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微小RNAs调控心肌线粒体稳态:运动改善心力衰竭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毋江波 鲍蒙蒙 +1 位作者 方李 刘晨晨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其携带了丰富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在细胞分化、增殖和生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可促进外泌体分泌,并促进...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其携带了丰富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在细胞分化、增殖和生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可促进外泌体分泌,并促进其内容物miRNAs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s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密切,且运动会改变体液和组织中外泌体miRNAs的表达。外泌体miRNAs是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心肌线粒体功能和增强心肌细胞存活等作用改善心力衰竭。本文对外泌体miRNAs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以及运动通过外泌体miRNAs改善心力衰竭的线粒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miRNAs 心肌 线粒体稳态 运动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稳态在类风湿关节炎致病中的作用
2
作者 贾东晔 潘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7,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关节和关节外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眼睛、皮肤和神经系统。在RA期间,线粒体稳态发生改变并通过影响软骨和滑膜组织,导致炎症因子的产...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关节和关节外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眼睛、皮肤和神经系统。在RA期间,线粒体稳态发生改变并通过影响软骨和滑膜组织,导致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关节损伤,从而加速RA的发展。调控线粒体稳态是延缓RA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类风湿关节炎”和“线粒体稳态”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RA导致线粒体稳态失衡的原因及调控线粒体稳态在改善RA中的作用,以期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动力学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稳态在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3
作者 张孜怡 沈俊男 庞卫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具有高度可塑性。骨骼肌纤维主要分为氧化型肌纤维和酵解型肌纤维,肌纤维类型是影响骨骼肌收缩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因素。了解调控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对于调控...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具有高度可塑性。骨骼肌纤维主要分为氧化型肌纤维和酵解型肌纤维,肌纤维类型是影响骨骼肌收缩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因素。了解调控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对于调控骨骼肌相关疾病具有深远意义。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特性即线粒体含量、形态及分布均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线粒体特性有所不同,这与不同肌纤维能量代谢方式的差异有关。线粒体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通常受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和裂变以及线粒体自噬等过程调控,它们不仅会影响线粒体形态和数量而且影响着机体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平衡。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介导的骨骼肌能量代谢底物的改变影响着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过程。运动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维持骨骼肌线粒体稳态促进氧化型肌纤维生成。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中的线粒体特性,以及维持线粒体稳态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线粒体参与介导的PGC1α、Ca2+和ROS重要信号通路调控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线粒体作为骨骼肌的能量工厂,通过了解其调控机制进行针对性干预可能是未来治疗骨骼肌相关疾病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 线粒体稳态 葡萄糖代谢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稳态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戴玲慧 李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36-1944,共9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包括线粒体损伤。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在VC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线粒体稳态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生物发生、自噬、离子平衡、蛋白质质量控制、膜动态以及与其...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包括线粒体损伤。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在VC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线粒体稳态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生物发生、自噬、离子平衡、蛋白质质量控制、膜动态以及与其他细胞器的相互作用等。该文围绕这几个方面概述线粒体稳态失衡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调控机制,深入探讨线粒体稳态在VCI中的关键作用,分析其可能的治疗方向,为V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生物学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AM5-Drp1轴调控线粒体稳态探讨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5
