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人类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基因启动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勇琴 孙美涛 +3 位作者 李月 王昀 张晓娟 熊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it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1,MTERF1)编码蛋白质是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因子。文中旨在分析人类MTERF1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方法采用进化足迹法,... 目的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it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1,MTERF1)编码蛋白质是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和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因子。文中旨在分析人类MTERF1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方法采用进化足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人类MTERF1基因5'端上游的启动子分布、Cp G岛、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人类MTERF1基因定位于7q21.2,基因全长7845 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基因上游5'端2500bp的核苷酸序列至少存在2个启动子,其中1878-2447 bp之间可能包含核心启动子。启动子区序列中存在1个长为812 bp的Cp G岛。人类和小鼠MTERF1同源基因存在26个共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能预测人类MTERF1基因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高了针对该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 启动子 CP G岛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细胞生长 被引量:1
2
作者 欧志高 陈会莹 +1 位作者 汤婷 朱剑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线粒体转录因子B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1,TFB1M)主要参与线粒体DNA转录,与肝细胞癌、星状细胞瘤等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B1M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筛选TFB1M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突变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等。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过表达TFB1M对结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TFB1M在结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N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5)。TFB1M高表达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功能富集结果显示,TFB1M与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免疫球蛋白产生等信号通路有关。此外,ZFHX4、RYR2、PIK3CA和FAT 4等基因在TFB1M高表达组突变频率显著升高(均P<0.05)。在PIK3CA和FAT 4突变组中TFB1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FB1M高表达组中CD4+记忆活化T细胞占比升高,Treg细胞占比降低。TFB1M高表达组患者可能对陶扎色替(tozasertib)、阿糖胞苷(cytarab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等更敏感,而TFB1M低表达组患者可能对Dasatinib、JQ1、ERK_2440等更敏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FB1M时,结肠癌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减少,S期和G 2/M期细胞占比增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FB1M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浸润及功能在结肠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蛋白家族在线粒体基因表达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1
3
作者 熊伟 余敏 左绍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31,共9页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MTERF)是一类由核基因编码且高度保守的线粒体DNA结合单体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后生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MTERF蛋白家族对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得...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MTERF)是一类由核基因编码且高度保守的线粒体DNA结合单体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后生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MTERF蛋白家族对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得大量成果,对阐明线粒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机制及研究人类线粒体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MTERF蛋白家族4个成员的性质,及其对线粒体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影响,探讨MTERF蛋白家族各成员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展望其对线粒体疾病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基因表达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自加吉 杨勇琴 +4 位作者 孙美涛 梅雯 于成和 张晓娟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h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hMTE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MTERF3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病... 目的分析h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hMTE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MTERF3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h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hMTERF3蛋白在正常胃组织阳性率为24.6%(15/61),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9%(5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MTERF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MTERF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可为预测胃癌的发生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可为胃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潜在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自加吉 杨勇琴 +3 位作者 孙美涛 梅雯 张晓娟 熊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 MTERF3)是线粒体基因表达及氧化磷酸化活性的负调控因子,其在临床肿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目前少见报道。文中旨在探讨h MTERF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h MTERF... 目的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 MTERF3)是线粒体基因表达及氧化磷酸化活性的负调控因子,其在临床肿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目前少见报道。文中旨在探讨h MTERF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h MTERF3的表达在NSCL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材料为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至2010年存档蜡块,包括65例NSCLC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 MTERF3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65例NSCLC组织中,h MTERF3阳性表达31例(47.69%)。h MTERF3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h MTERF3低表达的患者[(30.09±3.35)月vs(57.61±7.16)月,P<0.05]。