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框模型的卷烟燃烧锥三维形态分析
1
作者 张卫正 王越峰 +4 位作者 饶智 唐梦珂 张伟伟 李萌 冯永新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生成卷烟燃烧锥的完整三维形态模型,提取燃烧锥的高度、表面积、体积和偏离角等参数,为建立卷烟燃烧性能评价体系提供支撑。【方法】将带有燃烧锥的卷烟放置在高精度旋转平台,通过智能手机采集燃烧锥的视频并转换为图像,通过图... 【目的】生成卷烟燃烧锥的完整三维形态模型,提取燃烧锥的高度、表面积、体积和偏离角等参数,为建立卷烟燃烧性能评价体系提供支撑。【方法】将带有燃烧锥的卷烟放置在高精度旋转平台,通过智能手机采集燃烧锥的视频并转换为图像,通过图像分割及边缘提取获取燃烧锥的边缘坐标,采用线框模型建立燃烧锥的三维形态,计算燃烧锥的高度、表面积、体积和偏离角,分析偏离角的分布特点。【结果】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卷烟燃烧锥三维模型曲面连续平滑,实现了燃烧锥的三维形态的精准测定,优于常规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燃烧锥 线框模型 三维形态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妥岭钼矿矿体线框模型和矿块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涛 陆树文 +3 位作者 罗照华 樊秉鸿 胡瑞刚 杨宗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3-560,共8页
安妥岭钼矿地质勘探中,17个已获得岩芯样品品位的钻孔组成了3个(自西向东依次为10号、14号和18号)比较完整的勘探线剖面,对它们进行综合地质解译之后获得3个勘探线剖面内矿体的边界。将位于东西两侧的18号和10号勘探线内的矿体边界分别... 安妥岭钼矿地质勘探中,17个已获得岩芯样品品位的钻孔组成了3个(自西向东依次为10号、14号和18号)比较完整的勘探线剖面,对它们进行综合地质解译之后获得3个勘探线剖面内矿体的边界。将位于东西两侧的18号和10号勘探线内的矿体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平移勘探线剖面间距的一半(50m),同时矿体面积减半,分别作为矿体的东部和西部边界。以上述五个剖面内的矿体边界形态为基础,运用Micromine建立了钼矿体的线框模型,使用距离加权反比法建立了安妥岭钼矿体的矿块模型。初步探讨了矿石品位在10号、14号和18号勘探线剖面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矿体线框模型在水平、南北和东西方向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剖切,探讨了矿体形态在三维空间内的变化特征,也为进一步的钻探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妥岭 Micromine 线框模型 矿块模型 矿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框模型的复杂断层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侯卫生 吴信才 +1 位作者 刘修国 陈国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建立了包含复杂断层面地质体的三维数学模型。为准确表达复杂地质体各要素的空间几何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设计了线框单元体模型,并提出了整体描述断层面的技术思路,解决了地层交错情况下断层面和地层面的模拟难题;在上述基础上... 建立了包含复杂断层面地质体的三维数学模型。为准确表达复杂地质体各要素的空间几何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设计了线框单元体模型,并提出了整体描述断层面的技术思路,解决了地层交错情况下断层面和地层面的模拟难题;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平面地质图数据,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框模型 复杂断层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框模型的锥束CT几何参数校正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珏 葛敏雪 +1 位作者 蔡玉芳 向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锥束CT几何参数偏差会导致重建图像畸变或图像模糊。针对工程实际中锥束CT系统初装和应用中的几何参数偏差与漂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线框模型的几何参数测量与校正方法。通过对探测器两次不同径向位置的线框模型投影图像进行分析和处... 锥束CT几何参数偏差会导致重建图像畸变或图像模糊。针对工程实际中锥束CT系统初装和应用中的几何参数偏差与漂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线框模型的几何参数测量与校正方法。通过对探测器两次不同径向位置的线框模型投影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源-探测器距离及源-旋转中心距离,并确定探测器纵向位置;通过对模型在两次互为180°的投影图像分析,确定探测器横向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参数及其投影图像的测量值求解其他几何参数;最后,用物体投影数据进行带参数重建,获得校正后的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求解各几何参数偏差,通过校正可有效减少图像伪影,其主要参数探测器绕其法线旋转角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03°,探测器沿其行和列方向的平移测量精度分别可达到0.03和0.06 pixel,其抗噪性好精度高。同时,该方法降低了对模型安装精度的严格要求,有较高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几何参数 线框模型 FDK算法 几何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框模型投影图的消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军 高满屯 王三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0-624,共5页
