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生物发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晶晶 李瑞青 +5 位作者 张建云 张帅迪 黄梦玲 李欣然 黄金 金小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CIRI是IS的关键病理过程,因此寻找减轻CIRI的方法至关重要。线粒体生物发生(mitochondrial biogenesis,MB)是指从现有线粒体协调合成新的线粒体。当脑缺血发生时,机体通过激活MB维持机体线粒体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伤。了解MB的分子机制及其激活路径可望为治疗CIRI提供新方向。该文总结了MB的分子机制,MB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抑制IS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CIRI产生保护的机制,以及激活MB改善CIRI的潜在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治疗CIRI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生物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 PGC-1Α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内酯调控AMPK-SIRT3正反馈环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亚楠 马天文 +1 位作者 马玉辉 魏成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14-3724,共11页
旨在以AMPK-SIRT3正反馈环路为切入点,探讨白果内酯改善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IL-1β(10 ng·mL^(-1))诱导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来构建体外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 旨在以AMPK-SIRT3正反馈环路为切入点,探讨白果内酯改善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IL-1β(10 ng·mL^(-1))诱导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来构建体外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和白果内酯共同处理组,其中,共同处理组按照白果内酯的应用浓度又分为低、中和高(15、30和60μmol·L^(-1))3个不同剂量组。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ADAMTS4、PGC-1a、Collagen Type II、MMP-3、NRF-1和Fis1的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各组ATP含量,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IRT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SIRT3正反馈环路相关蛋白p-AMPK、AMPK和SIRT3表达水平。使用Compound C和3-TYP处理ATDC5软骨细胞,构建AMPK-SIRT3信号通路阻断模型,检测下游PGC-1a、NRF-1和Fis1蛋白变化。结果显示,白果内酯通过下调ADAMTS4和MMP-3表达(P<0.05),促进Type II collagen表达(P<0.05)来调节ECM代谢平衡,并促进ATP合成。在机制上,白果内酯干预软骨细胞后p-AMPK、SITR3、PGC-1a和NRF-1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s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使用Compound C和3-TYP预处理软骨细胞后,PGC-1a、NRF-1和Fis1蛋白水平被不同程度抑制。综上所述,白果内酯通过AMPK-SIRT3正反馈环路激活PGC-1a,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ATDC5软骨细胞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炎性损伤 白果内酯 AMPK-SIRT3正反馈环路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SIRT1/PGC-1α影响牛肌管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肌纤维类型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月 董鹏程 +6 位作者 左惠心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杨啸吟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Myf5、Myf6、MyoG和MyoD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促进了牛肌管细胞分化。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慢肌纤维蛋白(slow MyHC)的表达,降低了快肌纤维蛋白(fast MyHC)表达,同时上调了MyHC I和MyHC II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了MyHC IIx和MyHC IIb基因表达水平(P<0.05)。白藜芦醇还能显著提高牛肌管细胞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此外,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ucleus respiratory factors,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SIRT1抑制剂6-氯-2,3,4,9-四氢-1H-咔唑-1-甲酰胺(1H-carbazole-1-carboxam,EX527)后,显著削弱了白藜芦醇诱导的肌纤维类型转化(P<0.05),白藜芦醇对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被EX527显著削弱(P<0.05)。综上所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促进牛肌管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牛肌管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肌纤维类型转化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应激下褐色脂肪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学凯 姜敏 +1 位作者 邢仲耘 金晓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746,共10页
褐色脂肪组织(BAT)主要由褐色脂肪细胞(BA)组成,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冷应激环境下非颤栗产热(NST)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产热过程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对维持体温至关重要。为更深层次地了解冷应激下BA线粒体生物发... 褐色脂肪组织(BAT)主要由褐色脂肪细胞(BA)组成,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冷应激环境下非颤栗产热(NST)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产热过程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对维持体温至关重要。为更深层次地了解冷应激下BA线粒体生物发生过程,本文综述了冷应激下BA产热的作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诱导线粒体生物发生机理等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与线粒体自噬之间对BA线粒体生物发生产热影响的研究进展,可为通过降低家畜机体维持能量提高寒冷地区家畜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非颤栗产热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介导线粒体生物发生对骨癌痛伴发镜像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霖 张钰 +3 位作者 段柯杨 王敬萱 王雪莹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3-663,共11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对骨癌痛伴发镜像痛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实验: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对骨癌痛伴发镜像痛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实验: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假手术组(Sham组)与骨癌痛组(bone cancer pain, BCP组),每组10只。第二部分实验: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Sham+vehicle组、BCP+vehicle组、BCP+ZLN(ZLN005,PGC-1α激活剂组),每组25只。将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左胫骨髓腔建立BCP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注射等体积Hank's平衡盐溶液。第二部分实验中,BCP+ZLN组大鼠鞘内注射ZLN005(单次单剂量100μg/30μl),Sham+vehicle组与BCP+vehicle组注射等体积溶剂。Western blot用于分析大鼠脊髓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量。q PCR用于分析mt DNA相对拷贝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PGC-1α的分布与细胞定位。结果:单侧癌细胞接种诱导BCP大鼠双侧后爪出现机械性痛觉过敏。ZLN005鞘内注射可减轻BCP大鼠双侧后爪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在BCP大鼠的脊髓中观察到PGC-1α、Nrf1、Tfam和mt DNA相对拷贝数水平下降。鞘内注射ZLN005后,PGC-1α、Nrf1、Tfam和mt DNA相对拷贝数的水平升高。PGC-1α在同侧和对侧脊髓背角均有分布。PGC-1α的荧光强度在BCP大鼠双侧脊髓中出现下降。PGC-1α主要与神经元共定位。结论:脊髓中的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损伤促进了骨癌痛伴发镜像痛的发生发展。