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改进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法评估一维标准样板线节距数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同保 翁浚婧 +3 位作者 雷李华 李源 蔡潇雨 马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由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法定量测量标准样板的平均节距时会因为频谱分辨率Δf有限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丢失信息,故本文对常用的FFT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在FFT的频谱中得到最大振幅值对应的频率分量fmax,使用二分法缩小fmax附近的频率... 由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法定量测量标准样板的平均节距时会因为频谱分辨率Δf有限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丢失信息,故本文对常用的FFT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在FFT的频谱中得到最大振幅值对应的频率分量fmax,使用二分法缩小fmax附近的频率范围;然后利用连续傅里叶变换法寻找更大的振幅值与更精确的f′max以求得更接近真实值的线节距。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Matlab软件仿真被测标准样板(TGD1)的轮廓图,比较了FFT与改进后的FFT对不同扫描长度下数据的评估结果,并展示了改进FFT法评估时部分数据的运算过程。同时,通过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实测20μm×2μm内的TGD1形貌。两种评估法下的数据比对结果显示:改进FFT评估后的线节距为(277.84±0.39)nm,符合标称值(278±1)nm,验证了改进后FFT方法对线节距求解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傅里叶变换法 线节距 一维线间隔标准样板 微纳米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节日的功能转型与保护传承——以云南玉溪米线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龙光 杨晖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34-42,153,154,共11页
作为节期最长的流动性地方节日,云南玉溪米线节数百年来在其土主信仰祭祀圈地域空间贮存着润泽民生的历史记忆,发挥着保境安民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玉溪米线节由传统民俗一跃而为文化资源,正在经历通过促进地域社会治理、... 作为节期最长的流动性地方节日,云南玉溪米线节数百年来在其土主信仰祭祀圈地域空间贮存着润泽民生的历史记忆,发挥着保境安民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玉溪米线节由传统民俗一跃而为文化资源,正在经历通过促进地域社会治理、发展地方文旅产业而助推乡村振兴的功能转型。针对米线节土主信仰式微,民间自组织面临解体的现状,应切实转变文化观、遗产观,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联合攻关,以全息数字化记录、民俗文化公共实践等方式,加强米线节主体协作式传承和整体性动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玉溪米线 和谐地域 价值重估 主体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家鼠精母细胞中联会复合体的研究Ⅳ.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的发育和偶线期节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静宇 杨保胜 张传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采用表面铺展-SDS处理、硝酸银和磷钨酸(Phosphotungsticacid,PTA)染色电镜技术,研究了褐家鼠精母细胞中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complex,SC)的发育及偶线期节(Zygotenenodule,ZN)。在褐家鼠精母细胞的细线期,常染色... 采用表面铺展-SDS处理、硝酸银和磷钨酸(Phosphotungsticacid,PTA)染色电镜技术,研究了褐家鼠精母细胞中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complex,SC)的发育及偶线期节(Zygotenenodule,ZN)。在褐家鼠精母细胞的细线期,常染色体轴心(Axialcores,ACs)已形成,同源轴心在空间上靠近,偶线期SCs开始形成,到粗线期SCs完全形成,于双线期SCs开始解体。在双线期除了个别SCs侧生组分分开外,大多数SCs发生碎片化(fragmentation).在偶线期未配对的ACs和SCs侧生组分及中央组分上均发现电子密度高的球形或椭圆形的节状结构──偶线期节,ZNss在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会复合体 线 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疆果东送”线上年货节的做法及常态化销售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博文 胡允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总结“疆果东送”线上年货节的成功做法及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疆果东送”常态化销售对策,服务和助推台州市援疆工作,也为其他地区创新援疆工程行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疆果东送”线上年货 做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试验中高速摄影控制及闪光装置改进
5
作者 任青毅 陈敏 +2 位作者 黄斌 丁明军 谢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4-228,共5页
研究爆轰试验高速摄影中,闪光灯和摄影机快门失灵引起试验失败问题,提出对试验操控装置和闪光灯电源改进措施。首先,在实验操控上增加防止仅雷管起爆的逻辑控制,并采用集中控制,分布检测设计;其次,在闪光氙灯电源中,采用伪火花开关和多... 研究爆轰试验高速摄影中,闪光灯和摄影机快门失灵引起试验失败问题,提出对试验操控装置和闪光灯电源改进措施。首先,在实验操控上增加防止仅雷管起爆的逻辑控制,并采用集中控制,分布检测设计;其次,在闪光氙灯电源中,采用伪火花开关和多节LC(电感-电容)脉冲形成线技术,解决氙灯存在的自闪、不引燃和光强不均。此外,还解决了装置研制中遇到的电磁干扰、同步引燃等问题。通过改进,有效地防止了爆轰试验中高速摄影光学影像丢失情况和底片曝光不均匀现象,介绍了主要元件、线路和系统、实验结果及研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试验 高速摄影 氙灯照明 伪火花开关 LC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