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米级铁路桥梁线-桥一体化设计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晓光 郭辉 +4 位作者 高芒芒 胡所亭 易伦雄 蒋金洲 朱希同 《中国铁路》 2021年第9期32-39,共8页
千米级铁路桥梁在环境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变位直接影响上部轨道状态,开展线-桥一体化设计基础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是实现大跨度铁路桥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既有千米级铁路桥梁在一体化设计方面的工程实践,分析线-桥... 千米级铁路桥梁在环境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空间变位直接影响上部轨道状态,开展线-桥一体化设计基础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是实现大跨度铁路桥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既有千米级铁路桥梁在一体化设计方面的工程实践,分析线-桥一体化设计的内涵,结果表明:千米级铁路桥梁基于“刚度控制”的设计应深化考虑梁体变形对轨道几何形位的影响,做好桥梁纵断面和预拱度设置;确定梁端区域空间变位时应合理考虑荷载组合,深化变位限值研究,并通过桥梁、轨道专业协同,做好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梁端伸缩装置的一体化设计;针对桥梁、轨道和梁端区域,应在开展轨道静态几何验收标准基础上,统筹考虑桥梁成桥线形验收标准和梁端伸缩装置静态验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级铁路 -轨相互作用 线-一体化 梁纵断面 预拱度 钢轨伸缩调节器 梁端伸缩装置 静态验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斜拉桥上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智强 邢书科 +3 位作者 王兆刚 孙洪斌 董昆灵 杨荣山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87,共8页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阻力较小,经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针对时速350 km下高速列车能够平稳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无缝线路梁端的要求,建立了相关三维梁端车-线-桥耦合模型,确定了轮轨接触关系,验证该结构在大跨度斜拉桥下对于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温度和梁端转角作用下钢轨会产生一定变形,钢轨垂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最大垂向位移达到15.71 mm。对比仅施加德国低干扰不平顺谱,叠加温度或梁端转角变形后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动力响应增大,且对钢枕振动垂向加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从38.92 m·s^(-2)上升至48.69 m·s^(-2),增加25.1%。相比之下,极限拉伸状态比极限压缩状态下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响应大,钢枕垂向加速度从40.64 m·s^(-2)上升至62.39 m·s^(-2),增加53.5%,应在高温拉伸状态下对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进行定期检测。梁端一体化装置在以上工况下的响应均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本研究可为其在列车高速运行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梁端时的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 连续斜拉 无缝线 钢轨伸缩调节器 梁端一体化装置 -线-耦合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和数据驱动的铁路桥梁智能建造与运维述评
3
作者 陈亮 郭辉 +4 位作者 张格明 柯在田 王芳 苏朋飞 李国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传感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给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提供了基础。以大跨度铁路桥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 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传感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给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提供了基础。以大跨度铁路桥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综述。大跨度铁路桥梁智能建造与运维以模型和数据驱动为核心技术特征,前者表征桥梁结构的力学行为与物理机制,后者用于实现桥梁数字化或基于数据的桥梁状态推断,两者贯穿于桥梁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工具的发展变革,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可从更高层次实现智能化设计,并对标桥梁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目标。智能施工是智能建造的另外关键一环,以自动化信息化施工装备、施工全过程监测与预警、基于智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安全、质量、绿色可持续等为评价指标。应用无人机、微波干涉雷达、移动检测装备等自动化技术开展新建大跨度铁路桥梁的线-桥状态评定将成为未来桥梁验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基于建维一体化理念,建立融合施工期关键数据和验收期桥-轨初始状态数据的数字孪生模型,可为智能运维管养提供基础模型支撑。智能运维以自动化检测、健康监测等为主要技术手段,正在朝模型和数据驱动的状态修、预防修方向发展,从线-桥一体化角度,推动实现桥梁与轨道检测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线-桥状态综合评价,构建管理维修决策模型,是未来铁路桥梁智能运维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 模型和数据驱动 基于性能设计 健康监测 线-桥一体化检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多线高速铁路钢桁拱桥车——桥振动安全预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瀚玮 丁幼亮 +3 位作者 李爱群 王蔓亚 刘华 岳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6,共9页
基于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对高速列车行车工况下大跨多线铁路桥梁的振动响应进行在线识别。根据大跨多线铁路桥振动加速度幅值会在1个或多个车速点存在明显峰值的特征,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法和区间估计理论的车—桥振动安全... 基于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对高速列车行车工况下大跨多线铁路桥梁的振动响应进行在线识别。根据大跨多线铁路桥振动加速度幅值会在1个或多个车速点存在明显峰值的特征,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法和区间估计理论的车—桥振动安全预警方法。依据不同行车工况下桥梁振动加速度响应幅值、高速列车车速的相关性,采用小波包分解法提取反映桥梁结构振动加速度幅值随车速变化的桥梁加速度幅值在列车车速坐标上的中值线;采用区间估计理论,得到反映桥梁运营过程中桥上列车载客量和轨道不平顺状况等随机因素对车—桥振动影响的桥梁加速度幅值围绕中值线的波动区间;最终基于加速度幅值—车速中值线和加速度幅值波动区间,实现运营中大跨多线高速铁路钢桁拱桥车—桥振动性能的安全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多线钢桁拱 梁健康监测 -振动 小波包分解 区间估计 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雷虎军 朱广平 +1 位作者 陈奕涵 陈希茂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为探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基于工程需求(EDP)符合对数高斯分布假设获取全桥损伤曲线,提出一种桥梁地震损伤危险性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桥上无砟轨道的刚度效应,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高... 为探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基于工程需求(EDP)符合对数高斯分布假设获取全桥损伤曲线,提出一种桥梁地震损伤危险性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桥上无砟轨道的刚度效应,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高速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的轨道-桥梁(线-桥)一体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由80条近断层地震动实录波组成地震动数据库,采用基于概率需求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该高速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研究计算条件,近断层地震动速度峰值(PGV)与工程需求间的相关性较强;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的边支座易出现轻微损伤,当遭遇中高强度(PGV>100 cm/s)近断层地震动时桥梁关键截面的屈服概率较大,当PGV为200 cm/s时桥梁结构会受到严重破坏,而当PGV为300 cm/s时桥梁有极大可能发生完全破坏甚至出现倒塌。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区域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连续刚构 近断层地震动 线-一体化模型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