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PC)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解文雅 邹世颖 +1 位作者 高如心 贺晓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6-201,共6页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PC)位于线粒体内膜,可将丙酮酸由细胞质运输至线粒体基质参与三羧酸循环、糖异生以及脂质、氨基酸等代谢过程,进而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MPC可通过调节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的通...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PC)位于线粒体内膜,可将丙酮酸由细胞质运输至线粒体基质参与三羧酸循环、糖异生以及脂质、氨基酸等代谢过程,进而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MPC可通过调节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的通量从而调控能量代谢。总结了MP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代谢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MPC活性受到抑制后可导致肝脏糖异生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葡萄糖稳态,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通过影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阻止胰岛素信号的传导,导致机体对于外界葡萄糖的摄取不敏感,因此MPC对于机体葡萄糖稳态维持的十分重要。但是在大多数癌组织中MPC的活性受到抑制,应通过特异性地激活癌细胞中MPC功能,增强其有氧代谢,抑制癌细胞利用乳酸供能,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由此可见,MPC是研究基础能量代谢调控的切入点以及潜在的治疗靶位点,同时也为肥胖、糖尿病、癌症等代谢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线粒体丙酮酸载体通过激活AMPK-ACC通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世英 汪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探究抑制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PC)是否通过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通路,改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所致HepG2... 目的探究抑制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PC)是否通过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通路,改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所致HepG2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方法利用PA处理HepG2细胞作为高脂负荷模型组,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MPC抑制组。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的油脂蓄积情况。RT-PCR检测AMPK、ACC、CPT1A、SREBP1 mRNA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AMPK、p-AMPK、ACC、p-ACC、SREB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可以诱导HepG2细胞胞质内聚集大量环状脂滴,降低p-AMPK、p-AC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SREBP1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MPC抑制剂UK5099可以减少PA所致HepG2细胞胞质内脂滴数量,提高p-AMPK、p-AC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REBP1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体外抑制MPC可以明显改善PA所致HepG2细胞脂肪变性。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可能是MPC抑制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堆积 HEPG2细胞 棕榈酸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MPK-ACC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基因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佳睿 张媛 +5 位作者 张苹 黄隽超 李艳丽 陈松 谭淑平 谭云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基因差异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共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伴发TD患者14例(TD组)、不伴TD患者14例(NTD组)、首发患者14例(FE组)及正常对照组14例(HC组),运用Ma... 目的:探讨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基因差异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共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伴发TD患者14例(TD组)、不伴TD患者14例(NTD组)、首发患者14例(FE组)及正常对照组14例(HC组),运用MassArray系统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的MPC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MPC2基因CpG182∶187∶195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38±0.21) vs.(-1.58±0.02)];FE组MPC1的CpG87∶90位点[(-1.29±0.25) vs.(-1.61±0.28)]与MPC2的CpG 37位点[(-1.55±0.13) vs.(-1.90±0.14)]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慢性精神分裂症组MPC1基因CpG276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高于FE组[(-0.86±0.21) vs.(-1.34±0.56)];TD组MPC1基因的CpG87∶90位点上的甲基化水平高于NTD组[-1.41±0.18) vs.-1.80±0.23)](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pG CpG87∶90位点与AIMS总分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可能影响着MPC基因甲基化的表达。MPC基因甲基化在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中存在异常,提示其在T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 运动障碍 药源性 精神分裂症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PC1和MPC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辉 黄慈 +3 位作者 钟金城 鲜莉莉 信金伟 王吉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8-3718,共11页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0.5、1.5和2.5岁)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牦牛MPC1基因CDS序列长330 bp,共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MPC2基因CDS序列长384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基于MPC1和MPC2基因CDS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牦牛分别与黄牛和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远。牦牛MPC1和MPC2蛋白均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有跨膜结构但无信号肽,均存在1个MP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分别占57.80%和55.12%),三级结构模型为5xpd.1.A。MPC1和MPC2基因在2.5、1.5和0.5岁牦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肾脏和肝脏,而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一致,可能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结论】MPC1和MPC2基因在反刍动物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尤其在心脏中高表达,且编码蛋白中富含丙氨酸和亮氨酸,说明MPC1和MPC2基因在牦牛改善肉品质及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 mpc1基因 mpc2基因 组织表达特征 高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中MPC2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润芬 孙保存 +1 位作者 杨海翠 杨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74-779,共6页
目的:检测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2,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PC2在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MPC2 mRNA表达水平与患... 目的:检测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2,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PC2在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MPC2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至2011年137例卵巢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MPC2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腹水、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MPC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MPC2过表达细胞,观察MPC2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MPC2 mRNA与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PC2 mRNA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在卵巢癌组织中MPC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腹水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MPC2低表达的患者临床分期较高、有腹水产生、出现远处转移,MPC2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MPC2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MPC2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PC2与卵巢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MPC2低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且MPC2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MPC2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 卵巢癌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