不具有表面信息的三维线框模型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不能利用现有的立体投影消隐的方法来消除被遮挡线。提出利用包围盒与有向三角形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投影图中的相交边,通过投影模型计算距离并判断其相互的遮挡关系。引入遮挡矩阵存储遮... 不具有表面信息的三维线框模型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不能利用现有的立体投影消隐的方法来消除被遮挡线。提出利用包围盒与有向三角形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投影图中的相交边,通过投影模型计算距离并判断其相互的遮挡关系。引入遮挡矩阵存储遮挡信息弥补了投影降维后造成的深度信息损失。利用遮挡矩阵更新表示顶点间拓扑关系的连接矩阵,得到不含隐藏线的投影图。实验表明,算法稳定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框模型 投影图 隐藏线 线段相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物体线框模型构建表面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雪 高满屯 赵军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三维重建过程中线框模型往往作为中间模型出现,由于线框模型的二义性以及过于简单的信息制约了它的应用,通常都要将其转换为表面模型或实体模型。该文主要围绕三维重建中线框模型的表面构建问题,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难点。根据三维重建源... 三维重建过程中线框模型往往作为中间模型出现,由于线框模型的二义性以及过于简单的信息制约了它的应用,通常都要将其转换为表面模型或实体模型。该文主要围绕三维重建中线框模型的表面构建问题,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难点。根据三维重建源对象的不同,对直接从线框模型提取特征构建表面模型、面向线框模型从单幅线图构建表面模型以及基于多面投影图构建表面模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对线框模型进行表面构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线框模型 表面构建 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建立三维管件线框模型的新算法及其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万贤美 卢新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针对管网设计自动化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构造三维管件线框模型的新算法,利用该算法建立了三维管件模板库,结合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管网设计 三维管件 线框模型 模板库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线框模型的测量软件设计
8
作者 王亚平 李永刚 张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汽车行业中模具质量检查的手段通常采用样板 ,随着计算机的介入检测手段发生了变化 ,用户对测量软件的需求增加。主要论述测量软件设计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测头半径的补偿、测量基准的获得以及其它一些在测量软件设计中... 汽车行业中模具质量检查的手段通常采用样板 ,随着计算机的介入检测手段发生了变化 ,用户对测量软件的需求增加。主要论述测量软件设计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测头半径的补偿、测量基准的获得以及其它一些在测量软件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线框模型 测量软件 软件设计 CAD 汽车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3维重建技术进行线框模型消隐的算法
9
作者 朱仁芝 江涌 +1 位作者 陶涛 刘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0,共2页
线框模型的消隐一般认为是不可能的,本文利用3维重建技术,提出了由线框模型得到表面信息的算法,从而实现了线框模型的消隐.在消隐部分,本文采用的是一种新的隐面消除方法。
关键词 线框模型 3维重建 隐面消除 计算机图形学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实现线框模型的消隐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越月 林大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3,共4页
消隐可增强三维图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使图形所表达的物体形状唯一被确定。利用投影图可保留三维模型拓扑关系的特性,针对线框模型提出利用图形在投影变换后线段深度的差值来进行隐藏线的判断,使问题得以简化。通过线段在投影过程中的深... 消隐可增强三维图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使图形所表达的物体形状唯一被确定。利用投影图可保留三维模型拓扑关系的特性,针对线框模型提出利用图形在投影变换后线段深度的差值来进行隐藏线的判断,使问题得以简化。通过线段在投影过程中的深度比较,可区分可见线段和不可见线段,利用邻边几何关系补充部分可见线段,结合LISP语言和VB软件生成人机交互系统,使计算机能够实现对立体图的消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消隐 投影变换 线框模型 LI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框模型的白车身刚度定性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任松 郭永进 +1 位作者 孟瑾 章斯亮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提出一种参数化白车身线框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此线框模型快速建立白车身刚度计算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概念设计阶段白车身刚度的定性评价。以某白车身为例,计算了概念设计阶段定性仿真模型与详细设计阶段定量仿真模型的弯曲刚度和扭... 