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效益风险均衡的径流组分模型优选准则
1
作者 丁小玲 胡维忠 +2 位作者 唐海华 罗斌 冯快乐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8,35,共9页
径流组成成分识别是水文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在组分模型形式选择方面仍缺乏统一的准则,导致建模时组分类型及分离顺序难以确定。考虑突变、趋势、周期成分等组分类型,构建不同的线性叠加模型对变化长度径流序列的组成成分进行动... 径流组成成分识别是水文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在组分模型形式选择方面仍缺乏统一的准则,导致建模时组分类型及分离顺序难以确定。考虑突变、趋势、周期成分等组分类型,构建不同的线性叠加模型对变化长度径流序列的组成成分进行动态识别,在分析不同模型的识别精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效益风险均衡的径流组分模型选择准则。以金沙江下游屏山站1956—2010年的径流序列为实例,对所提模型选择准则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成分识别受到模型形式和序列长度的共同影响,识别精度越高的模型在应对序列长度变化时具有相对越低的稳定性,所提准则为径流组分模型选择提供了一种均衡考量识别精度(效益)和稳定性(风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组分模型 选择准则 线性叠加模型 效益风险均衡 变化径流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组分模型的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2
作者 饶翔 徐云峰 +2 位作者 刘伟 周玉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7,748,共10页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 本文开发了油藏组分模型的首个无网格数值求解器。该无网格求解器使用生成时受拓扑约束较少的点云和扩展有限体积法分别离散油藏计算域和控制方程,可以直接使用网格类模拟器中已有的非线性求解器计算全局非线性离散方程组而获取油藏计算域压力、相饱和度和组分浓度的分布。采用两个典型的油藏组分模型算例(包括CO_(2)驱和蒸汽驱)用以检验该无网格模拟器的计算表现。算例结果表明,相较于网格类方法,该无网格模拟器能够显著降低对复杂油藏计算域的离散难度,且能避免笛卡尔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网格取向效应,提高了计算精度和非线性求解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有限差分方法 无网格扩展有限体积法 油藏组分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三组分模型解析生物质热解过程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松 Andreas Jess +3 位作者 向军 孙路石 邱建荣 徐明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80-2586,共7页
三组分模型(three-pseudocomponent model)通常被用来表征生物质热解过程。传统三组分模型中单个模型的反应级数被限定为1或3。在本研究过程中,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不限定反应级数的前提下回归三组分模型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 三组分模型(three-pseudocomponent model)通常被用来表征生物质热解过程。传统三组分模型中单个模型的反应级数被限定为1或3。在本研究过程中,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不限定反应级数的前提下回归三组分模型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通过研究发现,纤维素(cellulose)分解反应级数接近1,与前人结果相一致。木质素(lignin)分解级数与生物质种类有关,接近于1或3。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的分解过程最复杂,其反应级数在1.5~4之间变化。以Ozawa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作为相对标准,对3种三组分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反应级数未确定时的模型比其他两种模型更精确地表征生物质热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Ozawa方法 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多峰拟合用于生物质热解三组分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睿 金保昇 +1 位作者 仲兆平 傅旭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6-810,共5页
对稻壳、稻秆、芒属和芦苇的热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TG)。基于生物质热解三组分模型理论,运用高斯多峰拟合法对上述4种生物质的失重速率曲线进行解析。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的热解失重速率曲线均可以分解成4个相互叠加的拟合峰,分别对应水... 对稻壳、稻秆、芒属和芦苇的热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TG)。基于生物质热解三组分模型理论,运用高斯多峰拟合法对上述4种生物质的失重速率曲线进行解析。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的热解失重速率曲线均可以分解成4个相互叠加的拟合峰,分别对应水分析出、半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和木质素分解。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三组分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1和2,活化能分别为152~180kJ/mol、206~248kJ/mol和32~42kJ/mol。最后采用重量加权平均法得到了4种生物质热解主要阶段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高斯多峰拟合 组分模型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水驱传输组分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维耀 杨正明 +1 位作者 迟砾 孙玉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4-116,121,共4页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针对微生物在水油性油藏传输驱油的问题进行渗流数学理论研究。根据石油微生物学的多孔介质中微生物传输作用机制 ,首先建立了适合于两种微生物多种组分相互作用的组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理论 ...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针对微生物在水油性油藏传输驱油的问题进行渗流数学理论研究。根据石油微生物学的多孔介质中微生物传输作用机制 ,首先建立了适合于两种微生物多种组分相互作用的组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理论 ,研制了油藏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模拟器 ,从而为微生物驱油的油田开发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工具。该模型除考虑水、油特性外 ,全面考虑了微生物的生长与衰竭、微生物间的竞争排它作用、诱导与阻遏模型作用、产物的增溶、降解等化学反应 ,扩散、沉浮、吸附等等。模拟组分为 12个 ,是一个完善、实用的组分模拟器。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拟器具有较强的功能 ,深入细致地反映了微生物的传输运移机制和各个组分的物理化学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传输 驱油 组分模型 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组分模型进行的化学驱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卢祥国 王凤兰 +1 位作者 姚玉明 在原典男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化学驱数值模拟软件UTCHEM - 6.0在岩心实验数据历史拟合中的运用 ,研究了化学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当聚合物段塞足够大时 ,聚合物注入时机对最终采收率影响不大。