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油田春晓3井凝析气全组分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崔淑娟 顾辉亮 +1 位作者 房士然 于伟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凝析气相态实验及全组分模拟分析是合理开采凝析气田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关键。凝析气相态实验分析能直接得出流体的物性参数 ,但并非能测定所有成分的参数。对相态实验不能测定的成分 ,可根据已测参数确定合适的流体相态模型 ,模拟计... 凝析气相态实验及全组分模拟分析是合理开采凝析气田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关键。凝析气相态实验分析能直接得出流体的物性参数 ,但并非能测定所有成分的参数。对相态实验不能测定的成分 ,可根据已测参数确定合适的流体相态模型 ,模拟计算出由实验方法不能测定的参数。全组分模拟能精确地模拟不同凝析气藏开采过程中油、气两相组分的瞬间变化、井流物中重组分含量以及一定分离条件下采集到的凝析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油田 高压物性 凝析气 组分模拟 相态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胶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2
作者 朱维耀 祝俊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9,共4页
粘土胶可进行深度堵水调剖驱油,且经济投入少,增油效果明显。考虑粘土胶的成胶、运移机理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替实验结果,研究粘土胶驱油渗流问题,建立反映粘土胶输运特征的数学模型(对流及扩散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浓度方程,饱... 粘土胶可进行深度堵水调剖驱油,且经济投入少,增油效果明显。考虑粘土胶的成胶、运移机理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替实验结果,研究粘土胶驱油渗流问题,建立反映粘土胶输运特征的数学模型(对流及扩散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浓度方程,饱和度方程,毛管压力方程,粘度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盐敏性方程,吸附方程,离子交换方程,乳化方程,相对渗透率方程,阻力系数方程),研制了适于粘土胶驱替流动的八组分(水,油,粘土胶,总阴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多种助剂)模型模拟器。分析了粘土胶驱中段塞浓度大小、乳化强度、盐敏特性与驱油效率的作用关系。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手段。建议进一步试验并推广粘土胶驱油。表3参2(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粘土胶驱油 组分模型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焦蝶阀的多组分气流数值模拟及流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忠平 赖喜德 刘国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3-376,共4页
为了提高清焦蝶阀的抗焦化能力和对其清焦的蒸汽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清焦蝶阀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采用ANSYS CFX对蝶阀清焦流道的蒸汽和石脑油裂解气体进行多组分数值模拟。通过多组分数值模拟掌握蝶阀密封区域的气体组分情况来判断... 为了提高清焦蝶阀的抗焦化能力和对其清焦的蒸汽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清焦蝶阀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采用ANSYS CFX对蝶阀清焦流道的蒸汽和石脑油裂解气体进行多组分数值模拟。通过多组分数值模拟掌握蝶阀密封区域的气体组分情况来判断抗焦化能力和指导清焦蝶阀流道优化设计。对3种清焦蝶阀流道布置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清焦蝶阀的结构工艺性,确定了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试验验证已很好地解决输送介质过程中出现的焦化问题,为此类蝶阀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焦蝶阀 组分数值模拟 流道优化设计 ANSYS CF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硫化氢含量预测方法
4
作者 冯国庆 杜勤锟 +3 位作者 周道勇 蔡家兰 程希 莫海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不能方便快捷地用于储气库单井H2S的含量预测。为此,以HCX储气库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储气库的机理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机理模型计算的储气库多周期H2S预测结果为样本集,应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硫化氢含量的智能代理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具有适中的训练时间、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该模型作为HCX储气库的H2S预测智能代理模型;②进一步对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过渡拟合问题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训练数集1500组,最佳丢弃率为0.2,隐含层设置范围可控制在层数1~2层,节点数30~60个;③经HCX储气库的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LSTM智能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中H2S的含量。结论认为,经过优化的LSTM算法智能代理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含H2S储气库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储气库 数值模拟 组分模拟 硫化氢含量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油藏地质体CO_(2)利用与封存代理模型研究
5
作者 芮振华 邓海洋 胡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t模型以其高效的计算效率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理模型,然而现有的GPSNet模型难以准确捕获复杂的相行为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专用于组分模拟的comp-GPSNet模型,通过标准失配最小化方法和基于伴随的梯度优化算法对comp-GPSNet模型进行训练,以拟合从高分辨率模拟中获取的井响应数据。将训练后的模型应用到PUNQ-S3油藏中,全面评估复杂条件下comp-GPSNet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comp-GPSNet模型在单井和区块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精度,CO_(2)利用率和封存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16%和3.13%。该模型为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提供了一个稳健的代理框架,以推动油田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mp-GPSNet 混合物理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组分模型的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6
