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elin/APJ系统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在防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虎刚 刘爱 +3 位作者 唐演 刘凯 赵信科 李应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血管内皮细胞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基础,其分泌功能参与调节微循环的多种功能,而内皮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Apelin/APJ系统是内皮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靶点,其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 血管内皮细胞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基础,其分泌功能参与调节微循环的多种功能,而内皮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Apelin/APJ系统是内皮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靶点,其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因此,Apelin/APJ系统抑制MPTP开放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Apelin/APJ系统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D介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一 夏德佳 +5 位作者 赵柔 王旭彤 赵岳 马玉芳 王文军 张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线粒体关键蛋白亲环素D(CypD)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转染不同siRNA的MG63细胞系,分别为CypD-siRNA1、CypD-siRNA2和CypD-siRNA3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Cyp... 目的:探讨干扰线粒体关键蛋白亲环素D(CypD)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转染不同siRNA的MG63细胞系,分别为CypD-siRNA1、CypD-siRNA2和CypD-siRNA3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CypD的表达水平,筛选用于后续实验的CypD-siRNA。将MG6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和敲减组(转染CypD-siRNA2)。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MitoSOX Red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钙黄绿素-钴评价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迁移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ypD-siRNA1组和CypD-siRNA3组相比,CypD-siRNA2组中Cy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减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和迁移数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Bcl-2、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以及E-cadherin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敲减组细胞mROS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敲减CypD表达可上调MG63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抑制其增殖、迁移能力,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亲环素D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生物学行为 MG6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海扣 于水 +2 位作者 米琰 季永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NaHS后处理组(N)、苍术苷组(A)、NaHS后处理+苍术苷组(N+A)。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Con组持续灌注120 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60 min。其中,N组复灌即刻给予含有NaHS的K-H液后处理,A组复灌初给予含有苍术苷(MPTP特异性开放剂)的K-H液灌注10 min,N+A组在NaHS处理后,给予苍术苷处理10 min。记录各组平衡末、复灌10、30、60 min心功能指标。复灌末各组取心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相比,NaHS后处理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凋亡指数(P<0.05)。苍术苷则可以取消NaHS的作用。结论外源性H2S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耀梅 程慧娴 +4 位作者 曾宪明 曾秋婷 高玮 段满林 徐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成年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16):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观察富氢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成年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16):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组(NS)、富氢液组(H)、苍术苷组(A)、富氢液+苍术苷组(HA)。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min后恢复灌注,S组仅分离椎动脉和颈总动脉,不进行阻闭。H组和HA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1,其余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A组和HA组于再灌注前10 min侧脑室注射苍术苷15μl,NS组和H组侧脑室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4 h取海马组织,分离海马细胞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海马mPTP的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线粒体和胞质细胞色素C(Cyt C)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在海马CA1区表达,并计算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5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升高,Bcl-2和Bax表达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下调,胞质Cyt C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降低,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上调,胞质Cyt C表达下调(P<0.05);与H组比较,HA组mPTP吸光度的改变值升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下调,胞质Cyt C表达下调(P<0.05);IR组与N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富氢液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后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苍术苷可部分取消富氢液的上述改变。结论富氢液能有效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Cyt C易位至胞质,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海马细胞mP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细胞色素C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效救心丸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及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亚妮 高俊杰 +3 位作者 朱文叶 陈铁军 沈智杰 王肖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速效救心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药物组给予对应剂量的速效救心丸混悬液灌胃...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速效救心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药物组给予对应剂量的速效救心丸混悬液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等容积的双蒸水灌胃,连续灌胃7 d结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速效救心丸干预后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细胞色素C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PTP开放程度增加,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P<0.05),TUNEL的阳性反应面积率显著上升(P<0.01)。