原始含油饱和度大小能够反映岩心孔隙状况和油在岩心中的分布特... 通过化学驱数值模拟软件UTCHEM - 6.0在岩心实验数据历史拟合中的运用 ,研究了化学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当聚合物段塞足够大时 ,聚合物注入时机对最终采收率影响不大。原始含油饱和度大小能够反映岩心孔隙状况和油在岩心中的分布特征。碱能够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 ,有利于降低界面张力 ,采收率增幅达 2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化学驱油 组分模型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模型在带气顶高挥发性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常生 鲍云杰 +1 位作者 周永炳 董平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根据钻井取心、开发动态、实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SW.B油藏流体分布和流体性质特征,尤其是流体在渗流过程中的相态行为变化和通过井筒到达地面第二级分离器标准状况下的物性变化规律,将全组分实验分析数据劈分、合并为7个拟组分,通过三... 根据钻井取心、开发动态、实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SW.B油藏流体分布和流体性质特征,尤其是流体在渗流过程中的相态行为变化和通过井筒到达地面第二级分离器标准状况下的物性变化规律,将全组分实验分析数据劈分、合并为7个拟组分,通过三参数PR状态方程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拟合,获得组分模型计算必须的状态方程基础参数,建立SW.B油藏高精度组分数值模型,定量描述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为开发方式优化、编制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对类似油藏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模型 高挥发性油藏 数值模拟 相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三维全组分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郎兆新 程林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凝析油气藏模拟计算的拟三维模型,即多层二维三相全组分模拟器。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和显式组成的方法求解该模型。模型中还引进了包括六个油气状态方程(即PR、SRK、PT、SW、LLS及SHBWR)的相...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凝析油气藏模拟计算的拟三维模型,即多层二维三相全组分模拟器。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和显式组成的方法求解该模型。模型中还引进了包括六个油气状态方程(即PR、SRK、PT、SW、LLS及SHBWR)的相平衡闪蒸分析方法和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它可用于凝析油气藏一类油气田的开发设计和动态预测。文章还对凝析气藏的衰竭及循环注气开采过程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模拟 相平衡 状态方程 拟三维全组分模型 凝析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拟组分模型关联恒温二元汽液平衡
9
作者 陈福明 周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57-764,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描述汽液平衡的拟组分模型.作者选取38个恒温二元汽液平衡体系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在中、低压力范围内,用拟组分模型能够精确地关联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其关联精度明显优于UNIQUAC模型.2.拟组分模型适用于各... 本文提出了一个描述汽液平衡的拟组分模型.作者选取38个恒温二元汽液平衡体系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在中、低压力范围内,用拟组分模型能够精确地关联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其关联精度明显优于UNIQUAC模型.2.拟组分模型适用于各种非理想体系(包括具有恒沸点及存在缔合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活度 计算 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胶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10
作者 朱维耀 祝俊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9,共4页
粘土胶可进行深度堵水调剖驱油,且经济投入少,增油效果明显。考虑粘土胶的成胶、运移机理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替实验结果,研究粘土胶驱油渗流问题,建立反映粘土胶输运特征的数学模型(对流及扩散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浓度方程,饱... 粘土胶可进行深度堵水调剖驱油,且经济投入少,增油效果明显。考虑粘土胶的成胶、运移机理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替实验结果,研究粘土胶驱油渗流问题,建立反映粘土胶输运特征的数学模型(对流及扩散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浓度方程,饱和度方程,毛管压力方程,粘度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盐敏性方程,吸附方程,离子交换方程,乳化方程,相对渗透率方程,阻力系数方程),研制了适于粘土胶驱替流动的八组分(水,油,粘土胶,总阴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多种助剂)模型模拟器。分析了粘土胶驱中段塞浓度大小、乳化强度、盐敏特性与驱油效率的作用关系。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手段。建议进一步试验并推广粘土胶驱油。表3参2(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粘土胶驱油 组分模型模拟器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水驱传输组分模型模拟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维耀 杨正明 +1 位作者 迟砾 孙玉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6,共3页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文中针对微生物在水油性油藏中的传输驱油问题进行渗流数学理论研究。根据石油微生物学的多孔介质中微生物传输作用机理,建立了适合于两种微生物多种组分相互作用的组分模型。利用先进的数值...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文中针对微生物在水油性油藏中的传输驱油问题进行渗流数学理论研究。根据石油微生物学的多孔介质中微生物传输作用机理,建立了适合于两种微生物多种组分相互作用的组分模型。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理论,研制了油藏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模拟器,从而为微生物驱油的油田开发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工具。该模型模拟组分为12个,除考虑水、油特性外,全面考虑了微生物的生长与衰竭、竞争排斥、诱导、阻遏、乳化、降解、扩散、沉浮、吸附等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器具有较强的功能,能深入细致地反映微生物的传输运移机制和各个组分的物理化学反应规律,可对微生物驱油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参11(朱维耀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水驱传输组分模型 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模型在高挥发性油藏中的应用--以渤海S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宏友 王月杰 +2 位作者 雷源 马奎前 柴世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2,共3页