作者 张鼎 胡芷涵 +6 位作者 孙春英 朱晓东 李方存 姜明贺 秦红玲 陈炜 胡跃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8-2164,共7页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 group、Model group、Donepezil group、WFJZF-L group、WFJZF-M group和WFJZF-H group,每组6只,除Sham ...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 group、Model group、Donepezil group、WFJZF-L group、WFJZF-M group和WFJZF-H group,每组6只,除Sham group,其余各组制备VaD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周后进行各项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海马CA1区形态学、神经树突及线粒体的变化,检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hosphoglycerate mutase 5,PGAM5)、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cs-related proteins1,Drp1)、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atrophyprotein-1,OPA1)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 group比较,Model group和各干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缩短(P<0.05),海马神经元形态稀疏,二级树突棘减少,线粒体外膜破裂;海马组织中PGAM5、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OPA1、Mfn1/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Model group比较,Donepezil group和WFJZF-H group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多,排列紧密,二级树突增多,线粒体损伤减少;PGAM5、Drp1蛋白表达下降(P<0.05),OPA1、Mfn1/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温肺降浊方可以调控PGAM5-Drp1信号轴以改善线粒体稳态平衡,从而改善大脑认知情况,发挥脑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肺降浊方 PGAM5-Drp1轴 线粒体稳态 血管性痴呆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稳态和铁死亡在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胡云浩 凡一诺 +11 位作者 陈志文 高张 卢鸿铎 卫杨文祥 江梦钰 李梓媛 方汉军 黄泽青 刘予豪 周驰 何伟 陈镇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5-1710,1716,共7页
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例如遗传、生活环境、药物作用等,人们普遍认为,骨代谢紊乱是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铁死亡与线粒体稳... 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例如遗传、生活环境、药物作用等,人们普遍认为,骨代谢紊乱是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铁死亡与线粒体稳态在调节成骨、破骨、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以及骨相关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总结目前关于线粒体稳态和铁死亡及其在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并深入阐述三者之间关系,旨在探寻线粒体稳态和铁死亡在治疗骨代谢紊乱所致疾病潜力和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紊乱 线粒体稳态 铁死亡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线粒体稳态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晓青 于慧美 +4 位作者 沈璐妍 杨一萌 陈秋艳 董德录 孙连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72-2076,共5页
在不同环境下,细胞需要协调多种信号通路而有组织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以维持细胞稳态。鉴于疾病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向整体研究的思路转变,以重要信号通路为立足点,深入了解疾病背景下信号通路在维系细胞稳态中的调控机制,为药物靶... 在不同环境下,细胞需要协调多种信号通路而有组织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以维持细胞稳态。鉴于疾病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向整体研究的思路转变,以重要信号通路为立足点,深入了解疾病背景下信号通路在维系细胞稳态中的调控机制,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线粒体稳态 癌症 细胞衰老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调控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稳态 被引量:29
8
作者 宋康 白振忠 格日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7-451,共5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的感受器和代谢稳态的调节器。线粒体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真核生物通过AMPK复合体感受细胞内ATP水平的变化调节能量代谢。AMPK通过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分裂...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的感受器和代谢稳态的调节器。线粒体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真核生物通过AMPK复合体感受细胞内ATP水平的变化调节能量代谢。AMPK通过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来调节线粒体稳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对维持线粒体网络稳态至关重要。本文针对AMPK对合成、分解代谢的调控,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能量代谢 线粒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线粒体稳态调控机制的研究述评——基于运动介导TFEB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钱帅伟 孙易 +1 位作者 漆正堂 丁树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82,共13页
线粒体稳态是线粒体形态、结构、数量、体积、质量及功能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一种功能状态。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介导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护线粒体稳态调控系统的重要内源性信号调节装置。运动可介导TFE... 线粒体稳态是线粒体形态、结构、数量、体积、质量及功能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一种功能状态。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介导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护线粒体稳态调控系统的重要内源性信号调节装置。运动可介导TFEB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加线粒体数量和体积,改善线粒体功能;运动可能介导TFEB调节线粒体融合分裂循环的动态平衡,进而重塑线粒体网络结构;运动还可介导TFEB启动线粒体自噬,促进受损、衰老或非功能线粒体的靶向降解,进而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完整性。