h MTERF3阳性表达[HR=3.302,95%CI:1.598~6.905]和淋巴结转移[HR=4.052,95%CI:1.212~12.398]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h MTERF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且h MTERF3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会降低。提示h MTERF3可成为肺癌细胞转移的标志物,用于预测NSCL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MTERF2)在Caski宫颈癌细胞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美涛 张成桂 +4 位作者 梅雯 杨勇琴 杨泽芳 张晓娟 熊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3-788,共6页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MTE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Caski宫颈癌细胞中过表达,观察其编码蛋白质在Caski细胞中的定位。方法从Caski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PCR扩增人MTERF2基因可读框序列,将其重组于p3×FLAG-CMV-1...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MTE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Caski宫颈癌细胞中过表达,观察其编码蛋白质在Caski细胞中的定位。方法从Caski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PCR扩增人MTERF2基因可读框序列,将其重组于p3×FLAG-CMV-14载体中,利用PCR和DNA测序鉴定重组子正确性;并用脂质体法转染至Caski细胞,转染24、32、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ERF2蛋白水平,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经过PCR和DNA测序鉴定,人MTERF2基因可读框正确地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中,大小为1158 bp,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 000,与预计大小相符。转染p3×FLAG-MTERF2质粒的Caski细胞培养24 h,可检测到目的蛋白表达,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结论在Caski细胞成功表达了MTERF2蛋白并证实其定位于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MTERF2) Caski宫颈癌细胞 真核表达 蛋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8
作者 熊伟 王唯斯 +4 位作者 李素芬 自加吉 严长宝 戴莉萍 张若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38,共7页
旨在获得Balb/c小鼠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TERF3)基因cDNA的序列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应用RT-PCR技术克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CDS),采用MEGA6.0软件构建小鼠MTERF3基因系统进化树,并采... 旨在获得Balb/c小鼠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TERF3)基因cDNA的序列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应用RT-PCR技术克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CDS),采用MEGA6.0软件构建小鼠MTERF3基因系统进化树,并采用Northern blot、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小鼠大脑、心、脾、肺、肾、肝、骨骼肌和睾丸等8种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规律。结果显示,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CDS序列大小为1239bp,编码412个氨基酸。小鼠MTERF3基因与大鼠MTERF3基因同源性高达91.1%。MTERF3基因mRNA和蛋白质在Balb/c小鼠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揭示了该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MTERF3基因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氏养巢方通过ERβ/PCG1α/TFAM通路提高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以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被引量:4
9
作者 缪晨韵 赵颖 +5 位作者 陈赟 王如烨 任宁 刘青 窦晓兵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后,分组灌胃21 d后处死。另取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造模后获取原代颗粒细胞,分为养巢方组、PHTPP(一种雌激素受体阻滞剂)组、养巢方+PHTPP组,分别予养巢方含药血清或PHTPP或同时给予两者干预培养24 h。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素酶法检测颗粒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水平;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Erβ、Pgc1α、Tfam、Sod2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卵巢组织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少,养巢方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颗粒细胞ATP和mtDNA水平均下降(均P<0.01),线粒体嵴消失或空泡化结构异常比例增加,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下降(均P<0.01)。养巢方中、大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颗粒细胞内ATP生成增多、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增加(P<0.05或P<0.01)。体外实验中,与PHTPP组比较,养巢方+PHTPP组线粒体结构正常比例更高,线粒体ATP含量增加(P<0.05或P<0.01),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上升(P<0.05或P<0.01)。结论:养巢方可以通过ERβ/PGC1α/TFAM通路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改善POI小鼠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何氏养巢方 线粒体 雌激素受体Β 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转录因子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威 宁禹 +4 位作者 陈思 周婉怡 刘焱 包斌霞 张明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9-865,共7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 mtTFA)在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患儿肝脏标本并统计其临床资料;构建由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GCDCA)...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 mtTFA)在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患儿肝脏标本并统计其临床资料;构建由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GCDCA)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L02)胆汁淤积模型;HE染色检测患儿肝脏的形态学改变;Real-time PCR、qRT-PCR测定患儿肝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al DNA, mtDNA)拷贝数和转录水平以及mtTFA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 SIRT1)通路相关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mtTFA和SIRT1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统计病例资料结果显示,黄疸组肝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 1);HE染色结果显示,黄疸组肝细胞形态结构紊乱,胆色素沉积,内见胆汁淤积;Real-time PCR、qRT-PCR结果显示,黄疸组肝细胞mtDNA拷贝数与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1),mtTFA、SIRT1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 PGC-1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黄疸组肝细胞、GCDCA诱导的L02细胞中mtTFA与SIRT1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PGC-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T1720激动SIRT1后mtTFA蛋白的表达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mtTFA在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SIRT1信号通路可能对mtTFA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胆汁淤积 肝细胞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勇 敦伟涛 赵兴波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3-58,共6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具有独立基因组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也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已经证实转录装置主要包括线粒体转录因子A、RNA聚合酶和线粒体转录...