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线路负载率指标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涵 王瑾辉 +1 位作者 苗安康 袁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3-783,共11页
针对高随机性负荷渗透率下配电网线路负载状态评估的问题,文章在极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负荷重现水平和负荷重现期概念,建立一种新的线路负载能力概率性评价指标,即T年期线路负载率。考虑不同配网系统的负荷结构和网架结构的差异,结合负... 针对高随机性负荷渗透率下配电网线路负载状态评估的问题,文章在极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负荷重现水平和负荷重现期概念,建立一种新的线路负载能力概率性评价指标,即T年期线路负载率。考虑不同配网系统的负荷结构和网架结构的差异,结合负荷同时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负荷配网环境下线路负载率的计算方法。以江苏某工业园区、浙江某城市、安徽某农村等3种典型场景下的配电网为例分析“一年一遇”、“五年一遇”和“十年一遇”等不同重现期下的线路负载率,并对线路负载率达到不同重现水平时发生“重载事件”和“超载事件”的最小重现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在低样本容量下有效评估含随机性负荷的配电线路的负载状态,所提方法在含多类型负荷的配电网中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线路负载 负荷峰值 广义极值分布 重现水平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负载率特征的主网“源–网–荷”协调性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竺炜 尹军 +1 位作者 路广才 郑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5-273,共9页
"源-网-荷"协调性评估有不同视角,从电网安全性角度,潮流分布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制约功率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表明,当有功路径的功角均衡时,主网静态安全性最好,但路径功角获取不易。实践经验表明,主网的线... "源-网-荷"协调性评估有不同视角,从电网安全性角度,潮流分布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制约功率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表明,当有功路径的功角均衡时,主网静态安全性最好,但路径功角获取不易。实践经验表明,主网的线路有功负载率均衡性与路径功角均衡性一般正相关;当其较均衡时,主网静态安全性较高。故关键是针对时变潮流分布,如何评估可变时间窗内的线路负载率均衡性。研究发现,在构建主网线路的有功负载率时序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后,其主导阵蕴含了负载率总体动态均衡的关键信息,而次要阵则包含了不协调线路的负载率时序特征。故根据奇异值及左奇异向量,文章构建了有功负载率总体均衡性指标,并提出重载线路、不协调线路及时序特征差异的识别方法。针对IEEE39系统的3种运行方式,文章展示了分析过程,验证所提指标及方法的可行性,并与前期研究提出的主网安全性量化指标进行双向验证。该研究为基于大数据的"源-网-荷"协调性评估提供了实用方法,为大电网的运行与规划提供了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网 “源-网-荷”协调性分析 线路有功负载 负载率时序矩阵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不良负载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灿兵 刘晓光 +2 位作者 赵弘俊 文燕 李大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97-100,共4页
根据配电网运行环境复杂、标准化程度低、工况种类多等特点,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中压配电网线路不良负载数据的原因,包括错误数据、故障数据、线路改造、转供电流等,提出了针对性强的中压配电网不良负载数据的辨... 根据配电网运行环境复杂、标准化程度低、工况种类多等特点,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中压配电网线路不良负载数据的原因,包括错误数据、故障数据、线路改造、转供电流等,提出了针对性强的中压配电网不良负载数据的辨识处理方法,能准确辨识各种原因形成的不良负载数据。该方法在某市的配电网评估系统的实际运用以及某地中压配电网实际数据分析表明了其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线路负载 不良数据辨识处理 配电网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的AGC断面越限预防和校正控制
4
作者 谢岩 马世英 +3 位作者 唐晓骏 李晓明 肖雄 申家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应对新能源机组随机波动导致的外送断面过载约束复杂多变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新能源特性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断面越限预防和校正控制方法。首先,提出计及新能源特性、涵盖主站-厂站-机组三级架构的AGC... 为应对新能源机组随机波动导致的外送断面过载约束复杂多变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新能源特性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断面越限预防和校正控制方法。首先,提出计及新能源特性、涵盖主站-厂站-机组三级架构的AGC断面功率越限控制模型;其次,基于潮流转移比矩阵快速计算N-1故障后线路负载率矩阵,快速评估AGC断面功率越限风险;最后,推导线路N-1故障后负载率相对发电机组出力的灵敏度,明确不同机组功率调节对断面功率的差异化影响,以新能源机组消纳最大、AGC机组调节量最小为控制原则,提出基于线路负载率灵敏度的AGC断面越限校正控制方法。在PSD Power Tools中搭建实际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功率越限 新能源 负载率矩阵 线路负载率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电网重要用户供电路径决策方法
5
作者 郭挺 杨悦荣 +5 位作者 徐良德 陈中豪 董红 杨梓晴 林舜江 刘明波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广州等超大城市电网中110kV网架接线主要为3T接线,其运行方式多变,对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有很大影响。超大城市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其供电可靠性是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若安排的运行方式使得某些重要用户的供电路... 广州等超大城市电网中110kV网架接线主要为3T接线,其运行方式多变,对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有很大影响。超大城市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其供电可靠性是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若安排的运行方式使得某些重要用户的供电路径汇集在同一元件,就会大大降低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基于此,建立超大城市电网重要用户供电路径优化决策模型,以最小化电网中220kV线路的平均负载率为目标,要求系统的每个重要用户都要满足多个供电路径来自最少2个不同的220kV变电站。为了快速求解此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引入多变量决策树将模型转化成一个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再通过变量代换将其转化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实现快速准确求解。最后,以广州电网实际数据为例,验证所提优化决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用户 供电路径 3T接线 多变量决策树 线路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春 汪沨 +2 位作者 刘蓓 曹一家 刘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7-366,共10页
