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1例
1
作者 唐向国 庄家用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了解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本例患儿系婴儿起病,生长发育落后,入院时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 目的:了解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本例患儿系婴儿起病,生长发育落后,入院时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下呼吸机辅助呼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 7.212、血乳酸6.3 mmol/L、二氧化碳分压73.8 mm Hg、肌酸激酶119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55 U/L及乳酸脱氢酶560 U/L。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白质髓鞘化进程落后。入院后抗感染及辅助治疗效果不佳,持续高乳酸血症、肌酶水平异常升高。经辅酶Q_(10)、左卡尼丁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基因检测示线粒体基因组存在m.14674 T>C突变,来源于母亲。结论:婴幼儿持续呼吸衰竭、血乳酸水平高需警惕线粒体肌病,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时诊断,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的可逆性线粒体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可逆性 线粒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鑫 陈晓梅 +4 位作者 范文颖 邓均有 宋慧群 朱兴全 林瑞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59,共3页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线粒体COI基因分子标记的安西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马胃蝇幼虫鉴定分析
3
作者 裴鹏祖 田瑞祥 +1 位作者 闫利平 张东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马胃蝇Gasterophilus spp.是马科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全世界报道了9种马胃蝇。马胃蝇不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感染马胃蝇的物种组成结构差异明显。为了探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Equus ... 马胃蝇Gasterophilus spp.是马科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全世界报道了9种马胃蝇。马胃蝇不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感染马胃蝇的物种组成结构差异明显。为了探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Equus ferus感染马胃蝇幼虫的物种组成,2021年对保护区内的野马进行了驱虫保健,并解剖死亡个体,采获马胃蝇幼虫875只;利用体视解剖镜对特征明显的三龄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鉴别,根据三龄幼虫领部棘刺,以及各体节棘刺形态、口脊骨页部形态平滑、伪头小刺结构清晰等特征,明确了三龄幼虫均为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对于形态难以鉴定的一、二龄幼虫,采取了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马胃蝇属序列对比的分子鉴定方法,经过比对分析,确认一、二龄幼虫均与黑腹胃蝇序列聚为一支,且与黑腹胃蝇遗传距离最近。综上,确认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胃蝇种类均为黑腹胃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马胃蝇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脑多头蚴形态学与cox1基因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段博芳 程文杰 +6 位作者 杨勇 赵珍 吕艳 姜关树 吕艳彩 杨建发 张文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鉴定山羊脑多头蚴,通过对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脑多头蚴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多头带绦虫... 为鉴定山羊脑多头蚴,通过对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脑多头蚴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多头带绦虫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山羊所感染的多头蚴属于多头带绦虫幼虫——脑多头蚴,cox1基因可作为鉴定多头带绦虫的有效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为山羊脑多头蚴的分子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脑多头蚴 形态学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Ⅰ基因变异探讨国内外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毕英杰 任卫合 张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1-1280,共10页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6个猪种mt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21个突变位点,其中8个突变为各群体特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而藏猪、黑猪和八眉猪的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6个猪种及野猪先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羊聚为一支,3个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较近。外来猪种引入中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线粒体COXⅠ基因可有效区别6个猪种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系统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恩山犬的眼线虫形态学鉴定与cox1基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文杰 李朝 +4 位作者 董仙兰 杨建发 邹丰才 李永华 李红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47,共5页