作者 饶翔 徐云峰 +2 位作者 刘伟 周玉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7,748,共10页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算域压力、相饱和度和组分浓度的分布。采用两个典型的油藏组分模型算例(包括CO_(2)驱和蒸汽驱)用以检验该无网格模拟器的计算表现。算例结果表明,相较于网格类方法,该无网格模拟器能够显著降低对复杂油藏计算域的离散难度,且能避免笛卡尔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网格取向效应,提高了计算精度和非线性求解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有限差分方法 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油藏组分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研究沥青质沉积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TANANYKHIN D S STRUCHKOV I A +1 位作者 KHORMALI A ROSCHIN P V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7-995,共9页
以俄罗斯某油田为例,建立了全油田组分油藏模型,通过动态模拟研究了沥青质在研究区内多孔介质中的沉积,并基于不确定性评估预测了生产剖面。模拟中考虑了激活和不激活沥青质选项这两种情况,以及衰竭式开采和注水保压开采这两种开发方式... 以俄罗斯某油田为例,建立了全油田组分油藏模型,通过动态模拟研究了沥青质在研究区内多孔介质中的沉积,并基于不确定性评估预测了生产剖面。模拟中考虑了激活和不激活沥青质选项这两种情况,以及衰竭式开采和注水保压开采这两种开发方式。激活沥青质选项时,根据室内实验结果调整沥青质在原油和多孔介质中的动态特征。通过对沥青质选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对多变量历史拟合目标函数影响最大的输入参数,包括决定溶解沥青质摩尔分数的系数、沥青质解离率、沥青质吸附系数和油层中原油流动临界速率。研究表明:在衰竭式开采条件下,油藏压力显著下降并形成压降漏斗,导致生产井井底沥青质沉积,产能降低;通过注水可以显著减少沥青质沉积量,提高累计产油量;水层注水可使地层压力长期保持在沥青质初始析出压力以上,并避免油水相互作用促进沥青质沉积,因而相对油层注水累计产油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沥青质沉积 不确定性评估 敏感性分析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志豪 郝永卯 +2 位作者 季迎春 韦馨林 曾旭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1,共5页
CO2-原油混相带对CO2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未提出合理的混相带表征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组分数值模拟,对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带的形成受CO2与原油间的汽化-凝析作用主导,混相带形成之... CO2-原油混相带对CO2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未提出合理的混相带表征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组分数值模拟,对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带的形成受CO2与原油间的汽化-凝析作用主导,混相带形成之后的演化主要受水动力弥散作用影响;将油气界面张力等于0.1 dyn/cm的等值线作为混相带后缘,将油相中CO2含量为0.2的等值线作为混相带前缘,混相带宽度等于无因次混相带面积与混相带前缘包络线的长度之比;随着累积注入量的增大,在混相带前缘突破之前,混相带宽度逐渐增大,但增速会逐渐减慢,在混相带前缘突破之后到混相带后缘突破之前,混相带宽度迅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稳。基于混相带的准确表征,可为开展混相带调控改善CO2驱开发效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混相带 形成机理 宽度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G潜山油藏结垢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广庆 范洪富 +1 位作者 吴超 王兴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640,共4页
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结垢情况严重,需分析结垢的影响因素,控制结垢的发生。文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影响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油藏结垢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pH值升高,油藏结垢量逐渐增大;... 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结垢情况严重,需分析结垢的影响因素,控制结垢的发生。文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影响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油藏结垢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XG潜山油藏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pH值升高,油藏结垢量逐渐增大;随着地层压力增大,沉淀结垢量逐渐减小;随着注入水混合比例增大,沉淀结垢量缓慢增大,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小,注入水混合比例为50%时沉淀结垢量最大;随着体系温度升高,沉淀结垢量逐渐增大。对XG潜山油藏结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注入水pH值,油藏压力次之,注水量与油藏温度影响较弱。当pH值控制在6.5以下,油藏压力保持在20 MPa以上,就能有效避免XG潜山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大量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油藏结垢 反应釜 组分模拟 结垢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油田长8油藏减氧空气驱注气参数综合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承春 聂法健 张戈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探索并研究减氧空气驱提高裂缝-致密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以增油量、换油率、吨油成本为评价指标,应用双重介质多组分数值模型,综合室内实验、油藏工程等方法和现场实施工艺条件,开展了减氧空气驱注气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氧... 为探索并研究减氧空气驱提高裂缝-致密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以增油量、换油率、吨油成本为评价指标,应用双重介质多组分数值模型,综合室内实验、油藏工程等方法和现场实施工艺条件,开展了减氧空气驱注气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氧含量为5.00%的减氧空气,产出气氧含量最高为3.95%,安全可控且减缓腐蚀速率,可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优化空气/泡沫段塞比为5︰1,可较好地起到延缓气窜及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优化单井日注气量为1.5×10^4 Nm^3,注气压力为20~25 MPa,总注入气量控制为4000×10^4 Nm^3。该研究成果在试验井组应用,预测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深化减氧空气驱应用研究,提高裂缝型-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油田 裂缝型-致密油藏 减氧空气驱 组分数值模拟 注气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