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在胁迫响应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学琼 潘素君 +1 位作者 李魏 戴良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6,共9页
磷(phosphorus,P)是植物生长、发育和诸多生理功能中的必需元素。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磷从土壤到植物细胞器的摄取和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亚细... 磷(phosphorus,P)是植物生长、发育和诸多生理功能中的必需元素。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磷从土壤到植物细胞器的摄取和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可分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又可分为5个亚家族。这些蛋白在植物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功能。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不仅参与磷酸盐的吸收和转运,还在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被诱导表达,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此外,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与其他蛋白互作,从而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在生物胁迫下,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防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在胁迫响应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鉴定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上游调控因子及下游互作靶基因,深入阐明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调控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作物的磷高效利用和高产高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磷酸盐转运蛋白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胁迫应答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SlPT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佳音 张云逸 +3 位作者 薛婷婷 闫品月 朱姝 李文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为研究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SlPT2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及活性,以番茄Micro-Tom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lPT2基因表达模式,利用PCR技术克隆SlPT2启动子(p SlPT2)序列,通过启动子在线分析网站Plant Care和New Place分析p SlPT2内部所含有... 为研究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SlPT2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及活性,以番茄Micro-Tom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lPT2基因表达模式,利用PCR技术克隆SlPT2启动子(p SlPT2)序列,通过启动子在线分析网站Plant Care和New Place分析p SlPT2内部所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p1300GN-p SlPT2重组载体,转化拟南芥,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SlPT2启动子表达模式及表达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lPT2主要在番茄根部表达。通过Plant Care和New Place分析发现,启动子(1 801 bp)内部除含有CAAT-Box与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外,还包含与根特异性表达有关的元件(ROOTMOTIFTAPOX1、RAV1AAT、OSE1ROOTNODULE),以及参与光响应(Box 4、G-Box、TCTmotif)、茉莉酸甲酯反应(CGTCA-motif)、脱落酸反应(ABRE)、玉米醇溶蛋白代谢调控(O2-site)的顺式作用元件等。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lPT2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根部特异表达,将其初步鉴定为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磷酸盐转运蛋白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 GUS组织化学染色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明凤 路群 +1 位作者 戴薇 沈大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以所分离到的目的片段为基础 ,采用 3′RACE技术获得编码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全序列 ,ORF区为含5 35氨基酸的基因 ,具有保守的酪蛋白激酶Ⅱ、N糖基化与蛋白激酶C作用位点的序列。通过对此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认为此基因... 以所分离到的目的片段为基础 ,采用 3′RACE技术获得编码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全序列 ,ORF区为含5 35氨基酸的基因 ,具有保守的酪蛋白激酶Ⅱ、N糖基化与蛋白激酶C作用位点的序列。通过对此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认为此基因具有增加植物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吸磷的能力 ,转基因的愈伤组织在低磷处理下具有相对于对照愈伤组织较高的吸磷速率。经对愈伤组织的PCR与PCRSouthern杂交分析 ,吸磷速率高的愈伤组织为遗传转化的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和力 磷酸盐转运蛋白 基因 养分吸收速率 愈伤组织 磷素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环乳牛肝菌低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SlLP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韩长志 林中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65-170,共6页
褐环乳牛肝菌作为针叶树种上重要的外生真菌,为宿主植物提供着重要的营养元素和水分。然而,对于该菌为宿主植物提供磷营养元素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低磷转运受体蛋白PHO87、PHO90、PHO91的氨基酸序列,对褐环乳... 褐环乳牛肝菌作为针叶树种上重要的外生真菌,为宿主植物提供着重要的营养元素和水分。然而,对于该菌为宿主植物提供磷营养元素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低磷转运受体蛋白PHO87、PHO90、PHO91的氨基酸序列,对褐环乳牛肝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Blastp比对,以及关键词搜索,明确该菌中存在相同的蛋白,将其命名为Sl LPT蛋白。Sl LPT具有12个跨膜结构,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均在液泡上。研究明确了褐环乳牛肝菌Sl LPT的基本特征,也为后续解析外生真菌为宿主植物提供磷营养的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环乳牛肝菌 磷酸盐转运蛋白 SlLPT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跑台训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肝细胞癌下调的线粒体转运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艳环 刘克敏 马国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21,共5页
