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显微组分转化为线性可加的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江 杨磊 +2 位作者 黄殿奎 王震 李东 《陕西煤炭》 2017年第4期30-32,54,共4页
燃烧配煤的分析基水分、灰分、挥发份、发热量理论值的计算是基于它们之间具有线性可加性。某些指标(如灰融点、灰熔融性、燃烧特性等)因与配煤的显微组分及含量有关,则与直接测量的镜质组反射率不具有线性可加性。用类强度指数和类组... 燃烧配煤的分析基水分、灰分、挥发份、发热量理论值的计算是基于它们之间具有线性可加性。某些指标(如灰融点、灰熔融性、燃烧特性等)因与配煤的显微组分及含量有关,则与直接测量的镜质组反射率不具有线性可加性。用类强度指数和类组分平衡指数将配煤的显微组分及含量非线性可加的性质转化为线性可加的性质。此方法用于公乌素煤矿原煤和张家峁煤矿原煤进行混配分析,证实可以将煤的成因与煤的变质程度计算到配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强度指数分布 组分平衡指数分布 模糊集合 配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在数据处理及昆钢煤场管理改进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东 张昆钢 +2 位作者 程实 魏亚玲 张学梅 《煤质技术》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结合煤岩学的特点介绍了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的数学基础,定义了"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的概念,用实测镜质组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2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再根据阿莫索夫-夏皮罗法计算强... 结合煤岩学的特点介绍了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的数学基础,定义了"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的概念,用实测镜质组数值型反射率和活惰比数据计算2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再根据阿莫索夫-夏皮罗法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分平衡指数CBI。以SI、CBI为自变量,分别以相对应的焦炭性能参数CRI、CSR、M40、M10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剩余标准差值最接近零的二次二元二项式方程为最佳回归方程,并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加强对昆钢煤场的管理。对煤场来煤在原有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加强镜质组型反射率和活惰比的测定,利用模糊集合配煤理论指导煤场各批次煤种的PSI及PCBI集合的计算,进而计算配合煤的SI及CBI,为预测焦炭的性能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方法 镜质组 反射率 活惰比 类强度指数集合 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煤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集合配煤方法预测焦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梅 刘新国 +3 位作者 王茂海 李东 郝静远 赵俊国 《煤质技术》 2018年第6期15-18,共4页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焦炭的性能以实现配煤的最终目的,在阿莫索夫-夏皮罗法基础上提出模糊集合配煤方法,以潞宝4. 3M捣固焦炉为例,利用配合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计算类组分平衡指数(PCBI)、类强度指数(PSI)、组分平衡指数(CBI)和...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焦炭的性能以实现配煤的最终目的,在阿莫索夫-夏皮罗法基础上提出模糊集合配煤方法,以潞宝4. 3M捣固焦炉为例,利用配合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计算类组分平衡指数(PCBI)、类强度指数(PSI)、组分平衡指数(CBI)和强度指数(SI),再以CBI和SI为自变量、焦炭性能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用均方根误差最小值选择最佳的回归方程。通过预测表明:收集企业实际生产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活惰比及焦炭冷热性能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可较准确地预测焦炭性能,且数据组越多则其准确度越高;利用15组数据预测焦炭冷性能平均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1. 78%、最小值为0. 17%,而利用10组数据预测焦炭热性能平均相对误差在5%~10%;利用三维视图可直观了解活性成分含量和惰性成分含量的大小对焦炭性能变化的影响,且利用组分平衡指数、强度指数及等焦炭性能图可知晓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配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合配煤方法 焦炭性能 组分平衡指数 类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强度指数 平均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合配煤方法预测焦炭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东 郝静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217,共5页