提出一种参数化白车身线框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此线框模型快速建立白车身刚度计算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概念设计阶段白车身刚度的定性评价。以某白车身为例,计算了概念设计阶段定性仿真模型与详细设计阶段定量仿真模型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计算结果表明,概念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的弯曲刚度与扭转刚度值均在相差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刚度 定性仿真 线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人脸线框模型的自动调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承根 姚庆栋 虞露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4-637,666,共5页
3D人脸线框模型是自然人脸表述的重要方法.如何将通用的模型调整到特定的人脸上涉及脸部特点的自动提取和模型的调整两个主要过程.对通过皮肤颜色分割和形态滤波得到复杂背景的视频场景中的候选人脸,用区域惯量椭圆方向进行调整并用先... 3D人脸线框模型是自然人脸表述的重要方法.如何将通用的模型调整到特定的人脸上涉及脸部特点的自动提取和模型的调整两个主要过程.对通过皮肤颜色分割和形态滤波得到复杂背景的视频场景中的候选人脸,用区域惯量椭圆方向进行调整并用先验人脸模板校验以找出人脸和脸部特征区域.根据人脸特征区域所具有的颜色特性和空间分布采用基于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提取部分重要的脸部特征点,由曲线和活动轮廓模型拟合脸部特征边缘,从中提取特征点,用来估计头部姿势和作为插值结点的使用径向基函数插值,可将3D人脸线框模型自动调整到特定的人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脸线框模型 脸部特征点 径向基函数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放电检测的三维线框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洪凯 姬波 +2 位作者 易永辉 陈磊 赵成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77-2280,F0003,共5页
局部放电监测中广泛采用三维谱图方法分析放电特征,进行故障预警。放电数据具有采集周期间隔短,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性,而目前的三维谱图模型技术存在响应慢,结构细节易被遮挡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三维线框模型,通过顶点和棱... 局部放电监测中广泛采用三维谱图方法分析放电特征,进行故障预警。放电数据具有采集周期间隔短,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性,而目前的三维谱图模型技术存在响应慢,结构细节易被遮挡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三维线框模型,通过顶点和棱边来描述几何形状,并采用矩阵变换法对立体形状进行二维投影。该模型具有结构简洁、内存需求量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实际应用表明,三维线框模型可以良好展示局部放电数据的三维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在线监测 线框模型 三维模型 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线框模型生成全参数化模型方法研究
14
作者 曹荣 崔进举 +1 位作者 何丽丝 王德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针对船体母型船模型由原先的线框模型转化为CATIA全参数化模型的相关问题,以SPD设计软件输出线框模型数据为基础,运用CATIA CAA二次开发技术手段,对转化生成全参数化模型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软件工具高效处理面片模型,读取零件属性数据... 针对船体母型船模型由原先的线框模型转化为CATIA全参数化模型的相关问题,以SPD设计软件输出线框模型数据为基础,运用CATIA CAA二次开发技术手段,对转化生成全参数化模型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软件工具高效处理面片模型,读取零件属性数据,以面片模型为基础,匹配属性数据作为输入参数,自动构建板架模型。实现了原有线框模型到CATIA平台全参数化模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框模型 全参数化模型 CAA二次开发 数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视觉事件求解多面体线框模型主视图方向
15
作者 赵丽 高满屯 毛青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4期8457-8460,8465,共5页
提出了正投影下多面体产生的4种简单视觉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各视觉事件的计算复杂程度,为空间任意位置的多面体线框模型找到了一种求解最佳主视图投影方向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视觉事件求解投影方向,向各投影方向投影生成视图,再利用点... 提出了正投影下多面体产生的4种简单视觉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各视觉事件的计算复杂程度,为空间任意位置的多面体线框模型找到了一种求解最佳主视图投影方向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视觉事件求解投影方向,向各投影方向投影生成视图,再利用点点型和线线型视觉事件的权重值选出最佳的主视图投影方向。通过在matlab中编程运行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准确率高、易于实现,选出的主视图投影方向符合人们的制图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投影 视觉事件 线框模型 主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框分析方法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智能构建
16
作者 王贲文 臧玉府 黄奕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9-677,共9页