目的:研究12周跑台训练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肝细胞癌下调的线粒体转运蛋白(HDMCP)的变化及其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8周龄ApoE-/-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12),14周西方膳食组(模型组,M,n=12),继续西方... 目的:研究12周跑台训练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肝细胞癌下调的线粒体转运蛋白(HDMCP)的变化及其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8周龄ApoE-/-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12),14周西方膳食组(模型组,M,n=12),继续西方膳食+12周跑台运动组(ME,n=12);西方膳食26周组(MM,n=12)。跑台训练12周,坡度为0°,跑速13m/min,60min/次,每周5次。测定肝脏HDMCPmRNA的表达,线粒体活性氧及H2O2生成,线粒体ATP合成活力,肝脏ATP含量,线粒体态3呼吸、态4呼吸及呼吸控制比(RCR)。结果:耐力训练组(0.53±0.09)肝脏HDMCP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0.72±0.10)、M组(1.24±0.16)、MM组(1.32±0.17);耐力训练组肝脏线粒体ATP合成活力(11.23±2.53)及肝脏组织ATP含量(10.57±2.12)均显著高于MM组(7.36±1.22,8.32±1.41);耐力训练组肝脏线粒体ROS(42.51±4.12)及H2O2生成(18.33±3.10)均显著低于MM组(68.94±5.99,24.31±3.56);耐力训练组线粒体态3呼吸(12.21±1.32)与RCR(2.78±0.89)均显著高于MM组(10.76±1.11,1.75±0.69),而态4呼吸(4.40±1.32)显著低于MM组(6.14±1.45)。结论:12周跑台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肝脏HDMCP表达,可能进而减少线粒体质子漏,增强线粒体ATP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耐力训练 肝细胞癌下调的线粒体转运蛋白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生苗磷酸盐转运蛋白Pht1的调节
6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12期60-60,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e》(2012年8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未自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磷酸盐缺乏对柑桔属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柑桔实生苗通过根系直接吸收或间接从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 据《Scientia Horticulture》(2012年8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未自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磷酸盐缺乏对柑桔属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柑桔实生苗通过根系直接吸收或间接从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中获得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转运蛋白 枳实生苗 华中农业大学 丛枝菌根真菌 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物学 植物产量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RT-PCR克隆水稻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基因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峰 黄璐圆 +2 位作者 王宏斌 刘兵 王金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9,共7页
以水稻广亲和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用一步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了一个长度为1118bp的编码线粒体磷转运蛋白的OsMP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由36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它与玉米、... 以水稻广亲和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用一步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了一个长度为1118bp的编码线粒体磷转运蛋白的OsMP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由368个氨基酸组成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它与玉米、大豆、Lotusjaponicus、Betulapendula、拟南芥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率分别为93.5%,85.6%,83.8%,83.7%,81.1%。氨基酸疏水谱分析显示它有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6个跨膜结构域。水稻线粒体磷转运蛋白N端富含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和丝氨酸(Serine)。iPSORT预测其蛋白N端具有定位于线粒体的信号肽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此编码区段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RT-PCR结果表明,OsMPT基因在水稻两个亚种粳稻和籼稻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在Cpslo17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都有高水平表达。水稻线粒体磷转运蛋白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将为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线粒体转运蛋白 序列分析 基因组结构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相关钙超载调控钙调蛋白对雨蛙肽诱导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
8
作者 雷宇 罗尹翔 +4 位作者 吴润泽 苏尚华 吴家实 苏明佳 杨慧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研究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相关钙超载通过调控钙调蛋白(CaM)对雨蛙肽诱导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方法 使用10^(-7)mol/L雨蛙肽及10^(-5)mol/L MCU抑制剂钌红(RR)干预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2...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研究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相关钙超载通过调控钙调蛋白(CaM)对雨蛙肽诱导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方法 使用10^(-7)mol/L雨蛙肽及10^(-5)mol/L MCU抑制剂钌红(RR)干预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24 h,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雨蛙肽组、RR组、雨蛙肽+RR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CU及CaM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Ca^(2+),微丝染色法观察细胞微丝骨架结构。