分布式电源(DGs)高渗透率接入,将改变配电网结构及潮流分布,需要对传统电压与负载率的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本文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配电网电压及负载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阶段决策的节点电压与线路负载率实时控... 分布式电源(DGs)高渗透率接入,将改变配电网结构及潮流分布,需要对传统电压与负载率的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本文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配电网电压及负载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阶段决策的节点电压与线路负载率实时控制方法,有机融合了调节分布式电源出力、调节无功补偿装置、网络重构以及切负荷等控制手段,各阶段根据指标函数值判断是否执行。以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作为算例,仿真一天内负荷及分布式电源出力的变化,对于节点电压与线路负载率越过限值时刻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节点电压与线路负载 多阶段决策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信息下的输电网规划新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鹏 程浩忠 +3 位作者 邢洁 江峰青 石方迪 应志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1-25,共5页
在传统的确定性信息下的输电网规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约束,使得规划后的网络具有一定的剩余传输容量以适应未来不确定负荷的变化。在新模型中,引入了线路负载率约束,使得规划后的网络能够适应未来长时小幅度的负荷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确定性信息下的输电网规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约束,使得规划后的网络具有一定的剩余传输容量以适应未来不确定负荷的变化。在新模型中,引入了线路负载率约束,使得规划后的网络能够适应未来长时小幅度的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引入了区域负荷增长量约束,使得规划后的网络能够适应未来短时大幅度区域负荷增长的增长地点的不确定性。使用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求解新模型。新模型的建立无需对未来不确定负荷的负荷特性进行详细的数学建模,易于求解并有着更好的适应性。46节点系统算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负荷 输电网规划 线路负载 区域最大传输能力 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电价的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最优调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万庆祝 陈娅兰 边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10-2613,2628,共5页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在居民家庭中的智能体现,需建立在家庭安全用电的基础上。家庭中的电气故障大多为线路过载故障。在对家庭智能电器的优化运行中,将线路负载率作为约束条件,可保障家庭的用电安全。在实时电价环境下,提出了...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在居民家庭中的智能体现,需建立在家庭安全用电的基础上。家庭中的电气故障大多为线路过载故障。在对家庭智能电器的优化运行中,将线路负载率作为约束条件,可保障家庭的用电安全。在实时电价环境下,提出了一种考虑家庭线路负载率约束的家庭能量调度策略,分别建立了以用电费用最小和碳排放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建立的0-1整数规划模型,将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求得家庭最优用电方式。通过仿真验证,比较用户在不同用电模式下的线路负载率、用电费用和碳排放量,验证了该策略可为家庭用电提供安全可靠的最优用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 优化调度 线路负载 遗传算法 用电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海江 陈锦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82,共6页
传统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存在负荷配置效率较低、协调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云边融合的电力需求侧负荷协调配置方法。采用云边融合技术融合配电网云数据库中心、边缘节点以及边缘域数据,对配电网负荷的类型进行分类,设... 传统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存在负荷配置效率较低、协调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云边融合的电力需求侧负荷协调配置方法。采用云边融合技术融合配电网云数据库中心、边缘节点以及边缘域数据,对配电网负荷的类型进行分类,设置配电网储能配置目标与约束条件,将其作为前提,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配电网储能配置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具有理想的配置协调性,电力需求侧负荷利用率更高,验证了该文研究构建的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的应用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融合 线路负载 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 边缘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gSILENT/PowerFactory的配电网光伏电站接纳极限容量及安全稳定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玮 孟永庆 +3 位作者 高欣 王国红 尚朔南 李慧旋 《智慧电力》 2017年第8期15-20,共6页
为研究光伏电站接入对配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结合国内某实际配电网,使用电力系统仿真与分析软件DIgSILENT/PowerFactory,从稳态和动态2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光伏电站单点接入和多点接入不同方式下配电网所能接纳的光伏电站极限容量... 为研究光伏电站接入对配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结合国内某实际配电网,使用电力系统仿真与分析软件DIgSILENT/PowerFactory,从稳态和动态2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光伏电站单点接入和多点接入不同方式下配电网所能接纳的光伏电站极限容量;重点针对单点接入方式,计算了光伏电站接入后的电压偏差、电压变动及线路负载率,研究了大型光伏电站接入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向上级电网倒送功率的前提下,配电网中光伏电站小容量多点接入就地消纳比单点接入能接纳更多的容量;影响配电网消纳光伏发电的因素主要为电压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线路负载 DIgSILENT/PowerFactory 电能质量 电压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配电协调的网架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诚明 张焰 华月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0-204,共5页
为使输电网规划与配电网规划互相协调、提高电网整体供电可靠性和投资效益,提出了输配电协调的网架规划方法。在传统网架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在输电网规划模型中引入配电网转供需求约束和输电网可靠率约束;在配电网规划模型中引入输电网N-... 为使输电网规划与配电网规划互相协调、提高电网整体供电可靠性和投资效益,提出了输配电协调的网架规划方法。在传统网架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在输电网规划模型中引入配电网转供需求约束和输电网可靠率约束;在配电网规划模型中引入输电网N-2转供需求约束和线路平均负载率约束。并采用自适应搜索离散萤火虫算法求解输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最后以华东某地区输配电网规划作为算例进行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行、有效,能提高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和投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电协调 负荷转供 线路平均负载 自适应搜索 离散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家庭用电事故小常识
12
作者 刘峰 《山东农机化》 2001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家庭用电事故 家用电器 人为事故 电源电压 用电设备 工作电压 保险丝 安全保护器 线路负载 导线 火线 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