提示,运动可介导TFEB构建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分裂循环和线粒体自噬等动态协调过程的信号联动机制,进而稳定线粒体质量控制,确保线粒体稳态调控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未来以运动介导TFEB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为关键靶点的系列研究,将会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线粒体稳态调控系统的分子信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B 运动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P1调控棕色脂肪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稳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关璐 刘川川 张瑞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42-346,共5页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而三者的动态平衡有助于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本文主要对UCP1的结构与分布、UCP1调控BAT能量代谢相关机制、UCP1调控BAT线粒体稳态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1 棕色脂肪组织 能量代谢 线粒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列净诱导的线粒体稳态显著减轻小鼠心脏微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陈芳 黄镇河 +4 位作者 陈维 王芳 蔡梁凌 赵斐 赵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6-1144,共9页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EMPA)在缓解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期间的微血管和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一组小鼠按照每只10 mg·kg^(-1)·d^(-1) EMPA辅以饲料和蒸馏水连续喂养7 d,作为I/R+EMPA组备用。其余两...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EMPA)在缓解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期间的微血管和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一组小鼠按照每只10 mg·kg^(-1)·d^(-1) EMPA辅以饲料和蒸馏水连续喂养7 d,作为I/R+EMPA组备用。其余两组(I/R组和sham组)以普通饲料和蒸馏水连续喂养7 d后进行造模。I/R组和I/R+EMPA组小鼠开胸手术以暴露心脏,并用丝线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5 min以诱导缺血,随后松开再灌注2 h;假手术(Sham)组小鼠仅开胸后将线穿过前降支、不结扎。在体外诱导sI/R损伤前12 h,将10μmol/L的EMPA添加到HCAEC中作为sI/R+EMPA组备用,然后将sI/R组和sI/R+EMPA组细胞置于缺氧孵箱中孵育45 min,随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恢复2 h,以模拟缺氧后复氧的培养环境改变。对照组HCAECs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心脏微血管的结构改变,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微血管中的纤维蛋白积累和内皮细胞相应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等方法,检测EMPA是否可以减轻心脏I/R损伤期间的微血管损伤和内皮损伤。结果电子显微镜检测I/R组小鼠的微血管壁显著增厚,管腔变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纤维蛋白的表达I/R组中的纤维蛋白积聚情况比Sham组和I/R+EMPA组更明显(P<0.05)。I/R组小鼠微血管表面ICAM1的表达以及IL-6、TNF-α和MCP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于Sham组和I/R+EMPA组明显增加(P<0.05),恩格列净减轻了I/R损伤诱导的微血管闭塞和微血栓形成。在细胞层面,sI/R组除了ET-1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I/R+EMPA组外,其余p-eNOS、Fak和Src激酶的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I/R+EMPA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和sI/R+EMPA组,在sI/R组HCAEC中剩余的FITC-葡聚糖含量升高,而TER值降低(P<0.05)。sI/R损伤降低了HCAEC中的线粒体DNA复制数和转录,而EMPA治疗提高了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情况(P<0.05)。sI/R组Cox-Ⅰ和Cox-Ⅱ的表达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在sI/R+EMPA有明显回升(P<0.05)。结论EMPA可以在心肌I/R损伤期间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来减轻心脏微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微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线粒体稳态 心脏微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对细胞的稳态调节及调控肉色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文秀 杜瑞 +6 位作者 杜雪蓉 董玉珊 李晨龙 姚丽丽 侯艳茹 张静 罗玉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2-249,共8页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及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中,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的信号转导蛋白。本文概述了STAT3的...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及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中,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的信号转导蛋白。本文概述了STAT3的结构、类型及进入线粒体的途径;阐述了STAT3对细胞的稳态调节,包括介导内质网Ca^(2+)转运的细胞抗凋亡作用、维持线粒体功能的作用机制和对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调控机制,进一步从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作用、骨骼肌的调节、线粒体稳态调节和对脂肪合成与代谢的调控等方面探讨了STAT3调控肉色的机制,以期为改善肉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线粒体稳态 肌红蛋白 自由基 肉色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在运动延缓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凯茵 李茜 +1 位作者 赵杰修 房国梁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80,共9页