结果 雨蛙肽组与Control组比较,MCU及CaM蛋白表达、细胞质及线粒体内Ca^(2+)含量升高(P<0.05),细胞微丝骨架破坏;雨蛙肽+RR组与雨蛙肽组比较,MCU及CaM蛋白表达、胞质Ca^(2+)及线粒体内Ca^(2+)含量降低(P<0.05),细胞微丝骨架破坏减轻。结论 MCU相关钙超载可能通过激活CaM促进雨蛙肽诱导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微丝骨架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相关钙超载 钙调蛋白 雨蛙肽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微丝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对绵羊精液品质、线粒体活性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靳天宇 牛宏泽 +2 位作者 胡宇 任有蛇 石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硒对绵羊精液品质、线粒体活性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公羊,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与含硒日粮(基础日粮+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硒对绵羊精液品质、线粒体活性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公羊,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与含硒日粮(基础日粮+0.5 mg/kg亚硒酸钠)。试验期90 d,结束前一周采集精液样品,分别评价精子活力与运动参数、质膜完整性以及线粒体活性,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LUT3和GLUT8蛋白的丰度和定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硒显著提高了绵羊精子的活力和运动速度(P<0.05),保护了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P<0.05),并显著提高了GLUT3、GLUT8蛋白的表达量(P<0.05)。日粮中添加硒能提高绵羊精子的精子活力、运动速度和线粒体活性,并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和GLUT8的丰度,表明硒可能通过影响精子的能量代谢改善精液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活力 能量代谢 线粒体 葡萄糖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钠氢转运蛋白集中于线粒体中表达
10
作者 黄晓斌 仲蕾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把RAW264.7和人外周血CD14+诱导成破骨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钠氢转运蛋白2(Na+-H+An-tiporter 2,NHA2)的转录表达情况,并定位其表达位置。方法:细胞因子RANKL、M-CSF在体外诱导RAW264.7和人外周血CD14+细胞发育成破骨... 目的:把RAW264.7和人外周血CD14+诱导成破骨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钠氢转运蛋白2(Na+-H+An-tiporter 2,NHA2)的转录表达情况,并定位其表达位置。方法:细胞因子RANKL、M-CSF在体外诱导RAW264.7和人外周血CD14+细胞发育成破骨样细胞;RT-PCR检测NHA2在诱导过程中转录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此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原位荧光染色对其表达进行细胞精确定位。结果:RAW264.7和人外周血CD14+细胞被RANKL、M-CSF诱导成破骨样细胞;RT-PCR结果显示NHA2随着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转录水平不断加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此蛋白只表达于成熟的破骨细胞中;细胞原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这个蛋白主要表达于成熟破骨细胞的线粒体中。结论:NHA2作为盐离子载体主要表达于成熟破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控制线粒体盐离子的代谢平衡来影响破骨细胞的发育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钠氢转运蛋白2 线粒体 细胞原位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铁转运蛋白2(mitoferrin 2/SLC25A28)的原核表达及兔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磊 聂雅婷 +3 位作者 丁兰 谷雨 袁媛 叶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铁转运蛋白2(mitoferrin 2/SLC25A28)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行蛋白表达和纯化,制备兔抗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构建pET28a(+)-SLC25A28-His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铁转运蛋白2(mitoferrin 2/SLC25A28)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行蛋白表达和纯化,制备兔抗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构建pET28a(+)-SLC25A28-His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蛋白表达。提取蛋白包涵体,并用8 mol/L尿素溶解,His-NTA柱纯化。获得纯化SLC25A28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SLC25A28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鉴定SLC25A28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pET28a(+)-SLC25A28-His原核表达载体质粒,并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SLC25A28蛋白,蛋白纯度约为90%,Western blot法证明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小鼠睾丸组织中的SLC25A28蛋白。结论成功对人SLC25A28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制备了具有特异性的兔抗人SLC25A28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运蛋白2(mitoferrin 2/SLC25A28)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免疫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质体磷酸盐转运体OsPPT家族成员的功能分析
12
作者 王继纯 李瑞莉 +2 位作者 王姣玲 邵俊雯 赵红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29-2339,共11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盐转运体(PPT)是植物质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家族(pPTs)成员之一,介导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质体基质的同时,将磷交换到细胞质中。为对水稻OsPPT基因家族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在水稻中的潜在功能。利用...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盐转运体(PPT)是植物质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家族(pPTs)成员之一,介导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质体基质的同时,将磷交换到细胞质中。为对水稻OsPPT基因家族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在水稻中的潜在功能。利用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分析OsPPT的亚细胞定位,通过酵母异源表达实验分析OsPPT的磷酸盐转运能力。设置正常供磷和缺磷等非生物胁迫水培实验处理,阐明OsPPT家族成员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以及对非生物胁迫逆境的响应。结果表明,OsPPT基因家族4个成员均定位于叶绿体膜,而且OsPPT可以在酵母中介导磷酸盐的跨膜转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展示了OsPPT基因家族在应对环境胁迫时表达模式上的动态变化,比如磷饥饿,以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氯化钠等非生物胁迫环境。OsPPT基因家族可能参与磷酸盐在细胞质和叶绿体之间的运输,同时也可能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 磷酸盐 转运蛋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盐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转运相关蛋白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13