速效救心丸高、中、低剂量组的TUNEL阳性反应面积率等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药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速效救心丸高剂量组的MPTP开放程度(P<0.05)、细胞色素C水平(P<0.01)较模型组降低。结论速效救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救心丸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静 李东野 +6 位作者 夏勇 罗园媛 陈丹 潘德锋 朱红 张卓琦 徐通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研究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Akt1基因对心肌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 目的:研究Akt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Akt1基因对心肌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转Akt1基因+I/R组(Ad-gene组)、空载体+I/R组(Ad-blank组)、转Akt1基因+I/R+Akt抑制剂组(Ad-inhibitor组)。Ad-gene组术前48h开胸心肌内直接分点注射脂质体Akt1质粒复合物,control组和I/R组分别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Ad-blank组注射等体积脂质体,Ad-inhibitor组注射等体积脂质体Akt1质粒LY294002混合物。观察转染Akt1基因对大鼠I/R心脏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释放、心肌细胞凋亡、Akt1表达、线粒体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Cyc-C)表达以及MPT的影响。结果:Control组可见Akt1表达,但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与control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LDH和CK均增高;与control组相比较,其余各组Cyc-C较胞浆表达增加而线粒体内表达减少。Ad-gene组Akt1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I/R组、Ad-blank组及Ad-inhibitor组均增加;Ad-gene组AI、LDH和CK较I/R组、Ad-blank组及Ad-inhibitor组均显著减少,但仍高于control组;Ad-gene组Cyc-C较I/R组、Ad-blank组以及Ad-inhibitor组胞浆内表达减少而线粒体内表达增加;Ad-gene组较IR组、Ad-blank组和Ad-inhibitor组在540nm处吸光度值增高,但明显低于control组。I/R组、Ad-blank组以及Ad-inhibitor组Akt1、Cyc-C、AI、LDH和CK以及在540nm处吸光度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染Akt1基因对I/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Akt1抑制I/R诱导的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从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AKT1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激活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细胞抗凋亡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波 刘启辰 +3 位作者 张羿 雷寒 杨雅莹 黄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4-520,共7页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心肌缺血激活后可传导心绞痛信号,释放神经肽,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目前,TRPV1激活抑制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密...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心肌缺血激活后可传导心绞痛信号,释放神经肽,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目前,TRPV1激活抑制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抑制其开放可保护心肌缺血后的心肌细胞抗凋亡。本研究证明,TRPV1激活通过抑制MPTP开放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首先,本研究利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了TRPV1基因敲除(TRPV1-/-)和野生型(WT)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辅以环孢素A(CSA)预处理抑制MPTP开放,比较观察TRPV1、MPTP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心肌组织切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显示,心肌缺血24 h,TRPV1-/-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WT型小鼠。而经CSA预处理的TRPV1-/-小鼠比TRPV1-/-小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揭示,WT型心肌梗死小鼠的AI明显低于TRPV1-/-心肌梗死小鼠,而CSA预处理明显降低TRPV1-/-小鼠心肌细胞的AI。Western印迹检测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Bcl-2、Bax、p53和细胞色素C(Cyt-C)水平。结果证明,TRPV1的激活可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线粒体Cyt-C的外溢,降低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GENMEN光度法检测MPTP开放实验显示,激活的TRPV1明显抑制了MPTP的开放。本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后的TRPV1激活可能通过抑制MPTP开放而抵抗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心肌梗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秀峰 石清兰 +4 位作者 王明刚 毛德文 邱华 龙富立 张荣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86-2189,共4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在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及是否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脂多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 h收集各组大鼠标本,同时观察各...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在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及是否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脂多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 h收集各组大鼠标本,同时观察各组大鼠48 h存活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含量,分光光度仪检测肝线粒体在52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PT孔开放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肝线粒体与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测定Caspase-3蛋白活性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可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48 h存活率,降低血清ALT、AST含量,抑制肝线粒体PT孔开放,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降低细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抑制下游Caspase-3蛋白活性。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抗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大鼠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解毒化瘀颗粒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庆 童婷婷 +7 位作者 王颖 李奎武 张利达 吴晓晴 李成龙 汪俊丽 张君宇 韩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50-3060,共11页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影响较大,针刺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miR-124-3p/糖原合成酶激酶β(GSK-3β)...