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爱琴 石彩凤 +2 位作者 周阳 杨俊伟 吴小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DKD患者92例[糖尿病肾病组,ACR≥30 m... 目的观察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DKD患者92例[糖尿病肾病组,ACR≥30 mg/g、eGFR<60 mL/(min·1.73 m^(2))]和单纯糖尿病患者88例[单纯组,ACR<30 mg/g、eGFR≥60 mL/(min·1.73 m^(2))],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进行UCP2基因测序,另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位点-866G/A三种基因型(A/A、G/A、G/G)与DKD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866G/A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33.0%、G/A基因型频率为40.9%、A/A基因型频率为26.1%,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30.4%、56.5%、13.0%,两组A/A基因型频率比较,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Ala55Val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为31.8%、C/T基因型频率为42.0%、T/T基因型频率为26.1%,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28.3%、57.6%、14.1%,两组比较,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45bp INS/DEL位点DEL/DEL基因型频率为73.9%、DEL/INS基因型频率为23.9%、INS/INS基因型频率为2.3%,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84.8%、13.0%、2.2%,两组比较,P均>0.05。在-866G/A隐性模型中,A/A基因型是DKD发生的风险因素,相比于G/A和G/G,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359倍[2.359(1.091~5.099),P=0.029];当矫正性别、年龄后,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491倍[2.491(1.142~5.437),P=0.022];当进一步矫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后,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491倍[2.489(1.004~6.172),P=0.049]。在-866G/A显性模型中,相比于G/G基因型,G/A和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包括-866G/A、Ala55Val以及45bp插入缺失突变,其中-866G/A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A/A基因型患者发生DKD的风险高于G/A、G/G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基因 启动子区域位点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青松 熊会会 李新志 《巴楚医学》 202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一个跨线粒体外膜的跨膜蛋白,其在线粒体融合、代谢、增殖、分化、凋亡和自噬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Mfn2异常已在多种肿瘤性疾病以及非肿瘤性疾病中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fn2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一个跨线粒体外膜的跨膜蛋白,其在线粒体融合、代谢、增殖、分化、凋亡和自噬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Mfn2异常已在多种肿瘤性疾病以及非肿瘤性疾病中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fn2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有重要影响。本文拟对Mfn2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消化道肿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判断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消化道肿瘤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尔山羊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锦辉 张凯照 +4 位作者 于梦 王晴楠 刘健新 陶攀 宁章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6-1081,共6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蛋白,也是外膜的信号分子和药物作用靶蛋白,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山羊MFN2基因在炎症疾病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RT-PCR...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蛋白,也是外膜的信号分子和药物作用靶蛋白,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山羊MFN2基因在炎症疾病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波尔山羊MFN2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波尔山羊MFN2基因大小为2 441bp,其编码的蛋白由705个氨基酸组成。波尔山羊MFN2基因种间同源性低,存在Fzo-mitofusin结构域、DLP-2结构域,是结构保守蛋白;存在1个潜在跨膜区,位于576—595位氨基酸(loop1);不存在信号肽。试验首次克隆了波尔山羊MFN2基因,为探索山羊MFN2基因与炎症发生之间关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尔山羊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 mfn2)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黑色素瘤组织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邓雅尹 黄征 章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积极探索黑色素瘤高转移性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皮肤黑色素瘤组织、黑色素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MFN2与黑色素瘤... 目的积极探索黑色素瘤高转移性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皮肤黑色素瘤组织、黑色素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MFN2与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ed19蛋白在皮肤黑色素瘤组织、黑色素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FN2的表达量与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将含有MFN2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enti-MFN2)感染黑色素瘤细胞B16设为实验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Lenti-GFP)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FN2及Ras-Raf1-ERK1/2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MFN2在黑色素瘤周围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皮肤黑色素瘤组织(83.9%vs 30.6%,P<0.05);MFN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16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集落形成能力均被显著抑制(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B16细胞的G0/G 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46.3±10.3)%vs(67.9±12.6)%],凋亡率显著增高[(12.5±1.6)%vs(57.4±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Ras、Raf、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FN2在黑色素瘤组织中呈低表达。通过上调MFN2的表达可抑制黑色素瘤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Ras-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黑色素瘤 凋亡 Ras-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关飞 方克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106-109,共4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蛋白,普遍位于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联合内质网膜上。