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具有独立基因组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也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已经证实转录装置主要包括线粒体转录因子A、RNA聚合酶和线粒体转录因子B2。线粒体基因转录受核基因编码蛋白质和线粒体基因(mtDNA)转录元件共同调控,同时mtDNA也影响核基因表达。文章从mtDNA结构和转录过程,转录装置元件、转录终止因子家族、核受体激素及其功能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mtDNA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转录 线粒体转录因子A RNA聚合酶 线粒体转录因子B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FoxM1通过激活JNK/线粒体通路增加人鼻咽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越 万婕 +4 位作者 李丹丹 叶琳 刘亚男 祝琳 陈鸿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0-787,共8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转录因子叉头框M1(FoxM1)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靶向沉默鼻咽癌HONE-1细胞FoxM1表达并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 目的探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转录因子叉头框M1(FoxM1)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靶向沉默鼻咽癌HONE-1细胞FoxM1表达并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oxM1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采用MTT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i67、CyclinE1、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JNK、c-Jun、p-c-Jun、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Fox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下调(P<0.01)。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速率减缓(P<0.05),Ki67表达降低(P<0.05)。siRNA转染组G_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S期比例减低(P<0.05),CyclinE1低表达(P<0.01)。同时,siRNA+紫杉醇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紫杉醇组(P<0.01)。siRNA转染组细胞MDR1水平下降(P<0.05),对紫杉醇的敏感性较两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siRNA+紫杉醇组与阴性对照+紫杉醇组相比p-JNK1、p-c-Jun、Bax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结论特异性siRNA沉默FoxM1表达可以影响JNK/线粒体通路活性,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提高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转录因子叉头框M1 凋亡 化疗敏感性 紫杉醇 JNK/线粒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介导SIRT1干预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帆 王鹏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地塞米松(DEX)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使用不同浓度的RES(10^(-8)~10^(-6)mol/L)处理成骨细胞5~120 min,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的...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地塞米松(DEX)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使用不同浓度的RES(10^(-8)~10^(-6)mol/L)处理成骨细胞5~120 min,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透射电镜检测成骨细胞内的自噬小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caspase 3、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1)和细胞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TOM20和Hsp60)的活性表达。结果DEX和RES作用成骨细胞2 h后,RES可明显减弱DEX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透射电镜显示,DEX+RES组自噬小体明显少于DEX组(P<0.05);DEX可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内ALP活性,而RES明显改善了DEX对ALP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P<0.05);RES可导致成骨细胞内caspase 3的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0.05);RES以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强成骨细胞中SIRT1的活性表达;RES单独作用成骨细胞,可显著抑制LC3和Beclin1 mRNA表达(P<0.05),并降低细胞内TOM20(线粒体自噬标记蛋白)和Hsp60(线粒体基质自噬标记蛋白)的蛋白活性;RES可部分抑制DEX对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效应。结论RES通过上调SIRT1而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抑制DEX诱导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白藜芦醇 成骨细胞 线粒体自噬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通过干预PGC-1α表达水平调节AC16心肌细胞线粒体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慧 孙靖涵 +4 位作者 CHOUMI TCHAMBA Alida 赵莹 于洋 张琳 于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醇干预下AC16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其下游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醇干预下AC16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其下游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细胞PGC-1α、NRF-1、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浓度乙醇组(50 mmol/L)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GC-1α、NRF-1、TFAM表达上调;高浓度乙醇组(200 mmol/L)线粒体数量减少、畸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GC-1α、NRF-1、TFAM表达下调。结论乙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中PGC-1α、NRF-1、TFAM表达水平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生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核呼吸因子1 线粒体转录因子A AC16心肌细胞 线粒体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转录复合物相关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光 杨瑞锋 +1 位作者 石秉炀 刘德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获取人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转录因子B1(TFB1M)、线粒体转录因子B2(TFB2M)基因片段,高效表达和纯化带有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标签的GST-TFAM、GST-TFB1M、GST-TFB2M融合蛋白。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得到TFAM、TFB1M、TFB2M的cDN... 目的获取人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转录因子B1(TFB1M)、线粒体转录因子B2(TFB2M)基因片段,高效表达和纯化带有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标签的GST-TFAM、GST-TFB1M、GST-TFB2M融合蛋白。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得到TFAM、TFB1M、TFB2M的cDNA片段,通过引入的酶切位点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导入E.coliBL21宿主菌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的GST融合蛋白,谷胱甘肽琼脂糖珠纯化表达产物,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获得pET42a-TFAM、pET42a-TFB1M、pET42a-TFB2M表达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基因序列一致。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GST-TFAM、GST-TFB1M、GST-TFB2M融合蛋白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56 000、67 000、69 000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重组体pET42a-TFAM、pET42a-TFB1M、pET42a-TFB2M,制备了GST-TFAM、GST-TFB1M、GST-TFB2M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因子A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线粒体转录因子B2 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ap1-Nrf2通路与线粒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慎俊 袁琴 陈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74,共5页
