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场作用下多组分质量传递Maxwell-Stefan方程及其应用:电场作用下球形颗粒中的扩散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光泽 杜尚永 陈明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6-423,共8页
Fick扩散定律只能用于没有外场作用下的二组分扩散过程,Maxwell-Stefan(MS)方程适用于外场作用下多组分系统中的质量传递过程。阐述了MS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由此将外场作用下普遍化MS方程的表达式改写为清晰且易于使用的形式。给出了在MS... Fick扩散定律只能用于没有外场作用下的二组分扩散过程,Maxwell-Stefan(MS)方程适用于外场作用下多组分系统中的质量传递过程。阐述了MS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由此将外场作用下普遍化MS方程的表达式改写为清晰且易于使用的形式。给出了在MS方程中常用的外场作用力的数学形式。Fick扩散定律是MS方程在没有外场作用下对二元理想流体扩散的应用;MS方程对离心分离和电解质扩散等过程的描述比传统的描述方法更全面。利用MS方程导出了欧姆定律,利用该结论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率计算带电粒子的扩散系数。利用MS方程研究了电场作用下球形颗粒中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该方程可以对电场强化质量传递过程给出有效描述。MS方程为外场作用下的质量传递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STEFAN方程 组分质量传递 外场强化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比值及各种组分质量分数的规范表示
2
作者 李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同位素比值 组分质量 地学类 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木质部汁液产量及组分变异规律解析
3
作者 姜文硕 伏梦 +2 位作者 焦智渲 辛颖 曾凡锁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白桦汁液采集时间大多在早春阶段,容易采集且产量高,为探讨温度对白桦木质部汁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发育时期汁液组分质量浓度的变化,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22年和2023年的白桦汁液,... 白桦汁液采集时间大多在早春阶段,容易采集且产量高,为探讨温度对白桦木质部汁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发育时期汁液组分质量浓度的变化,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22年和2023年的白桦汁液,统计春季汁液流量。对2023年白桦不同发育时期汁液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总三萜、可溶性蛋白、pH以及钾、钙、钠、镁离子质量浓度进行分析,解析汁液组分变异规律。通过连续2 a取汁的白桦与当年取汁的白桦汁液组分质量浓度对比分析,探索连续取汁是否对白桦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白桦汁液在4—6月中产量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高峰期集中在4—5月份,且温度的升高会促进产汁。白桦木质部汁液的总三萜、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组分质量浓度在整个物候发育时期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均在旺盛生长期时达到最低值。随物候发育白桦汁液pH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完全展叶前不断酸化。离子质量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持续取汁不会对白桦汁液中总三萜、氨基酸、蛋白质质量浓度造成显著影响,会使碳水化合物质量浓度及pH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桦汁液的科学采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木质部汁液 物候 组分质量浓度 离子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染液组分浓度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剑波 王英 +1 位作者 张银露 姜佳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实现印染中混合染液各组分质量浓度的在线实时检测,以解决染液组分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背景干扰等问题。首先描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染液质量浓度检测的原理,通过染液在线采样装置,对单色光子系统进行实时循环扫...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实现印染中混合染液各组分质量浓度的在线实时检测,以解决染液组分吸收光谱相互重叠、背景干扰等问题。首先描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染液质量浓度检测的原理,通过染液在线采样装置,对单色光子系统进行实时循环扫描的方式产生双波长,以此实现染液质量浓度的实时在线检测。对该采样装置及双波长检测的实现做了介绍后,通过常见的染料测试验证了系统检测的线性范围,也利用该系统对混合溶液各组分质量浓度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正确可行,对印染行业中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染液,实现印染生产的自动闭环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组分质量浓度 混合染液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陈攀 葛永刚 +2 位作者 孙庆敏 孙聿卿 张永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1,共8页
为比较根-土复合体组分及法向应力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选取四川省喜德县冕山镇坡面(安宁河流域砾砂区)云南松根-土复合体和素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剪试验获得其抗剪强度,烘干试验获得各组分质量,利用根-土复合体的干土质量、... 