为鉴定伯恩山犬感染的眼线虫种属关系,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伯恩山犬眼线虫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结膜吸吮线虫同源... 为鉴定伯恩山犬感染的眼线虫种属关系,采用PCR扩增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将有效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6.0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伯恩山犬眼线虫cox1序列长度为446 bp,与结膜吸吮线虫同源性达9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位于同一分支,由此确定,伯恩山犬感染的线虫为结膜吸吮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 结膜吸吮线虫 鉴定 伯恩山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红梅 邬银伟 王艳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5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究细胞色素氧化酶2C9(CYP2C9)基因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 G/A多态性对华法林初始抗凝剂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使用华法林患者,观察患者使用华法林5~7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患... 目的探究细胞色素氧化酶2C9(CYP2C9)基因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 G/A多态性对华法林初始抗凝剂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使用华法林患者,观察患者使用华法林5~7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初次达标天数、总用量和平均每日用量,同时测定患者CYP2C9位点基因型(*1、*2、*3)和VKORC1-1639位点基因型(AA、AG、GG)。结果 CYP2C9*1、CYP2C9*2/*3 VKORC1-1639 AG/GG基因型患者初次达标天数分别为(14.47±1.52)、(9.77±0.91)d,总用量分别为(115.13±11.47)、(56.31±5.49)mg,平均每日用量分别为(5.22±0.53)、(4.36±0.44)mg, CYP2C9*1、CYP2C9*2/*3 VKORC1-1639 AA基因型患者初次达标天数分别为(9.24±0.94)、(5.37±0.52)d,总用量分别为(52.37±5.14)、(15.56±1.42)mg,平均每日用量分别为(3.02±0.35)、(3.21±0.36)mg;CYP2C9*1、CYP2C9*2/*3 VKORC1-1639 AG/GG基因型患者初次达标天数均长于CYP2C9*1、CYP2C9*2/*3 VKORC1-1639 AA基因型患者,总用量及平均每日用量均大于CYP2C9*1、CYP2C9*2/*3 VKORC1-1639 AA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对CYP2C9、VKORC1-1639基因多态性的测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能帮助临床实施个体化用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基因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猥迭宫绦虫的线粒体cox1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伟平 崔健扬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8期60-61,共2页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州的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CLUSTALW2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序列差异,应用MEGA4.0软件构建种系发育树,并与GenBank...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州的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CLUSTALW2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序列差异,应用MEGA4.0软件构建种系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猬迭宫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6bp,且与GenBank中收录的猥迭宫绦虫均构成同一亚群,为猬迭宫绦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猥迭宫绦虫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 种系发育关系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大命 李康 +6 位作者 张彤晴 唐晟凯 刘燕山 刘小维 穆欢 黄越峰 潘建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1,共7页
为揭示我国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遗传多样性现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大银鱼种质资源,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Ⅰ)序列,分析了洪泽湖40尾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与序列... 为揭示我国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遗传多样性现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大银鱼种质资源,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Ⅰ)序列,分析了洪泽湖40尾大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分别获得了长度为1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40条Cytb基因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7%、29.3%、16.7%和32.3%,检出6个变异位点,定义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75和0.00129,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469。40条COⅠ基因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6%、26.0%、19.2%和33.2%,检出5个变异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00和0.00207,平均碱基差异数是1.303。Cytb及COⅠ基因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且NJ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单倍型没有出现遗传分化。Fu’s F_s中性检验结果和碱基歧点分布图均表明,洪泽湖大银鱼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大银鱼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mtDNACOⅠ基因遗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安榆林 杨晓军 +3 位作者 林晓佳 师丽敏 黄晓明 陈建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3,共7页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4个光肩星天牛、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斑星天牛及8个近缘种样品和花柳曲窄吉丁共37个样品的线粒体mtDNACOⅠ基因中一段504bp的序列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与其近缘种、外缘种间存在明...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4个光肩星天牛、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斑星天牛及8个近缘种样品和花柳曲窄吉丁共37个样品的线粒体mtDNACOⅠ基因中一段504bp的序列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与其近缘种、外缘种间存在明显规律性差异;中国、美国、韩国等不同地理来源的光肩星天牛样品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差异,并呈现出中国北方、中国南方、美国和韩国4个种群的特征,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美国的光肩星天牛是从中国传入的”的观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样品间的差异较小,并未达到种级分类水平,应归为同1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人线粒体COXI和ATPase6表达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刘红艳 刘建功 +2 位作者 赵佳辉 张忠新 段志凯 《辐射防护通讯》 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60Co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COXI和ATPase6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编码基因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照射剂量率为1.013 Gy/min,剂量分别为0、0.2、0.4、0.6、0.8... 