与一般的黑油油藏不同,挥发性油藏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其气、液组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必须选用更加精确的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对渤海S高挥发性油田流体PVT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应用组分模型模拟了该油田衰竭开采的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 与一般的黑油油藏不同,挥发性油藏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其气、液组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必须选用更加精确的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对渤海S高挥发性油田流体PVT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应用组分模型模拟了该油田衰竭开采的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常规黑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挥发性油藏 数值模拟 组分模型 相态拟合 衰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相多组分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2 位作者 孙良田 李士伦 吴清松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28-32,共5页
提出考虑“吸附现象作用”的多组分模型假设条件之后 ,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四相(油相、气相、水相和吸附相 )多组分数学模型。为了完成油相、气相和吸附相的相平衡计算 ,建立了考虑“吸附现象作用”、适合于地下油气藏烃类体系的三相 (气... 提出考虑“吸附现象作用”的多组分模型假设条件之后 ,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四相(油相、气相、水相和吸附相 )多组分数学模型。为了完成油相、气相和吸附相的相平衡计算 ,建立了考虑“吸附现象作用”、适合于地下油气藏烃类体系的三相 (气相、液相和吸附相 )相平衡热力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求解时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 ,按顺序求解法建立相应的隐式压力 ,显示组成及饱和度的数值模型。为研究和确定低渗透凝析气藏和煤层气藏的开采动态 ,研制和完善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数值模型 组分模型 三维四相 三相相平衡 吸附 低渗透凝析气藏 煤层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柳广弟 黄志龙 郝石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拟模型。组分法生烃模型根据热模拟实验得到的组分产率曲线模拟烃源的生烃史。排烃模型包括开放体系模型和间歇开放体系模型,分别用于模拟以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的孔隙排烃和以异常高压为主要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拟模型。组分法生烃模型根据热模拟实验得到的组分产率曲线模拟烃源的生烃史。排烃模型包括开放体系模型和间歇开放体系模型,分别用于模拟以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的孔隙排烃和以异常高压为主要动力的微裂缝排烃。这一模型根据孔隙温度、压力和烃类组成,采用热力学方法模拟孔隙体系流体体积和相态的变化、不同组分在各相中的分布,并由此求出各组分的排出量和总排烃量。对陕甘宁盆地古生界源岩生排烃史的模拟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排烃 数值模拟 组分模型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邸元 吴玉树 鞠斌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100,共8页
对于预测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效果,黑油模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组分模型。研究了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三相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理论来模拟裂缝性油藏中的输运过程,每个组分的质量传输包括传... 对于预测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效果,黑油模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组分模型。研究了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三相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理论来模拟裂缝性油藏中的输运过程,每个组分的质量传输包括传导和扩散过程。多相流体的流动采用Darcy定律来描述;组分的扩散采用Fick定律来描述。二氧化碳在岩石颗粒上的吸附及油相重组分在岩石骨架上的沉淀采用非线性等温吸附来描述。用串状毛管模型来考虑沥青质沉积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采用积分差分法对各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并按全隐式格式通过Newton迭代法进行求解。根据Soave-Redlich-Kwong状态方程计算流体的物性。对于油–水–气(二氧化碳)三相的相平衡计算,分别给出了平衡常数法、闪蒸计算法和最小Gibbs自由能法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组分模型 二氧化碳驱 裂缝性油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自主研发进展与下步发展方向
16
作者 张志强 杨耀忠 +3 位作者 张世明 于金彪 曹伟东 胡慧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针对胜利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开发需求,系统阐述了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自主研发历程、核心技术及应用成效。经过多年攻关,胜利油田研发了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化学驱和CO_(2)驱组分数值模拟软件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数值模拟软... 针对胜利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开发需求,系统阐述了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自主研发历程、核心技术及应用成效。经过多年攻关,胜利油田研发了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化学驱和CO_(2)驱组分数值模拟软件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有效解决了特高含水期渗流规律表征、新型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机理描述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模拟特高含水期油水差异化渗流、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此外,通过建立解耦排序、交替方向、自适应网格、代数多重网格等高效的数学模型离散与求解算法,实现了百万至千万级网格规模油藏模型的快速求解,基本满足了矿场开发方案研究的需求。