并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组合扰动
微界面环境
河蚬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下红砂岩损伤破裂与渗透特性
1
作者
姚玮
俞缙
周先齐
常方强
常旭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4090)
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02Z202372047)
+2 种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220339)
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2022Y0029)
厦门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KJ22045R)。
文摘
为探究深地工程开挖诱导岩体损伤破裂及渗透性演化规律,开展了同步测定波速与渗透率的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红砂岩的损伤与渗透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岩石在不同组合扰动阶段具有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其末端形态取决于在何种扰动阶段破坏,初始应力比为决定组合扰动诱发岩石破坏难易的主要因素;②总峰值轴向应变随初始应力比增大而增大,其中组合扰动轴向应变占比始终较低,总峰值体积应变绝对值随初始应力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组合扰动体积应变占比较高;③在初始加载阶段,波速增大,渗透率降低,在组合扰动阶段,波速下降,渗透率增加,且损伤与体积应变近似呈线性关系,损伤与渗透率随扰动次数增加均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且拐点分别近似在一条直线上;④岩石在组合扰动卸围压阶段破坏为单剪切破坏模式,在组合扰动循环加载阶段破坏为共轭剪切破坏模式;⑤双高(高初始应力比与高初始围压)条件将显著加剧岩体开挖失稳破坏风险。
关键词
深地工程
组合扰动
力学特性
损伤
渗透性
Keywords
deep earth engineering
combined disturbance
mechanical property
damage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涡组合扰动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延奎
魏占峰
邓学蓥
黄涛
丁兴志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32020)
国防预研基金(51413020104HK0101
9140A13020106HK0111)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测压、测力以及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头部微三角扰动块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背涡的主控作用和背风侧单孔位微吹气对背涡空间位置及相应侧向力的控制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微三角块扰动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的组合扰动主动控制新技术,并在某飞机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实验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4风洞中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扰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飞机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的有效主动控制.
关键词
组合扰动
主动控制技术
大迎角
非对称涡
微吹气
扰动
微三角块
扰动
Keywords
perturbation-combined active control technique, high attack angle, asymmetric vortices, micro- blowing perturbation, micro-triangle perturbation
分类号
V2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
3
作者
蔡顺智
胡琦
钱少江
黄振旭
李大鹏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溧阳市环境监测站
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4期1-6,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84
51278523)
+1 种基金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项目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3-JNHB-022)
文摘
为了阐明多重组合扰动因素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Rhizon采样技术和微电极系统等手段,研究了扰动下微界面溶解氧渗透深度、pH、ORP、铁离子和含水率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藻类组(ES5)的OPD最大,达到了11.5 mm。不同扰动下对照组、摇蚊幼虫组、组合扰动组、河蚬组(或藻类)的p H剖面曲线趋势从左向右平移,而ORP剖面曲线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是ES1、ES2、ES4、ES3、ES5组。河蚬组表层0~6 cm沉积物的平均含水率达到了61.68%,为各组最高。与组合扰动组相比,河蚬的出现降低了沉积物OPD,而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OPD。同时,组合扰动下河蚬或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p H。其次,组合扰动下河蚬的出现降低了沉积物ORP,而藻类的出现进一步增大沉积物ORP。除此之外,河蚬的出现还进一步增大了沉积物含水率和孔隙度,而藻类的出现对其并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多重
组合扰动
微界面环境
河蚬
铜绿微囊藻
Keywords
multiple
combined disturbance
micro interface and environment
Corbicula flumine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循环加载与卸围压组合扰动下红砂岩损伤破裂与渗透特性
姚玮
俞缙
周先齐
常方强
常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涡组合扰动主动控制研究
王延奎
魏占峰
邓学蓥
黄涛
丁兴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
蔡顺智
胡琦
钱少江
黄振旭
李大鹏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