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阳 刘建军 黄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在细胞凋亡或坏死中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可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目前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尚不明确。文章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亲环蛋白D(C... 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在细胞凋亡或坏死中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可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目前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尚不明确。文章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亲环蛋白D(Cyp D)、磷酸盐载体(PiC)、Bcl-2蛋白家族等可能参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结构组成或功能调节的分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换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全生 段意梅 +2 位作者 李顺昌 孙涛 孙君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54,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一次性大强度游泳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PTP孔)的性状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线粒体损伤与PTP孔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n=8)和B组(大强度运动... 目的:观察大鼠一次性大强度游泳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PTP孔)的性状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线粒体损伤与PTP孔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n=8)和B组(大强度运动组,n=24)。B组又随机分为运动后即刻组(B1组,n=8),运动后12h组(B2组,n=8)和运动后24h组(B3组,n=8)。检测各组大鼠线粒体前向角散射(FSC)、线粒体90°侧向角散射(SSC)和线粒体内Rhodamine123的荧光强度值(FL1);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B2组FSC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2组SSC值和FL1值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电镜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可造成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以运动后12h损伤最为严重。结论:大强度游泳运动可能诱发大鼠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促使线粒体外的物质内流并影响线粒体内结构的改变;大面积的线粒体损伤可能与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重要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流式细胞仪 心肌线粒体 线粒体转换 游泳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海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兔能量底物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肌兴奋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构建容量及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家兔离体灌注工作心脏模型,同步测量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目的观察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兔能量底物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肌兴奋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构建容量及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家兔离体灌注工作心脏模型,同步测量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下降速率。程序电刺激诱发心肌动作电位与舒张间期构建心肌动态恢复曲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衰竭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结果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显著提高衰竭心肌内腺苷酸含量(P<0.05),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及降低恢复曲线斜率(P<0.05)。结论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可改善心肌舒缩及兴奋恢复性质,可能与其对衰竭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换 心力衰竭 能量代谢 血流 动力学 兴奋恢复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曼 吴娟 黎笔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2-1227,共6页
线粒体在细胞的各种凋亡途径中起中枢作用,其调控细胞凋亡主要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实现,但目前对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结构模型、参与细胞凋亡的方式和调控节点尚不清楚。文章从线粒体具体参与凋亡的机制出发,对现在公认的线... 线粒体在细胞的各种凋亡途径中起中枢作用,其调控细胞凋亡主要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实现,但目前对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结构模型、参与细胞凋亡的方式和调控节点尚不清楚。文章从线粒体具体参与凋亡的机制出发,对现在公认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结构模型、细胞凋亡状态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各组分的病理变化以及可能涉及的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可能实现的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线粒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CGA-N12诱导的活性氧打开热带念珠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佳瑞 李丹丹 +2 位作者 陶梦珂 石微妮 李瑞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0-1098,共9页
嗜铬粒蛋白A-N12(chromogranin A-N12,CGA-N12)是衍生自人嗜铬粒蛋白A的N-端抗念珠菌肽,由第65至76位氨基酸组成。前期研究表明,CGA-N12能够降低热带念珠菌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有文献报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 嗜铬粒蛋白A-N12(chromogranin A-N12,CGA-N12)是衍生自人嗜铬粒蛋白A的N-端抗念珠菌肽,由第65至76位氨基酸组成。前期研究表明,CGA-N12能够降低热带念珠菌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有文献报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蛋白质复合物上的二硫键和自由巯基的氧化还原状态对mPTP开关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研究了CGA-N12对热带念珠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聚集、DTT还原作用下CGA-N12对线粒体膜去极化、线粒体肿胀、Ca^2+泄露等的影响,以期阐明CGA-N12诱导mPTP打开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CGA-N12使细胞内活性氧聚集,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肿胀,但DTT可通过还原作用抑制CGA-N12诱导线粒体产生的上述现象。结果表明,CGA-N12通过诱导ROS维持mPTP蛋白质复合物上的二硫键和巯基的氧化状态打开mPTP,提高线粒体膜通透性,使线粒体膜电位耗散。该研究结果为阐明CGA-N12对热带念珠菌的凋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嗜铬粒蛋白A-N12 线粒体电位 活性氧 线粒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对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荣胜 王荣梅 +3 位作者 潘家强 曹华斌 李成梅 唐兆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线粒体转换 AA肉鸡 高铜日粮 肝脏病理变化 线粒体 生物学特性 病理损伤 应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锌对肉鸡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荣梅 苏荣胜 +4 位作者 胡锴 万婷 潘家强 刘好朋 唐兆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线粒体转换 肉鸡 物质代谢 能量转化 机体功能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下肢缺血后处理保护再灌注心肌时效性及对线粒体通路调控的研究