梳理运动通过调节线粒体蛋白质稳态从而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进展与机制。近年研究发现:AD患者脑内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失衡,引发线粒体功能紊乱;运动能够调节脑内线粒体蛋白质稳态,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梳理运动通过调节线粒体蛋白质稳态从而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进展与机制。近年研究发现:AD患者脑内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失衡,引发线粒体功能紊乱;运动能够调节脑内线粒体蛋白质稳态,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运动可能通过4条途径调节线粒体蛋白质稳态进而预防和改善AD:1)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2)提高线粒体自噬进而清除受损的线粒体;3)调节线粒体蛋白质转运,调控线粒体蛋白质水平;4)改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以及降低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蛋白质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蛋白质输入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通路探讨线粒体自噬在PCOS卵巢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杨 聂岚 +2 位作者 罗婷 刘虹璐 罗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2,共10页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人卵巢颗粒细胞(GCs)系SVOG用25 nmol/L双氢睾酮(DHT)处理24 h以建立PCOS细胞模型。SVOG细胞用携带NLRP3(Ad-NL...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人卵巢颗粒细胞(GCs)系SVOG用25 nmol/L双氢睾酮(DHT)处理24 h以建立PCOS细胞模型。SVOG细胞用携带NLRP3(Ad-NLRP3)及阴性载体(Ad-EV)或NLRP3 shRNA(sh-NLRP3)及阴性对照(sh-NC)的腺病毒转染,以过表达或敲低NLRP3表达。使用Mito-Tracker染色和GFP-LC3染色评估细胞中线粒体自噬情况。分别通过TUNEL染色、JC-1染色、Mito-SOX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衍生超氧化物产生情况。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脱氢表雄酮(DHEA)组、DHEA+sh-NC组、DHEA+sh-NLRP3组,每组8只。除Con组外,其他组用DHEA处理小鼠以建立PCOS模型。DHEA+sh-NLRP3组、DHEA+sh-N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9 TU/ml的慢病毒包装的sh-NLRP3或sh-NC。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DHT+sh-NC组相比,DHT+sh-NLRP3组SVOG细胞的NLRP3水平降低(P<0.05)。DHT+sh-NLRP3组SVOG细胞中GFP-LC3和线粒体的共定位较DHT+sh-NC组增加(P<0.05)。与DHT+sh-NC组相比,DHT+sh-NLRP3组SVOG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的数目和Mito-SOX荧光密度降低、多聚体JC-1/单体JC-1比值增加(P<0.05)。与Con+Ad-EV组相比,Con+Ad-NLRP3组SVOG细胞的NLRP3水平、TUNEL阳性细胞数目、Mito-SOX荧光密度增加(P<0.05),GFP-LC3和线粒体的共定位以及多聚体JC-1/单体JC-1比值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HEA组小鼠卵巢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相对活性氧(ROS)强度和受损线粒体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DHEA+sh-NC组相比,DHEA+sh-NLRP3组卵巢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相对ROS强度和受损线粒体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NLRP3激活诱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并促进GCs中线粒体相关凋亡。NLRP3敲低有利于线粒体稳态,并改善GCs对氧化应激损伤的抵抗,从而促进PCOS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线粒体自噬 多囊卵巢综合征 氧化应激 线粒体稳态 颗粒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樊艳敏 张守琳 +7 位作者 方虹 王旭 季晗舒 卜继常 宋珂 陈晨晨 丁樱 宋纯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对IgA肾病(IgA nephrophathy,IgAN)大鼠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醋酸泼尼松组(prednisone a...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对IgA肾病(IgA nephrophathy,IgAN)大鼠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醋酸泼尼松组(prednisone acetate tablets,PAT;6.25 mg·kg·d^(-1))、GTW组(6.25 mg·kg·d^(-1))。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四氯化碳(CCl 4)+脂多糖(LPS)”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收集大鼠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总量(24 h-UTP)并对尿液中红细胞计数,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液生化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利用免疫荧光和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关键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及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TW明显降低IgAN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UTP,降低血清ALT、BUN、Scr水平,提高血清ALB水平,改善IgAN大鼠肾组织病理状态,提高肾组织中Mfn1、Mfn2、Pin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Dr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论GTW可能通过促进Mfn1、Mfn2、Pink1及降低Drp1的表达,调节线粒体结构,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动态平衡,以降低尿红细胞计数和蛋白尿,改善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W IGAN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稳态 Drp1 Mfn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对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16
作者 叶子丰 邝高艳 +4 位作者 院一蔚 邱礼国 许晓彤 文志 卢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人类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人体衰老、退行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维持线粒体功能稳态是OA的潜在治疗靶点。线粒体自噬是其靶向清除和吞噬功能失调或受损线...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人类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人体衰老、退行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维持线粒体功能稳态是OA的潜在治疗靶点。线粒体自噬是其靶向清除和吞噬功能失调或受损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稳态的过程,这提示了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可能是OA治疗的潜在机制,该文通过对最近发表的相关线粒体自噬与OA文献进行综述,讨论线粒体自噬在O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线粒体自噬作为靶点应用于O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强调靶向自噬治疗退行性关节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线粒体自噬 软骨细胞 线粒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阿霉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诗瑶 张梦晓 刘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4-1818,共5页