作者 于皓杰 刘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线粒体产生有害的活性氧而不利于周围神经再生。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伴随高能量消耗的复杂过程,线粒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关于线粒体动力学对周围神经轴突及髓鞘再生的作用研...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线粒体产生有害的活性氧而不利于周围神经再生。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伴随高能量消耗的复杂过程,线粒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关于线粒体动力学对周围神经轴突及髓鞘再生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线粒体转运相关蛋白的相关机制和作用靶点的研究,为周围神经再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运相关蛋白 周围神经 轴突再生 髓鞘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璐 包媛媛 +2 位作者 张鑫臻 杨明 张新永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9,共8页
磷作为植物细胞核酸,是脂质、ATP、ADP、糖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的代谢活动、酶的调控反应以及信号级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但是土壤的吸附作用会使磷素转化为植物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的形式。磷转运蛋... 磷作为植物细胞核酸,是脂质、ATP、ADP、糖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的代谢活动、酶的调控反应以及信号级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但是土壤的吸附作用会使磷素转化为植物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的形式。磷转运蛋白(phosphate transporter)作为一种对磷具有亲和力的转运蛋白,能够调节植物对磷的吸收和转运,对提高植物磷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植物磷转运蛋白的研究结果,从PHT基因家族及成员、PHT基因表达的定位、PHT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PHT基因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PHT基因的最新研究状况,并对此进行了展望。尽管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人们已经对PHT基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只处于初步阶段,还有部分的家族成员如PHT3和PHT4的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以确定它们的生理功能并评价它们作为生物技术工具的潜力。目前研究较多的PHT1家族仍需要补充更多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如PHT基因的功能冗余现象以及PHT基因与AM共生分子调节机制等。同时,PHT基因对其他磷响应基因也有一定影响,其中的关系也值得探究,从而全面提高植物中磷吸收和转运的效率,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 磷酸盐 调控机制 生物学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钗明 严茂林 +5 位作者 石益海 郭太林 梅爱农 陈建康 许桂平 何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6-2740,共5页
目的探索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临床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临床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肝癌患者,手术后获取肝癌及其周围癌组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库、GTEx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分析HSD17B13和MFN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肝癌不同分期的表达水平及与肝癌总体生存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变量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CR检测t值分别为-2.467、-3.933,P值分别为0.020、0.001;Western Blot检测t值分别为-5.357、-5.771,P值分别为0.006、0.0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HSD17B13表达明显下调(P<0.05);随着肝癌分期越高,HSD17B13表达水平越低(F=3.220,P=0.023);低HSD17B13表达与不良生存相关(风险比=0.630,P=0.011);在肝癌组织中,MFN2与HSD17B1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90,P<0.001)。结论MFN2与HSD17B13在肝癌中表达下调,是潜在的具有临床相关性的抑癌基因,可能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也可成为肝癌筛查、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有效的肝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孕酮还原酶 线粒体转运蛋白质类 基因 肿瘤抑制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内膜能量相关转运子在大鼠压力负荷模型早期心肌重塑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杭涛 汪春晖 +4 位作者 江时森 宫剑滨 谢渡江 任海玲 诸葛海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24-28,33,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内膜能量相关转运子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ANT1、ANT2)和解耦联蛋白2(UCP2)在压力负荷致心肌重塑中的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形成压力负荷模型。心肌ANT1、ANT2,UCP2 mRNA含量的检测采用RT-PCR凝胶成像分析法,心肌... 目的:探讨线粒体内膜能量相关转运子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ANT1、ANT2)和解耦联蛋白2(UCP2)在压力负荷致心肌重塑中的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形成压力负荷模型。心肌ANT1、ANT2,UCP2 mRNA含量的检测采用RT-PCR凝胶成像分析法,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TUNEL法。利用心肌胶原形态定量分析观察心肌纤维化的改变。观察时间为30天,共9个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 h、14 h、1、2、4、7、14、21和30天。