当机体受到亲电子物质或活性氧刺激时,核转录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能诱导出一系列的保护性蛋白,从而抵抗内源性或外源性氧化应激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组织比如心脏受到氧化应激... 当机体受到亲电子物质或活性氧刺激时,核转录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能诱导出一系列的保护性蛋白,从而抵抗内源性或外源性氧化应激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组织比如心脏受到氧化应激时,Nrf2的活性和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在Surfeit 1蛋白(Surfeit locus protein 1,Surf1)突变的小鼠心脏中发现,由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缺乏导致细胞呼吸减少从而激活Nrf2。本文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Nrf2通路与线粒体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条件下Nrf2信号通路与线粒体之间的信号交联为重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相关因子2 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线粒体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FB1M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17
作者 陶佳 何琳莉 +2 位作者 王莉 戈鹏圣 蹇顺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2,共7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transcription factor B1,mitochondrial,TFB1M)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其调控HCC恶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TCGA-LIHC(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GEO肝癌相关数据库分析TFB1M在肝癌中... 目的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transcription factor B1,mitochondrial,TFB1M)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其调控HCC恶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TCGA-LIHC(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GEO肝癌相关数据库分析TFB1M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基于TFB1M表达水平中位值,将TCGA-LIHC样本分为TFB1M低表达组(n=170)和TFB1M高表达组(n=170),以高表达组为对照组,利用GSEA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构建过表达TFB1M质粒,转染肝癌HepG2和Huh7细胞。采用划痕愈合、Transwell小室等检测过表达TFB1M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FB1M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TFB1M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有关。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FB1M低表达组主要与肝癌增殖增强基因集、肝细胞癌干性增强基因集和细胞外基质组装基因集有关。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过表达TFB1M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结论TFB1M在肝细胞癌中呈显著低表达,过表达TFB1M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NRF-1、mtTF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强 胡晓虹 +3 位作者 张艳 王辰 朱爱松 张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tTFA)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tTFA)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选取2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及节食方法复制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常规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中药组灌胃益气活血复方[9.2 g生药/(kg·d)]日2次,西药组灌胃赖诺普利[1.5 mg生药/(kg·d)]日2次。持续给药28 d后,禁食不禁水12 h,取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NRF-1、mtTFA、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BNP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及模型组BNP浓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BNP浓度降低(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BNP浓度无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RF-1、mtTFA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NRF-1、mtTF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NRF-1、mtT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通过激活与心肌能量代谢有关的NRF-1、mtTFA通路,增加线粒体的产能,以此来改善和纠正C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复方 慢性心力衰竭 能量代谢 核呼吸因子-1 线粒体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洁琼 胡明珠 +3 位作者 杜斌 陈俊良 庞庆丰 季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平衡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建立大鼠离体心肌I/R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组(Control组)... 目的探讨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平衡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建立大鼠离体心肌I/R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媒组(DMSO组),抑制剂Compound C组(CC组),H2S后处理组(NP组),H2S后处理+CC组(N+C组)。记录平衡末及再灌注末的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再灌注末,TTC法染色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GC-1α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总的AMPKα、p-AMPKα和PGC-1α的表达水平。结果平衡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末,与I/R组比较,NP组能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23.9±3.4)%vs(60.9±3.8)%,(P<0.05)];HE染色显示NP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同时p-AMPK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逆转了H2S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及p-AMPKα和PGC-1α的表达增加。结论 AMPK/PGC-1α信号通路参与了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硫化氢 后处理 心肌保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转录辅助活化因子-1α 线粒体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ERF家族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林亚茹(综述) 余敏 熊伟(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MTERF家族各成员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蛋白家族 恶性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