阿霉素(adriamycin/doxorubicin, DOX)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表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严重影响DOX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存质量。线粒体功能受损是DOX心脏毒性的重要病理机制。心脏是高耗能器官,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支持心肌细胞... 阿霉素(adriamycin/doxorubicin, DOX)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表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严重影响DOX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存质量。线粒体功能受损是DOX心脏毒性的重要病理机制。心脏是高耗能器官,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支持心肌细胞的能量需要。机体通过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裂变、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等质量控制机制来维持线粒体稳态。大量研究表明,DOX心脏毒性与破坏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有关,重建线粒体质量控制稳态能够减轻DOX相关心肌损伤。该文针对心肌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紊乱在DOX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靶向线粒体质量控制是否为治疗DOX心肌病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损伤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融合/裂变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亨廷顿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江宇 郭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52,共12页
亨廷顿病(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亨廷顿蛋白(HTT)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下降和精神症状。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异常... 亨廷顿病(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亨廷顿蛋白(HTT)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下降和精神症状。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异常,钙稳态失调等方面与HD之间的关系愈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本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多种形式与HD之间存在的联系,旨在强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在H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亨廷顿病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能量代谢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蛋白对线粒体的功能调节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涌斐 孙懿 +1 位作者 赵欣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DJ-1蛋白可以参与线粒体的功能调节,从而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DJ-1基因突变及功能丧失时,则会导致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断裂以及线粒...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DJ-1蛋白可以参与线粒体的功能调节,从而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DJ-1基因突变及功能丧失时,则会导致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断裂以及线粒体自噬等状况的出现,进而损伤神经元,引发PD。该文针对DJ-1蛋白对线粒体的功能调节在PD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线粒体 帕金森病 线粒体复合物I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线粒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糖肽激活CAMKK2/AMPK/MCU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衰老
20
作者 刘晓丹 凌晨 +5 位作者 刘璐 蒲静 马海滨 马会明 张文萍 陈冬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Lycium barbarum glycopeptide,LbGP)改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及DOX加入4种不同浓度的LbGP治疗组干预后,通过CCK-8、EDU和Ki6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Lycium barbarum glycopeptide,LbGP)改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及DOX加入4种不同浓度的LbGP治疗组干预后,通过CCK-8、EDU和Ki6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衰老标志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结果CCK-8、EDU、Ki67与DOX组相比,经LbGP治疗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P<0.05),促进增殖(P<0.05);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阳性面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p21、γH2A.X下降(P<0.05)、pRB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组衰老表型蛋白p21、p53明显减少(P<0.05),pRB升高(P<0.05);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的cyt C和活化的caspase-9明显减少(P<0.05);CAMKK2、pAMPK和线粒体钙稳态调节蛋白MCU水平升高(P<0.05);细胞核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SIRT1、PGC1α/β和ATP5A1明显升高(P<0.05);与DOX组相比,LbGP治疗后RO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LbGP可改善DOX诱导的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MKK2/AMPK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线粒体钙稳态,提高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实现的。为LbGP能够辅助改善卵巢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糖肽 衰老 CAMKK2/AMPK信号通路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