研究发现,Mfn2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异常和功能缺失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及腓骨肌萎缩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蛋白,普遍位于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联合内质网膜上。研究发现,Mfn2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异常和功能缺失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及腓骨肌萎缩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自噬 腓骨肌萎缩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干扰与过表达对布鲁氏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谢珊珊 杨琴 +3 位作者 邓肖玉 易继海 王震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293,共11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干扰与过表达对布鲁氏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设计3条特异性针对MFN2基因的siRNA序列(siMFN2-450、siMFN2-1661、siMFN2-2275)和1条阴性干扰序列(siMFN2-...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干扰与过表达对布鲁氏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设计3条特异性针对MFN2基因的siRNA序列(siMFN2-450、siMFN2-1661、siMFN2-2275)和1条阴性干扰序列(siMFN2-Negative);利用空质粒pcDNA3.1-EGFP通过过表达技术构建1个重组质粒pcDNA3.1-EGFP-MFN2。双酶切法鉴定过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EGFP-MFN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最佳干扰序列并鉴定重组质粒的过表达效率,使用筛选出的最佳干扰序列和鉴定过表达后的重组质粒分别构建MFN2基因干扰及过表达的转染巨噬细胞模型;用牛种布鲁氏菌疫苗株A19侵染巨噬细胞,按照细菌数∶细胞个数=100∶1的比例侵染24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双酶切结果显示,pcDNA3.1-EGFP-MFN2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iMFN2-1661组MFN2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pcDNA3.1-EGFP-MFN2组MFN2的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成功构建干扰及过表达MFN2基因的转染巨噬细胞模型;布鲁氏菌侵染干扰MFN2基因表达的巨噬细胞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iMFN2-Negative组(P<0.05),BAX转录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高于siMFN2-Negative组(P<0.01);布鲁氏菌侵染过表达MFN2基因的巨噬细胞后,BAX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pcDNA3.1-EGFP组(P<0.05),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pcDNA3.1-EGFP组(P<0.01)。【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干扰MFN2基因的表达会增强布鲁氏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而过表达MFN2基因则会抑制布鲁氏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可为研究MFN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解析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 布鲁氏菌 巨噬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白云 熊艳杰 +1 位作者 杨文平 刘晓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HSG)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份膀胱癌组织、15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5例份良性膀胱肿瘤组织中mfn2/HSG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fn2/HSG mRNA和蛋白阳性...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HSG)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份膀胱癌组织、15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5例份良性膀胱肿瘤组织中mfn2/HSG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fn2/HSG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fn2/HSG mRNA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0.00%及膀胱良性肿瘤组织的33.33%(P均<0.05);膀胱癌组织中mfn2/HSG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13.33%及膀胱良性肿瘤组织的20.00%(P均<0.05)。mfn2/HSG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膀胱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mfn2/HSG mRNA和蛋白高表达,其表达变化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增殖抑制基因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抗原单表位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思国 涂长春 +3 位作者 余兴龙 张茂林 刘伯华 吴健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5,共6页
利用基因搭桥技术,在KlenowDNA聚合酶作用下,分别合成猪瘟病毒E2蛋白的3个抗原表位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3X进行连接、转化和筛选鉴定,构建了3个重组质粒pGEX-C、pGEX-D和pGEX-E。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可溶性蛋白的融合表达(GST-C... 利用基因搭桥技术,在KlenowDNA聚合酶作用下,分别合成猪瘟病毒E2蛋白的3个抗原表位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3X进行连接、转化和筛选鉴定,构建了3个重组质粒pGEX-C、pGEX-D和pGEX-E。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可溶性蛋白的融合表达(GST-C、GST-D、GST-E),以GST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应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E抗原表位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GST-E具有免疫学活性,而C和D的抗原表位基因虽然都表达了融合蛋白GST-C和GST-D,但未检测到免疫学活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表明:融合蛋白GST-E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功能,为多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抗原表位 基因表达 融合表达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钱凯 雷楗勇 +3 位作者 关波 陈蕴 饶志明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IFNα2b) 人血清白蛋白(HSA) 毕赤酵母 质量检测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光泽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1,共7页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编码基因连接为融合蛋白HSA-IL2m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9K中,电击转化P.pastorisGS115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P.pastorisGS115/pPHIm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获得分泌表达产物。结果: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IL-2、HSA的抗体都能发生免疫反应。经脱盐、冻干制备的粗蛋白的IL-2生物学活性为1.51×106IU/mg。