目的观察60Co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COXI和ATPase6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编码基因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照射剂量率为1.013 Gy/min,剂量分别为0、0.2、0.4、0.6、0.8、1.0、2.0、3.0、4.0、5.0 Gy,。照后6小时,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别拟合最佳回归方程,建立剂量-效应曲线。结果(1)0~3.0 Gy,COXI基因表达水平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629+0.256D(r2=0.920,p<0.01),ATPase6基因表达水平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221+0.805D(r2=0.912,p<0.01)。(2)0~5.0 Gy,COXI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1.054+0.595D(r2=0.919,p<0.01);ATPase6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间的关系不明显,不能拟合出最佳回归方程。结论60Coγ射线照射人离体外周血,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线粒体COXI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一致,呈增加趋势,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有望用于辐射生物剂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计 线粒体 基因 蛋白质 细胞色素c氧化酶 ATPase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地理种群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琳 张敏莹 +4 位作者 徐东坡 周彦锋 方弟安 段金荣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在638 bp序列...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在638 bp序列中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0.94%;A、G、T、C平均含量依次为26.2%、34.0%、21.3%和18.5%,A+T含量(47.5%)低于G+C含量(52.5%);共发现7种单倍型,其中hap1、hap5和hap7为共享单倍型,hap6为洪泽湖种群特有,hap2、hap3和hap4为太湖种群特有,在7种单倍型中,hap1为明显的优势单倍体型,共54个个体(占总个体数的56.25%);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42和0.001 48,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显示,种群内遗传变异为79.82%,种群间变异为20.18%,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01 79,表明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大银鱼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银鱼 地理种群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分析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桂宁 方弟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解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淀山湖(DSH)、太湖(TH)、长漾湖(CYH)和长江水域江苏段(CJ)的4个翘嘴鲌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16 bp的COI基因... 为了解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淀山湖(DSH)、太湖(TH)、长漾湖(CYH)和长江水域江苏段(CJ)的4个翘嘴鲌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16 bp的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3%、28.7%、26.8%和18.2%,表现出较明显的AT偏倚性;4个群体共检测到302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4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39~0.912,表现为CJ>CYH>DSH>TH,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2~0.0874,表现为CJ>DSH>CYH>TH。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TH群体与其它群体间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且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AMOVA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中性检验结果显示DSH群体的Tajima′s D和FuLiF均为负值,表明DSH群体可能经历过群体爆发和扩张事件,可能与淀山湖的形成历史有关。研究表明,翘嘴鲌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4个水域的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每个群体都可单独作为一个保护单元,其中C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表明长江江苏段翘嘴鲌种质资源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中药材地龙DNA条形码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吕国庆 牛宪立 姬可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14-116,共3页
利用通用引物对中药材地龙的COⅠ、16S rDNA片断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获得的中药材地龙COⅠ、16S rDNA片断序列提交到GenBank中的DNA Barcodin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材地龙COⅠ片断的长度为682 bp,... 利用通用引物对中药材地龙的COⅠ、16S rDNA片断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获得的中药材地龙COⅠ、16S rDNA片断序列提交到GenBank中的DNA Barcoding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材地龙COⅠ片断的长度为682 bp,其中变异位点(SNP多态位点)有179个,多态位点约占片断总长的26%,碱基A+T的含量为58.8%、G+C的含量为41.2%。16S rDNA片断的长度为503 bp,其中变异位点有70个,多态位点约占片断总长的14%,碱基A+T的含量为62.4%、G+C的含量为37.6%;(2)获得COⅠ序列的登录号为HQ405769-HQ405776,16S rDNA序列的登录号为HQ405777-HQ405783;(3)中药材地龙DNA中COⅠ序列的基因多态性比16S rDNA序列更显著,适合做为中药材地龙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地龙 DNA条形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cOⅠ) 16SrRNA基因(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蟾蜍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群 张恬 +3 位作者 高波 李灯林 杨艳 李军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期11-15,20,共6页