8
作者 邢大一 张涌 +4 位作者 李毅 梁法禹 王志斌 郭林静 秦东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5,共9页
目的: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即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保护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的时效性及对心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的调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 目的: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即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保护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的时效性及对心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的调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组、缺血后处理组、RIpostC组及RIpostC延迟1、5、10、15、30和60 min组。阻断左冠脉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MI/R模型;气囊袖带阻断双下肢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实施RIpostC。再灌注24 h后,Evans blue和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与血清心肌钙蛋白I变化。TUNEL和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染色观察心肌凋亡和坏死;线粒体水肿实验观察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MI/R组比较,RIpostC及RIpostC延迟1、5、10和15 min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RIpostC延迟30和60 min组则无明显改变。缺血后处理与RI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类似保护效应。RIpostC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RIpostC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亲环蛋白D(cyclophilin D,CypD)、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心肌再灌注后15 min内实施RIpostC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类似;RIpostC通过调控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减轻M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 细胞凋亡 坏死 线粒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香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线粒体膜结构的稳定。对糖尿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线粒体膜结构的稳定。对糖尿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深入认识,对其治疗措施有所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线粒体流动性 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后处理通过抑制线粒体损伤介导的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宗静 谢连娣 +1 位作者 崔杰 吴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通过模拟"缺血后处理"的效应机制,观察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钙离子浓... 目的:通过模拟"缺血后处理"的效应机制,观察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钙离子浓度,以及Caspase-3、Caspase-9等指标,以探索黄芪多糖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通过缺氧再复氧刺激细胞损伤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技术平台,利用缺氧再复氧即刻给药的方法,模拟缺血后处理的效应机制,以阳性药物SB203580为对照组,探讨黄芪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再复氧人心肌细胞m PTP开放等作用。随机分为:A.HCMEC正常对照组;B.HCMEC损伤组;C.HCMEC损伤+黄芪多糖组;D.HCMEC损伤+SB203580组。结果:与HCMEC正常对照组相比,HCMEC损伤组m 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P〈0.05),而经黄芪多糖后处理m 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P〈0.05)。与HCMEC正常对照组相比,HCMEC损伤组Caspase-3、Caspase-9呈强阳性表达(P〈0.05),而HCMEC损伤+黄芪多糖组Caspase-3、Caspase-9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多糖后处理可通过减轻钙超载,保护膜电位水平而抑制m PTP的过度开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线粒体膜结构的破坏,保护线粒体功能。黄芪多糖后处理可通过减轻钙超载,保护膜电位水平而抑制m PTP过度开放。并可抑制上游启动型蛋白Caspase-9的高表达,进而通过凋亡级联反应,抑制下游执行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芪多糖 线粒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TP探讨丹参素对心衰大鼠左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大伟 高青 齐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3-1107,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氧供求失衡导致心功能严重失常的一种常见疾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在CHF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丹参素来自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对CHF大鼠心肌细胞MPTP的影响鲜有报道,对延缓心室重构形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氧供求失衡导致心功能严重失常的一种常见疾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在CHF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丹参素来自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对CHF大鼠心肌细胞MPTP的影响鲜有报道,对延缓心室重构形成,对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亦不清楚。文献和以往研究工作表明:丹参素很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开放,降低TGF-β1表达,延缓心室重构进程,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文章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寻找有效中药单体,通过调节MPTP进而改善能量代谢途径治疗CHF,这可能是中医药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心衰 左室重构 线粒体转换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