为提高焦炭性能预测的精确度进而达到科学配煤炼焦,基于阿莫索夫-夏皮洛煤岩分析提出模糊集合配煤方法,根据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归类,利用在不同镜质组反射率条件下的最佳活惰比图与煤的变质程度、惰性组分和镜质组反射率的相互关系图... 为提高焦炭性能预测的精确度进而达到科学配煤炼焦,基于阿莫索夫-夏皮洛煤岩分析提出模糊集合配煤方法,根据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归类,利用在不同镜质组反射率条件下的最佳活惰比图与煤的变质程度、惰性组分和镜质组反射率的相互关系图,定义了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给出了从集合元素计算强度指数SI与组分平衡指数CBI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可以根据实测数据回归预测焦炭性能,根据55组数据回归结果,焦炭反应性CRI最大相对误差4.8%,平均相对误差1.6%。根据焦炭性能回归方程可做出不同强度指数SI与组分平衡指数CBI的等焦炭性能图,为预测焦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性能 配煤 类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等焦炭性能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用于昆钢焦炭配煤计算比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魏亚玲 王震 +2 位作者 李东 张学梅 张昆钢 《煤质技术》 2015年第4期34-38,共5页
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将优质焦炭所对应的配合煤的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作为"正常配煤"的PSI及PCBI集合,将待测配合煤的PSI和PCEI与"正常配煤"进行比较,计算欧几里得加权距离,从而初步... 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将优质焦炭所对应的配合煤的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作为"正常配煤"的PSI及PCBI集合,将待测配合煤的PSI和PCEI与"正常配煤"进行比较,计算欧几里得加权距离,从而初步判定待测配合煤靠近"正常配煤"的程度。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目标焦炭的性能,利用目标焦炭对应的配合煤的PSI集合及PCBI集合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精确计算出各参配煤的比例,进而可以定量控制焦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方法 类强度指数集合 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配煤计算 模糊关系方程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成因及变质程度与黏结性相互关系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东 张学梅 +1 位作者 郝静远 马青华 《煤质技术》 2018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实测入炉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分平衡指数(CBI),并由此回归黏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回归方程对于实测黏结指数G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对于实测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依据回归... 采用实测入炉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计算强度指数(SI)和组分平衡指数(CBI),并由此回归黏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回归方程对于实测黏结指数G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对于实测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依据回归方程可绘制以组分平衡指数和强度指数为坐标的等黏结指数G曲线。焦炭性能、黏结性能和煤岩的组分平衡指数、强度指数有间接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黏结指数 胶质层最大厚度 焦炭性能 黏结指数G曲线 间接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尔加煤的煤岩与煤质特性及炼焦配煤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越 庞克亮 +5 位作者 马银华 夏伟 吴昊天 谷致远 刘福军 赵华 《煤质技术》 2023年第5期59-64,89,共7页
我国焦化行业对优质炼焦煤需求不断增长,但面临日益严重的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煤质下降问题,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强黏结性低硫炼焦煤是我国炼焦配煤的良好补充,其与国内高硫肥煤和焦煤存在成焦特性差异但具有煤质互补性,配煤炼焦时有利于稳... 我国焦化行业对优质炼焦煤需求不断增长,但面临日益严重的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煤质下降问题,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强黏结性低硫炼焦煤是我国炼焦配煤的良好补充,其与国内高硫肥煤和焦煤存在成焦特性差异但具有煤质互补性,配煤炼焦时有利于稳定焦炭质量。系统分析南雅库特煤田艾尔加煤的煤岩、煤质、黏结成焦特性以及煤灰化学成分,对炼焦配煤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艾尔加煤为典型的肥煤,黏结性强、胶质层厚度大、流动性好、膨胀度高,在炼焦配煤中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艾尔加煤的灰分、硫分含量低,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低,能满足我国炼焦煤进口的要求;艾尔加煤中镜质组含量在97%以上,活惰比异常高,偏离煤岩配煤中组分平衡指数区间;艾尔加煤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较高,矿物催化指数高。艾尔加煤制备焦炭的热反应性(CRI)≥50%,反应后强度(CSR)≤30%,应开展活惰比调控和煤灰化学成分调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互换性配煤实验方案,为国内焦化企业大比例配用该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配煤 煤岩 煤质特征 埃尔加煤 活性组分 组分平衡指数 矿物催化指数 煤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