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影响较大,针刺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miR-124-3p/糖原合成酶激酶β(GSK-3β)/亲环素D(Cyp-D)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CIRI的可能机制。方法2022年6—8月,将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每组20只。造模前干预7 d,电针组、电针+激动剂组选取通督调神穴组:百会、风府、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1次/d,连续7 d;造模前24 h电针+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侧脑室注射miR-124激动剂和抑制剂(5 nmol)。除假手术组,余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侧脑皮质,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量表(mNSS)、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UNE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GSK-3β、p-GSK-3β、Cyp-D、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检测MPTP开放程度,MPTP阳性细胞率越高,代表MPTP开放程度越大。结果除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均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增加,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p-GSK-3β/GSK-3β值降低,Cyp-D、Cyt-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mNSS评分及相对脑梗死体积均降低,线粒体结构破坏减轻,p-GSK-3β/GSK-3β增加,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电针+激动剂组GSK-3βmRNA表达增高(P<0.05);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GSK-3β、Cyp-D阳性表达分别减弱和增强,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p-GSK-3β阳性表达增强,Cyp-D阳性表达减弱,miR-124-3p及Cyp-D、Cyt-C、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GSK-3β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电针+激动剂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GSK-3β阳性表达减弱,Cyp-D阳性表达增强,miR-124-3p、Cyt-C、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Cyp-D、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结论“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减轻CIRI大鼠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抑制MPTP开放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从机制上进一步验证了“通督调神”针法治疗CIRI的疗效,同时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促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 卒中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督调神 电针疗法 miR-124-3p 百会 风府 大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冬梅 董军 +1 位作者 漆正堂 丁树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和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相关因素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耐力训练组(T组)和一次性力竭组(E组)。T组...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和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相关因素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耐力训练组(T组)和一次性力竭组(E组)。T组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6次/周,共6周,训练时间从每天45 min逐渐增加到90 min;E组正常笼内饲养6周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运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MPTP的开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线粒体Ca2+的转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T组线粒体吸光度值和Ca2+的转运量无显著性变化,Cyt c的释放量与Bax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Bcl-2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2)E组线粒体吸光度值显著减少,Cyt c释放量及Ca2+转运量显著增加,Bcl-2mRNA表达显著下降,Bax mRNA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耐力运动可能通过上调Bcl-2/Bax基因表达,减少Cyt c释放,稳定MPTP开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一次性力竭运动可能通过下调Bcl-2/Bax基因表达,MPTP异常开放,增加Cyt c和Ca2+释放,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细胞色素C Ca2+转运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戴雍月 邱晓晓 +2 位作者 汪洋 倪世容 郝卯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肺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肺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阻断左肺门45 min,松开阻断带形成再灌注,复制在体肺I/R模型。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肺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肺I/R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阻断左肺门45 min,松开阻断带形成再灌注,复制在体肺I/R模型。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1 h组(I/R 1 h组)、缺血/再灌注3 h组(I/R 3 h组)、HSYA干预+I/R 1 h组(SI 1 h组)和HSYA干预+I/R 3 h组(SI3 h组)。SI 1 h组和SI 3 h组分别在缺血前20 min和再灌注即刻静注HSYA(2.0 mg/kg),其余步骤分别同I/R1 h组和I/R 3 h组,对照组、I/R 1 h组和I/R 3 h组分别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定量评价指标(IQA)、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胞浆内和线粒体基质内细胞色素C(CytC)、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水平以及MPT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W/D和IQA均增高,CytC和AIF胞浆含量增加而线粒体内含量减少;SI各组与相应的I/R组比,AI、W/D和IQA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SI组CytC和AIF较相应的I/R组胞浆含量减少而线粒体内含量增加;线粒体在540 nm处的吸光度值SI 1 h较IR 1 h、SI 3 h较IR 3 h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R肺组织细胞凋亡,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维持MPT功能、减少CytC和AIF由线粒体向胞浆内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丁烯酸内酯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以美 彭双清 +1 位作者 韩刚 董延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丁烯酸内酯(BUT)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HepG2细胞染毒BUT后,采用若丹明123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预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丁烯酸内酯(BUT)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HepG2细胞染毒BUT后,采用若丹明123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预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在BUT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结果BUT能够浓度依赖性地降低ΔΨm,而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和二硫苏糖醇则能明显抑制该效应。