PGC-1α激活介导线粒体生物发生缓解骨癌痛及其伴发的镜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镜像痛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生物发生 PGC-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高选择性激动剂ACE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涛 魏海东 +3 位作者 郭钒 高琴琴 翟茜 王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1(CB1R)高选择性激动剂ACE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ACEA 1mg/kg组(A组)。C组和A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1(CB1R)高选择性激动剂ACE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ACEA 1mg/kg组(A组)。C组和A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或ACEA 1mg/kg(A组)。脑缺血-再灌注后4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呼吸因子-1(Nrf-1)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含量,并于脑缺血-再灌注后4h应用电镜方法观察线粒体体积与数量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hA组Nrf-1和Tfam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4h后A组线粒体体积占细胞质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后CB1R高选择性激动剂ACEA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发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生物发生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诱导线粒体生物发生对绵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艳苹 侯艳茹 +6 位作者 苏琳 孙冰 窦露 赵丽华 刘瑞军 敖特恒格日乐 靳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9-276,共8页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择12只、3月龄健康无病的纯种苏尼特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2 g/只(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3×1010 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择12只、3月龄健康无病的纯种苏尼特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2 g/只(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3×1010 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其背最长肌,利用ATPase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肌纤维特性、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此外测定代谢酶活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探究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乳酸菌显著提高了肌肉排酸24 h的pH值(P<0.01),降低肉的黄度值(P<0.05)和蒸煮损失(P<0.01)。肌纤维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显著提高了ⅡA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P<0.01),降低了ⅡB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P<0.01),同时MyHCⅠ(P<0.05)、MyHCⅡa(P<0.01)、MyHCⅡx(P<0.01)m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乳酸菌显著提高了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酶活力(P<0.05),降低了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酶活力(P<0.05)。此外,乳酸菌显著提高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AMPKα1)(P<0.0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1,SIRT1)(P<0.01)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ytochrome c oxidase,COXⅣ)(P<0.05)mRNA表达量。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能通过提高AMPKα1、SIRT1和COXⅣmRNA表达量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促进苏尼特羊的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进而改善肉品质,研究结果为改善绵羊的肉用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乳酸菌 线粒体生物发生 肌纤维特性 苏尼特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白艳苹 侯艳茹 +5 位作者 侯普馨 孙冰 赵丽华 巴吉木色 靳烨 苏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59-266,共8页
作为高度动态化的细胞器,线粒体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中,其生物发生对维持线粒体网络稳态至关重要,亦是调控肌纤维转化的新介质。乳酸菌可以通过诱导骨骼肌细胞内激酶活化、增强活性氧的信号诱导作用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 作为高度动态化的细胞器,线粒体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中,其生物发生对维持线粒体网络稳态至关重要,亦是调控肌纤维转化的新介质。乳酸菌可以通过诱导骨骼肌细胞内激酶活化、增强活性氧的信号诱导作用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转录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影响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添加乳酸菌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影响肌纤维类型的转化是未来改善肉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乳酸菌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与肌纤维转化和肉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通过补充乳酸菌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进而改善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骨骼肌 线粒体生物发生 肌纤维类型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高张应变通过下调PGC1α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守敏 李之音 +3 位作者 田文浩 陶雨婷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3,共8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以及PGC1α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频率为1.25 Hz、幅... 目的 探讨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以及PGC1α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频率为1.25 Hz、幅度分别为5%和15%的周期性张应变,模拟正常生理情况和高血压病理情况下的力学环境;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正常生理和高血压病理力学条件下VSMCs的PGC1α蛋白表达,以及柠檬酸合酶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变化情况;应用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和有效干扰片段siRNA检测PGC1α表达上调或下调对柠檬酸合酶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与5%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相比,15%病理性高张应变显著抑制VSMCs的PGC1α和柠檬酸合酶的表达,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对VSMCs转染PGC1α干扰片段siRNA或孵育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分别下调和上调PGC1α蛋白表达,VSMCs的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也相应地降低和增加。在加载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条件下,对VSMCs转染PGC1α干扰片段siRNA显著下调其蛋白表达;对VSMCs施加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显著上调PGC1α蛋白表达,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也被增加。结论 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周期性高张应变通过抑制VSMCs的PGC1α蛋白显著下调VSMCs的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进而导致VSMCs线粒体功能障碍。PGC1α可能是缓解高血压病理进程的潜在治疗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线粒体生物发生 PGC1α 线粒体DNA拷贝数 柠檬酸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及SIRT3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晓青 马春伟 高炳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2-560,共9页