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筑模型构建研究.然而,现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大多依赖人工交互的方式,极高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消耗不利于大范围城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框分析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筑模型构建研究.然而,现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大多依赖人工交互的方式,极高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消耗不利于大范围城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框分析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对原始建筑物点云进行滤波与归一化处理,并提取建筑物的多层次边界多边形综合描述建筑边界结构;然后将各层次边界多边形分割出简单、易控的多个矩形基元,采用稳健的层次化矩形连接、分析算法生成完整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模型;最后通过对三组结构复杂、遮挡严重的建筑物点云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稳健地处理存在数据缺失、点密度差异的建筑物点云数据,并且兼顾了建筑物不同高度上的结构差异性,实现了建筑物线框模型的高精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边界多边形 矩形连接 主体结构 线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脸部序列图像的模型基编码 被引量:5
17
作者 虞露 周峰 姚庆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共6页
本文以头部线框模型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会议电视头肩序列图像的分析—综合模型。在低于64kbit/s的码率下,得到主观质量很高的图像。
关键词 会议电视 模型 图像编码 线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主动外观模型进行3D人脸的快速自动建模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小九 彭强 Jim X Chen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8-673,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通用性不强、实时性较差和与视频传输系统不兼容等缺点,提出一种面向单幅任意姿态图像的3D人脸建模技术.首先将基于初始位置校正和模型实例选择的主动外观模型改进方法应用到人脸特征点的提取过程中;然后结合人脸结...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通用性不强、实时性较差和与视频传输系统不兼容等缺点,提出一种面向单幅任意姿态图像的3D人脸建模技术.首先将基于初始位置校正和模型实例选择的主动外观模型改进方法应用到人脸特征点的提取过程中;然后结合人脸结构特征和空间仿射变换调节CANDIDE-3线框模型,实现对应人脸的全局位置恢复和形状匹配.在此基础上,根据感兴趣区域的对称性对局部坐标进行微调,并构建真实感纹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受图像拍摄焦距等因素影响,单幅图像平均建模时间约为30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外观模型 位置恢复 形状匹配 线框模型 3D人脸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变模型的物体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辉 徐光祐 谢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1-567,共7页
在物体建模领域内 ,传统的方法是建立三维线框模型上的纹理图像 .该方法计算复杂 ,数据冗余量大 ,显示效果真实性差 .近年来 ,在对同类物体 (尤其是人脸 )的建模研究中提出了形变模型 (m orphable m odel)的方法 .该方法数据冗余少 ,显... 在物体建模领域内 ,传统的方法是建立三维线框模型上的纹理图像 .该方法计算复杂 ,数据冗余量大 ,显示效果真实性差 .近年来 ,在对同类物体 (尤其是人脸 )的建模研究中提出了形变模型 (m orphable m odel)的方法 .该方法数据冗余少 ,显示效果逼真 ,在低码率编码、分析识别、身份验证、重建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中回顾了近年来 morphable模型的研究、发展及应用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框模型 形变模型 低码率编码 图像处理 计算机 物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
20
作者 郭嘉 谢景海 +4 位作者 孙密 苏东禹 王涛 杨有行 王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变电站设备的轻量化数字孪生体模型。采用改进三维线框模型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骨架;对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进行纹理映射,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局部表面模型;采用断层扫描原理构建反映变电站设备内部工况的切片模型。其中,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用于应用导航,并且为构建表面模型和切片模型提供坐标定位;表面模型用于变电站局部的外观展现;切片模型用于详细表征变电站设备内部的物理参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而直观反映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文中详细阐述了所提变电站数字孪生体轻量化构建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数字孪生 轻量化构建方法 线框模型 局部表面模型 切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