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CCI发动机着火特性的柴油三组分表征燃料详细化学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冠宇 陈嘉雯 +2 位作者 何柳 李潜 郎静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3,共7页
构建了一个由正庚烷、甲苯和环己烷组成,并加入正庚烷与甲苯的交叉反应,三组分柴油表征燃料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模型,包含1 171种物质、4 580个基元反应.基于着火时刻对于均质充量压燃(HCCI)燃烧的重要性,以着火点为主要衡量标准,采用... 构建了一个由正庚烷、甲苯和环己烷组成,并加入正庚烷与甲苯的交叉反应,三组分柴油表征燃料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模型,包含1 171种物质、4 580个基元反应.基于着火时刻对于均质充量压燃(HCCI)燃烧的重要性,以着火点为主要衡量标准,采用单区燃烧模型,以不同比例的三组分表征燃料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拟HCCI燃烧的燃烧始点,根据HCCI发动机试验数据,确定了三组分机理的最佳组分质量比为8∶1∶1(正庚烷∶甲苯∶环己烷).还对单组分(正庚烷)、最佳比例的双组分(正庚烷、甲苯)和最佳比例的三组分机理进行了比较验证,对3种机理模拟得到的着火滞燃期和放热率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环己烷对表征燃料滞燃期的调整作用,以及交叉反应的加入对表征燃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柴油三组分详细机理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柴油HCCI着火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均质充量压燃 组分表征燃料 化学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菊粉针药效组分红外指纹表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艳丽 张贵君 孙素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黄金菊粉针(金莲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中成药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 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解析,用原料药... 目的:研究黄金菊粉针(金莲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中成药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 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解析,用原料药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黄金菊粉针有15个红外特征指纹峰(νcm-1),即3 735,2 931,1 664,1 614,1 450,1 408,1 360,1 291,1 191,1 067,915,768,687,597,417;二阶导数光谱的表征峰是1 416 cm-1。原料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金莲花为2 926,1 609;野菊花为1 660,1 609;金银花为767。化学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Baicalin为1664,1614,1450,1408,1067,915,768,687,597,417;O rientin为2931,1614,1291,1191;V itexin为1614,1360,1067,597;L inarin为1450,1067,597;Chorogen ic ac id为1614,1291,1191;Caffe ic ac id为1450,1360;Hyperin为1360,1291。结论:采用红外药效组分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黄金菊粉针的质量,可反映出其本质的主要特性,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菊粉针 FT—IR指纹 药效组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温度系数区域内RP-3喷气燃料表征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魏胜利 吴李荣 +2 位作者 于志清 孙林肖 张志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6,共9页
为探究喷气燃料(RP-3)在不同条件下负温度系数(NTC)区域内的反应路径、敏感反应以及小分子基元团的影响规律,以CRECK小分子详细机理为核心,基于解耦法耦合正十二烷、正丁基环己烷、正丁基苯简化机理,构建得到RP-3多组分表征燃料化学反... 为探究喷气燃料(RP-3)在不同条件下负温度系数(NTC)区域内的反应路径、敏感反应以及小分子基元团的影响规律,以CRECK小分子详细机理为核心,基于解耦法耦合正十二烷、正丁基环己烷、正丁基苯简化机理,构建得到RP-3多组分表征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详细机理;并在不同压力、燃料/空气质量比工况下对其NTC区域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组分含量变化分析以及组分间交互作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NTC区域内反应H_(2)O_(2)(+M)=2OH(+M)(M为反应中第三体)是最重要的着火促进反应;不同反应条件下O_(2)、CH_(4)、C_(2)H_(4)的陡降时刻与CO_(2)的激增时刻均与燃料的着火延迟期表现出极高的吻合度;压力与燃料/空气质量比的改变仅会影响反应路径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组分表征燃料 负温度系数区域 化学反应动力学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2
4
作者 齐炼文 周建良 +6 位作者 郝海平 李会军 闻晓东 陈君 杨中林 李萍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近十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具有普适性的中药复杂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与方法学体系,包括中药多组分表征技术、中药生物体内动态药效物质研究技术、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新技术、中药多成分整合作用研究技术、适宜于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 组分表征 质量控制 整合作用 体内动态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的基本问题及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建庄 叶涛华 +1 位作者 隋同波 潘智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及再生骨料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显著突破。然而,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的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重点讨论了再生微粉的加工制备、组分表征与改性处理,厘清了再生微粉的高组分离散性与低活性指数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构...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及再生骨料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显著突破。然而,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的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重点讨论了再生微粉的加工制备、组分表征与改性处理,厘清了再生微粉的高组分离散性与低活性指数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构思了一种新型制备路径,即在再生微粉的传统制备工艺中引入颗粒整形与强力磁选技术,再进行碳化改性。通过以超高浆体含量的碳化再生微粉作为输出,有望解决再生微粉的上述共性难题。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再生微粉的低碳应用场景,如再生微粉硅酸盐水泥、3D打印再生砂浆以及全再生混凝土。再生微粉的深入研究与高品质应用对提高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率以及促进建筑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微粉 组分表征 改性 低碳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无氧重整与重整燃料可用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章磊 闫峰 +2 位作者 余浩 刘威威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降低内燃机燃烧过程燃料可用能损失,提出了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的方法.通过主动流动式高温定压流动反应试验系统对正庚烷和汽油表征组分两种燃料的重整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使用气相色谱仪(GC)测量了重整产物的摩尔浓度,并与详细动力学机理... 为降低内燃机燃烧过程燃料可用能损失,提出了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的方法.通过主动流动式高温定压流动反应试验系统对正庚烷和汽油表征组分两种燃料的重整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使用气相色谱仪(GC)测量了重整产物的摩尔浓度,并与详细动力学机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计算了重整燃料分子的化学可用能增益与分布、燃料燃烧过程可用能损失.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重整产物摩尔浓度与计算结果一致.重整时间一定时,燃料重整存在一个最佳重整温度区.在1,050~1,150,K温度下重整100~400,ms,正庚烷化学可用能可提升约3%,,汽油表征组分化学可用能可提升约1.5%,.经过重整,燃料燃烧过程可用能损失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重整 可用能 损失 正庚烷 汽油表征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