心肌线粒体作为能量产生的重要场所,可有效应答外界应激,满足心脏能量代谢需求。线粒体生物发生作为供能途径之一,对于维持线粒体网络稳态,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发现,SIRT3是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调... 心肌线粒体作为能量产生的重要场所,可有效应答外界应激,满足心脏能量代谢需求。线粒体生物发生作为供能途径之一,对于维持线粒体网络稳态,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发现,SIRT3是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而运动不仅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还提高心肌中SIRT3的表达水平。本文综述运动对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及SIRT3的调控作用并探讨SIRT3影响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机制,为运动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线粒体生物发生 SIRT3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归丸调控PGC-1α介导PMOP大鼠骨髓线粒体生物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莹 冯秀芝 +3 位作者 陈怡然 王智民 郭晛 任艳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8,203,共7页
目的以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出发点,探讨“阴阳互济”法介导PGC-1α对PMOP发病过程中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为左、右归丸防治PMOP奠定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OVX、ZGW、YGW、BJL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外... 目的以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出发点,探讨“阴阳互济”法介导PGC-1α对PMOP发病过程中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为左、右归丸防治PMOP奠定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OVX、ZGW、YGW、BJL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外,其余组切除双侧卵巢,造模3 d后按组别灌胃12周。采用Micro-CT检测大鼠左侧股骨近端骨分析参数;HE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BGP、PICP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TRAC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组织中成脂相关蛋白PPARγ、C/EBPα、CD36、FSP27、Adipoq,骨髓脂肪相关蛋白PGC-1α、UCP1、DIO2、PRDM16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NRF1、NRF2、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BMD、BV/TV、Ct.Th、Tb.Th、Conn D表达降低(P<0.01);骨小梁稀疏变细,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脂滴体积变大;血清BGP、PICP、TRACP含量显著升高(P<0.01);PPARγ、C/EBPα、CD36、FSP27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Adipoq、PGC-1α、UCP1、DIO2、PRDM16、NRF1、NRF2、TFAM蛋白表达显示下调(P<0.01)。与OVX组比较,各给药组的骨分析参数明显改善(P<0.05,P<0.01);骨小梁增粗、数量增多、骨形态结构明显增强;脂肪细胞减少;血清BGP、PICP、TRACP含量显著降低(P<0.01);PPARγ、C/EBPα、CD36、FSP27蛋白表达下调,Adiopq、PGC1-α、UCP1、DIO2、NRF1、NRF2、TFAM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左、右归丸均可调控PGC-1α影响骨髓脂肪累积,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水平以防治PM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PGC-1Α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补中方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改善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线粒体功能障碍
12
作者 张璐 丁焕章 +6 位作者 许浩燃 陈珂 许博文 杨勤军 吴迪 童佳兵 李泽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9-976,共8页
目的基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探讨参芪补中方对COPD大鼠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参芪补... 目的基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探讨参芪补中方对COPD大鼠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参芪补中方低剂量组(SQBZ-L)、参芪补中方中剂量组(SQBZ-M)、参芪补中方高剂量组(SQBZ-H)、氨茶碱组(APL),10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脂多糖气道滴注、香烟烟熏联合番泻叶浸液灌胃构建COPD模型,参芪补中方组和氨茶碱组分别于第50天进行参芪补中方和氨茶碱灌胃,2次/d,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WST-1法、比色法、TBA法、JC-1法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ROS平均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P-AMPKα、AMPKα、SIRTI、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P<0.01),SOD活性、ATP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DA水平和ROS平均荧光强度显著提高(P<0.01),线粒体损伤加重,P-AMPKα、SIRTI、PGC-1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芪补中方各剂量组与氨茶碱组能有效改善COPD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病理损伤(P<0.05,P<0.01),提高SOD活性、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P<0.05,P<0.01),降低MDA含量和ROS平均荧光强度(P<0.05,P<0.01),上调P-AMPKα、SIRTI、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参芪补中方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中方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改善COPD大鼠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芪补中方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生物发生 AMPK/SIRT1/PGC-1α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璐瑶 李彦杰 +4 位作者 秦合伟 刘娟 徐振华 赵楠楠 丁慧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最常见的痴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认知能力逐渐下降,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冷漠、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最常见的痴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认知能力逐渐下降,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冷漠、焦虑、抑郁、社会认知丧失等,扰乱了患者生活的平衡状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A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菁菁 田燕歌 +3 位作者 梅雪 赵鹏 连云峰 孙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1,共11页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炎症、肺纤维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作为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线粒体不仅在产生能量、生物合成和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具有重要功能,而且作为多样化的信号细胞器,参与炎症、增殖、分化、细胞修复等过程。线粒体质量控制...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炎症、肺纤维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作为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线粒体不仅在产生能量、生物合成和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具有重要功能,而且作为多样化的信号细胞器,参与炎症、增殖、分化、细胞修复等过程。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某些病理机制如氧化应激、炎症等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总结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在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急性肺损伤、哮喘和细菌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从线粒体的角度寻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失调介导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娟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马璐瑶 赵楠楠 丁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PD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线粒体生物发生异常,融合/裂变失衡和线粒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PD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线粒体生物发生异常,融合/裂变失衡和线粒体过度自噬化与PD的发病具有紧密联系,但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PD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晰。