目的:通过DNA条形码研究鉴别中药材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及其混伪品的可行性。方法:从Gen Bank下载了6种蟾蜍属Bufo、2种林蛙属Rana、1种侧褶蛙属Pelophylax和1种小鲵属Hynobius的COI线粒体基因DNA序列。用Clustal X 1.81和B... 目的:通过DNA条形码研究鉴别中药材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及其混伪品的可行性。方法:从Gen Bank下载了6种蟾蜍属Bufo、2种林蛙属Rana、1种侧褶蛙属Pelophylax和1种小鲵属Hynobius的COI线粒体基因DNA序列。用Clustal X 1.81和Bio Edit软件分别对序列进行比对和编辑。利用MEGA 4.0软件按照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用贝叶斯法和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中华蟾蜍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中华蟾蜍的所有样本聚类为一个单系,能很好地与其他混伪品区分。结论:COI条形码DNA序列能够对中药中华蟾蜍进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蟾蜍 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 条形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昆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子端 王宇 郑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834-21835,共2页
[目的]生物学鉴定攀西地区1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昆虫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I)基因种属特异性研究。[结果]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长度为1 100 bp的序列,经过序列分析比对,确定该昆虫属于昆虫纲,广翅目(Mega... [目的]生物学鉴定攀西地区1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昆虫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I)基因种属特异性研究。[结果]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长度为1 100 bp的序列,经过序列分析比对,确定该昆虫属于昆虫纲,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巨齿蛉属(Acanthacorydalis)。[结论]结果为人工养殖该种昆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蛉科 PcR扩增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鉴定中的DNA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轶 侯荣 +2 位作者 冯慧 王璐 冯成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61-64,共4页
物种鉴定方法历经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五个水平阶段,利用DNA分析进行物种鉴定是目前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应用DNA分析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发展趋势,应用DNA分析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将... 物种鉴定方法历经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五个水平阶段,利用DNA分析进行物种鉴定是目前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应用DNA分析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发展趋势,应用DNA分析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物种鉴定、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非法贸易中的物种鉴定、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Ⅰ)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尖尾食道口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越 谢昕言 +4 位作者 张誉方 杨建发 贺君君 王昂 王荣琼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云南某动物园发现滇金丝猴肠道线虫感染严重,为进一步确诊感染虫种,通过形态学和PCR方法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云南某动物园发现滇金丝猴肠道线虫感染严重,为进一步确诊感染虫种,通过形态学和PCR方法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该滇金丝猴虫体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为食道口线虫,扩增所获得的线虫分离株其cox 1序列长度为442 bp,与尖尾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相似度高达99.74%,表明滇金丝猴体内分离的线虫样本为尖尾食道口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尖尾食道口线虫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种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蟥DNA条形码与系统进化分析
19
作者 杨金宏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95-98,共4页
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Ⅰ基因(COI)是进行种质资源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本文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获得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COI 5′端618 bp的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JX195182),与家蚕和野桑蚕该段线粒体基因序列... 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Ⅰ基因(COI)是进行种质资源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本文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获得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COI 5′端618 bp的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JX195182),与家蚕和野桑蚕该段线粒体基因序列的一致性达99%,但更偏好于使用碱基T。在所分析的蚕类昆虫中,桑蟥与野桑蚕、家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与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构建的NJ和UPGMA分子树中,与蚕蛾科昆虫野桑蚕、家蚕聚合在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蟥 DNA条形码 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基因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腔阔盘吸虫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卫兴 王龙 +5 位作者 田守龙 张炳顺 梁楚瑶 黄福强 刘全 张浩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腔阔盘吸虫 18S核糖体RNA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