为比较根-土复合体组分及法向应力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选取四川省喜德县冕山镇坡面(安宁河流域砾砂区)云南松根-土复合体和素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剪试验获得其抗剪强度,烘干试验获得各组分质量,利用根-土复合体的干土质量、水质量和干根质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根-土复合体各组分质量与抗剪强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结果表明:根-土复合体的干土质量与干根质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2<0.01,r=-0.792),根-土复合体中水质量与干土质量和干根质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云南松根-土复合体中干土质量、干根质量和水的质量与抗剪强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6、0.03和0.03,表明干土质量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较水的质量和干根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与素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相比,云南松根-土复合体的内摩擦角增加了1.31%~1.97%,黏聚力增加了16.71%~3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砂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相关分析 组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堆场扬尘量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玉峰 丛晓春 张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露天堆场扬尘量分布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理论计算了不同风场入口条件下的粉尘颗粒质量分布。并参照美国EPA的风蚀排放因子的方法,将其计算结果与文献资料加以对比。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文献值之间仅相差3.5%,这表明此计算... 提出了一种计算露天堆场扬尘量分布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理论计算了不同风场入口条件下的粉尘颗粒质量分布。并参照美国EPA的风蚀排放因子的方法,将其计算结果与文献资料加以对比。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文献值之间仅相差3.5%,这表明此计算方法较为可信,为进一步详尽地分析颗粒扬尘量的分布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质量组分计算 扬尘颗粒 露天堆场 理论计算 扬尘 堆场 露天 粉尘颗粒 文献资料 计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疫病菌培养液中激发子活性成分的分析
7
作者 王源超 胡东维 +1 位作者 张正光 马志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棉疫病菌 (Phytophthoraboehmeriae)的培养滤液经饱和硫酸铵沉淀后 ,经 30× 10 3 超滤膜进行分子量截留 ,将大于和小于 30× 10 3 的蛋白组分分别处理棉疫病菌的非寄主植物烟草。结果发现 ,两组分均能引起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坏... 棉疫病菌 (Phytophthoraboehmeriae)的培养滤液经饱和硫酸铵沉淀后 ,经 30× 10 3 超滤膜进行分子量截留 ,将大于和小于 30× 10 3 的蛋白组分分别处理棉疫病菌的非寄主植物烟草。结果发现 ,两组分均能引起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坏死反应。提示在棉疫病菌培养液中至少存在两类不同分子量的激发子成分。对大于 30× 10 3 组分中可能存在的激发子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经 10 0℃处理 5min后 ,该组分的激发子仍能保持其生物学活性 ;采用蛋白酶K处理可使该组分丧失激发子活性 ;该激发子经 10 0 0倍稀释后处理烟草 ,仍可诱导烟草的过敏性坏死反应 ,并可强烈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系统抗病性 ;该激发子在棉疫病菌培养液中培养 10d左右可达最大积累量。以上结果表明 ,在棉疫病菌的培养液中至少还存在一种新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30× 10 3 的蛋白质激发子 ,该激发子热稳定 ,其活性基团位于蛋白质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疫病菌 培养液 激发子 棉花 病原菌 分子质量组分 活性成分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fourth member sandstones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Huimin depression,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金亮 李德勇 江志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Petrograph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iming of growth and original mineral cements, the controls on reservoir and r... Petrograph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iming of growth and original mineral cements, the controls on reservoir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fourth member sandstones of Shahejie formation (Es4). The Es4 sandstones are mostly arkose and lithic arkose, rarely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with an average mass fraction of quartz 51.6%, feldspar 33.8% and rock fragments 14.6% (Q51.6F33.8R14.6). They have an average framework composition (mass fraction) of quartz 57.10%, K-feldspar 5.76%, sodium-calcium feldspar 13.00%, calcite 5.77%, dolomite 5.63%, siderite 0.95%, pyrite 0.30%, anhydrite 0.04%, and clay mineral 11.46%. The diagenentic minerals typically include kaolinite, illite-smectite (I/S), illite, chlorite, authigenetic quartz and feldspar, and carbonate and pyrite. Es4 sandstone has undergone stages A and B of eodiagenesis, and now, it is experiencing stage A of mesodiagenesis. Reservoir quality is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the mechanical compaction, for example, 45.65% of the original porosity loss is related to compaction. The original porosity loss related with cementation is only 26.00%. The reservoir quality is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rock fragment and so forth. The porosity evolved from dissolution varies from 3% t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diagenesis KAOLINITE reservoir quality compaction Huimin de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