CsA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BUT的细胞毒性。结论BUT通过诱导HepG2细胞内氧化应激,导致MPTP的开放而最终引起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酸内酯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苯二氮受体参与调控大鼠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敬远 王俊科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苯二氮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在调控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中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心肌线粒体,电镜观察其形态证实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将线粒体分... 目的探讨外周苯二氮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在调控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中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心肌线粒体,电镜观察其形态证实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将线粒体分别和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1)的PBR拮抗剂PK11195孵育,部分线粒体和100mmol·L-1PK11195孵育之前5min加入5μmol·L-1MPT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组)。不给任何处理的线粒体为阴性对照(Con组),单纯给150μmol·L-1Ca2+作阳性对照(Ca2+组)。分光光度法测520nm处吸光度的改变反映MPT变化,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释放。结果PK11195剂量依赖性诱发MPT,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K11195导致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膜破裂,CytoC释放明显增多(vsCon组,P<0.01);CsA能阻断PK11195的上述作用,CsA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基本完好,线粒体CytoC释放较少(vs100μmol·L-1组,P<0.05)。结论PBR参与调控大鼠心肌MPT,其拮抗剂PK11195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肌MPT,导致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和线粒体CytoC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苯二氮革受体 PK11195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在脂多糖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1 位作者 赫玮 王世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2-949,共8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下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开放状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环孢霉素A(CsA)和兰尼定(Rya)联合应用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CsA组、LPS+Rya组、LPS+CsA+Rya组...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下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开放状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环孢霉素A(CsA)和兰尼定(Rya)联合应用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CsA组、LPS+Rya组、LPS+CsA+Rya组;分别检测mPTP的开放状态、细胞内及线粒体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ΔΦm),以及反映细胞凋亡的Hoechst染色,Bax、Bcl-2的mRNA表达,caspase 3活性,Bax及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LPS作用心肌细胞24 h后mPTP开放,可使细胞质Ca^(2+)荧光强度增高298%,线粒体Ca^(2+)荧光强度增高231%,约1/3细胞凋亡,caspase 3活性增加了约1倍,上调Bax mRNA表达(P=0.008);联合使用CsA与Rya可有效阻断由LPS引起的心肌细胞mPTP开放,降低LPS所致的细胞质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增高的幅度,维持正常的ΔΦm,减轻LPS所致的细胞凋亡,抑制caspase 3活性,可显著抑制LPS对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mPTP在LPS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sA与Rya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LPS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脂多糖 环孢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时森 程训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糖尿病心肌病(DC)作为一种独立、特异的心肌病,其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有关,但目前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及心肌细...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糖尿病心肌病(DC)作为一种独立、特异的心肌病,其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有关,但目前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及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心脏功能受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产生的重要场所,而且参与了细胞凋亡、死亡的过程。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在DC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在维持线粒体功能中起关键作用。MPT是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实现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观察到DC的MPTP功能发生变化,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拮抗剂可以纠正其异常,这些发现为DC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脏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对老年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艳红 刘晓冬 +1 位作者 刘艳 陆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对老年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模型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21~23月龄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R+PI3K抑制剂Wortmannin(Wort)组、IPC组、... 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对老年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模型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21~23月龄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R+PI3K抑制剂Wortmannin(Wort)组、IPC组、IPC+Wor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7只。分别建立I/R、IPC模型,Wort组大鼠再灌注前尾静脉注射Wort 0.6 mg·kg^-1。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提取心肌组织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kt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速离心法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mPTP开放程度。结果:与I/R组(0.288±0.071)比较,IPC组大鼠心肌组织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46±0.051)明显升高(P〈0.05),I/R+Wort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44±0.010)明显降低(P〈0.01)。