本文就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PD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脓毒性心肌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有成 肖曙芳 +3 位作者 林雪梅 陈顺 徐进 王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脓毒性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 SIC)是脓毒症中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与患者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IC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SI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 脓毒性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 SIC)是脓毒症中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与患者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IC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SI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机体发生SIC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时,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MQC)的异常调控可使心肌细胞损伤加重。最近的研究显示,MQC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裂变和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就MQC在SIC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病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融合和裂变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调控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毒性损害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倩云 董文娟 +4 位作者 杨根梦 秦理想 宋春辉 李利华 洪仕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目前,甲基苯丙胺滥用已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甲基苯丙胺也是我国近年滥用人数最多的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损害或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的戒断治疗方法与药物。线粒体是甲基苯丙胺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向细... 目前,甲基苯丙胺滥用已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甲基苯丙胺也是我国近年滥用人数最多的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损害或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的戒断治疗方法与药物。线粒体是甲基苯丙胺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向细胞器之一,同时线粒体也可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调控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损害过程。线粒体质量是维持线粒体稳态及功能的调控基础,主要受线粒体生物发生、动力学及自噬3种机制调控。该文围绕线粒体质量调控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毒性损害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损害的机制及研发线粒体的靶向干预药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线粒体质量调控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阿霉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诗瑶 张梦晓 刘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4-1818,共5页
阿霉素(adriamycin/doxorubicin, DOX)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表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严重影响DOX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存质量。线粒体功能受损是DOX心脏毒性的重要病理机制。心脏是高耗能器官,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支持心肌细胞... 阿霉素(adriamycin/doxorubicin, DOX)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表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严重影响DOX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存质量。线粒体功能受损是DOX心脏毒性的重要病理机制。心脏是高耗能器官,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支持心肌细胞的能量需要。机体通过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裂变、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等质量控制机制来维持线粒体稳态。大量研究表明,DOX心脏毒性与破坏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有关,重建线粒体质量控制稳态能够减轻DOX相关心肌损伤。该文针对心肌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紊乱在DOX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靶向线粒体质量控制是否为治疗DOX心肌病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损伤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融合/裂变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缓解动物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振芳 蔡子慧 +5 位作者 杜娟娟 陈云贺 陈凤娟 姜义宝 杨旭 张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36-743,共8页
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等分子机制角度,综述了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动物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总结了现阶段LYC保护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今后应在提高LYC生物利用度、丰度... 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等分子机制角度,综述了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动物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总结了现阶段LYC保护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今后应在提高LYC生物利用度、丰度及探究LYC缓解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推进LYC在动物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线粒体 番茄红素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与骨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敏 张曦丹 +2 位作者 孙吉宇 李晨 甘雪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经历生物发生、分裂、融合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这些事件统称为线粒体动力学。诸多研究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的失衡与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可为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途径。因...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经历生物发生、分裂、融合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这些事件统称为线粒体动力学。诸多研究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的失衡与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可为骨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途径。因此,笔者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与骨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在线粒体动力学维度上提供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骨相关疾病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自噬 分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