然而,相较于国外商业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胜利油田自主研发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功能完备性、大规模并行计算效率和新技术融合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油藏数值模拟核心技术仍需在建模数模一体化与多种开发方式一体化的新发展模式、CPU+GPU大规模并行计算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方面进一步持续提升完善。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将进一步提升技术竞争力,为复杂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黑油模型 化学驱模型 组分模型 渗流机理 快速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图像地形结构-岩性组分分解的岩类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蔚 倪国强 李瀚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8-256,共9页
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和地形结构的分形特征,提出了遥感图像的地形结构-岩性组分模型和分离算法,并用于ETM图像分解和岩类α-f(α)多重分形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二长花岗岩体和沉积变质岩ETM原图像、地形结构子图像和岩性组分子图像的... 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和地形结构的分形特征,提出了遥感图像的地形结构-岩性组分模型和分离算法,并用于ETM图像分解和岩类α-f(α)多重分形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二长花岗岩体和沉积变质岩ETM原图像、地形结构子图像和岩性组分子图像的多重分形谱对比分析,发现原始ETM图像的多重分形谱与岩石类型和地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图像分解后,不同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具有十分相似的岩性组分多重分形谱和不同的地形结构多重分形谱;相反,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岩石具有相似的地形结构多重分形谱和不同的岩性组分多重分形谱。因此,利用地形结构-岩性组分分类算法,并结合α-f(α)多重分形谱分形,可以有效地区分岩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地形结构-岩性组分模型 分解算法 岩石类型 α-f(α)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元的二氧化碳驱模拟及窜流通道预测方法
18
作者 徐云峰 刘伟 +1 位作者 赵辉 陈奇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径追踪算法表征节点间连通性,同时运用同步随机扰动逼近算法进行历史拟合,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反演。结果表明:在概念算例中,模型历史拟合精度达95.17%,单次模拟耗时仅为23.33 s,计算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网格方法的140.28 s;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累产油和累产气的拟合精度分别达到96.1%和94.2%,单井日产油和日产气的平均拟合精度为91.21%;模型能够有效识别RA0050井组中的气窜通道,与示踪剂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组分模型 连接元法 流动路径追踪 气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矿物组分最优化反演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赖富强 李仕超 +4 位作者 王敏 刘粤蛟 钟路路 黄兆辉 王海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针对页岩油储层矿物组分复杂多样、矿物体积含量模型不统一、矿物组分准确定量评价困难等问题,以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岩心X衍射全岩矿物岩心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资料为基础,引入有机骨架,构建页岩油储层“双骨架”矿物组分岩石物... 针对页岩油储层矿物组分复杂多样、矿物体积含量模型不统一、矿物组分准确定量评价困难等问题,以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岩心X衍射全岩矿物岩心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资料为基础,引入有机骨架,构建页岩油储层“双骨架”矿物组分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在经过储层三孔隙度校正之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奇异值分解最优化反演方法计算页岩油储层有机骨架和无机骨架矿物组分体积含量。研究表明,采用最优化反演方法计算得到的矿物体积含量与X衍射测量结果相关性达到0.60以上,并在实际井中得到验证应用。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储层精细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双骨架”矿物组分模型 反演 测井识别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组分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云云 邓国栋 +3 位作者 徐君 王志强 谷强 曾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3,共6页
为解决传统分析方法测定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樟脑)含量存在时间长、工作量大等问题,建立了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樟脑)组分含量的新方法;通过对比单基发射药药粒样品及钝感剂光谱图特点,确定了钝感剂组分最... 为解决传统分析方法测定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樟脑)含量存在时间长、工作量大等问题,建立了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樟脑)组分含量的新方法;通过对比单基发射药药粒样品及钝感剂光谱图特点,确定了钝感剂组分最佳建模光谱范围为8 300~8 510cm^(-1);并对样品光谱图进行了预处理,对比了多个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确定出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是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的组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钝感剂的近红外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钝感剂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_c^2)和验证相关系数(R_p^2)分别为0.972 3和0.973 5,验证的校正标准偏差(RMSEC)和交互验证的校正标准偏差(RMSECV)分别为0.163 6和0.150 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82 7,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的比值(RPD)为6.87;将该模型应用到单基发射药中樟脑含量的检测,可使预测值极差和标准偏差均低于0.2%,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单基发射药中钝感剂组分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组分模型 单基发射药 钝感剂 樟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