与I/R组(0.216±0.024)比较,IPC组大鼠粒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0.187±0.022)明显降低(P〈0.05),I/R+Wort组大鼠粒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0.218±0.029)无明显变化(P〉0.05)。与I/R组(1.15±0.15)比较,IPC组大鼠线粒体SOD活性(1.39±0.14)明显升高(P〈0.05),I/R+Wort组大鼠线粒体SOD活性(1.17±0.21)无明显变化(P〉0.05)。在6~20min时,与I/R组比较,IPC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明显降低(P〈0.05),I/R+Wort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IPC组比较,IPC+Wort组大鼠心肌mPTP开放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大鼠IPC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心肌mPTP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内吗啡肽-1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艳平 杨天华 +4 位作者 金植炎 王娅 叶红伟 高琴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对内吗啡肽-1后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9/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对内吗啡肽-1后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9/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后处理组(Atr组)和内吗啡肽-1+苍术苷后处理组(EM50+Atr组)。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再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浆,检测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细胞色素C等生化指标,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采用Evans blue和TTC双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细胞色素C含量或活性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EM50组比较,EM50+Atr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细胞色素C含量或活性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内吗啡肽-1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线粒体中Cyt-C的释放,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苍术苷 内吗啡肽-1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削弱淀粉样β蛋白介导的炎症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庆状 朱宁 +3 位作者 林继宗 王艳 王克万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有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对照组、Aβ1-42作用组和CsA预处理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干细...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有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对照组、Aβ1-42作用组和CsA预处理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干细胞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β1-42作用小胶质细胞96 h后,IL-6和TNF-α分别为对照组的7.92和1.22倍。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达到41.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后,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caspase-3的激活也显著性被抑制。结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可显著性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极大地削弱了炎症对神经干细胞造成的凋亡效应,提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心汤治疗心衰大鼠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涛 李梅君 薛一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78-182,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复心汤治疗心衰大鼠的疗效及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的相关性,揭示复心汤治疗心衰的mPTP机制。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心衰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复心汤组4个试验组,每组2... 目的观察复心汤治疗心衰大鼠的疗效及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的相关性,揭示复心汤治疗心衰的mPTP机制。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心衰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复心汤组4个试验组,每组20只大鼠。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Wistar大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按干预方法处理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死亡率、血清BNP值,心脏彩超评测心功能情况。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在mPTP开放诱导剂作用下A540吸光度的改变,以评测心肌线粒体mPTP的开放程度。观察复心汤组各疗效数值与心肌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复心汤组与模型组和西药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心脏彩超LVEDD、LVEDS较两组明显减小,FS、EF较两组明显增大,BNP、死亡率较两组明显降低,mPTP开放诱导剂作用下线粒体A540吸光度的改变显著增大,并且复心汤组线粒体A540吸光度变化程度与LVEDS等观察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复心汤能改善mPTP通透性,可能因此改善了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及心肌凋亡情况,使复心汤取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心力衰竭 复心汤 大鼠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诱导血管反应性降低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稼夫 胡畔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可诱导血管反应性降低及其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方法:利用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性休克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和CHOP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可诱导血管反应性降低及其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方法:利用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性休克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和CHOP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离体血管环观察毒胡萝卜素孵育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大鼠CLP后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GRP78和CHOP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肠系膜上动脉的反应性降低,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能够抑制GRP78和CHOP的表达,并显著恢复血管反应性。离体血管环研究表明,毒胡萝卜素能够降低血管反应性,牛磺酸能恢复血管反应性,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抑制剂环孢素A能显著增加血管反应性。结论:内质网应激能诱导血管反应性降低,且可能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血管反应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