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ETC及组合式收费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兴峰 刘天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3期96-98,共3页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具有许多的优点,是公路收费方式发展的必然方向。组合式电子收费比全电子收费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是值得和容易推广的公路收费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组合式收费的特点,提出对车道进行必要改造的方案,最后给出了目前推...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具有许多的优点,是公路收费方式发展的必然方向。组合式电子收费比全电子收费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是值得和容易推广的公路收费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组合式收费的特点,提出对车道进行必要改造的方案,最后给出了目前推广ETC收费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C 组合式收费 车道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组合式收费系统车道延误模型研究
2
作者 张毅 《北方交通》 2007年第5期177-179,共3页
在高速公路引进ETC技术之前,必须正确估计出电子标签的使用率及其与各种收费车道的优化配置关系,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ETC技术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驾驶员车道选择确定性模型基础上的车道优化设置方法,并对辽宁省沈大高速公路上的腾鳌收... 在高速公路引进ETC技术之前,必须正确估计出电子标签的使用率及其与各种收费车道的优化配置关系,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ETC技术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驾驶员车道选择确定性模型基础上的车道优化设置方法,并对辽宁省沈大高速公路上的腾鳌收费站的改造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收费系统(ETC) 组合式收费系统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收费ETC系统与MTC系统的接口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宪春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4年第12期107-107,共1页
组合式收费技术自问世以来,以其能够将ETC系统及MTC系统有机融合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单片式的ETC系统,ETC系统是与MTC系统完全独立的,两个系统不存在接口的问题.但由于组合式收费技术的特点是可实现ETC系统及MTC系统的有机融合,因... 组合式收费技术自问世以来,以其能够将ETC系统及MTC系统有机融合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单片式的ETC系统,ETC系统是与MTC系统完全独立的,两个系统不存在接口的问题.但由于组合式收费技术的特点是可实现ETC系统及MTC系统的有机融合,因此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系统接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收费 ETC MTC 接口处理 系统接口 问世 技术 问题 有机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深通:针对公路系统研发的新产品“四通SR2000”组合式收费终端机
4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6年第2期95-95,共1页
2006年深通将推出针对公路系统研发的新产品“四通SR2000”组合式收费终端机,该设备的面世将会彻底改变传统公路收费亭设备繁琐复杂,维护不便的现状,开启公路收费设备更新换代的新篇章。
关键词 组合式收费 公路系统 终端机 四通 产品 研发 深圳 设备更新 公路收费 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条码的组合式收费技术改造方案
5
作者 邓家梁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0年第8期73-74,共2页
前言 “粤通卡一卡通行”和“ETC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是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在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实施运营的两大特点,自全面推广使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速公路MTC收费系统均采用非接... 前言 “粤通卡一卡通行”和“ETC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是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在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实施运营的两大特点,自全面推广使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速公路MTC收费系统均采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收费 技术改造方案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 二维条码 非接触IC卡 收费技术 收费车道 推广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之捷径——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倪津 《山西交通科技》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阐述了高速公路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的特点。通过对我国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进行改造,将ETC全自动电子收费方式和IC卡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MTC)有机地结合,用户使用一张储值卡(或记账卡)和两片式电子标签即可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随意选择通... 阐述了高速公路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的特点。通过对我国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进行改造,将ETC全自动电子收费方式和IC卡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MTC)有机地结合,用户使用一张储值卡(或记账卡)和两片式电子标签即可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随意选择通过MTC车道或ETC车道,在全路网内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实现准确收费、疏导交通、提高服务水平等综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通行能力 组合联网收费系统 特点 ETC MTC 智能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不停车收费技术及其在现阶段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边艳妮 苏诗琳 于福华 《交通标准化》 2005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针对国内高速公路收费方式的现状和主线收费站交通堵塞的问题,提出基于双界面卡和双片式电子标签的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可完整地解决现有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不停车收费 联网收费 电子标签 组合式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及其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温炳 《山西交通科技》 2003年第A01期129-131,共3页
介绍了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简称ETC)的组成、类型以及工作流程,结合我省太旧高速公路MTC和ETC相结合的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的建设,简要地分析了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ETC MTC 组合式收费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C在京珠南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段国钦 梁华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发展概述 ETC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方式使安装于车辆上的车戴机和设置在收费站收费车道上的收费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在不停车的状况下,实施自动收费的系统.
关键词 ETC 京珠南高速公路 组合式收费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发展 两片电子标签 双界面CPU卡 微波读写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C+IC=?
10
作者 王笑京 蔡华 +1 位作者 张北海 杨蕴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01年第3X期16-18,共3页
收费系统所使用的通行券最能反映收认费系统的技术特点。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在用的通行券主要有两大类:一次性使用通行券和重复性使用通行券。除通行券外,在用的预付卡有非接触式 IC卡、ETC 电子标签以及纸介质的月票。经过多年... 收费系统所使用的通行券最能反映收认费系统的技术特点。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在用的通行券主要有两大类:一次性使用通行券和重复性使用通行券。除通行券外,在用的预付卡有非接触式 IC卡、ETC 电子标签以及纸介质的月票。经过多年的收费实践,收费系统对收费介质的选择越来越注重以下方面的性能和技术要求:自动化程度、读写方式、数据安全性、存储容量、明文打印、介质成本、标准化与互换性、设备可靠性及寿命、管理成本、对分段建设及混合收费路段的适应性、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等。公路收费技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很多省份正在考虑采用 IC 卡或二维条码技术进行区域联网收费,这有利于削减主线收费站和严格管理收费工作,但由于这两项技术并不能有效提高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采用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标签 电子收费系统 通行券 非接触 组合式收费 技术方案 双界面 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联网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C技术需求和发展分析
11
作者 彭刚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ETC(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国际上正在努力推广普及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道路、桥梁、隧道的自动收费系统.
关键词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 标准化 DSRC标准 欧洲 美国 日本 中国 组合式收费系统 IC卡 MTC 人工半自动收费 电子标签 双界面CPU卡 读写设备 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对广东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日涵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8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技术落后到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就机电系统而言,使用的某些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如联网收费、组合式收费、不停车收费、防逃费、多路径识别、无人值守卡机等,但是就系统整体来说,还存在信息不足、无法共... 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技术落后到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就机电系统而言,使用的某些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如联网收费、组合式收费、不停车收费、防逃费、多路径识别、无人值守卡机等,但是就系统整体来说,还存在信息不足、无法共享、资源浪费等较大的缺陷。韩国国土面积为广东的一半,高速公路里程却与广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广东 韩国 组合式收费 不停车收费 世界前列 联网收费 路径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新校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3
作者 赵舞台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机电系统 通信系统 语音 数据 视频图像 多媒体 SDH ATM 收费系统 运营模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自动称重系统 组合ETC收费方案 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