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在急性运动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慧君 翟克敏 +5 位作者 赵斐 靳庆勋 齐海荣 刘洪涛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分别测定骨骼肌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ATP合成酶活性、骨骼肌H2O2生成量,并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20分钟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其中E30、E60、E9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增高32.8%、107.6%、63.8%及44.8%;(2)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E3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升高22.1%、26.7%、37.6%、33.7%;(3)E30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整个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可能利于促进线粒体呼吸和ATP合成,以应对细胞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p1的调控对PINK1突变转基因果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梅玲 胡艳梅 +3 位作者 崔莹 曾爱源 林小慧 李清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选择性减少和胞浆内路易小体的形成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PTEN诱导激酶1(PINK1)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早发型帕金森病的发生。在转基因果蝇中,PINK1功能丢失导致间接飞行肌缺陷,线粒体...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选择性减少和胞浆内路易小体的形成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PTEN诱导激酶1(PINK1)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早发型帕金森病的发生。在转基因果蝇中,PINK1功能丢失导致间接飞行肌缺陷,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多巴胺神经元丢失。本研究在PINK1突变PD转基因果蝇中,进行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过表达和敲低,探索Drp1对PD转基因果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选用MHC-Gal4/UAS系统的PD转基因果蝇模型,特异性启动PINK1B9基因于果蝇肌肉组织中表达;运用Drp1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干预PINK1B9转基因果蝇,研究其对PD转基因果蝇的作用。结果显示,不论过表达Drp1还是Drp1敲低均可挽救PINK1突变转基因果蝇,降低翅膀异常率,改善飞行能力,恢复间接飞行肌排列,调节线粒体形态,提高ATP生成量,上调NDUFS3蛋白表达水平。本文结果提示,Drp1的调控挽救PINK1突变转基因果蝇与线粒体呼吸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果蝇 PTEN诱导激酶1(PINK1)突变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LR)识别和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天亮 韩超峰 曹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9-552,556,共5页
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病原体。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样受体(RLR)是PRR中具有DEx D/H-box RNA解螺旋酶结构域的一类受体,目前... 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病原体。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样受体(RLR)是PRR中具有DEx D/H-box RNA解螺旋酶结构域的一类受体,目前发现的RLR包括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DDX58)、黑素瘤分化相关分子5(MDA5/IFIH1)和遗传学和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LGP2/DHX58)。它们参与多种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如抗病毒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病毒的寡聚核糖核苷酸,激活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IPS-1/VISA/cardif)]等关键接头分子,最终导致转录因子干扰素诱导因子3(IRF3)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1型干扰素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介导宿主抗病毒免疫。本文重点阐述RLR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识别RNA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 黑素瘤分化相关分子5(MDA5)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 RNA病毒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x1+牙周膜干细胞在牙移动过程中的谱系示踪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席均 金安婷 +5 位作者 黄湘如 徐弘远 高昕 杨屹羚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8-1015,共8页
目的·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中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阳性细胞谱系(Prrx1+细胞谱系)在小鼠牙移动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利用Cre/l... 目的·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中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阳性细胞谱系(Prrx1+细胞谱系)在小鼠牙移动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将诱导型Prrx1-Cre^(ERT2)小鼠与R26^(tdTomato)荧光标记小鼠交配繁殖,并通过PCR对其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取8只子代小鼠,向其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TA),以标记PDLSCs中的Prrx1+细胞谱系(即tdTomato^(+)细胞)。于小鼠上颌左侧安置加力装置[即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s tooth movement,OTM)侧],右侧未加力即为对照侧,以构建小鼠OTM模型。分别于牙移动第3日(OTM 3 d)、第7日(OTM 7 d)时处死小鼠,收集其双侧上颌磨牙及周围牙周组织,经脱钙后行包埋及冰冻切片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张力区和压力区牙周膜的改变,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rx1+细胞谱系在张力区及压力区的动态分布。结果·经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为Prrx1-Cre^(ERT2);R26^(tdTomato)。随着加力装置作用的增加,OTM 7 d小鼠的牙移动距离[(87.44±4.02)μm]较OTM 3 d小鼠[(42.81±5.04)μm]明显增加,提示小鼠OTM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小鼠OTM侧压力区的牙周膜被压缩、间隙变窄,而OTM 7 d时OTM侧牙周膜宽度逐渐恢复;OTM 3 d时OTM侧张力区的牙周膜被拉伸,而OTM 7 d较OTM 3 d时牙周膜排列更规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OTM侧压力区牙周膜中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减少,OTM 7 d时OTM侧压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增加(均P<0.05);OTM 3 d及OTM 7 d时,OTM侧张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均有增加(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rrx1-Cre^(ERT2);R26^(tdTomato)小鼠的OTM模型,并初步证实了Prrx1+细胞谱系参与OTM过程中的牙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谱系示踪 正畸牙移动 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 Cre/loxP重组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T1/p53/Drp1轴探讨加味芪黄饮减轻糖尿病肾病线粒体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蒙向欣 李辉远 +1 位作者 李娟 周艳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3-197,I0032,I0033,共7页
目的研究加味芪黄饮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线粒体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上游信号抑癌基因(p53)/分子发动相关蛋白1(Drp1)轴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C57BL/6小鼠,其中30只小鼠... 目的研究加味芪黄饮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线粒体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上游信号抑癌基因(p53)/分子发动相关蛋白1(Drp1)轴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C57BL/6小鼠,其中30只小鼠用于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设为DKD组,10只不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设作为对照组;建模成功后再将DKD组中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芪黄饮400、800 mg/(kg·d),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为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留取小鼠血、尿标本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采用DCFH-DA探针检测肾脏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tmRed探针检测肾脏细胞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检测ATP,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SIRT1、p53、Drp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UACR、BUN、Scr、β2-MG、Cys-C、FBG、FIns、HOMA-IR、ROS、p53、Drp1水平升高、SOD、ATP、SIRT1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UACR、BUN、SCr、β2-MG、Cys-C、FBG、FIns、HOMA-IR、ROS、p53、Drp1水平下降、SIRT1、SOD、ATP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小鼠UACR、BUN、SCr、β2-MG、Cys-C、FBG、FIns、HOMA-IR、ROS、p53、Drp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SOD、ATP、SIRT1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芪黄饮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介导SIRT1/p53/Drp1轴减轻肾脏线粒体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芪黄饮 糖尿病肾病 线粒体损伤 胰岛素抵抗 足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1 上游信号抑癌基因 分子发动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