结论:在P.pastorisGS115中成功表达了具有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的HSA-IL2m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白介素-2 人血清白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简子健 马素贞 +4 位作者 袁江玲 沈炯玉 吕伟 孙其喆 苗中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与方法】在优化表达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和建立ELISA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及其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从而建立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 【目的与方法】在优化表达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和建立ELISA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及其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从而建立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牛巴贝斯虫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排除GST的干扰,与其它梨形虫病无交叉反应,与牛巴贝斯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6%。【结论】所建立的GST-MSA-2c融合蛋白间接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这是国内首次利用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牛巴贝斯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大规模地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裂殖子表面抗原2c 融合蛋白 间接ELISA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波 段作营 +5 位作者 张红梅 雷楗勇 陈蕴 唐瑜菁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采用课题组已构建的携带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rhIL-2-HSA)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进行rhIL-2-HSA的分离纯化研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Octyl Sepharose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 采用课题组已构建的携带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rhIL-2-HSA)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进行rhIL-2-HSA的分离纯化研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Octyl Sepharose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产物,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目的产物同时具有HSA和IL-2的抗原性,为HSA和IL-2的融合分子。经CTLL-2/MTT细胞增殖法测定,纯化的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为1.147×107 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介素2 人血清白蛋白 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n2基因过表达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EGFR、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继卫 洪慧 +3 位作者 张景华 陈晶晶 李玉凤 张顺礼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通过使人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研究外源性Mfn2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EGFP-N1组、转染Mfn2质粒的pEGFP-Mfn... 目的通过使人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研究外源性Mfn2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EGFP-N1组、转染Mfn2质粒的pEGFP-Mfn2组。转染48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转染效率、Mfn2mRNA及Mfn2蛋白表达。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各组MCF-7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同时检测各组EGFR及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48h后pEGFP-N1组及pEGFP-Mfn2组转染效率分别为(49.15±2.04)%及(51.10±2.18)%,高于对照组[(0.58±0.21)%,P<0.05];pEGFP-Mfn2组的Mfn2mRNA及Mfn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EGFP-N1组(P<0.05);pEGFP-Mfn2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细胞周期主要阻滞于G0/G1期;pEGFP-Mfn2组EGFR和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Mfn2基因过表达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Mfn2基因过表达导致了EGFR及EGF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MCF-7细胞 转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泽峰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构建编码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ria)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白介素-2(IL-2)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逆转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人IL-2的cDNA,再通过重叠PCR方法,将编码人IL-2的c... 目的:构建编码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ria)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白介素-2(IL-2)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逆转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人IL-2的cDNA,再通过重叠PCR方法,将编码人IL-2的cDNA和编码人白蛋白的cDNA拼接起来,克隆至T载体获得含有融合基因IH的质粒pMD19/IH。用EcoRI和NotI双酶切pMD19/IH和pPIC9K两种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试剂盒纯化,将IH片段和pPIC9K连接获得表达型pPIH的重组质粒,利用电转化方法转化毕赤酵母KM7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H;CTLL-2/MTT法测定融合蛋白中人IL-2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人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PIH,融合蛋白得到了较理想的表达;重组菌经甲醇诱导表达后含有融合蛋白IL-2-HSA发酵上清液表现100U/mL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获得具有人IL-2生物活性的重组人白介素-2/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该研究结果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介素-2 人血清白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7-2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静 杨洪艳 +3 位作者 赵军 黄幼田 赵国强 董子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9-20,共2页
目的 构建含人B7- 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 EGFP- N3- B7- 2。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扩增到人B7- 2 c DNA基因片段,经回收、纯化、酶切后,依次连接到质粒p GEM- Teasy... 目的 构建含人B7- 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 EGFP- N3- B7- 2。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扩增到人B7- 2 c DNA基因片段,经回收、纯化、酶切后,依次连接到质粒p GEM- Teasy和p EGFP- N3上。结果 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序列正确。结论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成功p EGFP- N3- B7- 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人B7- 2生物标记分子,转染肿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制备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2 融合基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IL-2-HSA融合蛋白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红梅 李波 +3 位作者 段作营 雷楗勇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抗人IL-2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以IL-2-HSA融合蛋白为夹心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HSA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完整的IL-2-HSA融合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为2... 