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子宫骶韧带线粒体DNA^(4977)缺失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雪 王晓庆 陆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59,26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线粒体DNA^4977缺失在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子宫骶韧带中的变化,初步探讨POP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我科因POPⅡ~Ⅳ期切除子宫26例为研究组,同期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的非POP患... 目的通过研究线粒体DNA^4977缺失在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子宫骶韧带中的变化,初步探讨POP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我科因POPⅡ~Ⅳ期切除子宫26例为研究组,同期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的非POP患者21例为对照组,取子宫骶韧带组织,提取其中的线粒体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DNA和DNA^4977缺失的相对含量,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PCR产物进行比对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子宫骶韧带组织中线粒体DNA^4977缺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086,P=0. 037);而2组总线粒体D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 447)。②研究组线粒体DNA^4977缺失与年龄、孕次、产次、BMI、初产年龄、绝经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照组患者线粒体DNA^4977缺失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线粒体DNA4977缺失增多(r=0. 465,P=0. 034),而与孕次、产次、BMI、初产年龄、绝经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骶韧带线粒体DNA^4977缺失在POP患者中显著增加,可能是导致POP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骶韧带 线粒体dna4977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77bp缺失检测辐射损伤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封江彬 陆雪 +2 位作者 陈德清 陈晓穗 刘青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4,共4页
初步探索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辐射诱导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分析的可行性。对正常人外周血进行2GyCoγ射线的照射,照射后提取包含线粒体DNA的全基因组DNA,用PCR方法进行线粒60体DNA4977bp缺失分析,同时扩增很少缺失的线粒体DN... 初步探索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辐射诱导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分析的可行性。对正常人外周血进行2GyCoγ射线的照射,照射后提取包含线粒体DNA的全基因组DNA,用PCR方法进行线粒60体DNA4977bp缺失分析,同时扩增很少缺失的线粒体DNA片段(16S?ND1);进而比较照射前后线粒体DNA4977bp缺失水平。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的引物对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可特异性扩增出所有2Gy照射诱导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该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8470?13446bp。用于扩增16S?ND1的引物对在很大的温度变动范围内,均能扩出目的DNA片段。所有外周血样品在照射前无线粒体DNA4977bp缺失,2Gy60Coγ射线照射后特异诱导出此缺失。说明用本研究中建立的PCR方法,可用来分析电离辐射诱导的外周血有核细胞线粒体DNA4977bp缺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线粒体dna常见缺失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34bp自发缺失及^(60)Coγ射线诱发缺失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封江彬 李玉文 +2 位作者 陆雪 陈德清 刘青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为探索正常人群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mtDNA)4934bp缺失的发生比例及电离辐射是否可以诱发该缺失,对109例正常人外周血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中发生该缺失的比例,将3例缺失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使其受到0、2和6Gy60Coγ... 为探索正常人群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mtDNA)4934bp缺失的发生比例及电离辐射是否可以诱发该缺失,对109例正常人外周血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中发生该缺失的比例,将3例缺失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样品,使其受到0、2和6Gy60Coγ射线照射,对4934bp缺失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经分析发现,41%的正常人外周血样品具有该缺失,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该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重链nt8435-nt13368之间。自发缺失发生比例与供者年龄增长相关(p<0.01),与性别无关。使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缺失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样品在接受0、2和6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其mtDNA4934bp的缺失情况,发现在照射前后外周血线粒体DNA均有该缺失;以正常人外周血所做的半定量分析发现在照射0、2和6Gy后该缺失水平分别为23、25和27。说明电离辐射诱发人外周血样品缺失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人外周血 线粒体dna缺失 4934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缺失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封江彬 陆雪 +1 位作者 陈德清 刘青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2-315,共4页
探索电离辐射是否诱导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mtDNA 889bp和3895bp缺失。对指数生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照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24h、48h提取纯线粒体DNA,用巢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 探索电离辐射是否诱导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mtDNA 889bp和3895bp缺失。对指数生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照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24h、48h提取纯线粒体DNA,用巢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线粒体DNA 889bp、3895bp缺失分析,与未照射细胞系进行比较;并将纯化的第二轮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的引物,可特异性扩增出10Gy照射诱导的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该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548-4443bp之间。研究发现,用于扩增线粒体DNA 889bp的引物在扩增出目的DNA片段的同时,也可扩增出未发生缺失的DNA片段。第二轮缺失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11688-12576bp之间。所有未照射细胞无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说明电离辐射可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线粒体dna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缺失突变与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探讨
5
作者 王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 老年性耳聋 缺失突变 耳聋患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岳㈣能下降与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关系
6
作者 黄海林 刘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9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老年性耳聋与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3个月龄)与观察组(24个月龄).各10只。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听阈,采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内耳耳蜗及蜗神... 目的探讨大鼠老年性耳聋与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3个月龄)与观察组(24个月龄).各10只。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听阈,采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内耳耳蜗及蜗神经核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情况,应用凝胶酶切电泳技术证实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存在。结果对照组大鼠ABR平均听阈为(19.50±3.69)dBpeSPL,观察组大鼠ABR平均听阀(46.00±3.94)dBpeSP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检出情况:对照组大鼠内耳组织及蜗神经核未发现线粒体DNA4834bp缺失,观察组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为90.O%,脑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检出率为100%。结论老龄大鼠听觉器官(内耳组织和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高,这种大片段缺失与老龄大鼠听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突变 线粒体dna4834bp 老年性耳聋 内耳 蜗神经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线粒体DNA缺失突变及与心衰发病的关系
7
作者 袁祖贻 封启明 +3 位作者 刘治全 马爱群 杨鼎颐 祝家庆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突变对心衰发病的意义,10例DCM患者心内膜活检心肌,用定量PCR方法,以常发缺失型突变mtDNA4977bp(mtDNA4977)和7436bp(mtDNA7436)缺失率为损伤指标,观察心衰不同发展阶... 为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突变对心衰发病的意义,10例DCM患者心内膜活检心肌,用定量PCR方法,以常发缺失型突变mtDNA4977bp(mtDNA4977)和7436bp(mtDNA7436)缺失率为损伤指标,观察心衰不同发展阶段mtDNA缺失程度与患者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改变及临床心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CM患者活检心肌中mtDNA4977缺失频率为100%,缺失率在0.128%~1.028%之间;mtDNA7436的缺失频率为70%,缺失率为0.103%~0.843%;10例健康对照中,仅2例45岁以上者有低水平的mtDNA4977及mtDNA7436缺失。心功能愈差,心脏扩大愈显著者,mtDNA缺失率愈高,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性降低程度也愈明显;mtDNA缺失程度与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改变及整体心功能受损之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关系。提示mtDNA缺失可能参与了DCM心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缺失突变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缺失突变相关老年性聋研究进展
8
作者 孔维佳 胡钰娟 +3 位作者 孙宇 杨阳 钟毅 赵学艳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S01期11-13,共3页
老年性聋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致残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同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聋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其中人线粒体4977bp缺失突变(大鼠为4834bp缺失突变)... 老年性聋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致残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同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聋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其中人线粒体4977bp缺失突变(大鼠为4834bp缺失突变)被称为常见缺失突变,被认为与老年性聋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相关老年性聋研究做一综述,介绍建立并利用相关研究模型,包括体内及体外模型对线粒体相关老年性聋进行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线粒体dna 常见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