结果:①手术组大鼠平均腹主动脉压、心重指数均证实压力负荷模型造模成功;②造模手术后14 h,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均可见UC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最大峰值较正常可达3倍左右;手术后24h UCP2 mRNA表达明显回落,回落趋势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无差异;术后4天假手术组UCP2 mRNA表达回落至正常水平,而手术组仍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平均达假手术组的1.5倍左右;③缩窄后约4天ANT1 mRNA的含量上调,而ANT2 mRNA的含量下调,并于第7天分别达到峰值和谷值。术后14天手术组大鼠心肌ANT1 mRNA和ANT2 mRNA的含量均接近假手术组水平,并持续至实验结束;④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I)在术后4 h即有升高,在4天时进入高峰期并持续至第7天,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直至实验结束。假手术组未发现凋亡的存在;⑤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分数(PVCF)在术后14 h开始升高,2天达高峰,其后处于平台期;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在手术14天后才明显增加,并持续增高。结论:①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早于凋亡和心肌间质性纤维化。凋亡是心肌实质性纤维化的关键环节;②心肌UCP对外界疼痛、寒冷等刺激存在短暂应激性反应,而心肌ANT无反应或反应甚微;③心肌UCP、ANT的表达变化提示两者参与了压力负荷致心肌重塑的初始化阶段,两者所决定的能量和凋亡的平衡可能也制约了心肌重塑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核苷酸转运 解耦连蛋白 线粒体 心肌重塑 压力负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的核酸转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爱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mtDNA突变、挽救mtDNA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mtDNA突变、挽救mtDNA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不相同。该文综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递送DNA和RNA(tRNA、rRNA、mRNA和反义RNA)的有效策略,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导 靶向序列 核酸转运 线粒体相关疾病 tRNA载体 5srRNA转导 穿梭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对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胁迫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警匀 栗振义 +6 位作者 王吉祥 杨国锋 刘洪庆 苗福泓 杨超 唐伟 孙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3,共8页
为了阐明紫花苜蓿对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胁迫响应机制的差异,采用正磷酸盐(正磷,0.5mmol/L KH_(2)PO_(4))、低磷酸盐(低磷,5μmol/L KH_(2)PO_(4))和亚磷酸盐(亚磷,0.5mmol/L KH_(2)PO3)分别处理苜蓿幼苗,分析不同磷酸盐处理下4、8和12d... 为了阐明紫花苜蓿对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胁迫响应机制的差异,采用正磷酸盐(正磷,0.5mmol/L KH_(2)PO_(4))、低磷酸盐(低磷,5μmol/L KH_(2)PO_(4))和亚磷酸盐(亚磷,0.5mmol/L KH_(2)PO3)分别处理苜蓿幼苗,分析不同磷酸盐处理下4、8和12d时苜蓿的形态、生理指标和磷吸收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亚磷酸盐和低磷酸盐处理下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在第8d时分别下降了52%和38%,在第12d时分别下降了44%和16%;亚磷酸盐胁迫12d时植株根部全磷含量上升了34%,而低磷处理12d时植株根部全磷含量下降达68%。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低磷处理第4d时,MsPHO1基因受诱导,促进植物体内磷的转运及低磷应激反应;在第12d时MsSQD2表达上调,植物通过降解磷脂膜来调控体内磷平衡;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处理都可诱导MsPHT2基因的表达,促进植物从外界吸收更多的磷。综上所述,低磷酸盐和亚磷酸盐胁迫均会抑制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但亚磷酸盐对苜蓿地上部的抑制程度大于低磷酸盐,且根部对亚磷酸盐吸收效率较大。因此,紫花苜蓿会通过抑制植株生长、增加根部对磷的吸收、调节低磷应激基因等适应亚磷酸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磷酸盐 磷酸盐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运蛋白分子相关疾病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 曹伟灵 +2 位作者 叶陈丽 匡海珠 潘明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0,共9页
转运蛋白(TSPO)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转运。TSPO参与形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介导线粒体膜内外的化学物质及信号交换。大量研究表明,TSPO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和慢性... 转运蛋白(TSPO)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转运。TSPO参与形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介导线粒体膜内外的化学物质及信号交换。大量研究表明,TSPO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相关,可通过调节mPTP开放、线粒体凋亡和P53等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本综述为TSPO作为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神经退行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线粒体的磷脂转运
20
作者 李昊根 甘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线粒体是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功能和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线粒体膜上精确的磷脂组成及分布。线粒体膜上的大部分脂类物质由内质网合成,既而转运到线粒体。而部分脂类利用内质网上产生的前体,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功能和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线粒体膜上精确的磷脂组成及分布。线粒体膜上的大部分脂类物质由内质网合成,既而转运到线粒体。而部分脂类利用内质网上产生的前体,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膜脂的生物合成需要线粒体与内质网以及线粒体外膜(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OMM)与内膜(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MM)之间进行大量的脂质转运。目前认为,这种运输过程既可在拴系因子(tether factors)形成的膜结合部位(membrane contact sites, MCSs)内发生,也可借助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s, LTPs)完成。近年来,研究者以酵母为对象,建立了多种线粒体磷脂转运(phospholipid trafficking)的模型,这使人们初步理解了线粒体磷脂转运的机制。本综述总结了酵母线粒体磷脂转运的最新发现,并对这些磷脂转运的模型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深入了解线粒体脂类代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磷脂转运 线粒体 膜接触点 磷脂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