以抗人IL-2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以IL-2-HSA融合蛋白为夹心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HSA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完整的IL-2-HSA融合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为2μg/mL和0.5μg/mL,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39.06~1250ng/mL,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4429x-1.1433,r=0.9966,灵敏度可达10.25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40%和7.81%,发酵上清液中回收率为98.13%~102.94%,与IL-2、HSA基本无交叉反应,健全性分析表明发酵液及小鼠血清组分及稀释倍数对该方法无影响。该方法可用于该融合蛋白的发酵过程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后期药动学、临床研究等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体夹心ELISA 定量分析 融合蛋白 白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4 位作者 李勤楠 赵雪丽 谢彩华 刘梅芬 张书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53-3159,共7页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活性;采用MTS法分别测定重组融合蛋白促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其抗VSV活性高于抗IBDV活性,且均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不同浓度的重组融合蛋白均具有明显的促鸡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且其促增殖活性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探究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α干扰素 鸡白细胞介素-2 重组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2对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 魏瑾 +3 位作者 潘晓青 闫蕊 朱延河 单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2(thioredoxin,Trx2)在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和低硒模型组(n=18)。分别于喂养20、30、40周时颈动脉插管测其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2(thioredoxin,Trx2)在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和低硒模型组(n=18)。分别于喂养20、30、40周时颈动脉插管测其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并用体视学方法对线粒体进行定量分析;提取心肌线粒体,以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rx2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低硒组大鼠心脏功能衰竭,电镜观察可见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伴嵴溶解或断裂。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体密度增大,而面密度、比表面积、SDH和COX均降低(P<0.05);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体密度增大,而面密度、比表面积、SDH和COX继续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线粒体中Trx2的表达显著降低,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Trx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③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线粒体中Trx2的表达与线粒体面密度、比表面积、SDH和COX呈正相关,与线粒体体密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低硒可下调大鼠心肌线粒体中Trx2的表达,继而损伤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心肌线粒体 硫氧还蛋白2 体视学参数 琥珀酸脱氢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靶点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姜三七挥发油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羽 刘新燕 徐勤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靶点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调控姜三七挥发油(essential oil from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rhizomes,EOSIR)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靶点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调控姜三七挥发油(essential oil from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rhizomes,EOSIR)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HU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siRNA转染沉默Nrf2因子的表达,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OSIR组、转染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及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Nrf2及其下游因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人内皮素(endothelin 1,ET-1)、人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含量;线粒体质量检测实验中将细胞分为空白组、ox-LDL诱导组、低剂量EOSIR组、中剂量EOSIR组、高剂量EOSIR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HUVECs线粒体形态;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1,Mfn2)、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optic atrophy 1,Opa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及轻链3A/B蛋白(LC3A/B)、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结果EOSIR组的Nrf2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NO、PGI2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ET-1水平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转染沉默Nrf2后,EOSIR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被抑制;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EOSIR干预组自噬小体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同时,EOSIR组显著改善了ox-LDL引起的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P<0.05)。结论EOSIR可能通过激活Nrf2靶点及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发挥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rf2信号通路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波 张荣军 +5 位作者 蔡刚明 顾晓波 蒋孟军 杨健良 周尧远 杨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具有相近的抗病毒活性。SD大鼠皮下注射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后,0~6、6~12、12~24、24~48、48~96、96~192和192~300h7个不同时段的尿、粪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可通过粪便排泄,300h时尿、粪中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0.10%和16.00%;0~1、1~2、2~4、4~6、6~12、12~24和24~30h7个不同时段的胆汁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也可通过肝脏代谢后经胆汁排泄,但这不是它的主要排泄途径,30h时,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仅为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 125I-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